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本文将科技向善定位为一种基于竞争性战略导向的企业创新行为。通过回顾技术伦理、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社会创新创业、企业生态化战略、颠覆式技术创新异化、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理论,对腾讯公司提出的科技向善概念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首先对科技向善概念从理念、行为、内容和制度四个维度进行解析,进而尝试构建企业科技向善量表,提出可能的问卷题项,最终提出建立企业科技向善行为的过程模型,从质性和量化质性两个角度对企业科技向善行为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开展研究,并给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对推动科技向善从理念向实践转化,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常规战略选择,对于创新理论的补充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产业创新政策的调整变革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及实践对企业科技向善现象日益关注,但对其概念内涵和相关范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科技向善是指企业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主动开发和利用负责任的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在谋求人类社会福祉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创造与社会价值创造。本文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科技向善的定义,初步厘清企业科技向善的特征与内涵,探究企业科技向善的理论基础,探讨企业科技向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结果,进而梳理企业科技向善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有助于进一步梳理企业科技向善的知识脉络,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面对复杂易变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科技向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然而关于企业科技向善内涵、维度与测量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回顾现有企业科技向善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扎根理论并运用NVivo11软件对相关原始质性材料进行三级编码,明确企业科技向善的主要特征,探究并验证其维度,并开发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科技向善分为理念文化向善、行动实践向善与治理制度向善三个维度。基于两阶段问卷调查结果,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实证检验后,结果显示研究开发的企业科技向善测量量表具备较佳信度与效度水平,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科技向善内涵与维度,并完善了现有关于企业科技向善研究施测量表缺失的不足,给后续企业科技向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企业科技向善作为引导企业与社会共生共益,增进用户价值与社会福祉的商业准则,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已有研究尚未系统性构建评价中国企业科技向善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基于此,本研究从理念文化、行动实践与治理制度三重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同时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国企业科技向善水平指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科技向善水平指数整体呈现攀升态势,其演进历程可分为初始萌芽阶段、形成共识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这主要得益于三重维度的协同作用;中国企业科技向善水平指数呈现企业异质性、行业异质性特点,这与企业间资源禀赋差异性,行业间在环境、社会与治理领域管理强度不同存在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企业科技向善已成为目前热议的话题,但关于企业科技向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采用语义分析法、逻辑演绎法与文献归纳法,明晰企业科技向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按照“科技创新动力-科技创新目标-科技创新约束”逻辑链条,基于现实中存在的企业科技向善阻碍和质疑分析,推演出三个命题,厘清了企业科技不善的根由,价值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本体论、融合兼施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是实现企业科技向善的逻辑起点;最后,基于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究企业科技向善的实践路径,已有理论的假设和争论,以及技术水平的局限致使企业科技不善有时优于科技向善对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贡献,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改变这一关系。研究结果既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科技向善理论,也为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行政监管机构和用户降低或消除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欧美领导学理论工作者开始关注领导者的发展问题。他们指出,领导者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广大员工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术界和实业界都应重视领导者的发展问题。本文介绍欧美学者对领导者的发展的内涵、计量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企业科技向善作为企业实现科技与社会共生、增进社会福祉的重要准则,其重要性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关于触发成熟型和成长型企业科技向善的路径存在何种差异的研究较为滞后。在对已有企业科技向善内涵及触发因素探索系统性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多案例分析提取成熟型和成长型企业科技向善的多重触发因素,并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触发成熟型和成长型企业科技向善的异质性组态路径进行深入解析,提出企业愿景与使命引致模式、受众需求引致模式以及技术伦理引致模式是触发成熟型企业科技向善的三大主导路径模式,产品潜在风险引致模式以及技术伦理引致模式是触发成长型企业科技向善的两大主导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号成为农民工群体获得信息 的主要渠道,研究和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成为了信息行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意义】本 研究以使用满足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 结构方程对数据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社群影响对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的满意度等具 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用户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满意 度对农民公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于了解农民工群体信息行为特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针 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服务政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使用满 足理论的农民工群体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群体的信息行为提供了 新的研究视角;但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东北地区、河北等地的农民工,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9.
叶丁菱  许鑫 《科学学研究》2023,(6):1066-1075
企业科研人员掌握众多高价值数据,激励企业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利于释放企业科研数据潜力。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构建企业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意愿模型,使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和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企业科研人员开放意愿的细节诱因。通过模型检验发现,感知科研数据质量、感知科研数据价值和开放科研数据接受度对开放科研数据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科研人员学术年龄在开放科研数据接受度和开放科研数据意愿中呈现正向调节作用。通过诱因挖掘发现,数据制度、数据隐私、数据版权、机构要求等对企业科研人员开放意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拓宽了企业数据的开发路径研究,也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和融合创新提供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业成功及其衡量标准是创业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创业成功不仅在实业界长期被激烈争论,其进入学术视野后,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探讨。目前,对于创业成功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的研究较为鲜见,尚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已有创业成功理论研究,通过对文献系统性的梳理与对创业者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炼、完善了创业成功的维度,并开发出相应的测量量表。利用二次大规模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通过对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开发出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测量量表很好地反映了创业成功的内涵,较好地弥补了已有创业成功研究测量维度与量表的不足。最后本研究评述了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供创业领域研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卫宁  占靖宇  吕源 《科研管理》2019,40(3):94-103
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倍受学术界关注。本研究将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208家上市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及相对应的企业年报获取研究数据并进行数据检验,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显著调节变革型领导行为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的关系,但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无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在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要重视战略柔性的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转型来适应动态环境,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2.
田虹  姜春源 《情报科学》2020,38(12):98-104
【Purpose/significance】The requirements and appeals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y the Chinese govern⁃ ment and the society have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China's current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 nism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scholars need to conduct more detailed research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havior. The paper l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pping to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 closure systematically, and provide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thod/process】This pa⁃ per studies 1810 articles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SSCI journals published o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from 1998 to 2019. Throug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d knowledge network analysis tool Citespace show the research hotspots, status quo and trends of further studied.【Result/conclusion】By using the knowledge mapping method to analyze the papers of the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researchers’direction is mainly about the dis⁃ closure of CSR information, corporate carbon informati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orporate accounting infor⁃ mation and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tc. These papers mainly based on its pre-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make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the institu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external stakeholder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为立足点,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多维度社会责任指标划分,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动态滞后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7家交通运输行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企业的成长性均对当期财务绩效指标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公司的规模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财务绩效将同时受到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且时间越长,当期社会责任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越弱。无论对于当期或后期财务绩效指标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均对会计指标衡量的财务绩效产生较市场指标衡量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benchmark corporations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based on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perspective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input data, whereas firm value is considered as the output data. Data envelope analysis (DEA), including CCR and BCC models, is utilized to ensure that the benchmark standards are precisely selected. Based on the result, suggestions for both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凌鸿程  孙怡龙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12-1920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信任是否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说明社会信任可以通过企业创新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在于,社会信任不仅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还可以弥补正式制度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于理解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晶 《科研管理》2019,40(9):120-129
本文以创新型企业中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技术资本对创新型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进而通过夏普利值分解法探讨关键驱动因素对创新型企业价值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资本对创新型企业价值的贡献大于物质、人力资本与行业特征等因素,是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动力。行业竞争和人力资本在扩大创新型企业价值差异过程中作用相对较大,并显示出对技术资本价值驱动作用的互补性。本文丰富了技术资本和企业价值的相关文献,为创新型企业的技术、人力和行业联动机制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conceptual article discusses strategies of corpor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ector and their role in the conflict over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Its main hypothesis is that ICT corporations are very capable actors when it comes to bridging digital divide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maybe even the most capable actors. Therefore, it is argued that ICT corporations could use their capabilities to help citizens gain sustainable access to knowledge in order to enable them to lead self-sufficient lives. In a nutshell, capabilities are presented as both the input (capabilities of ICT corporations) as well as the output (capability building for empowering citizens) of corporate strategy-making focusing on fair ICT. Corporate citizenship is put forth as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bridging corporate strategies and access to knowledge: If ICT corporations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elf-understanding of being ??good corporate citizens??, they could be crucial partners in lessening digital divides and helping citizens gain access to knowled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ve economic ethics?? (Ulrich 2008), it is argued that ICT corporations have good reason to actively empower citizen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pursuing ??inclusive?? strategie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open-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 That way, ICT corporations could enable, support and provide citizens with capabilities enabling them to help themselves. In order to make inclusive business models work,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mpanies find themselves in today must enable them to act responsibly without getting penalized by more ruthless competito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several cases from the ICT fiel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play between a responsibl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industry. From a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the most desirable mix of corporate strategies and industry regulation is one that results in the highest level of generativity (Zittrain 2008). Thus, ICT should not be closed systems only driven by the company behind them. Instead, they need to be open for the highest possible level of third-party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8.
   厘清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承担和企业创新投资决策间的关系,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强企业创新积极性,促进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家、风险投资与银行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基于2007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情景转换回归”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说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风险投资能够促进企业风险承担;高持股比例、联合投资、高声誉风险投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减轻企业融资约束是风险投资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要渠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将刺激企业研发和技术并购,企业风险承担在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庆魁  樊梦晨 《科研管理》2021,42(9):140-149
    本文旨在从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管理层激励方式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对企业异质研发投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影响关系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对试验开发投资有正向影响,与研究投资间的关系则呈倒“U”型;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监督作用增强,这强化了股权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但薪酬激励对两种研发投资的影响被挤出;研发投资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当期绩效,对其未来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且研究投资和试验开发投资对企业未来绩效影响的持续期数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异质性视角拓展了创新激励理论,对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家娥  李静  胡潜 《情报科学》2022,39(2):99-104
【目的/意义】研究基于企业画像的行业信息精准服务框架与功能体系,为行业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与实践提 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分析企业的行业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行业信息精准服务的企业画像构 成要素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企业画像的行业信息精准服务模型。【结果/结论】立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及影响因 素,面向行业信息精准服务的企业画像应包含企业自身属性、竞合属性、客户属性3类16种要素。基于企业画像的 行业信息精准服务实现,首先需要开展行业信息资源和企业大数据采集,继而进行基于多源数据的企业画像和面 向精准服务的行业信息资源组织,最终通过画像精准分析企业需求,提供包括精准搜索、精准问答、精准推荐等在 内的多项精准服务功能。【创新/局限】创新性地引入用户画像对企业进行建模,从需求分析角度全面刻画企业特 征,构建行业信息服务模型,推进行业知识服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