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各地建筑业的竞争力进行合理客观评价,分析其在不同方面的优劣对于建筑业因地制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我国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筑业的统计数据,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三个影响建筑业竞争力的公共因子即规模因子、技术因子和盈利水平因子,进而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及全国31个省市建筑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得分,对各省市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优劣进行评价。其次,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31个省市分为五大类,并对每类地区的建筑业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为了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综合竞争力水平,必须分析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实力,因此进行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建筑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我国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引入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以计算全国31个省市建筑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得分,分析结果可看出整体建筑业产业的优势劣势。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东部地区十个省市的建筑业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得到各省市建筑业的规模、技术和盈利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得分,并对其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分析,以便为东部地区各省市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代表建筑业细分产业规模水平、效率与效益水平、技术水平的15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建筑业细分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细分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差异明显:房屋建筑业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效益、效率与技术水平薄弱;土木工程建筑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强,未来应注重发展产业效益;建筑安装与建筑装饰业效益水平优势明显,但综合竞争力水平居于末位。  相似文献   

5.
根据"钻石模型"理论,构建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组合熵值法和FAHP法的赋权优势对评价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建筑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析显示:济源、亳州等城市的建筑业竞争力整体较弱,濮阳、聊城等城市则显现发展不均衡的弊端,郑州等城市虽具备强势竞争力,但也存在利润水平低和盈利能力不足问题。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主成分因子法的评价模型对我国三十一个省市的建筑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模、结构、能力、绩效四个方面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建筑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从整体上对建筑业竞争力做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建筑业竞争力最强,不发达地区的建筑业竞争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企业间技术、资金等硬实力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管理能力、社会影响力等软实力方面的水平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决定企业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结合软实力理论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建筑业环境和建筑业企业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建筑业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建立了建筑业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估结合信息熵法确定权重,构建了建筑业企业软实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北京市某国有大型建筑业企业为评价对象进行实例分析,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了对企业软实力进行量化评估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及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除港、澳)建筑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综合资源、过程、效益、环境四个方面对竞争力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基于均方差权值决策法和欧氏几何距离法相结合的复合模型对其竞争力的排名位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此区域内广东、海南、湖南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较高,而广西、四川、云南、江西、贵州五个省份的建筑业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最后对泛珠三角地区建筑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各地区建筑业发展水平是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制定建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而进行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是了解各地区建筑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建筑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关键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模型的选择。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了基于"灰贡献度"的TOPSIS评价模型。利用2005~2008年我国建筑业统计数据,计算出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各评价指标对我国建筑业综合竞争力的"灰贡献度",并以此定量和客观地计算出评价指标权重。进而以2007年和2008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的统计数据和该评价指标权重为基础,运用TOPSIS模型评价了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建筑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国企和民企的竞争力存在差异,选取了2014~2018 年39 家建筑业国企和51 家建筑业民企,共计396 个股市基础数据样本。应用因果理论模型,构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现观察期内国企竞争力比民企强2.74 倍,差距明显;影响建筑业国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依次为规模能力、融资能力、运营能力和研发能力;影响建筑业民企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依次为:运营能力、规模能力、人力能力和融资能力。为此,建议制定差异化竞争力提升战略,或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实现融合性共赢,政府也应落实支持民企的“28 条”政策,给予民企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将指标综合选择方法引入建筑产业评价领域,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定量化地选定了12 个观测指标,从资源要素、产业外部环境、产业内生能力3 个方面提出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本身非递阶层次结构特点,利用网络分析法(ANP)建立了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具体测定与排序。计算结果表明:建筑产业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和沿海地区表现明显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并且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更多地呈现出产业触及面广、多动力驱动发展以及差异性的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和建筑业发展的关联性,从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方面入手构建区域建筑业发展竞争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以时间为发展轴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对区域建筑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动态评价、分等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建筑业发展竞争力来源方向具有差异性,并且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与之相关的竞争力指标除建筑业本身的规模之外,也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建筑业竞争力来源的差异性为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以期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支持和实证参考。在界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三角模糊数改进层次分析法构建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模糊物元法建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并实证分析我国30 个省市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地区集聚”的现象;绿色发展、产品质量与创新发展等是引发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各发展要素在省间存在较大水平差异且省内协调性不足。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将促进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化转型升级.利用模糊统计法与隶属度分析法构建了建筑产业工人胜任力模型,进行基于二元对称变量的共现聚类分析,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团队特征、发展能力、职业态度、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八维度的建筑产业工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建筑产业化政策导向确立了...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建筑业现存的诸多问题,规范企业施工生产工艺、提升企业建造能力及建筑业整体水平,开展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研究。基于 TFV 理论分析了精益建造管理的内涵和内容,归纳了精益质量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精益工期管理、精益安全管理、精益组织管理包含的精益建造管理工具,根据精益建造管理内容和工具构建了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 ANP 结构,通过专家咨询和 Super Decisions 软件分析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法开展了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通过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明确地区建筑业的竞争力水平对于政府制定建筑产业的发展规划有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进行地区建筑业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工作是了解该地区的有效方式之一。建筑业竞争力分析的重要内容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选择。利用近五年的统计数据,选择有关建筑业竞争的相关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赋予客观权重,对陕西省与江苏、山东等六个省市的建筑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各主成分的表现来说明陕西省的建筑业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建筑业竞争力水平在所选具有代表性的七个省市中处于下游,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