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preS2)对人酰基蛋白硫酯酶1(APT1)启动子的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人APT1启动子序列。PCR扩增人APT1启动子和HBV preS2基因,分别插入pGL3和pcDNA3.1(-)质粒构建人APT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pGL3‐APT1和 HBV preS2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preS2。将 pGL3‐APT1和pcDNA3.1(-)‐preS2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 HepG2,然后通过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来评价 preS2对人APT1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数据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实pcDNA3.1(-)‐preS2与pGL3‐APT1与实验设计相符。pGL3‐APT1的荧光素酶活性是阳性对照质粒pGL3‐Control的荧光素酶活性的1.2倍(P<0.01)。pcDNA3.1(-)‐preS2与pGL3‐APT1共转染HepG2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为无preS2基因质粒pcDNA3.1(-)与pGL3‐APT1共转染 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的2.6倍(P<0.01)。结论本研究克隆的人APT1启动子序列具有高启动子活性;HBV preS2可激活人APT1启动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小鼠PGC-1α基因的启动子并分析其转录调控模式.方法 设计引物,以小鼠肝脏组织DNA 为模板,PCR扩增PGC-1α基因启动子区并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 中,构建具有PGC-1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报告质粒pGL3-PGC-1α-Luc.通过特异性引物,引入替换碱基突变相关转录因子调控模序,构建点突变融合载体,并将其转染1c1c7 及c2c12 细胞系,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pGL3-PGC-1α-Luc 系列报告质粒经过酶切鉴定及DNA 测序分析都显示正确;PGC-1α基因启动子区域(-2533~+78)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突变失活PGC-1α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CRE及IRE反应原件导致转录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PGC-1α基因启动子报告质粒,PGC-1α基因上游区域(-2533~+78)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启动子区域中的CRE和IRE反应原件为主要转录调控位点.  相似文献   

3.
HBV对肝癌细胞中AKR1C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HBV对肝癌细胞中AKR1C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HepG2.2.15和HepG2细胞中AKR1C1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构建AKR1C1基因启动子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分别与HBV、HBx、HBs、HBp、HBc的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虫荧光素酶活性。结果AKR1C1基因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高于HepG2细胞1.5倍;在HBV表达质粒与AKR1C1基因启动子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共转染的HepG2细胞中,虫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增强,为对照组3.37倍;相对HBs、HBp、HBc,HBx升高虫荧光素酶的活性的作用最强。结论HBV可以增强AKR1C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促进AKR1C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HBx在这一转录激活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core(含有HCV核心蛋白编码基因)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核心蛋白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SV-lacZ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核心蛋白对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增强子功能的影响。结果:质粒pcDNA3-core在HepG2 细胞瞬时表达核心蛋白,共转染实验中pcDNA3-core组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是空质粒对照的5.4倍。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核心蛋白具有反式激活SV40早期启动子/增强子的特性,为进一步以差异显示逆转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克隆相关基因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表达并检测.方法 提取HepG2总RNA,用RT-PCR方法制备HNF1α cDNA,进行T-A 克隆.Hind Ⅲ/EcoR Ⅰ双酶切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回收HNF1α cDNA片段,将其亚克隆于pcDNA3.1( )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内.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NF1α的表达. 结果正确构建了pcDNA3.1( )-HNF1α重组载体,并且在转染该质粒的HepG2细胞中检测出了HNF1α的高表达. 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HNF1α真核表达载体,其可以在体外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Caspase 8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序列(-1136~+101 nt),将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将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Caspase 8-FL)和大鼠野生型IRF-1表达质粒(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1对Caspase 8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aspase 8基因启动子上IR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Caspase 8-1~4)?将上述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筛选IR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Caspase 8-FL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Caspase 8-FL?pGL3-Caspase 8-1~4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证实,pGL3-Caspase 8-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Caspase 8-2和pGL3-Caspase 8-3?提示IRF-1可能结合在Caspase 8基因启动子的-336~-136 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1在Caspase 8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活性检测系统,筛选可调控HNF4α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HNF4α蛋白,行蛋白热迁移实验检测相关DNA片段及小分子化合物与HNF4α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分别构建含有3个拷贝和9个拷贝的Ninjurin 1(NINJ1)基因启动子区HNF4α反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NINJ1-3p和pGL3-NINJ1-9p,转染肝癌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肝癌细胞内HNF4α转录活性的改变,qPCR检测小分子化合物木犀草素或阿尔维林处理后肝癌细胞中HNF4α及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后细胞内HNF4α转录活性的改变.结果 蛋白热迁移实验证实,NINJ1基因启动子区HNF4α的DNA结合片段可与HNF4α蛋白结合.在过表达HNF4α的肝癌细胞中,pGL3-NINJ1-3p和pGL3-NINJ1-9p均可检测到肝癌细胞中HNF4α活性的改变,且pGL3-NINJ1-9p较pGL3-NINJ1-3p的检测灵敏度更高(P<0.01).木犀草素和阿尔维林与HNF4α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分别下调和上调HNF4α靶基因;pGL3-NINJ1-9p可检测到木犀草素和阿尔维林对HNF4α转录活性的影响.结论 利用报告基因载体pGL3-NINJ1-9p成功建立了HNF4α活性的检测系统,为筛选调控HNF4α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等提供了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38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家族四种亚型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以人胚胎肾293(HEK 293)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LPS)介导的细胞基因共转染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将FLAG-tagged p38 MAPK 4种亚型、含有鼠iNOS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iNOS-Luc)、空载体(pcDNA3)、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CMV-β)共转染,检测并比较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1)未加刺激时,在HEK 293细胞中,p38 MAPK中仅有p38α能够诱导iNOS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2)在LPS刺激下,p38 MAPK 4种亚型均能够诱导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p38β所诱导的转录活性最高,p38α的诱导作用亦很明显。结论(1)LPS能够在HEK 293细胞中诱导iNOS基因转录活性;(2)在HEK 293细胞中,p38 MAPK参与了静息时及LPS刺激下对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1、4、5在髓核细胞中对聚蛋白聚糖酶ADAMTS-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ADAMTS-4-pβ-gal-Basic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及HindⅢ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质粒中,经筛选后获得纯化的PGL3-ADAMTS-4质粒。离体培养后,使用Lipofectamine 2000系统进行转染实验,将NFAT-1、NFAT-4、NFAT-5以及DN-TonEBP质粒和PGL3-ADAMTS-4质粒共转染大鼠髓核细胞。将正常髓核细胞和转染后的髓核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测髓核细胞中NFAT-1、NFAT-4、NFAT-5对ADAMTS-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构建了ADAMTS-4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发现2个NFAT结合元件。与对照组相比,转染NFAT-1的髓核细胞中ADAMTS-4启动活性被抑制(P<0.05),而转染NFAT-4、NAFT-5以及DN-TonEBP的髓核中ADAMTS-4启动子活性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AT-1可调控ADAMTS-4的表达,可能在椎间盘生理以及退变过程中对蛋白聚糖的含量起重要调控作用,为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证明TIA-1分子具有调节HBV基因表达的功能。方法TIA-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IA-1,用脂质体转染HepG 2.2.15细胞后,ELISA检测e和s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与HBV复制有关的转录因子HNF1、HNF2、HNF3、HNF4、RXRα、PPARα、C/EB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的HepG 2.2.15细胞相比,转染pcDNA3-TIA-1质粒的HepG 2.2.15细胞,其e抗原的表达量明显的增高,而s抗原表达量明显的降低。与正常的HepG 2.2.15细胞相比,转染pcDNA3-TIA-1质粒的HepG 2.2.15细胞中的HNF1、HNF2、RXRα mRNA含量有明显的下降。结论TIA-1蛋白能通过影响与HBV复制有关的转录因子活性,调节HBVe抗原和s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大鼠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associated factor 1,XAF1)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XAF1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序列(-1497 ~ +166 nt),将XAF1基因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获得pGL3-XAF1-QC,与大鼠野生型IRF-1表达质粒(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1对XAF1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XAF1基因启动子上IR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XAF1-1?pGL3-XAF1-2?pGL3-XAF1-3和pGL3-XAF1-4)?将上述全长和各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筛选IR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XAF1-QC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XAF1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XAF1-QC?pGL3-XAF1(1~4号)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证实,pGL3-XAF1-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XAF1-1和pGL3-XAF1-2?提示IRF-1可能结合在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的-337 ~ -47 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全长及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1在XAF1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启动子全长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用于药物筛选。【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小鼠HMGB1基因启动子全长序列,用GV238载体构建报告质粒GV238-HMGB1-P-Luc,以pGL3-basic作为阴性对照质粒,与内参质粒pRL共转染Hela细胞,以内毒素(LPS,0.2μg/mL)作为激活剂,以正丁酸钠(SB,10 mmol/L)作为抑制剂,分组处理24 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克隆的HMGB1基因启动子全长2 140 bp,DNA序列正确无突变。与pGL3-basic组比较,GV238-HMGB1-P-Luc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与GV238-HMGB1-P-Luc组比较,LPS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强(P0.01);与LPS组比较,SB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HMGB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构建成功,LPS可以增强其表达,SB则可以抑制LPS刺激下的HMGB1启动子表达增强,可为下一步筛选具有调控HMGB1启动子活性的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MUC16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和重要的调控区域,确定人MUC16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可能存在区域.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MUC16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培养SKOV3细胞株并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用PCR技术扩增启动子区域的594(-1 844/-1 250/)、548(-1 798/-1 250)、326(-1 576/-1 250)和170 bp(-1 420/-1 250)的启动子片段,分别构建重组PGEM-T质粒,再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载体,构建PGL3-170、PGL3-326、PGL3-548和PGL3-594重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瞬时转染SKOV3细胞,测定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4种人MUC16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体系,分别为PGL3-170(-1 420/-1 250)、PGL3-326(-1 576/-1 250)、PGL3-548(-1 798/-1 250)和PGL3-594(-1 844/-1 250),各缺失片段在SKOV3细胞中均有活性.MUC16的核心启动子5′端可能为PGL3-326的3′端,3′端固定在-1 250处,5′端由-1 844向-1420移动时启动子活性逐渐增强,且变化幅度较大,提示这一区间内可能存在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结论成功构建了人MUC16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确定人MUC16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microRNA形成相关因子Pasha表达的调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及稳定表达HBV的HepG2-H7细胞中Pasha的表达差异。构建Pasha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及HepG2-H7细胞,检测HBV对Pasha启动子的影响。将Pasha启动子质粒与HBV 4种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寻找对启动子影响较大的HBV蛋白。结果:RT-PCR和 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Pasha在HepG2-H7细胞中的表达较HepG2细胞明显下降。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HBV能抑制Pasha启动子的活性,且HBx和HBs蛋白对其影响较大。结论:HBV蛋白可以通过抑制Pasha启动子活性调节其在HepG2-H7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家族四种亚型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以人胚胎肾293(HEK293)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LPS)介导的细胞基因共转染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将FLAG-tagged p38MAPK4种亚型,含有鼠iNOS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iNOS-Luc),空载体(pcDNA3),β-半乳糖苷酶表面质粒(pCMV-β)共转染,检测并比较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1)未加刺激时,在HEK293细胞中,p38MAPK中仅有p38α的诱导作用亦有明显,结论:(1)LPS能够在HEK293细胞中诱导iNOS基因转录活性;(2)在HEK293细胞中,p38MAPK参与了静息时及LPS刺激下对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重要因素,HBV的复制与表达受宿主肝细胞内多种转录因子调控,寻找宿主细胞内抑制HBV启动子活性的转录因子,将为实现控制HBV复制、阻断HCC发生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研究证实,新型转录抑制因子ZHX2能抑制肝癌重要标志物AFP和GPC3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yclinA/E启动子,在HCC发生中发挥抑癌作用。本室前期研究发现HCC组织中ZHX2表达与HBcAb相关,然而ZHX2是否抑制HBV转录迄今尚未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ZHX2对HBV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设计引物,以pcDNA3-HBV1.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HBV不同启动子片段,克隆入pGL3-Basic,构建HBV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ZHX2过表达载体分别与HBV不同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2.15、BEL7402、HepG2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启动子活性变化;干扰NF-YA后检测启动子活性变化。在HepG2.2.15细胞过表达ZHX2,ELISA、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BV基因转录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HBV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CP)、前S1区启动子(SPI)、前S2及S区启动子(SPII)和X基因启动子(XP) 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CP、pGL3-SPI、pGL3-SPII、pGL3-XP。4种载体在不同细胞中均表现出良好启动子活性(P<0.05)。共转染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HepG2.2.15细胞内ZHX2过表达可明显抑制CP、SPII、XP活性(P<0.01);干扰NF-YA可抑制SPII 活性(P<0.05),并消除了过表达ZHX2对SPII启动子的作用,提示ZHX2通过抑制NF-YA下调SPII活性。蛋白质印迹结果证实了ZHX2的过表达效果;与对照组相比,ZHX2过表达组actin水平基本一致,提示ZHX2并非通过影响细胞增殖而调节HBV转录。ELISA结果显示,ZHX2转染6 h 后细胞上清中的HBsAg、HBeAg显著降低 (P<0.05);RT-PCR结果发现,ZHX2转染48 h后明显降低HBV pgRNA表达,进一步证明ZHX2能抑制HBV基因的转录活性。 【结论】 ZHX2能抑制HBV CP、SPII、XP启动子活性,并抑制HBV pgRNA的合成,降低HBV抗原表达,提示ZHX2在HBV相关疾病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原癌基因USP22部分启动子序列,探讨其转录活性。方法应用cDNA 5忆末端快速扩增(5'RACE)方法定位
USP22基因转录起始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其5'端非编码区处包括转录起始点在内的-2 828~+52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
入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重组质粒与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HepG2 与Hela 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确定其转录
活性。结果成功确定USP2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USP22基因5'端非编码区2 880 bp 序列正确插入到荧
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重组质粒pGL3-USP22 promoter 转染HepG2 细胞和Hela 细胞后,检测到荧光素酶的高表达
( P<0.05)。结论成功构建具有转录活性的USP22启动子片段,为进一步研究USP22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人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并在细胞内检测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DCD4表达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DCD4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Basic中,测序所扩增的DNA序列,并将构建的pGL4-PDCD4-P1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内参照pRL-TK用脂质体法瞬时共转染OVCAR3,SKOV3细胞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确定其启动子活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PDCD4启动子序列正确,pGL4-PDCD4-P1转染OVCAR3细胞(高表达内源性PDCD4) 24h后,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其启动子相对活性约为pGL4-Basic空载体的67倍;而pGL4-PDCD4-P1转染低表达内源性PDCD4的SKOV3细胞后相对活性约为15倍。结论  成功构建了PDCD4启动子的克隆及人PDCD4启动子报告基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8结合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序列,将MIP-1α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FL)。将上述pGL3-MIP-1α-FL和本课题组已构建的大鼠IRF-8过表达质粒(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8对MIP-1α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1~3)。将上述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8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初步确定IRF-8的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pGL3-MIP-1α-FL(-1400 ~ +94nt)质粒构建成功。将pGL3-MIP-1α-FL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过表达IRF-8可显著增加MIP-1α基因启动子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1157~ -1144nt、-740~ -734nt、-683~ -670nt、-365 ~ -359nt、-249 ~ -236nt),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MIP-1α-1(-453 ~ +94nt)、pGL3-MIP-1α-2(-352 ~ +94nt)和pGL3-MIP-1α-3(-3 ~ +94nt)。将pGL3-MIP-1α-FL、pGL3-MIP-1α-1~3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GL3-MIP-1α-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MIP-1α-FL、pGL3-MIP-1α-1和pGL3-MIP-1α-2。提示,IRF-8可能结合在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的-352 ~ -3nt区域的IRF-8结合元件(-249 ~ -236nt)上。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8在MIP-1α基因启动子上的可能的结合元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β catenin基因5′上游1.8?kb启动子,构建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 1.8?kb,测定其启动子活性,为进一步研究β catenin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β catenin基因5′上游1.8?kb片段并构建到荧光素酶报道基因pGL3 basic载体中,与内参照质粒pRL Tk共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验测定其启动子活性。结果PCR扩增的1.8?kb片段经测序正确无误;pGL3 1.8?kb转染PC3细胞48?h后,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启动子活性(M1/M2)为11.71,是pGL3 control活性的2.43倍,为pGL3 basic活性的206.31倍,为pGL3 promoter活性的21.38倍。结论克隆的β catenin基因5′上游1.8?kb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