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的血管内超声显像特征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研究,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的性质及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经CAG发现冠状动脉存在中度狭窄的36例患者47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斑块性质、特征和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CAG和IVUS两种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CAG不能显示管腔形态及斑块特点,CAG发现偏心性狭窄13处,向心性狭窄34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为(45.24±12.1)%;IV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38处,向心性斑块9处,不稳定斑块29处.IVUS所测病变最窄处直径狭窄率为(56.37±11.2)%(CAG,P<0.05),血管面积狭窄率为(79.51±15.5)%,行冠脉内支架植入31处.结论 中度狭窄病变多为不稳定易损斑块,IVUS可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性质和狭窄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确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冠脉CT血管造影(CTA)在评估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脉病变临界病变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对患者血管狭窄率进行评价,以CAG所测的狭窄率作为金标准,以50%作为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边界值,计算CT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比较CTA与CAG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A评估冠脉临界病变的灵敏度为90.80%,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79.79%,阴性预测值为95.23%,准确率为89.51%,CTA与CAG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9)。结论CTA在评估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时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临床上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了血管内超声(IVUS)的检查,识别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斑块的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96例。其中,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20%~70%)者68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直径狭窄率>70%)者2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CSA-MLA)、斑块负荷(斑块面积/EEMCSA)、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脂核比例、重塑指数(RI)、夹层和血栓的比例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在CAG检查中轻度狭窄的病变,在IVUS检查中可见到不稳定斑块的存在。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偏心斑块和薄纤维帽多见,正性重构多见而钙化少,斑块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斑块多表现为硬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结论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的患者进行IVUS检查是必要的。IVUS诊断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上可作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是否需介入干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选取图像质量1级的22例患者的左冠脉主干(left m ain,LM),左冠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 ing,LAD),左冠脉回旋支(left c ircum flex,LCX),右冠脉(rightcoronary artery,RCA)共计8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88支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显示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假阴性率13.3%.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阳性预测率为6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假阴性率10%.与选择性冠状动脉相比,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局部中度以上或弥漫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差异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χ2=2.85,P>0.05).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的评价,尤其是有临床意义的病变(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Li Y  Yang L  Wang XJ  Zhao XH  Z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243-324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64-MS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5~20 d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血管造影(CAG)检查,其中男52例、女9例,平均年龄58岁±11岁.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按照4分标准对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4支血管分别进行评价.CTA与CAG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以50%为界,对以上4支血管进行评价.对比分析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和<50%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等指标.根据斑块的成分将其分为钙化和非钙化斑块两组,对二者所导致的管腔狭窄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61例患者均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影像,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为(3.57±0.18)分.CTA与CAG对比,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96.15%、假阳性率为3.85%、假阴性率4.55%、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97.40%.对于非钙化斑块所致的管腔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5.71%;对于钙化斑块所致的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31.57%.结论 64-MSCT可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狭窄性病变,可用于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对于钙化斑块所导致的管腔狭窄的判断特异度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IVUS检测到62处病变血管的总截面积(TVA)、最小管腔截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参照血管直径(RLD)、血管直径(VD)、最小管腔直径(MLD)及直径狭窄百分比(%DS),并测量相应CAG所显示的RLD、MLD、%DS和%AS。根据IVUS检查结果按是否行介入治疗进行分组,介入组26例30处病变和非介入组28例32处病变。介入组检测支架置入前后的上述检测指标。结果CAG显示的MLD、%DS和%AS均低于IVUS的检测值(P<0.05);CAG仅显示管腔外在形态学变化,IVUS则能明确显示斑块的性质及病变的严重程度。介入组平均面积狭窄率为71.4%,符合介入治疗指征,与非介入组的3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IVUS观察了介入组置入支架前后测值变化,除TVA、VD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的MLA、%AS、MLD及%DS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G显示的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可了解血管壁内在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病变程度,实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过程,其效果优于CAG。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丽  张莉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85-128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ACS的86例患者分别采用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DCG诊断ACS的诊断学指标,对DCG诊断ACS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AG确诊ACS 72例,DCG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误诊率14.29%,漏诊率12.50%,阳性预测值96.92%,阴性预测值57.14%,2种方法检查结果呈高度一致性(Kappa指数=0.609,P<0.01)。DC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阳性率为68.75%,诊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阳性率为92.59%,诊断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率为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轻度狭窄阳性率为66.67%,诊断中度狭窄阳性率为93.75%,诊断重度狭窄阳性率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G诊断与CAG诊断AC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G诊断双支病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中度和重度狭窄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CA)在评估冠脉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63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个月内同时行M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以CAG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准确率92.06%,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84.21%,与CAG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4);63例共计945段冠状动脉血管阶段,907段可进行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94%,与CAG诊断符合率一致性较好(Kappa=0.517);诊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2.86%、90.28%、92.97%。结论 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采用64SCTCA与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并进行对比。结果同时行64SCTCA和CAG检查32例共128支血管,64SCTCA发现68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64支冠状动脉狭窄,两者比较x2=0.25,P=0.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1%、91%、97%;对冠脉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86.5%、96.8%、82.1%、98.2%;对冠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98.5%、85.5%、99.9%。结论 64SCTCA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Single coronary artery (SCA), defined as an artery that arises from the arterial trunk and nourishes the entire myocardium, is rare. We report two cases of SCA, one is the f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originating from the middle of left descending artery (LAD), and the other is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arising from the proximal fight coronary artery.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1 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 4例 ,单支病变 5 7例 ,双支病变 4 4例 ,三支病变 30例 ;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 :左主干 (LM) 3例 ,左前降支 (LAD) 1 0 1例 ,回旋支 (LCX) 5 4例 ,右冠状动脉 (RA) 74例 ;病变形态特征为 :A型病变 5 3例 ,B型病变 1 0 1例 ,C型病变 32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 ;病变狭窄程度为 :轻度狭窄 4 4例 ,中度狭窄 72例 ,重度狭窄 81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桥患者及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和痉挛患者病变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收集131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心肌桥的患者,对其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狭窄47例,狭窄位于前降支近段34例(72.3%);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痉挛28例,痉挛位于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处)21例(75.0%)。心肌桥狭窄组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于单纯心肌桥组和心肌桥痉挛组(P<0.05),表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心肌桥的这类特殊人群中。131例患者均有胸闷胸痛等不同程度类似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而且Noble分级程度越高,症状越明显,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则表现更典型。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是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心肌桥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症状,症状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有关,亦与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和痉挛有关。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选取病人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依据患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支架直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试对象血清 TC、TG、HDL-C、HDL-C、LP (α)、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 CRP 与 TG 呈现正相关,与 HDL-C 呈现负相关。结论: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引起冠心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胡宏德  贺勇  张立 《四川医学》2005,26(5):508-510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变异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患者均有不典型心绞痛及不典型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未见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结论冠状动脉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 )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期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材料及方法:回顾性收集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成像。共选择931段冠脉进行研究,其中95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狭窄:34段狭窄程度<50%,43段狭窄程度为50%~70%,18段狭窄>70%。结果:64排CTA对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50%~70%及>70%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57%、99.34%,81.08%、99.33%和87.5%、99.78%;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99.34%,83.33%、99.22%和87.5%、99.78%;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5%、90.2%及93.64%。常规冠脉造影及64排冠脉CTA成像对中度狭窄(50%~70%)及重度狭窄(>70%)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轻度狭窄(<50%)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冠脉CTA成像对中重度狭窄的冠脉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取代常规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与冠脉造影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性格类型的分布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发现83例A型性格患者中81例造影结果异常,其中72例冠脉狭窄程度≥50%,病变罹及3支血管以上的均属于A型性格;17例非A型性格患者中8例造影结果正常,造影异常的病变较轻。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将16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诊冠心病120例,诊断符合率为73.2%。其中除冠脉痉挛或溶栓成功或自溶8例,X综合征5例。尚有44例误诊,占26.8%,主要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结论:严格掌握心胶痛标准是冠心病诊断正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Iatrogenic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CAF) is a rare complication and could happen during endomyocardial biopsy,open heart surgery 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he treatment of ICAF is not well established and is dependent upon the patient's haemodynamic situation.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ICAF during such angioplasty.Following repeated exertion and associated chest pain in May 2011,a man aged 52 years with hypertension was referred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which revealed a 90%stenosis in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a 75% diffuse,tortuous stenosis in the proximal to middle segment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igure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支架内再狭窄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共置入支架34个,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部分患者进行冠造复查。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术中和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均随访3~15(8.6±2.2)个月,临床随访率93.8%(30/32),造影随访率78.1%(25/32)。随访期间,1例术后第3个月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完全闭塞,考虑为迟发型血栓形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第3天死亡,余冠脉造影无支架内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3%(1/3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3.3%(1/30),再次再狭窄率3.3%(1/30)。结论: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治疗再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