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胆瘘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向民  陆寿者 《铁道医学》1997,25(3):159-160
总结预防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吸毒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胰头癌切除术预防早期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癌切除术预防早期并发症的体会周国如王毅仝桐柏县人民医院外科(474750)1临床资料本组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1~68岁,平均53岁。均为一期切除,未发生胰胆吻合口瘘;现将有关预防并发症的体会报告如下:手术方式本...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严晕的并发症是胰瘘,死亡率高,本文报告20例采用胰胃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病例,其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癌4例。治疗效果:20例,除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外,余下18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胰瘘。现就本组资料结合文献对此种消化道重建的方法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此法安全简单,能够预防胰瘘的发生,且井发症较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87年以来,共施胰十二指肠切除及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7例,均采用胰—肠套入吻合,未发生胰瘘,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1岁~76岁,平均为54岁。病理诊断:胰头癌8例,胰头良性肿瘤2例,壶腹癌8例,胰头炎...  相似文献   

5.
自1935年W 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9~72岁。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0例,胰体部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手术中难度较大,危险性较大,并发症严重的一种手术。术后常并发胰、胆瘘,并易危及生命。作者从1985~199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6例,术后病理证实均属本手术的适应症。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胰瘘或胆瘘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现将预防胰、胆瘘的肤浅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36岁,平均47.5岁。主要临床表现:食欲减退、消瘦、黄疸均有,伴有少量腹水1例。病理检查报告:胰头癌2例,壶腹周围癌12例,十二指肠降部转移癌1例,慢性胰腺炎纤维化1例。术后随访:共…  相似文献   

7.
总结预防壶腹部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7.7%),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常规楔形切除与合掌式缝合,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吻合层次精确,吻合口无张力,胰管内置多侧孔引流管,胰液输出通畅。胆肠胰肠吻合口相距5cm~6cm。胆肠吻合口的胆总管周围组织游离长度以1cm为宜,保证胆肠吻合血供。胆肠胰肠吻合口附近各置质软腔大的硅胶管充分引流。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8.
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治疗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顾晋,祝学光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致命并发症之一,治疗效果不满意。我院1970~1989年中共6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将术后12例发生胰瘘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改良Child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预防胰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采用改良Child吻合法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成功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仅1例出现胰瘘,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改良Child吻合法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 以有效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6年来按Child方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例胰头癌。结果:3例出现胰瘘,7例无并发症,11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重点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特别是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1980~1993年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15例,对预防术后胰瘘、胆瘘及胃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及提高手术切除率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51~60岁9例,最小41岁,最大62岁。胰头癌10例,壶腹部癌5例,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其中一例作全胰切除。癌瘤最小直径1.5厘米,最大直径6厘米。短期胰瘘1例,无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胰胃吻合术式在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例因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重建消化道的病例资料。术后通过监测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判断胰瘘的发生。结果术后10例患者均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明显减少了胰瘘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制素在治疗胰瘘和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长抑制素治疗5例胰瘘和18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结果表明生长抑制素具有明显抑制胰液、胆汁、胃液等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对促进手术后胰瘘的愈合具有十分满意的疗效。对少数高危的胰头癌患者,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生长抑制素,术后病程平稳,未发生消化道瘘并发症。提示生长抑制素有助于治疗胰瘘和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胰瘘。临床上虽对胰空肠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但仍时有胰瘘发生 ,如何预防术后胰瘘 ,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1] 。笔者在 2 0 0 0~ 2 0 0 2年采用空肠翻折式胰肠套入吻合法 ,对 30例患者施行了胰肠重建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5 4岁。Vater壶腹癌 7例 ,胆管下端癌 5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4例 ,胰头癌 13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性变 1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 ,游离胰腺…  相似文献   

16.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2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无胰瘘组和胰瘘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病变部位、胰肠吻合方式、胰液引流、胆汁引流及术后胰液引流量的差异。结果胰瘘组术后胰液引流量多于无胰瘘组,十二指肠癌、远端胆管癌、壶腹部癌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于胰头癌。提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残留胰腺的质地有关,捆绑式胰肠吻合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胰瘘 (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 5%~ 2 5% ,死亡率高达 50 % [1] 。其发生与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密切相关 ,尽管该手术已有 60余年历史 ,为预防胰瘘和胆瘘的发生 ,人们不断改进手术方法 ,但PF发生率仍高。笔者自1989年 8月至今对我院 4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9例患者观察肠桥袢功能在胰瘘中的作用 ,从另一角度探讨胰瘘的发生机制及处理策略。1 材料与方法本组 4 2例 ,男 2 7例 ,女 15例。年龄 4 4~ 70岁。其中胰头癌 31例 ,胆管下段癌 6例 ,Vater壶腹癌 5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Child…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其中胰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瘘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残胰处理方法、胰液分泌控制、营养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我院普通外科1996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7例,无手术死亡及胰瘘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处理措施及胰瘘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双层吻合胰肠重建。术后2例胰瘘患者行早期手术通畅引流及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中术后出现胰瘘2例,再手术处理,其中1例因心血管意外猝死,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全身衰竭死亡,其余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早期通畅引流,支持治疗、手术操作的不断改进和经验积累是治疗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15例壶腹部周围癌的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肠吻合时,采用翻袖式空肠浆膜(肌)层胰腺吻合技术,术后无1例胰瘘发生。本术式改变了传统的胰肠吻合位置,将实际吻合部位远离胰肠断缘,对预防胰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