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营养元素硒在萝卜叶中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pH值分别为8.5和6.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蒸馏水、稀盐、乙醇、稀碱分别依次提取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类蛋白质、多糖、干样品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萝卜叶中的含硒组分主要有蛋白硒和多糖硒,分别占样品含硒量的54.48%和17.31%,在硒蛋白组分中又以水溶性蛋白结合硒含量最高,占样品含硒量的26.78%。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玄参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玄参中多糖和蛋白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它们各组分中含硒量。玄参中的含硒组分主要有蛋白硒、多糖硒,分别占样品总硒的58.65%、25.16%,蛋白硒是玄参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在硒蛋白质组分中,又以水溶性蛋白结合硒含量最高,占样品总硒的20.9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梭子蟹中硒的赋存形态,并进一步探究梭子蟹硒蛋白组分中硒含量的分布,以梭子蟹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析法提取有机硒、连续提取法提取不同种类蛋白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原料和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梭子蟹中64.5%的硒是以有机硒形态存在,并主要与蛋白结合(蛋白硒占总硒的48.8%);碱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是梭子蟹结合硒的主要蛋白,总结合硒量占蛋白硒含量的77.9%,按照结合硒量的多少,硒在蛋白中的分布依次是:碱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占总硒含量的3.59%。  相似文献   

4.
富硒花生中硒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提取液分别提取花生中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肪,测定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研究富硒花生籽粒中硒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富硒花生籽粒中的硒以蛋白质结合态硒含量最高,占总硒的69.29%,其中碱溶性蛋白态硒含量最高,占硒总量的45.19%。其次是多糖态结合硒,占总硒的11.76%,其中酸溶性多糖态硒含量最高。脂肪结合态硒只占总硒的8.61%。  相似文献   

5.
张驰 《食品科学》2009,30(23):193-195
研究恩施人工栽培的富硒虫草中硒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虫草中的多糖和不同种类蛋白质,双道原子荧光检测原料和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结合硒是虫草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硒含量的51.44%;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组分中,以碱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可溶性蛋白硒含量的31.18%;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占总硒含量的12.01%。  相似文献   

6.
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恩施所购买的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荸荠中的蛋白质,水提取荸荠中的多糖,并测定它们的含量,用微波消化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硒是荸荠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占总硒含量的50.45%;蛋白质组分中,以醇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38.66%;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7.
营养元素硒在富硒玉米中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恩施双河产玉米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提取液:水、氯化钠、乙醇和氢氧化钠分别提取玉米中的蛋白质,水提取玉米中的多糖,并测定他们的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他们各组分中含硒量。玉米中蛋白硒是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硒含量的83.4%,在蛋白质的组分中水溶性蛋白质结合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51.9%,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讨论了富硒对黄粉虫蛋白及其硒含量的影响;按照溶解性依次提取水、盐、醇和碱四种可溶性蛋白,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硒含量的测定;对富硒黄粉虫蛋白进行酶解来获得含硒多肽,并以红细胞溶血为模型对比了富硒前后黄粉虫水解多肽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富硒后黄粉虫蛋白所占干重比例由53.86%上升至59.12%,分子量对应75 ku和37 ku的蛋白电泳条带在富硒后变深;富硒黄粉虫中(Se-TM)总硒含量为573.32μg/k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524.91μg/kg,占总硒含量的91.56%;在可溶性蛋白中,硒主要存在于碱溶蛋白中,占总硒的26.62%,此外,有46.63%的硒存在于不溶性组分中;富硒黄粉虫水解得到的多肽(Se-TMP)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在样品浓度为3 mg/m L时为87.32%,在实验各样品浓度下Se-TMP对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均高于未富硒黄粉虫水解多肽(TMP)。  相似文献   

9.
研究紫阳富硒茶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其浸出率。采用盐酸浸提法提取硒蛋白,硒多糖用[(1∶1酚-二氯甲烷)-异戊醇](24∶1,m L/m L)法除去蛋白质后进行提取,同法提取硒核酸,去除蛋白质后,酸法提取。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总硒含量及与蛋白质、多糖、核酸结合的硒含量。结果表明:硒蛋白、硒多糖分别占样品总硒的51.65%和25.23%;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次数是影响硒浸出率的主要因素,冲泡水温为95℃时硒浸出率高达46.35%;浸泡3 min时,硒的浸出率为25.80%,达最大值。浸泡次数为3次时,茶汤中硒的含量极微。富硒茶中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饮茶时应选择水温95℃下浸泡茶叶,且浸泡3 min,浸泡2次为佳。  相似文献   

10.
硒在富硒灵芝中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深化富硒灵芝的基础研究,指导富硒灵芝的生产与应用,以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灵芝子实体为试样,系统地研究了硒在富硒灵芝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富硒灵芝子实体中81.71%~87.92%的硒是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并主要与子实体中的蛋白结合(蛋白硒占总硒的56.0%~61.2%);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是灵芝结合硒的主要蛋白,总结合硒量占蛋白硒的75.2%~79.2%。按照结合硒量的多少,硒在蛋白中的分布依次为:水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此外,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富硒灵芝子实体中的含硒蛋白组分,并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对蛋白或多肽条带按分子质量段切割进行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分辨出的13条蛋白条带中,分子质量在8.709~142.53kDa的蛋白或多肽均结合了不同程度的硒,但硒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不超过16kDa的蛋白或多肽中。  相似文献   

11.
大蒜的生物富硒作用及其硒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蒜叶面喷施硒肥的田间试验,分析大蒜头和大蒜茎叶中硒含量,采用水提、酸提和酶提3种方法提取大蒜中的硒的形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方法测定普通大蒜和富硒大蒜中的硒形态。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硒肥,大蒜蒜头硒含量从0.047μg/g显著提高到0.200~0.834μg/g (P<0.05),大蒜茎叶硒含量从0.043μg/g显著提高到0.291~0.962μg/g(P<0.05)。通过比较的3种硒形态提取方法,证明酶法提取率最高,为较优方法。普通大蒜和富硒大蒜中的主要硒形态为MeSeCys、SeCys2和SeⅣ。与普通大蒜相比,通过叶面喷施硒肥后,大蒜头中主要转化的有机硒形态为MeSeCys,占总提取硒的81.2%,并进一步通过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MeSeCys的结构,但酸提液中仍存在未知硒峰,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2.
从富硒螺旋藻(SeSP)中提取含硒总蛋白(SeSP-TP),建立蛋白酶水解制备含硒多肽(SeSP-PP)的最佳条件,体外检测SeSP-PP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ICP法快速测定藻粉及总蛋白中的硒含量。结果发现,5种常见蛋白酶对SeSP-TP的水解度趋势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联合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联合酶水解,可显著提高蛋白水解度,达到87.94%,且联合水解的多肽对ACE抑制效率最高(89.47%)。碱性蛋白酶水解得到的多肽对ACE的抑制率也较高。当荧光检测出的含硒多肽高于50μg/mL时,对NO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含硒蛋白效果不明显。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组分中测定的硒含量之和占总硒的95.47%,可能在提取制备SeSP-TP过程中,部分含硒蛋白质和含硒小分子会在沉淀、复溶和透析等步骤中丢失。  相似文献   

13.
南瓜子仁与无壳瓜子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国家标准,采用EDTA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即AAS法)等方法,对南瓜子仁、无壳瓜子的水灰、灰分、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无壳瓜子和南瓜子仁的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两种瓜子的脂肪含量较高,分别达到40.61%、37.10%;两种瓜子的Zn、Mg、Fe、Ca含量较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南瓜子仁和无壳瓜子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可用于提高人们膳食营养,为开发休闲食品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并为出口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取南瓜苗总黄酮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用乙醇提取南瓜苗总黄酮,采用DPPH法、水杨酸法检测其对DPPH自由基和 ·OH的清除作用。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25(g/mL)。在该条件下南瓜苗总黄酮得率最高,达到2.56%。南瓜苗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和 ·OH的EC50(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017mg/mL和0.019mg/mL。结论:南瓜苗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并且其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选用适宜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探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南瓜多糖最优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本实验以热水浸提法提取南瓜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以及醇沉条件对南瓜多糖浸膏得率的影响,并采用乙醇反复沉淀的方法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从而得到进一步纯化的南瓜多糖。结果:南瓜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36倍量的水在84℃温度下提取3.2h,提取3次,然后浓缩至1/3体积、以3倍体积95%乙醇醇沉。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纯化的最优条件为20℃条件下上柱,初始液质量浓度取2.84mg/mL,以5BV上柱,5BV的20%乙醇溶液洗脱,最终得到纯化后南瓜多糖的含量可达到60%以上。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实验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16.
影响南瓜籽油萃取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裸仁南瓜籽含油脂52.79g/100g,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具有抗过敏和营养前列腺的重要功能。本文在分析原料油脂组成的基础上,就南瓜籽油萃取方式、原料含水量等因素对萃取后油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萃取(SFE)技术,从南瓜籽中提取南瓜籽油,可以有效的提高油脂的质量和得率。试验对SFE-CO_2萃取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17.
南瓜多糖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南瓜多糖热水浸提法最佳提取工艺,然后以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指标,对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法和复合酶法提取南瓜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中复合酶法不仅提取率最高,工艺最简易,而且制得的粗多糖中蛋白质含量低,不需要进行脱蛋白工艺,是较佳的南瓜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瓜籽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工艺条件,得出南瓜籽油萃取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47℃,萃取时间为83 min,在此条件下南瓜籽油的实际萃取率为(46.43.±0.54)%;南瓜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到74.86%,其中主要的亚油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6.21%和28.22%.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处理工艺对南瓜膳食纤维(IDF)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及碱液分别制备不同种类南瓜膳食纤维,通过营养成分、水合能力(包括持水性、膨胀率)、吸附性能(包括持油性、胆酸盐、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两种IDF的影响。结果:两种工艺制备的IDF间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脂肪、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其中水法制备IDF中的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是碱法制备的6.02倍与3.18倍;处理工艺对IDF的理化性质亦产生较大影响,适度碱处理获得的IDF的水合能力与吸附性均优于水法,其中膨胀率与持水力分别为水法制备的2.59倍与1.32倍;吸附胆酸钠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强于水法,但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弱于水法。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IDF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产生较大影响,本实验为南瓜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