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s Y,NPY)水平及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血清NPY水平在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之间的差异,探讨病性类证候要素与血清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依据课题组形成的专家共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血清NPY水平及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探讨血清NPY水平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 (1)71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失代偿442例,代偿期272例,失代偿期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代偿期(P0.05);失代偿期(除气滞外)的诸证候要素出现频率高于代偿期,其中血瘀、气虚、阳虚、水停证候要素在两期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分期及分期比较结果均表明,具有湿热、气滞、阳虚、阴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低于不具有者,具有气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高于不具有者;代偿期,具有气滞、阴虚、阳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不具有者(P0.05);失代偿期,具有阴虚、阳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不具有者,而具有气虚证候要素者其水平显著高于不具有者(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血清NPY水平低于代偿期;失代偿期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高于代偿期,患者血清NP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程度,并且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肝炎肝硬化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病理学基础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活动期与静止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依据课题组形成的专家共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活动期与静止期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与血清Hcy水平,探讨Hcy水平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 71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活动期的出现频率均高于静止期,其中血瘀、阴虚、气虚、阳虚、水停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不分期与分期比较的结果均表明,判定具有阴虚、湿热、气滞、阳虚者的Hcy水平均低于非判定组,判定具有血瘀、气虚、水停者的Hcy水平均高于非判定组,其中静止期的气滞判定组患者的Hcy水平与非判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活动期阴虚、气虚判定组患者的Hcy水平与非判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活动期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及血清Hcy水平高于静止期,表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肝脏炎症活动及病情的程度;血清Hcy水平与常见中医病性类证候要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探讨肝炎肝硬化常见中医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病理学基础及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两期患者血瘀证型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血脂水平,探讨不同病情阶段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血瘀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血瘀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四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检测值均低于代偿期(P0.05)。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瘀证判定组TC、HDL、LDL水平低于非判定组(P0.05,P0.01);失代偿期患者,血瘀证判定组LDL水平高于非判定组(P0.05)。血瘀证判定组HDL水平低于非判定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引起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血瘀证型判定组与非判定组间血脂水平有差异,提示中医病性辨证与血脂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与组合情况,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结合现行多个诊疗共识以及前期文献回顾,并经过2轮专家论证,最后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有7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气虚517例,血瘀503例,水停462例,阴虚448例,气滞438例,阳虚428例,湿热257例,且气虚、血瘀、水停、阳虚在失代偿期的分布频率高于代偿期(P0.05)。314例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血瘀最为常见(36.36%),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气滞(20.00%)、气虚+阴虚+血瘀(11.32%)、气虚+阳虚+阴虚+气滞(16.13%)、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45.1%)最为常见;487例失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水停最为常见(90.91%),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水停(57.45%)、气虚+血瘀+水停(26.44%)、气虚+阳虚+血瘀+水停(23.40%)、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水停(25.00%)最为常见。属于6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的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60.00%的患者未合并水停;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59.81%的患者未合并湿热。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最多见;在代偿期以单一与2~5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血瘀、气滞;失代偿期则以3~7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水停。2期均有气虚、血瘀等基本病机,也有各期病机侧重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血清雌二醇(E_2)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中医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为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干预及其中医病机的阐述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全国九家合作医院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同时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所需客观指标;参照现行的多个诊疗共识,结合前期文献回顾与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两轮专家论证制订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入组患者各自所属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然后,利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临床信息、客观指标及证候要素的数据结果进行存储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间、活动期与静止期之间的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_2平均水平Child-pugh分级C级B级A级、失代偿期代偿期、活动期静止期。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值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5,-1r0)。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其中代偿期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和气滞证;失代偿期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水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远多于在代偿期患者中的分布。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气虚组非气虚组、水停组非水停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值会随病情的加重而呈现升高趋势,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会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气虚证及水停证的出现可能会对肝炎肝硬化绝经女性患者的血清E_2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抗原 12 5 (CA12 5 )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2 0例正常对照、3 0例肝炎患者、2 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 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 5例肝癌患者血清CA12 5水平 ,并比较 2 5例肝硬化患者腹水CA12 5值与血清CA12 5值的相关性。结果 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肝癌组患者血清CA12 5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清CA12 5值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 (P <0 .0 1) ,肝癌组患者血清CA12 5值明显高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P <0 .0 1)。 2 5例肝硬化患者腹水CA12 5值显著高于血清CA12 5值 ,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 (r =0 .766,P <0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 5水平升高及升高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血清CA12 5水平可作为反映肝病患者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同时血清CA12 5水平可能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腹水消长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1年—2010年)肝硬化证候相关现代文献的全面检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其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频次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肝硬化相关证候82个,其中代偿期32个,失代偿期55个,出现频率位居前5位的证候如下:代偿期为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失代偿期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总体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脾虚湿困证;②获取肝硬化证候要素共计24个,其中病位类7个,分别为肝、脾、肾、络、胆、胃、中焦,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均有出现;病性类17个,根据出现频率,在代偿期出现的12个依次为湿热、气滞、血瘀、阴虚、湿阻、虚、气虚、阳虚、气逆、寒湿、热/火、血虚,失代偿期出现的16个依次为气滞、血瘀、湿阻、湿热、阴虚、气虚、阳虚、虚、水停、寒湿、痰、热/火、气逆、出血、热毒、血虚。结论①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辨证分型比较繁杂,代偿期以肝气郁结、血瘀阻络和肝胆湿热等实证多见,失代偿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虚证多见。②从病位证候要素分布可见,以肝、脾、肾常见;从病性证候要素分布可见,失代偿期出现了代偿期未出现的水停、出血、热毒等病性类证候要素,说明失代偿期证候比较复杂,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前列素E2(PGE2)水平对患者感染发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分为A组(合并感染,23例)和B组(未合并感染,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PGE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GE2水平,并用ROC曲线预测PGE2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感染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WBC计数、Child分级、肝硬化病因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GE2水平高于B组[(3 894.6±368.4)pg/m L vs(2 541.8±318.6)pg/m L,P<0.05]。ROC曲线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为0.75~0.91),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PGE2浓度为2 845 pg/m L时,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31和0.79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GE2水平显著升高,检测PGE2水平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彭辉 《中外医疗》2011,30(19):53-5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途径。方法将15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抵当汤加味,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消化科就诊的乙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甘利欣、苦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补充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上述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LB以及HA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与常见脉象的相关性,为丰富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以及探讨其形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包括深浅、至数、宽细、长短、硬度、流利度等)信息,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学方法采用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与简单相关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中,选取出现频率大于20%的作为常见脉象,其中弦脉602例(75.2%),细脉279例(34.8%),沉脉232例(29.0%),滑脉185例(23.1%)。弦脉与血瘀、气滞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1、0.166(P0.05);滑脉与阴虚、湿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093、0.131(P0.05);沉脉与气虚、阳虚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099、0.111(P0.05);细脉与阴虚、气虚、阳虚、水停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089、0.109、0.105、0.075(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与常见脉象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76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本院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心血瘀阻证42例、痰阻心脉证45例、阳气虚衰证45例,气阴两虚证44例.检测各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关分析评价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7±2.01)%vs(3.73±1.87)%,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bAlc水平按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的顺序呈逐渐增高趋势[HbA1c(4.78±2.01)%、(4.93±1.92)%、(5.32±1.95)%、(5.98±2.25)%,P<0.05].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5).结论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的变化与其辨证分型规律的演变相一致,两者可作为非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福建省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中医证型分布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HBV-GN组收集120例福建省HBV-GN患者,同时设对照组正常健康人群120例,分析两组的体质构成差异。 HBV-GN组进行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GN组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对照组则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两组体质构成存在差异(P<0.001)。(2)120例HBV-GN患者脾肾阳虚43例占35.83%;气虚血瘀33例占27.50%;肝肾阴虚21例占17.50%;肝胆湿热18例占15.0%;肝郁脾虚5例占4.17%。(3)HBV-GN组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间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福建省 HBV-GN 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多见, HBV-GN组辨证分型以脾肾阳虚型和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质和阳虚质与脾肾阳虚证和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超检查、分析 ,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 (P <0 .0 5)。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 4mm胆囊结石的阳性率高于胆囊壁 <4mm者 (P <0 .0 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 1 3mm胆囊结石的阳性率高于内径<1 3mm者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与胆囊壁厚度 ,门静脉内径、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采用惠普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心血瘀阻、痰阻血脉两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其它4个证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冠心痛心血瘀阻、痰阻血脉证型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非萎缩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萎缩性胃炎(CSG)到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候演变。方法对4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从CSG到CAG的中医证候演变。结果慢性胃炎有9个病性要素:气虚、气滞、湿、热、阴虚、阳虚、瘀血、食积、寒;8个基本证型: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寒胃热证、类湿热蕴结证、类脾胃虚弱证(气虚、阳虚)、类瘀阻胃络证、类饮食停滞证、类胃阴不足证。经χ2检验,CSG与气虚、气滞、热、阳虚、瘀血、食积、寒相关性较高,而CAG则与阴虚和湿相关性较高,尤其与阴虚关系密切;9个病性要素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CSG的相关性依次为:食积热阴虚,食积气滞阴虚,食积寒阴虚,食积湿,瘀血湿,气虚阴虚,阳虚阴虚,瘀血阴虚;Hp阳性的CAG则刚好相反。经χ2检验,类胃阴不足证与CAG相关性较高,CSG则与除类湿热蕴结证之外的其余6个基本证型相关性较高;8个基本证型与Hp阳性的CSG的相关性依次为:类饮食停滞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胃阴不足证,类饮食停滞证类脾胃虚弱证类胃阴不足证,类饮食停滞证类湿热蕴结证,类瘀阻胃络证类湿热蕴结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胃阴不足证,类瘀阻胃络证类胃阴不足证;Hp阳性CAG则刚好相反。结论饮食积滞,是慢性胃炎最早出现的中医证候,其后渐次出现湿、热、瘀血等。正虚贯穿慢性胃炎发病的整个过程,CSG阶段以邪实为主,或是虚实夹杂,至CAG阶段,则以正虚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