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分化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传代至第6代,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先以bFGF (10 ng/ml)预诱导24 h,然后以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10 ng/ml在胎肠培养基(fetal gut condition midium,FGCM)条件下诱导10 d.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标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RT-PCR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 mRNA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BMSC高表达CD90(99.7%), 而CD45表达阴性.诱导10 d后,部分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神经元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标志NSE和NF阳性,而胶质细胞标志GFAP阴性.RT-PCR检测显示,BMSC诱导前低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 mRNA,而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GDNF不仅能在体外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而且能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及条件,为淋巴管再生和重建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1、CD14、CD29和CD90。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50ng/mL诱导培养10d,Western-blot法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Prox-1和LYVE-1的表达。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的梭形和旋涡状排列;经VEGF-C诱导后,细胞变短、呈多边形。流式细胞学显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31、CD14呈阴性表达;Western-blot检测显示,经VEGF-C培养诱导后,细胞明显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Prox-1和LYVE-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均明显表达Prox-1和LYVE-1,而未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rox-1和LYVE-1均不表达。结论 VEGF-C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促进其向淋巴管内皮转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细胞)在体外向外周神经元分化的能力。【方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无饲养层培养条件下维持培养,然后在神经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分化为神经球,通过把神经球贴壁在多聚赖氨酸和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利用流式分选细胞方法获得神经嵴干细胞(NCSC),通过把神经嵴干细胞在外周神经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获得外周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嵴干细胞和外周神经元的标记物。【结果】贴壁的神经球出现特征性的神经花环(Neural rosettes)结构,神经嵴干细胞从神经花环发生迁移;神经嵴干细胞向外周神经元诱导后出现神经丝结构,并表达外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结论】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能高效向外周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4.
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可能性.方法:MSC原代培养、传代后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进行诱导.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电生理检查.结果:MSC体外可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后有表面抗原nestin表达,5 h分化率49.8%,同时具有早期神经干细胞电流特性.结论:骨髓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细胞(hBMSCs)和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Muse细胞)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从健康人骨髓中分离得到h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SSEA-3/CD105双阳性细胞;利用长时间胰酶孵育法从hBMSCs中分离得到Muse细胞,利用q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多能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提取hBMSCs和Muse细胞蛋白,应用iTRAQ标记结合online 2D LC/MS/MS蛋白组学技术定量评估蛋白质表达谱。结果:hBMSCs中SSEA-3和CD105双阳性细胞占0.51%;长时间胰酶孵育法可以成功分离出Muse细胞,悬浮可呈球状生长,且SSEA-3、Sox-2、Oct-4表达均高于hBMSCs;蛋白质谱共检测4 377个蛋白,相对于hBMSCs,Muse细胞有27个上调蛋白和68个下调蛋白。结论:hBMSCs和Muse细胞蛋白表达基本相同,仅有95种蛋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调节心脏干细胞(CSC)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蛋白表达。[方法] 原代获取BMSC,制备并鉴定心复康含药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心复康对BMSC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影响。组织块贴壁法分离CSC,并行流式细胞分选及免疫荧光鉴定。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对照组、心复康组、抑制剂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组CSC的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另两组相比,心复康组CSC的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经心复康干预后,可促进CSC的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提示SDF-1α/CXCR4轴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复叶耳蕨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 【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代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复叶耳蕨总黄酮培养基对大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观察B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诱导细胞的形态;测定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能力;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B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的WNT和BMP通路转导体及其交汇靶点Runx2相关基因表达。 【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BMSCs细胞表面标志;复叶耳蕨总黄酮对BMSCs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增强ALP活性和钙结节形成;上调WNT通路转导体β-catenin、cyclinD1和BMP通路转导体BMP2、BMP4、两条通路交互靶点Runx2以及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 【结论】 复叶耳蕨总黄酮能够上调BMP和WNT通路,促进网络靶点Runx2表达,从而促进大鼠BMSC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探讨利用其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直接分离培养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化学诱导法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技术验证诱导细胞特性。结果成功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鉴定结果为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14、CD34、CD45表达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GFAP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SE等。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特定诱导因子作用下能向神经细胞表型转化,并能稳定表达神经细胞因子,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疾病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0.5×106,15代可获得(2~3)×1012个细胞,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丹参或硫代甘油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丹参可以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立论依据】 最新发现,Aire极有可能也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标记基因;Aire+的胸腺髓质上皮细胞(mTEC)很可能是一类多潜能的前体细胞,尚无明确的实验证据;豚鼠胸腺组织体外培养能新形成“胸腺小体”,不再被其特异性抗体KL1标记,仍能被KL4标记,但其他抗原,如Aire的表达情况未知;提示从mTEC分化到成熟HC中间可能还有不成熟的过渡态。 【设计思路】 发现问题:胸腺小体(HC)功能尚不清楚。提出问题:高度分化的HC能否去分化?大胆假设:HC就像干细胞的贮藏库,某种条件下能去分化,表现干性,成为胸腺干细胞甚至多能干细胞的源泉;胸腺只有mTEC表达Aire,HC不表达Aire,让不表达Aire的HC表达Aire,能否实现分化逆转,诱导多能性? 【实验内容】 手术分离豚鼠胸腺,建立2种体外培养体系。体系A:组织块培养法体外重现“胸腺小体”,K5和K8、KL4和BrdU、Aire、Involucrin双标记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比对HE染色切片联合定位,鉴定新形成的“胸腺小体”;体系B:KL1包被免疫磁珠纯化胸腺小体上皮细胞(HCEC),饲养层3T3细胞体外培养HCEC,构建豚鼠Air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导入HCEC,RT-PCR 检测豚鼠HCEC有无目的基因Aire、胸腺上皮祖细胞(TEPC)标志基因K5、K8及干细胞标志基因Oct4、Nanog、Sox2、Lin28等表达。 【材料】 豚鼠,超净工作台,手术器械,切片机,倒置显微镜,离心、电泳、MACS分选设备,PCR体系,紫外产品,培养瓶&皿&基,明胶,血球计数板,pH计,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冰箱,摇床,培养箱,恒温水浴锅,液氮罐,移液器,质粒载体,工具酶,DH5α,LipofectamineTM2000,3T3,丝裂霉素C,胰蛋白酶,FBS,缓冲液,H.E试剂,一抗,荧光二抗等 【可行性】 依托南昌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省医科院闵卫平院长支持,创新实验项目基金保障;2位导师分别从事不同学科领域,经验丰富;团队更有留德免疫学博士张瑜娟加盟助力。 【创新性】 首次报道胸腺小体的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及诱导去分化(中心环节、技术难点);胸腺小体功能谜题;多能干细胞假说;胸腺干细胞移植,重建T细胞库,先天性或AIDS等免疫缺陷病治疗希望。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在体外诱导分化肺侧群细胞(SP)的特性。方法  取小鼠肺组织,流式细胞术分选小鼠白细胞分化抗原(CD)45-/CD31+肺SP;免疫荧光检测分选肺SP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SP中ABCG2、酪氨酸激酶2(Tie2)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细胞体外分化诱导14 d后,免疫荧光检测细胞vWF的表达;RT-PCR检测分化诱导前后细胞中ABCG2和vWF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出CD45-/CD31+肺SP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ABCG2;RT-PCR检测SP表达ABCG2和Tie2,不表达vWF。主群细胞表达vWF;分化诱导前的肺SP表达ABCG2;分化诱导后的肺SP表达vWF。结论  CD45-/CD31+肺SP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具有干细胞分化特性。在体外培养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温冻存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取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置于-196℃液氮保存半年,37℃复苏并传至第7代。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冻存复苏后传至第7代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为未冻存的第7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MTT绘制其生长曲线;添加成脂、成骨诱导液进行诱导,油红O、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分别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力旺盛。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强表达CD44、CD90,阴性表达造血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CD45。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脂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2周时茜素红染色阳性,ALP表达活性随成骨诱导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冻存后的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及多向分化潜能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65377;【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有100 μg/L多聚赖氨酸的塑料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用含100 mL/L FBS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10 ng/mL bFGF的培养液培养并以DMSO&#65380;BHA与Forskolin等诱导剂联合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65377;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前MSC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6 h&#65380;12 h&#65380;24 h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stin&#65380;NF*9鄄200和GFAP表达率&#65377; 【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6代M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率分为98.8%,96.6%, CD34和CD45阴性&#65377; 免疫荧光鉴定传至第6代的MSC表达nestin阳性率为57.1% ± 6.9%,不表达NF*9鄄200和GFAP&#65377;诱导后30 min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诱导后6 h&#65380;12 h&#65380;24 h经nestin和NF*9鄄200免疫荧光鉴定,诱导后6 h&#65380;12 h&#65380;24 h nestin阳性率分别为96.5% ± 1.9%,88.1% ± 5.4%,33.5% ± 5.4%,NF*9鄄200阳性率分别为90.1% ± 2.9%,97.5% ± 1.3%,98.1% ± 1.6%&#65377;【结论】 骨髓来源的nestin阳性的MSC具有神经祖细胞特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65377;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ES)体外诱导分化 ,制备CD34 造血前体细胞。【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培养液中分化形成胚胎体 (embryoidbody ,EB) ,然后加入造血刺激因子诱导产生CD34 造血前体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结果。【结果】胚胎干细胞分化第 9~ 15天均有CD34 细胞 ,第 13天比例最高 ,可达 17 36 %。【结论】胚胎干细胞分化成胚胎体 ,在造血刺激因子的存在下 ,可大量获得CD34 造血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人牙髓干细胞(DPSCs)和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的体外生长特性、增殖及矿化能力.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DPSCs和SCAP,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异性标记物,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程度,逆转录PCR(RT-PCR)检测分化标记物表达.结果 人DPSCs和SCAP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SCAP增殖率较高;两种细胞表达特异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标记物:CD34、CD45(-),CD90、CD105、CD146(+),基质细胞抗原1(STRO-1)、八聚体转录因子4(OCT-4)(+),SCAP特异性标记物CD24(+).成骨诱导3周可形成明显钙化结构,SCAP钙化能力较强.成骨诱导2周2种细胞均可表达分化标记物:骨涎蛋白、骨钙素、牙本质涎磷蛋白,且随诱导时间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人DPSCs和SCAP均具有间充质干细胞典型特征,可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是牙源性组织工程的可靠于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条件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DMEM分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h和24h;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样细胞。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6、CD90、CD29和CD44标记物,不表达CD71、CD45和CD34,回收得到的条件培养基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这些神经样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呈β微管蛋白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阳性,且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羊膜为载体应用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探讨组织工程化的神经细胞的构建。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及鉴定。以人羊膜基质为载体负载大鼠BMSCs,用β-巯基乙醇将其诱导定向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GAP-43的表达。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BMSCs, CD90、CD71、CD29均呈现阳性表达,CD45呈现阴性表达。BMSCs接种羊膜后贴附生长,折光性好。经β-巯基乙醇诱导3 h后,细胞可见突起长出,形态呈典型神经细胞改变,nestin和GAP-43表达阳性,未诱导的细胞呈阴性。结论:以人羊膜基质为载体的大鼠BMSCs经β-巯基乙醇诱导后可以定向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的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的体外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及其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检测其表面标志,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PC的生长周期及特异表面标志表达率;并以分化培养基诱导培养,采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OCT-4及分化细胞SM-MHC(smooth muscle cells-myosin heavy chain)表达;检测分化细胞有无平滑肌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体积偏大,长多角型,数个细长伪足,细胞核大,胞质丰富,细胞增殖能力旺盛;表达表面标志CD13和SSEA-1,不表达CD44、CD45、CD133和MHCⅡ;RT-PCR结果显示表达OCT-4。诱导分化后,分化细胞表达平滑肌细胞表面标志——a-SMA、calponin、SM-MHC;RT-PCR结果显示表达SMMHC。结论:体外成功培养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具有与文献报道类似的生物学特征;MAPC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角膜缘基质诱导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转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诱导培养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分化.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然后用角膜缘基质组织匀浆液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诱导前后α6-integfin、CD34、K12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细胞诱导前后K12的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分析(FCM)检测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分化的阳性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毛囊干细胞保持高增殖的状态,α6-integrin、CD34干细胞质表达.经过10 d的诱导培养,可见K12于细胞质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毛囊干细胞经诱导后K12的mRNA明显表达;FCM结果亦显示毛囊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有较高比率的K12阳性细胞.结论 毛囊干细胞经角膜缘组织匀浆液体外诱导可成功地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能力。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鉴定;传代: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进行诱导。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成功进行了BMSCs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诱导后有神经前体细胞产生,诱导后5小时平均分化率最高,约为49.79%。结论:BMSCs可进行体外分离、扩增,并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