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轻或消除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病人于胎儿取出之前由于手术刺激盆腔脏器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80例ASAⅠ~Ⅱ级足月产妇, 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把针头斜面旋向骶尾方向,A组(实验组)给予0.2%布比卡因15mL,B组(对照组)给予1.73% 碳酸利多卡因5mL,然后向头方向置硬外管4cm。两组病人在平卧位观察6min后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8~10mL,6min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了解骶丛阻滞效果、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子宫收缩情况。结果:A、B两组骶丛阻滞效果满意率分别是95%和45%(P 〈0.0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12.5%和40.0%(P〈0.05),子宫收缩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向骶尾方向注入相对大容量的0.2%布比卡因可获得满意骶丛阻滞效果,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子宫收缩影响小,是剖宫产病人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和NSE的影响,比较其脑保护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术,按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n=68)。分别比较两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的血清S100B和NSE。结果:两组患者S100B和NSE在手术2h及术毕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和NSE无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的血清S100B和NSE均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患者在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时血清S100B和NSE含量均显著升高,丙泊酚与异氟醚都能显著降低这些物质,但丙泊酚作用更强,提示丙泊酚脑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鉴定.BMSC分别被暴露于0,50,100,200,300,400,500 μmol/L H2O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BMSC细胞凋亡的影响.然后分别用20 μmol/L ,50 μmol/L,100 μmol/L H2O2预处理24 h,用FCM和Hoechst33324染色观察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RT-PCR检测不同浓度H2O2预处理组BMSC Caspase-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符合其表面标志,FCM检测凋亡显示:H2O2呈浓度依赖性诱导BMSC凋亡,且50 μmol/L H2O2预处理可降低500 μmol/L H2O2诱导的BMSC凋亡率;Hoechst33324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染色质分布均匀,为弥散均匀的低强度荧光;500 μmol/L H2O2组BMSC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或颗粒状荧光;5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数,10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与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5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P < 0.05),10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Caspase-3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BMSC凋亡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O2预处理使BMSC Bcl-2基因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按手术室常规护理,循证组在此基础上建立循证信息支持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当日、术后各项指标变化、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开展和完善术后访视、丰富宣教内容和方式使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行为的主动性,增加手术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护理风险,保证手术室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情况,为女性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方法:收集60例妇女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DNA)、FISH法hTERC基因检测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做出宫颈病变的最后诊断。结果: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增加(χ^2=11.111,χ^2=10.824,P〈0.05);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6.570,P〈0.05);HPV阳性患者中hTERC扩增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χ^2=38.723,P〈0.05)。结论: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密切相关,通过hTERC基因是否扩增可以很好区分低度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能是HPV感染致端粒酶活性增加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gA肾病新评价标准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的相关性,探讨牛津分型病理指标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资料,分别按照Lee分级标准和IgA肾病牛津分型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病理分型方法间的相关性,及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Pro)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牛津分型中各个病理指标进行分组,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1组,T0、T1与T2组,无新月体、新月体〈25%组和新月体25%~75%组,〈25%球性硬化组和≥25%球性硬化组,分别比较各分组间的BUN、Scr、eGFR、24 h-UPro等临床指标.结果: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Lee分级呈正相关,两种方法均与BUN、Scr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而与24 h-UPro均无相关性.牛津病理评分指标M、E、S、T分组,新月体分组和球性硬化分组间IgA肾病患者eGFR有明显差异并呈负相关;M0组与M1组间在BUN、Scr、血尿酸(UA)中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血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无明显差异.E0组与E1组间BUN、BMI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Scr、血脂等无明显差异.S0组与S1组间BUN、Scr、总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等无明显差异.T0、T1与T2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而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新月体分组间BUN、Scr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UA、血脂等无明显差异.球性硬化分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T分组间和球性硬化分组间24 h-UPro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M、E、S分组及新月体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IgA肾病具有临床适用性.牛津病理分型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为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可逆转,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则为慢性化指标,可提示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Ezrin、E-cadherin和EGFR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有随访资料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卵巢癌77例和11例良性、9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并随机选取正常卵巢组织7例,应用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E-cadherin和EGFR的表达。结果 Ezrin和E-cadherin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卵巢上皮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并与卵巢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而EGFR表达的呈上升趋势,其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腹腔种植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Ezrin和E-cadherin阴性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缩短,而EGFR阴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高。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Ezrin、E-cadherin的阴性及EGFR的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z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Ezrin与卵巢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卵巢癌不良预后因素,并协同调节E-cadherin和EGFR而影响卵巢癌细胞的粘附和转移性。  相似文献   
8.
病理动物实验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人为操作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特定的疾病模型,通过这种疾病模型的复制和模拟,学生不但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场地以及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病理动物实验开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护理职业教育中病理动物实验开展现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调整教学设计思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护理职业教育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胸背部不适半年余,CT发现纵隔肿物3天入院。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纵隔脊椎旁,边界相对清晰,肿物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黄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结构多样,以乳头、假乳头结构为主,可见囊性变、小梁状和筛孔状结构;局部脉管内见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高柱状,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GFAP、CD56、ER、PR均(+)。结论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上容易误诊,熟悉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n=24/组),缺血24h后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6cells/mLPBS)。移植后14d用Nissl染色观察移植前后缺血脑组织神经元缺损变化。于移植后1、7和14d用mNSS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综合评价,于移植后1、3、7和14d用ELISA方法检测缺血中心区脑组织和缺血半暗带中的海马和皮质中VEGF的表达。移植后14d用免疫荧光观察移植后缺血侧海马新生神经元的迁移。结果BMSCs移植14d后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Nissl染色发现BMSCs移植组缺血脑组织中尼1氏体的缺损比对照组少。BMSCs移植组缺血半暗带区的海马在1和3d[(63.324±0.625)pg/mL,(60.125±1.127)pg/mL]与对照组[(31.097±0.677)pg/mL,(35.05±0.681)pg/mL]相比VEGF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的皮质中VEGF的表达在BMSCs移植后7和14d[(36.945±0.625)pg/mL,(32.177±1.127)pg/mL],与对照组比[(31.219±0.677)pg/mL,(25.636±0.681)pg/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BMSCs移植组能观察到缺血侧海马新生神经元的迁移。结论BMSCs移植后可使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移植的BMSCs通过分泌VEGF等营养因子,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脑缺血损伤区迁移,参与损伤修复从而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