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为获取富含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的燕麦红曲,以可高产MK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以裸燕麦(文中涉及燕麦均指裸燕麦)为发酵基质,在优化燕麦红曲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营养因子缩短发酵周期。结果表明,燕麦红曲的基本发酵参数为含水质量分数、粉碎度、乳酸添加量、MgSO_4·7H_2O添加量、装样量和接种量分别为33.35%、20目、0.6 mL/hg、0.007 mol/kg、75 g和10 mL/hg,在30℃发酵3 d后转入25℃发酵至14 d。在上述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2%大豆分离蛋白,发酵14 d后燕麦红曲MK产量比对照提高32.63%,为19.77 mg/g。发酵至26 d时MK的产量最高,为41.85 mg/g。该研究可为燕麦精深加工提供新思路,对提高功能红曲的生产效率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高产莫纳可林K(MK)及红曲色素(MPs)、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优化已有的固态发酵工艺,考察添加紫苏叶对红曲菌产MPs、MK及抗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紫苏叶时MPs和MK的产量最高(P<0.05)。添加紫苏叶及紫苏叶提取液均可显著促进菌株MS-1产MPs和MK(P<0.05),但两种添加方式对菌株MS-1产MPs及MK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紫苏叶后色价和MK产量可分别达211.73 U/g和8.15 mg/g,分别为对照的1.35和1.36倍。紫苏红曲粗提物的DPPH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可达48.71%。然而,紫苏红曲中迷迭香酸含量仅为0.032 mg/g,而紫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高达14.71 mg/g。添加紫苏叶不仅可促使红曲菌产MPs及MK,还可能促使红曲菌产抗氧化物质,从而提高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降脂红曲中功能性成分Monacolin K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作者从多株红曲菌中筛选出高产Monacolin K的菌株为红色红曲菌9901。以不同品种的大米作为红曲菌固态发酵基质,确定广西早籼米为红色红曲菌9901产Monacolin K的最适基质,并对其高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对发酵时间、抖料次数、变温时间、加水量及接种体积分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用Design-Expert对红色红曲菌9901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适合红色红曲菌9901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条件为:以初始含水量为10%左右的广西早籼米作为固态发酵基质,加水量为45 mL,接种体积分数为10%,先于30℃培养50 h,然后变温到25℃培养至20 d,在此条件下Monacolin K产量达到10453.07 mg/kg,比优化前提高了48.97%。  相似文献   

4.
红曲菌(Monascus spp.)是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药食两用微生物资源。它的主要代谢产物包括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及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等。前期研究表明,甘油可促进红曲菌产MK和MPs。以高产MK和MPs但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对比分析不同来源粗甘油和分析纯甘油对红曲菌生长及产MK和MP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分析纯甘油可促进红曲菌产MK及MPs。当分析纯甘油添加量分别达到6%和3%时,MK和MPs的产量可达到最高,且MK和MPs的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57倍和1.53倍。当添加6%的纯度为90%的脂肪醇粗甘油时,MK及MPs的产量可达到最高(p0.05),且其同系物的种类均多于对照及添加分析纯甘油的样品。在液态发酵中,添加40 g/L的不同来源粗甘油及分析纯甘油后,均可显著降低发酵液的p H并显著提高生物量(p0.05)。当添加90%生物柴油粗甘油和90%脂肪醇粗甘油时,MK及MPs的产量均显著增加且达到最高(p0.05),分别是对照的11.57倍和11.08倍。MK及MPs的同系物种类相比对照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紫色红曲菌TY02为出发菌株,以黏米粉为碳源,大豆水解液和玉米浆为氮源,通过添加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代谢促进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乳糖醇和异麦芽糖醇,进行了液态发酵MK的研究。研究发现最佳的糖醇种类为乳糖醇,对MK的代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随后通过实验发现,在摇瓶发酵初始时(0 d)添加80 g/L的乳糖醇,紫色红曲菌TY02产总MK、胞外MK由对照组的87、37 mg/L,提高至1 031、754 mg/L,分别提高了10.85倍、19.38倍;胞外MK占比、发酵液开环MK占比由对照组的42.53%、25.33%,提高至73.13%、98.56%,分别提高了71.95%、289.10%。发酵液的检测结果显示,乳糖醇的残留量为1.84 g/L,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桔青霉素的含量为6μg/kg,亦符合QB/T 2847—2007《国家轻工行业标准功能性红曲米(粉)》,从而满足了功能红曲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实验结果为实现功能红曲的液态发酵量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新鲜山药为发酵基质,采用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固态发酵山药,探究新鲜山药、干山药、山药品种、蔗糖、山药块茎大小、乳酸等因素分别对发酵山药中莫纳可林K(MK)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山药更有利产生MK,当发酵基质为新鲜铁棍山药,蔗糖添加量为3%,山药块茎大小为(0.5 cm×0.5 cm×0.5 cm),乳酸添加量为0.3%时,MK产量可达8.10 mg/g。该研究可为山药的精深加工提供新思路,对新型红曲产品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莫纳可林K(MK)和红曲色素(MPs)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同时在红曲米固态发酵产物中获得一定量的MK和MPs,实验在大米基质基础上,分别添加豆粕、豆渣两种辅料,对红曲霉MPs-7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分析两种代谢产物产量,并对辅料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质中添加两种辅料均促进了MK的产生,但同时抑制了MPs的产生。豆粕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发酵产物MK产量最高,但几乎无MPs产生;豆渣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提高MK产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MPs产量,且成本比豆粕低,更适合作为辅料添加到红曲霉固态发酵基质中。研究表明:基质含氮量会影响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量的积累,从而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红曲菌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红曲在酿酒、腐乳、食醋、食品色素、中药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降胆固醇物质Monacolin K(莫纳可林K)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红曲正日益受到保健品市场的青睐,如何提高红曲发酵产品中莫纳可林K的含量也成为了制约功能性红曲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该文论述了红曲菌的特性、莫纳可林K的结构、降胆固醇机制以及产量的控制策略,为提高功能性红曲莫纳可林K的产量,促进红曲保健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紫色红曲菌TY02为出发菌株,以黏米粉为碳源,大豆水解液为氮源进行了液态发酵莫纳可林K (Monacolin K,MK)的研究,确定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的最佳分子质量与最佳浓度,再经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该研究的主效因子。在摇瓶发酵初始时(0 d)添加10 g/L的PEG-2000,紫色红曲菌TY02产MK由对照的81 mg/L提高至845 mg/L,提高了9.43倍;MK胞外占比由对照的41.98%提高至80.71%,提高了92.26%。PB设计实验筛选的主效因子中,PEG-2000的P值为0.001,影响极为显著,拟合的一次模型回归方程的模型汇总R-sq为96.92%,表明一次模型方程得到的响应值的可信度达到96.92%。发酵液经有效的预处理措施,基本上清除了滤液中的PEG残留,从而满足了功能红曲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该结果为研究非甘油碳源对红曲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黄豆、黑豆、豌豆、绿豆和红豆5种常见食用豆类为基质,以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且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发酵菌株,进行红曲菌固态发酵,并对红曲菌MS-1在不同豆类中的发酵进程、淀粉酶与蛋白酶的酶活、发酵产物色价、莫纳可林K的含量,以及色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豌豆、绿豆、红豆比黄豆和黑豆更适合红曲菌的生长,发酵过程中淀粉酶与蛋白酶的产生、莫纳可林K和色素的积累,以及色素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豌豆的色价和莫纳可林K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46.12 U/g(干基)和5.05 mg/g(干基),适合作为高色价和高莫纳可林K红曲的生产基质。  相似文献   

11.
在猕猴桃脆片制备工艺中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甲基纤维素浸泡预处理,通过对猕猴桃脆片的含油率、气味、质构、色度、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等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添加剂浸泡预处理对猕猴桃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添加剂浸泡预处理可显著降低猕猴桃脆片的含油率、硬度和水分含量(P<0.05);2%甲基纤维素浸泡30 s或1%甲基纤维素与1%大豆分离蛋白复配浸泡30 s均可显著提升猕猴桃脆片芳香类气味值、降低缺陷型气味值,且显著提升猕猴桃脆片的亮度(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猕猴桃脆片的整体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甲基纤维素与1%大豆分离蛋白复配浸泡30 s或2%甲基纤维素浸泡30 s制备的猕猴桃脆片综合品质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糯米粉、小麦淀粉、粘米粉、红薯粉、葛根粉、艾叶粉为基础配方,将大豆分离蛋白粉、乳清蛋白粉、荞麦蛋白粉分别添加其中制作青团,研究其对青团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3种蛋白的添加量为实验因素,研究其对葛薯糯米团的感官指标、质构指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青团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蛋白粉对青团的黏附性值相关系数较高,其因素影响从主到次的顺序为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荞麦蛋白,通过Minitab软件优化得出青团最优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占混合粉的6%、乳清蛋白占混合粉的5%、荞麦蛋白占混合粉的5%。此条件下的青团蛋白质含量为17.42%,通过验证得出其黏附性较低,色泽纯正。本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腐乳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受加工工艺影响。本文研究了后发酵过程中不同辅料(乙醇、红曲和面曲)添加量对腐乳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红曲和面曲添加影响腐乳ACE抑制活性;分别添加15%乙醇、2%红曲、1%面曲时,腐乳具有最高ACE抑制活性。腐乳ACE抑制活性在后酵过程中呈先升后降趋势;添加15%乙醇腐乳在后酵第5周时,ACE抑制活性达到最大值89.3%;添加2%红曲腐乳后酵第6周时ACE抑制活性达最大值84.9%;1%面曲添加量腐乳ACE抑制活性在后酵第6周时达最大值79.6%。  相似文献   

14.
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优选,获得了产量较高的红曲色素生产菌株Monascus purpureus M5,其液态发酵的红色素产量达到了154.5U/mL.对M5发酵产色素的碳源、氮源、初始pH值等进行了优化,以70g/L大米粉、30g/L可溶性淀粉、10g/L黄豆粉、1g/L NaNO3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0,35℃条件下培养6d,M5摇瓶发酵红色素的产量达到195.8U/mL.在5L发酵罐中对M5进行葡萄糖补料分批发酵培养,其色素产量在108h时达到最大值253.2U/mL,相比摇瓶分批发酵提高了29.3%,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作为复合发酵剂部分替代钠盐以制备低盐的干腌美国红鱼。通过测定其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色差、质构及pH值、蛋白质氧化性的指标,研究复合菌对美国红鱼在干腌过程中对其氧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加入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外源微生物的样品水分活度和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混菌组水分含量分别是35.21%(m/m)和35.35%(m/m),水分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用复合菌替代部分钠盐不影响干腌红鱼的保藏性。复合菌使干腌红鱼分别在亮度(L*)低于对照组(P<0.05)、黄度(b*)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合菌有助于维持干腌红鱼肉色稳定性。此外,在加工过程中,接种复合菌可以改善干腌鱼的质构特性。复合菌研究表明,分析干腌红鱼蛋白氧化导致的蛋白羰基含量显著增长,巯基含量显著下降,羰基含量显著上升现象。该结果显示,生产时可添加复合菌代替部分钠盐,可以显著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蛋白氧化现象。此外,与单独加入酵母菌的红鱼相比,单独加入植物乳杆菌的红鱼抑制蛋白氧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以纳豆冻干粉、红曲粉的复合物为原料,采用脂肪乳剂灌胃雌性昆明小鼠建立高脂模型。按小鼠体重水平均衡分为8组,其中7组以高脂小鼠为模型,另1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小鼠为对照。不同浓度组合的复合物(200 mg/mL纳豆粉、100 mg/mL红曲粉、100 mg/mL纳豆粉+25 mg/mL红曲粉、100 mg/mL纳豆粉+100 mg/mL红曲粉、200 mg/mL纳豆粉+25 mg/mL红曲粉、200 mg/mL纳豆粉+100 mg/mL红曲粉)按照剂量进行分组灌胃,灌胃期间观察小鼠的形态和体重变化,灌胃期结束后测定小鼠的器官指数肝体比、脂肪系数、血清脂质水平变化和肝脏中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纳豆粉与红曲粉复合物(200 mg/mL纳豆粉+100 mg/mL红曲粉)能够极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TC水平(p<0.01),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TG水平(p<0.05),极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肝脏TC、TG水平(p<0.05),发挥降脂作用。因此纳豆粉与红曲粉组合具有辅助降低小鼠血脂作用,从而促进小鼠降脂活性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黄豆、红枣粉、红豆粉和枸杞粉为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原辅料,研究此植物蛋白饮料的配方及其理化性质。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黄豆与辅料(红枣粉、红豆粉和枸杞粉)总量比、料水比、蔗糖添加量、奶粉添加量、红枣:红豆:枸杞的质量之比等对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稳定系数和离心沉淀率,考察了复合乳化剂和复合增稠剂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的营养成分、色泽、粒径、流变学特性,研究了植物蛋白饮料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植物蛋白饮料最佳配方为:黄豆与辅料(红枣、红豆和枸杞)总量比为7:3,料水比为1:10(g/mL),蔗糖添加量7%,奶粉添加量1%,红枣:红豆:枸杞之比为2:5:3。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3:4,最适添加量为0.16%;复合增稠剂的最佳配比为海藻酸丙二醇酯:海藻酸钠:瓜儿豆胶=2:1:3,最适添加量为0.065%。采用该配方得到的蛋白饮料呈淡黄色、口感顺滑、具有奶香味。最终获得的产品含有2.14%的蛋白质、0.95%的脂肪、13.57%的可溶性固形物、0.92%的还原糖;样品粒径平均值为303.33 nm,平均分散系数为0.24,属于典型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8.
Safflower protein isolates prepared by micellization (MP) and 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 (IP) were incorporated into sugar cookies. A commercial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was used as reference. The amount of protein isolate added was that needed to increase the protein content of wheat flour by 20, 40 and 60%. Phys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 P > 0.05) affected by fortification with safflower protein prepared by MP, whereas some deterioration of these properties was observed when IP and soybean isolates were used.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籼米为主料,在主料中分别添加芦丁、富铬酵母等辅料制备挤压重组米,以市售普通籼米和籼米挤压重组米作为对照,探讨了不同辅料添加量挤压重组米色泽的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和对挤压重组米的血糖生成指数和体外消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芦丁或富铬酵母添加量大于0.05%时,重组米的色泽与普通籼米和籼米挤压重组米有显著差异。芦丁添加量为0.35%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38.54%和62.09%;富铬酵母添加量0.09%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17.93%和40.14%。0.35%芦丁和0.09%富铬酵母的挤压重组米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分别为77.02和78.29,与普通籼米GI值接近。添加0.35%的芦丁或添加任何比例的富铬酵母的快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和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均与空白挤压米有显著差异,说明添加0.35%的芦丁或添加富铬酵母均能改善重组米在体外的消化情况,减缓血糖体外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