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阿德福韦酯片、替比夫定片、恩替卡韦片;DDDs排序前3位的是阿德福韦酯片、拉米夫定片、替比夫定片。结论: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用药情况,总结其用药特点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消耗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消耗总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恩替卡韦年平均消耗金额为2601.3万元,约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56%,远高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粒米夫定所占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四个药物的DDC均稳中有降。结论:我院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总消耗量逐年增加,恩替卡韦用量增幅明显,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相对稳定,拉米夫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17):2324-2327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武汉地区2011-2013年34家医院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武汉地区多数抗病毒药物年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销售金额稳居前5位的是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更昔洛韦;DDDs稳居前5位的为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三氮唑核苷,其中恩替卡韦销售金额在2013年占比最高,达43.33%,且其DDDs增长最快。奥司他韦2013年销售金额猛增,约为2012年的18倍,其DDDs亦增长迅速;而穿琥宁的销售金额、DDDs明显下降。多数药物的DDC趋于稳定,但穿琥宁和奥司他韦的DDC波动较大。结论:武汉地区2011-2013年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相对稳定,抗肝炎病毒的核苷类等西药占据抗病毒药主要市场。恩替卡韦的销售金额和DDDs增长迅速,而穿琥宁注射液的应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干扰素类逐年减少;三年间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DDDs排名第一或第二位,且日用药金额(DDC)最低;恩替卡韦仅次于阿德福韦酯,DDC值是核苷类似物中最高;拉米夫定的销售金额、DDDs在三年间没有明显变化;替比夫定占抗乙肝病毒药物年销售金额构成比均低于14.3%,DDDs为4种核苷类似物中最低。结论:核苷类似物在乙肝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中占绝对优势;临床医师更倾向于选择阿德福韦酯用于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对于长疗程的核苷类似物,除了要关注药物的疗效、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性,还要长期随访病人、监测线粒体毒性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干扰素类逐年减少;三年间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DDDs排名第一或第二位,且日用药金额(DDC)最低;恩替卡韦仅次于阿德福韦酯,DDC值是核苷类似物中最高;拉米夫定的销售金额、DDDs在三年间没有明显变化;替比夫定占抗乙肝病毒药物年销售金额构成比均低于14.3%,DDDs为4种核苷类似物中最低.结论:核苷类似物在乙肝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中占绝对优势;临床医师更倾向于选择阿德福韦酯用于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对于长疗程的核苷类似物,除了要关注药物的疗效、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性,还要长期随访病人、监测线粒体毒性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新招标后我院2016年门诊药房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的使用情况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 统计新招标后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5月至10月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的主要品种、用量、构成比及用药频度(DDDs).结果 我院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恩替卡韦(博路定)、恩替卡韦(恩甘定)、阿德福韦(阿甘定);这三种药物的DDDs排序与其销售金额的排序同步,列于前3位.结论 我院口服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较合理,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的恩替卡韦在临床的运用中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7.
统计并计算我院2011~2013年门诊核苷类抗HBV病毒药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DDDc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用药金额逐年增长,以2013年增长最多,药物构成比中阿德福韦酯逐年下降,恩替卡韦逐年递增。DDDs中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每年递增,恩替卡韦的日均费用一直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8.
李梅  黄笑夏 《海峡药学》2012,24(8):224-225
目的 比较我院2007~2009年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及中药的使用数据,包括用药频度(DDDs)与销售金额等.结果 我院抗病毒药物金额逐年上升,拉米夫定处于弱增长状态,而阿德福韦酯增长势头迅猛,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也在上升状态,聚乙二醇干扰素用量猛增,有取代普通干扰素的超势,中药抗病毒药物也在逐年增加,很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药物销售以抗HBV核苷(酸)类似物为主。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一致,其排序为: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DDDc最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DDDc最高。结论我院2012年门诊用药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为主,临床效果、药物价格仍然是临床医师治疗选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按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中的量化评分细则,为当前医院决策层药物遴选、规范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依照药品量化评分体系,参考最新版临床应用指南、国内外文献和现行药品说明书,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5个方面分别对河北省人民医院口服核苷(酸)类似物进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结果: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夫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恩替卡韦片、阿德福韦酯片及替比夫定片最终分值分别为80.5、86.1、90.5、82、59.8、72.7分。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为强效低耐药核苷类似物,为诊疗规范及指南首选推荐,阿德福韦不推荐应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有优势,均为国家医保乙类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恩替卡韦片、替比夫定片为原研品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夫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阿德福韦酯片均通过一致性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经济性最优。结论:卫生技术评估可指导医院合理遴选及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并提供循证依据。临床医师可根据专科特点、患者的病情及自身需求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2011—2015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使用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值及其排序、日均费用(DDC)值及其排序和药品排序比(B/A)值。结果2011—2015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销售额最大,三者销售额之和超过总销售额的90%。但是销售额构成比和 DDDs 排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和DDDs排序呈下降趋势,而恩替卡韦呈上升趋势。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DDC值较大(DDC>100),阿德福韦酯的DDC值较小(DDC<10),5种药物的DDC均有所下降,其中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DDC下降最显著,阿德福韦酯的DDC下降最小。各种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B/A值大部分接近1。结论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核苷类抗肝炎病毒药物的用药金额呈增长趋势,临床使用日趋合理,但也存在个别药品日均费用较高、同步性较差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并分析我院2011~2013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方法统计2011~2013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一般资料、使用金额、计算DDDs及排序等情况。结果抗HBV核苷类药物品种主要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用药金额3年累计增长率为37.09%,DDDs3年累计增长率达32.28%。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方法,药物的价格因素对患者选药、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峰  汪宇  陆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26-227
目的分析我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管理软件检索2009至2011年口服抗HBV核苷类似物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BV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呈快速增长之势;用药频度排序前三位的品种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的用药频度增幅最大。结论核苷类似物已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首选药物,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5~2007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用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5~2007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用药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7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使用金额、DDDs及排名。结果:我院抗病毒药物金额逐年上升,拉米夫定使用金额排名和DDDs始终位于榜首,但金额比例和DDDs增量呈现下降;普通干扰素使用趋势与拉米夫定相同;聚乙二醇干扰素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阿德福韦酯在2006年上升迅猛后2007年趋于平缓,而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干扰素类的使用相对比例有上升趋势,但仍少于核苷酸类。结论:拉米夫定的使用在下降;阿德福韦酯作为拉米夫定耐药的首选;聚乙二醇干扰素有取代普通干扰素的趋势;核苷酸类药物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病区,HBV感染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目前治疗乙型肝炎主要包括降酶,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在我国常用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主要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2008年替诺福韦TDF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思望  严有望 《医药导报》2011,30(6):735-738
[摘要]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明显。抗HBV药物有α干扰素、α 2a聚乙二醇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等。该文概述了这些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耐药性及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育龄期女性常常面对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抗病毒治疗问题。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文献,综述了目前我国所有批准用于抗乙肝病毒感染药物(包括干扰素α、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和恩曲他滨)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和经验,依次从胎盘转运、动物生殖毒性和致畸性研究、人类妊娠期使用经验、药物乳汁分泌及人类哺乳期使用经验4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研究资料相对较多,动物研究未发现致畸性,人类妊娠期使用也未见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可作为妊娠期抗HBV治疗的选择。拉米夫定在妊娠期应用广泛(HIV治疗),未发现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故也可作为妊娠期抗HBV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四大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的联合造势下,2001—2006年,我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抗乙肝病毒用药市场以平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近日,福建广生堂药业挟一类新药“阿甘定”最低价格之优势力撼乙肝用药市场,核苷类药后市走势将令行业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8,(3):397-400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和用药成本。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150例。替诺福韦酯组患者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每日1次;恩替卡韦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每日1次,均连续用药48周。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和给药24、48周后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ALT复常率,以及给药48周后的用药成本-效果比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HBV-DNA水平,给药前和给药24、48周ALT水平和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恩替卡韦组比较,替诺福韦酯组患者给药24周、48周后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替诺福韦酯组患者给药24周后的HBV-DNA阴转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周后的HBV-DNA阴转率明显升高(P<0.05)。替诺福韦酯组的HBV-DNA阴转及ALT复常用药成本-效果比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有效治疗HBV,其效果和用药成本均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HIV感染人群中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为4%~10%,HIV病毒感染增加了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终末期肝病的风险。因此,对HIV/HBV共感染者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HBV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减少HBV相关的致病性和致死率。目前HBV抗病毒治疗药物如INF-α、拉米夫定或恩曲他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替诺福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IV病毒的作用,单药使用虽可有效的抗HBV病毒,但可能均不同程度地导致HIV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