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男性椎后肌群的脂肪浸润及肌肉含量与腹内脂肪及年龄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定量CT (QCT)检测88名50~79岁健康男性L3腰椎中部层面椎后肌群的脂肪面积、肌肉面积、肌肉脂肪浸润(MFI)比例情况及腹部多层面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总脂肪面积,并计算出腹部总内脏脂肪含量、腹部总皮下脂肪含量和腹部总脂肪含量。统计学处理应用组内相关系数、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龄组(70~79岁)的M FI和肌量变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另两组( P<0.05)。椎后肌群的脂肪面积及M FI程度与年龄有弱相关性(其中脂肪面积:r=0.381, P<0.05;M FI:r=0.358,P=0.001),但肌肉含量的改变与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年龄是唯一进入全部椎后肌群体质成分的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健康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年龄增长是影响椎后肌群退变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椎后肌群的M FI程度与衰老导致的骨骼肌退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总胆固醇(T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及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1周后FPG≥11.1mmol/L为成模标准(n=28),将糖尿病大鼠分别予以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n=7)、罗格列酮十二甲双胍(C,n=7)、胰岛素+二甲双胍(D,n=7)、生理盐水(E,n=7)干预,8周末测定血生化指标并计算HO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结果B—E组FPG、FINS、HOMA、TC、TG、LDL、FFA、内脏脂肪素及体重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HDL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给予不同治疗后FPG、FINS、HOMA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C组FFA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P〈0.05),而内脏脂肪素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51;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体重及糖脂代谢相关。结论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殖受体(PPARr)核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内脏脂肪素的表达和分泌活动;内脏脂肪素可能是PPARr的激动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靶点之一;内脏脂肪素与糖脂代谢和体重密切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阻锻炼和有氧锻炼对更年期女性正位脊柱(12—4)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试验对象为30名健康月经紊乱或绝经女教师,随机分为对照组、抗阻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进行为期9个月的实验。在运动干预前、3个月、9个月测定受试正位腰椎。结果:1.对照组受试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P〉0.05),抗阻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P〈0.05和P〈0.01),经组间比较,抗阻运动组优于有氧运动组(P〉0.05)。结论:科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锻炼均对更年期女性骨密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锻炼中加强抗阻力练习对防止绝经女性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有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3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在初诊时及不同缓解阶段的血脂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CML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表现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TC/HDL?C、non?HDL?C/HDL?C和TG/HDL?C水平高(P < 0.001),LDL?C/HDL?C无明显差异(P > 0.05),且不同年龄段血脂谱改变与总体趋势一致,绝经期后患者表现为TG和LDL?C水平高。CML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及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时血脂水平相较于初诊时明显恢复。与MMR患者相比,DMR患者表现为更低水平的LDL?C、TC/HDL?C、LDL?C/HDL?C和non?HDL?C/HDL?C(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DL?C/HDL?C(OR=0.511,95%CI:0.330~0.793,P=0.003)、Sokal评分(P=0.016)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时间(OR=1.025,95%CI:1.013~1.037,P < 0.001)与DMR显著相关。结论:初诊CML患者血脂代谢紊乱,TKI有效逆转血脂谱。血脂水平监测对于CML患者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且LDL?C/HDL?C可作为MMR患者预测DMR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与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检测骨代谢标志物(BTMs),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XA)检测骨密度(BMD)、大腿、躯干及全身总质量、脂肪、肌肉、骨矿盐含量(BMC)、脂肪%、Android%脂肪、Gynoid%脂肪及内脏脂肪含量。结果:整体人群表现为超重,呈腹型肥胖。随着骨量减少,无论绝经与否,全身骨矿盐含量(BMC)逐渐减少(P<0.001)。在整体人群中,骨代谢指标OC(P<0.05)、P1NP(P<0.001)、CTx(P<0.001)逐渐降低,Android%脂肪下降(P<0.05),Gynoid%脂肪上升(P<0.001)。在绝经后女性中,骨代谢指标OC(P<0.05)、P1NP(P<0.001)、CTx(P<0.001)均降低,躯干%脂肪(P<0.05)、Android脂肪(g)(P<0.01)及预计内脏脂肪组织(g)(P<0.05)降低。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整体人群中CTx与Android脂肪(g)及预计内脏脂肪体积(cm3)呈负相关,全身BMC与Android%脂肪呈负相关。绝经后女性中CTx与预计内脏脂肪体积(cm3)(P<0.05)、全身BMC与Android脂肪(g)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腹部脂肪堆积增加的患者BTMs及BMC均降低,引起骨代谢异常,并进一步增加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肉脂肪比值(SV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394例T2DM患者,分为NAFLD组(159例)及非NAFLD组(235例),比较2组四肢骨骼肌质量、内脏脂肪面积、血糖、血脂等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SVR与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R对NAFLD发生的影响,ROC曲线分析SVR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NAFLD组与非NAFLD组比较,女性比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率、舒张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而SVR、四肢骨骼肌质量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组SVR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呈负相关(r=-0.365、-0.437、-0.117,P<0.01),女性组SVR与体质量指数、腰围呈负相关(r=-0.190、-0.212,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SVR是T2DM女性患者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21,95%CI=1.31~13.52,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SVR在男性组和女性组的AUC分别为0.66和0.63。结论:T2DM患者SVR水平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T2DM患者并发NAFLD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向谦  周婷  熊玲  何娟  陈丽  陈霞 《四川医学》2021,42(1):40-43
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不同状态下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为寻找NAFLD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支持。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NAFLD相关肝硬化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三种主要SCFAs水平和构成差异。结果纳入分析8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9例,NAFL患者27例,NASH患者20例,NAFLD相关肝硬化24例。NAFLD相关肝硬化组患者SCFAs总含量(P=0.004,P=0.0001,P=0.001)、粪便丁酸(P=0.045,P=0.0001,P=0.0001)、乙酸水平(P=0.010,P=0.0001,P=0.012)分别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NAFL组和NASH组,丙酸水平(P=0.024)显著低于NAFL组。NAFLD相关肝硬化组患者SCFAs中丁酸所占比例显著低于NASH组(P=0.016)。结论 NAFLD肝硬化患者粪便存在主要SCFAs水平的降低,其中丁酸构成比例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NAFLD进入肝硬化特征改变之一,提示SCFAs水平变化对NAFLD疾病进展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补充肠道SCFAs可能作为NAFLD相关肝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中青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群的体脂成分与血脂变化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查的成年男性共 1184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n=481)和正常组(n=703),并按年龄分为18~30岁,31~40岁,41~50岁,51~59岁4个亚组。比较两组的体脂及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分析NAFLD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同一年龄段中NAFLD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指数(BMI)、体脂肪(BF)、体脂百分比(BFR)、内脏脂肪面积(VFA)、腰围(WC)、腰臀比(WHR)、谷丙转移酶(ALT)、谷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均升高(P<005);正常组HDL较NAFLD组升高(P<005)。不同年龄段的NAFLD的体脂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BMI、WC、WHR、BF、BFR、VFA、ALT、GGT、TG、TC、LDL、FBG,其中BMI、TG、LDL、FBG、BF、WHR为独立危险因素,HDL为保护因素。结论 中青年男性NAFLD的体脂与血脂等生化指标特点分别是肥胖、体脂肪增加、内脏脂肪增多、腰臀比增大及空腹血糖、谷丙转移酶升高,高甘油三酯、高LDL、低HDL,这一结果为早期筛查NAFLD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576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248例,胰岛素抵抗组328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和两组其他疾病构成比的差异,两变量相关分析胰岛素抵抗与一般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胰岛素抵抗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年龄较轻,血压较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及总脂肪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均P<0.001),实验室数据结果提示,胰岛素抵抗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均P<0.001),转氨酶、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非胰岛素抵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P<0.01)。在其他疾病构成上,胰岛素抵抗组肥胖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比例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P<0.01、P<0.01、P<0.05)。相关分析提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腰围(r=0.119,P=0.004)、腰臀比(r=0.117,P=0.005)、内脏脂肪(r=0.089,P=0.044)和总脂肪(r=0.095,P=0.032)呈正相关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OR=1.007, P=0.028)、皮下脂肪(OR=1.009,P=0.014)、三酰甘油(OR=1.147,P=0.046)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比例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三酰甘油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范梦迪  李俊  付威  李青菊 《西部医学》2021,33(10):1496-1499
【摘要】 目的 探讨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NAFL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达格列净治疗,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肝脏B超,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AST、TG、TC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HOMA-IR、BMI、WH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F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基线相比,观察组肝脏脂肪含量(FLC)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SGLT2抑制剂可明显降低NAFLD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负担,是一种具有治疗前途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linical tool to evaluate exercise capacity and predic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other cardiac conditions. It provides assessment of the integrative exercise responses involving the pulmonary, cardiovascular and skeletal muscle systems, which are not adequately reflecte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organ system function. CPET is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in a wide spectrum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evaluation of undiagnosed exercise intolerance and for objective determination of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impairment.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functional exercise testing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y,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PET in normal people and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情况.方法 采用运动负荷递增方案,对肺通气功能正常的17例非吸烟者和14例无症状吸烟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观察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VO2max/kg)、呼出潮气量(Tex)、呼吸储备(BR)、最大运动气促指数(Dimax)、无氧阈(A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极量运动时吸烟组的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呼吸储备低于非吸烟组,最大运动气促指数高于非吸烟组(P<0.05),其它观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者即使尚无临床症状,其运动耐力及呼吸功能已呈现损害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心肺运动试验在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精准化运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心肺运动试验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运动指导,干预组根据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给予精准化指导。运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氧脉搏(O2Pulsepeak)、无氧阈(AT)、峰值潮气量(VTpeak)结果,统计患者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与基线比较,对照组患者HbA1c、BMI、O2Pulsepeak、VTpeak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VO2peak、AT的变化无差异(均P>0.05),干预组所有数值变化显著(均P<0.05);干预组除HbA1c(P>0.05)外,其余数值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不良事件中,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无差异(P>0.05),对照组心脏危险事件明显高于干预组(均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是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的精准化运动,更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动态血压(ABP)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52例肥胖青少年(BMI≥25)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每周5次,每次持续50~60 min,共8周的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2组受试者的身体形态学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身体成分,诊室血压包括诊室收缩压(SBP)和诊室舒张压(DBP),动态血压指标包括日间ABP(dSBP和dDBP)、夜间ABP(nSBP和nDBP)和24h ABP(24 h SBP和24 h DBP),利用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测定运动能力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和力竭时间。结果实验后,组内比较,运动组脂肪重量(FM)、体脂百分比(BF%)、24 h SBP、24 h DBP、dSBP和dDBP下降(P〈0.01),诊室SBP、诊室DBP、nSBP和nDBP无统计学意义(P〉0.05),VO2max、最大功率和力竭时间增加(P〈0.01),对照组所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组间比较,运动组FM、BF%、24 h SBP、24 h DBP、dSBP和dDBP均低于对照组(P〈0.01),VO2max、最大功率和力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8周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ABP水平并提高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9-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呼吸锻炼干预改善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DOTS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有氧运动和呼吸锻炼。两组均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和PEF均治疗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PaO2和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呼吸锻炼干预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较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纠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运动组(n=27),对照组患者维持生活习惯不变,运动组则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体成分仪测定身体成分,利用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MP)和力竭时间(ET),并描绘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者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和血压下降(P < 0.05),VO2max、MP和ET增加(P < 0.05),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发生右移;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安静心率和血压、脂肪质量和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 < 0.05),VO2max、MP和ET升高(P < 0.05)。结论: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下调脂肪含量,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动促进身体发育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内的生长激素(GH)含量,所以青少年血浆GH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锻炼效果。本实验测试了我国男性少年在持续运动和间歇运动后15分钟血浆中GH值,并与安静状态GH值加以分析比较。与安静状态相比,间歇运动和持续运动均使血浆GH明显升高,且在等时、等距情况下,心率控制在120次/分以上的间歇运动相比匀速持续运动可以产生更高的血清GH值。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运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对控制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作用,运动治疗是现代糖尿病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2010年岁末,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联合发表2型糖尿病运动最新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也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运动进行明确规定.指南的落实需要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和运动方案.本文对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抗阻运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function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in primipara.  相似文献   

20.
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产生之间的相互关联,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