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介导相邻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特殊膜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构成的半通道再相互锚定组成,其功能主要是在细胞间起代谢耦联和电耦联作用。血管结构中存在丰富的GJ,广泛参与血管的各项生理功能。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Cx表达的改变所致的GJ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GJ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次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1]。FT1DM患者在出现前驱感冒样症状或腹部症状后,迅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可合并急性肾衰竭、急性胰腺炎,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但合并急性心肌损害者少见,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既往体健,无外伤及口服他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0只(空白对照组)和ApoE基因缺失(ApoE-/-)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poE-/-阴性对照组、ApoE-/-AS模型组和鸢尾素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及ApoE-/-阴性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ApoE-/-AS模型组与鸢尾素治疗组饲以高脂饲料,鸢尾素治疗组将200mg·kg-1(按照预实验结果)鸢尾素溶液灌胃给药,连续给药8周。利用ELA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生化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利用HE染色观察鸢尾素对AS的治疗效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ApoE-/-AS模型组与ApoE-/-阴性对照组相比,TG、TC、HDL-C、LDL-C、ApoA1和Apo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证明AS模型构建成功。与ApoE-/-AS模型组比较,鸢尾素治疗组TG、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均P<0.05)。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鸢尾素治疗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小于ApoE-/-AS模型组(P<0.05)。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鸢尾素治疗组小鼠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和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ApoE-/-AS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鸢尾素可明显降低外周血中TC、TG等水平,提高HDL-C水平,减小AS斑块的形成,减少ApoE-/-小鼠动脉中VEGF的表达,通过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对AS的治疗及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口腔鳞癌组织和细胞中黏液素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24的表达模式、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明确CD24在78例人口腔组织标本和59例动物模型金地鼠(Hamster buccal)颊囊组织标本,以及口腔癌前病变上皮细胞DOK4、口腔鳞癌细胞CAL-27和WSU-HN6中的表达模式;以CAL-27和WSU-HN6细胞为模型,明确在常规和无血清成球培养条件下,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和CD24抗体对CAL-27和WSU-HN6细胞及肿瘤球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它们是否影响这两种细胞中CD24的表达。结果:人和金地鼠组织的免疫组织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单纯增生组织、轻度/中度异常增生组织、重度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均依次呈现CD24表达递增的现象(P<0.05);与DOK细胞相比较,CAL-27和WSU-HN6口腔鳞癌细胞中CD24表达上调(P<0.05)。相对于癌前病变细胞DOK,口腔鳞癌细胞CAL-27和WSU-HN6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肿瘤球成球的潜能(P<0.05)。ATRA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两种口腔鳞癌细胞的CD24表达、体外增殖和肿瘤球形成的能力(P<0.05),而CD24抗体虽然也一样能够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球形成(P<0.05),但却不影响其CD24的表达。结论:CD24在口腔鳞癌中表达上调,具有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球形成的作用,维甲酸和CD24抗体皆能以CD24为靶点有效地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球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边莲生物碱(LCLA)对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探讨LCLA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诱发的脑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50、100和150mg·L-1不同剂量LCLA孵育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使用Transwell细胞迁移技术测定不同剂量LCLA孵育高血压大鼠以及正常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结果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较正常血压大鼠明显增加,使用LCLA孵育后,各组不同剂量LCLA孵育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均明显降低,以100mg·L-1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结论 LCLA可明显降低高血压诱导的脑基底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提示在高血压诱发的脑血管重构中可用LCLA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2(COX-2)基因通过Notch信号通路介导心肌细胞的过度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暴露心脏后未做任何处理)、模型组(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SD大鼠模型)和抑制剂组(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SD大鼠模型后,用COX-2的抑制剂NS398预处理),每组5只。利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COX-2、Notch信号通路分子Notch-1以及凋亡分子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3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抑制剂组,抑制剂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3组COX-2、Notch-1、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剂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COX-2基因与心肌细胞的过度凋亡有关,而COX-2基因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起促凋亡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安装立体定位头架并定位,然后采用伽玛刀在20个月内分次治疗,即1~5个月行第1次伽玛刀治疗,病灶中心剂量为18~26 Gy,边缘剂量为9~13 Gy; 6~12个月行第2次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缩小程度及大小不同,病灶中心剂量为26 Gy或30 Gy,边缘剂量为13 Gy或15 Gy; 12个月后根据病灶缩小程度及仍有明显病灶者行第3次伽玛刀治疗,病灶中心剂量为30 Gy,边缘剂量为15 Gy。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39例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及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39例患者第1次治疗后6~8个月行MRI检查示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病灶缩小>30%。第2次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示18例患者病灶基本消失,病灶缩小>90%;21例患者病灶缩小,病灶缩小>50%。21例第3次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示病灶缩小,病灶缩小>90%。5例由于不能耐受或其他原因拒绝第3次伽玛刀治疗的患者,治疗后24个月行MRI检查示病灶较第2次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进一步缩小,病灶缩小>80%。39例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及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症状改善率为87.2%。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联合血清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11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5例,应用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测定ALT、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ⅢNP)〕,并计算AST/ALT、APRI、FIB-4。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FibroTouch和上述血清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筛选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求出预测概率,并结合双正态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诊断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 LSM、AST/ALT、HA、LN、CⅣ、PⅢNP、APRI、FIB-4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TBIL、PT、PLT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AST/ALT、HA、APRI、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35、0.246、0.560、0.238、0.378,P<0.05)。LSM、AST/ALT、HA、APRI、FIB-4对肝纤维化S≥2期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602、0.798、0.647、0.693;对肝纤维化S≥3期评估的AUC分别为0.881、0.637、0.819、0.654、0.702;对肝纤维化S4期评估的AUC分别为0.876、0.647、0.735、0.609、0.73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HA是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P<0.05)。由此得出的预测概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890,P<0.05),且其对肝纤维化S≥2期、S≥3期及S4期评估的AUC分别为0.934、0.938、0.981。 结论 FibroTouch联合HA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是一种简便、无创、高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Ⅰ组,n=200)和老年血压正常者(Ⅱ组,n=200)。按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将Ⅰ组、Ⅱ组各分为睡眠障碍组(Ⅰ障碍组,n=112;Ⅱ障碍组,n=80)和睡眠正常组(Ⅰ正常组,n=88;Ⅱ正常组,n=120)。对各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6.0%,明显高于Ⅱ组的40.0%; PSQI评分(9.02±0.65)明显高于Ⅱ组(4.33±0.31)(P<0.05)。Ⅰ障碍组MMSE评分(20.26±1.86)低于Ⅰ正常组(25.48±2.02)分、Ⅱ障碍组(22.78±2.56)分(P<0.05)。Ⅰ障碍组不同程度睡眠障碍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轻度(n=79)(22.35±2.02)分、Ⅰ组中度(n=23)(20.53±2.26)分,Ⅰ组重度(n=10)(17.29±1.85)分,F=5.862、P=0.01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睡眠障碍的程度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重度睡眠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其认知功能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0.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超家族成员中的明星分子,广泛分布于血管组织中,参与调节血管功能。文章回顾了近年来TRPV1在血管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并总结其与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旨在为血管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万忠艳 《海南医学》2011,22(7):36-37
目的探讨产前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孕妇58例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前行盆底肌肉肌张力检测,并记录分娩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盆底肌肉肌张力强于对照组(P〈0.05),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和阴道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产前进行盆底肌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张力、缩短产程,并且对于改善阴道分娩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诊断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产前产后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不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两组均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经盆底肌功能锻炼后,盆底综合肌力、性生活频度、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颖  赵纯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制订好的自编问卷应用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113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根据产褥期妇女有无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分为A组(42例)和B组(71例),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占62.8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OR=3.540)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387)、孕次多(0尺=0.284)、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238)、孕妇家属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176)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OR=0.187)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OR=3.891)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320)、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124)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OR=0.127)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结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比例尚不高,其坚持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强化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豫平 《黑龙江医学》2017,(12):1173-1175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神经肌肉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神经肌电生理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3)、松弛素(RLX)、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125例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干预,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结合神经肌肉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肌电生理指标,TGF-β3、RLX、LN表达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肌电生理指标总肌电值、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3、RLX及LN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12.90%(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神经肌肉刺激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患者中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电生理指标,降低TGF-β3、RLX及LN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女性正常盆底与盆底脱垂性疾病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力排便时正常妇女与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试验组)各60例进行盆腔动态MRI,采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 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采集屏气期间静息和用力排便时盆腔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影像,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和盆底形态,比较盆腔在用力排便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变化.结果用力排便时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膀胱颈下降(P<0.01)、子宫颈下降(P<0.01)、肛直肠连接下降(P<0.01)和盆膈裂孔膨胀(P<0.01).试验组检出膀胱膨出29例、子宫颈脱垂36例、盆底疝27例、直肠前突11例和会阴下降综合征39例.对照组仅发现4例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和3例轻度膀胱膨出.结论盆腔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用力排便时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常发生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  相似文献   

17.
张蔚萍 《现代医学》2014,(7):818-820
目的:探讨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孕妇产后均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产妇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继续进行指导练习,而对照组则未进行电话随访。两组均定期复诊。结果:与首诊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后的盆底肌力评分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低,盆底肌力状况较对照好;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分别为16.7%、10.0%,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出院后对产妇盆底肌锻炼进行电话随访持续性指导的效果显著,不仅产后盆底肌力恢复较好,且SUI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对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盆底形态学特征,评价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膀胱尿道造影 腹膜腔造影 阴道造影 排粪造影)检查3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观测盆底异常形态学特征(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结果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具有4种症状的患者最多,几种盆底病变并存,其中以5种复合病变的患者最多,而只有1~2种病变的患者少见,形态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有助于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尿失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138例住院自然初次分娩产妇,随机分成2组。训练组68例于产后进行6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7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分别于产后6周及12周随访,通过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和尿垫试验,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尿失禁的影响。结果在产后6周时2组的尿失禁发生率无差异,产后12周时训练组尿失禁发生率降低,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提高盆底肌力和减少女性产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前盆底锻炼联合产后服用举元煎颗粒剂对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产检、分娩的41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6例,采用产前盆底锻炼)和试验组(20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服用举元煎颗粒剂)。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盆底功能(包括盆底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持续收缩时间及盆底肌张力)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气虚症候的变化及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盆底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的盆底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失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疲、气短、自汗评分、总积分及尿失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产前盆底锻炼联合产后服用举元煎颗粒剂能够有效改善孕产妇的盆底功能及尿失禁症状,对于PFD的防治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