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年人胸腔积液32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人胸腔积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5例成年人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5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恶性肿瘤居首位145例(44.6%),其次为结核性胸膜炎123例(37.9%),其他依次为心源性25例(7.7%),肺炎旁积液16例(4.9%),低蛋白血症14例(4.3%),结缔组织病性2例(0.6%)。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39.21ng/ml±15.42ng/ml和76.56ng/ml±18.18ng/ml)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3.14ng/ml±0.21ng/ml和3.54ng/ml±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恶性肿瘤居多,其次为结核和肺炎旁积液,及早采取胸水进行相关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组)和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组),另外选择14例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PCT、ADA水平.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中PCT、ADA水平均明显高于恶性组和对照组(P<0.05),结核组血清中PCT、ADA水平与恶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PCT、AD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腔积液PCT >0.325 ng/mL、ADA> 45 U/L为诊断界值,PCT、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分别为79.2%、87.5%,特异性分别为83.3%、90.5%.两项指标串联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7.6%;两项指标并联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81.0%.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PCT和ADA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防止误诊、漏诊有重要临床意义,而血清PCT、ADA水平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降钙素原(PCT)、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128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3组:结核性52例为结核组,肺炎旁积液22例为肺炎组,恶性40例和心衰性14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的PCT、ADA水平。结果结核组、肺炎组和对照组间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和肺炎组胸腔积液中PCT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核组血清和胸腔积液中ADA水平较肺炎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ADA/血清ADA值(P/S值)〉1.27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分别为92.3%和100%。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PCT与ADA的表达可极大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2018年所有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分为两组,即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组(PPE组)和非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组(NPPE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有无差异。结果 /结论高龄、低白蛋白、高D-二聚体、低钠血症,CURB-65评分,PCT值对肺炎旁胸腔积液均有影响(P0.05),其中低白蛋白、PCT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及两者联合是否可提高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炎症组)、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癌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检测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降钙素原和端粒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炎症组降钙素原最高为(0.990±0.200)ng/m L、结核组为(0.560±0.057)ng/m L、癌性组最低为(0.380±0.067)ng/m 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组端粒酶活性为(206.39±8.46),与炎症组的(182.63±27.46)和结核组的(192.17±13.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价值分析方面,当降钙素原0.75 ng/m L时,支持类肺炎性胸腔积液诊断;当降钙素原0.485 ng/m L且≤0.75 ng/m L时,支持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当降钙素原≤0.485 ng/m L时,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当端粒酶活性≥205时强烈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但是当端粒酶205时,无法鉴别类肺炎性还是结核性胸腔积液。进一步通过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降钙素原与端粒酶联合检测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界值很好。结论:联合检测PCT、端粒酶活性在类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及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在常见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187例,其中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103例(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67例、肺炎旁性胸腔积液及脓胸36例两种类型),恶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84例。比较良恶性及不同类型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CEA、CA125及临床资料的差异。以胸水CEA0~5ng/L为正常标准,将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胸水CEA水平升高异常21例(胸水CEA异常组)和正常82例(胸水CEA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检验指标。结果恶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年龄、胸水CEA及CA125水平均高于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旁性胸腔积液及脓胸患者胸水CEA水平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CA125水平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水CEA异常组肺炎旁性胸腔积液及脓胸患者比例、胸水中性粒细胞数、胸水腺苷脱氨酶、胸水乳酸脱氢酶、血白细胞和血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胸水CEA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部分肺炎旁性胸腔积液及脓胸患者胸水CEA水平可出现升高,临床工作中需避免误诊;胸水CA125水平在良恶性渗出性胸腔积液中均可升高,若在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明显升高,需考虑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大。  相似文献   

7.
容朝晖  沈策 《海南医学》2004,15(10):3-5
目的 探讨肺炎旁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根据病史、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将 46例肺炎伴肺炎旁胸腔积液的患者分成单纯肺炎旁胸腔积液 (UCPE)及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 (CPE) ,比较二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46例肺炎旁胸腔积液中UCPE 2 9例 ,CPE 17例。肺炎旁胸腔积液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 ,CPE毒性症状较UCPE严重 ,其发热时间 ( 10 .2± 4.8)d较UCPE ( 6.8± 3 .8)d长 ,血白细胞总数 ( 15 .3± 9.6) 10 9/L明显高于UCPE( 8.1± 4.0 )× 10 9/L ,积液量明显大于UCPE ;2 9例UCPE有 7例行胸腔穿刺抽液 ,除 1例少量胸水的患者死亡外 ,2 8例胸水均完全吸收 ,仅 1例出现胸膜增厚。 17例CPE中 1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 ,7例胸腔穿刺抽液 ,7例胸腔内注入尿激酶。临床症状均消失 ,随访提示 7例遗留胸膜增厚 ,1例胸水未完全吸收。结论 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较单纯肺炎旁胸腔积液临床症状严重 ,治疗复杂 ,需积极引流和必要时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溶解剂。UCPE预后好 ,CPE若治疗积极预后好 ,否则易造成积液吸收延迟及胸膜增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sE-cad)水平,探讨sE-cad对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感染性胸腔积液组和漏出液组3组,其中感染性胸腔积液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两个亚组,取第一次胸腔穿刺术所得的胸腔积液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中sE-cad的浓度.结果 发现恶性胸腔积液中sE-cad浓度为(38.38±4.15)ng/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14.17±0.80)ng/mL,与良性胸腔积液中各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42.90±5.39)ng/mL和肺外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所致恶性胸腔积液(26.07±3.55)ng/mL,两者间sE-cad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胸腔积液中sE-cad浓度与癌胚抗原(CEA)呈显著相关(P<0.001).根据ROC曲线,sE-cad取17.68 ng/mL为临界值,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6.00%,特异性为85.00%,阳性预测值为88.00%,阴性预测值为85.00%,准确性86.67%,诊断效能中等.sE-cad和CEA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最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 测定胸腔积液中sE-cad浓度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价值,与CEA联合诊断恶性积液时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的含量,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胸腔积液标本65例,其中肺癌组36例,良性胸腔积液组29例,测定胸水中CEA、CA125、CA153的含量.结果:肺癌组CEA、CA125、CA153测定值分别为59.1614.47ng/ml,146.154.27U/ml,162.131.28U/ml;良性胸腔积液组CEA、CA125、CA153测定值分别为3.771.484ng/ml,25.332.16U/ml,24.271.97U/ml,肺癌组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25、CA153对肺癌并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88.89%,高于单项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25、CA153对于癌性胸腔积液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腔穿刺留置导管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的肺炎旁胸腔积液58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9例,采用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留置导管治疗方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退烧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后胸膜的厚度、肺功能指标、置管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的退烧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后胸膜的厚度、肺功能指标、置管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留置导管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在胸腔积液分格和包裹形成时增多,间皮细胞数是观察胸腔积液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收集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2240例胸腹心包腔积液中查见470例恶性细胞分析,探讨积液常规检查的细胞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涂片染色采用瑞吉复合染色法,通过有经验的细胞学学者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在2240例胸腹心包腔积液常规检查细胞形态学分析中检出恶性细胞342例,与临床最终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98.8%;检出44例可疑恶性细胞中与临床最终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88.6%;122例核异质细胞中确诊为恶性肿瘤71例,与临床确诊符合率为58.2%;检出恶性淋巴瘤细胞14例、白血病细胞5例、骨髓瘤细胞1例、恶性间皮瘤2例,与临床终诊符合率为100%;并对448例胸腹心包腔积液恶性细胞分型:其中腺癌398例、鳞癌33例、未分化癌17例。结论:在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中,开展细胞形态学检查十分重要,特别要重视积液涂片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在积液常规检查中提高恶性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等)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琳  胡克 《医学综述》2015,(2):324-32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BP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疑似TBPE患者56例,采用胸腔积液、血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试验4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比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疑似TBPE患者中,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随访情况最终确诊TBPE 32例,非TBPE 24例。胸腔积液T-SPOT.TB、血T-SPOT.TB、PPD试验、胸腔积液ADA预测TBPE的灵敏度分别为96.9%、81.3%、37.5%、37.5%,其中胸腔积液T-SPOT.TB预测TBPE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胸腔积液T-SPOT.TB、血T-SPOT.TB、PPD试验、胸腔积液ADA预测TBPE的特异度分别为83.3%、75.0%、70.59%、100.0%。胸腔积液T-SPOT.TB、血T-SPOT.TB、PPD试验、胸腔积液ADA预测TBPE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8%、81.3%、70.6%、100.0%。胸腔积液T-SPOT.TB、血T-SPOT.TB、PPD试验、胸腔积液ADA预测TBPE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5.0%、37.5%、51.2%,其中胸腔积液T-SPOT.TB预测TBPE的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用于TBPE的诊断特异度和其他诊断方法相当,但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等优点。因此,将胸腔积液T-SPOT.TB用于TBPE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评估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行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治疗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为(5.24±1.67)d,胸膜增厚(4.93±2.52) mm,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总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胸引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与36 h的NR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1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套管针穿刺胸膜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可加快患者恢复,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付翔 《医学综述》2011,17(7):1105-1106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60例。其中经胸腔镜检查诊断30例(A组)。闭式胸膜活检术诊断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诊断阳性率为93.3%(28/30),B组诊断阳性率为46.7%(1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0%(6/30),B组并发症发生率16.7%(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安全,诊断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吴凯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24-1024
目的比较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和传统的渗、漏出液分类法对胸(腹)腔积液性质判断的准确率。方法分别按照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和传统的渗、漏出液的分类方法检测并判断胸(腹)腔积液的性质,对比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依据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23例漏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23/25),17例渗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17/21),总准确率为87.0%。依据传统的渗、漏出液分类法,18例漏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18/25),13例渗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13/21),总准确率为67.4%。两种方法准确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对胸(腹)腔积液性质的准确诊断率优于传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