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种煎药方法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药自动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药质量进行比较,选出更加优质的煎药方法。方法以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作为标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运用外标一点法比较中药自动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药质量。结果自动煎药机煎煮的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于传统煎煮法。结论自动煎药机煎煮具有煎出率高,药液均匀,保质时间长,携带、服用方便,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2.
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的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慧 《中国药事》2011,25(2):155-157
目的研究煎药机的煎药质量。方法以"六味地黄汤"为例,对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法两种煎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传统煎药法所得的水溶性浸出物要比煎药机高24%左右。结论煎药机煎药具有不利于医药结合、煎煮方法过于简单粗放等问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传统煎药法和现代煎药机煎药法对传统方剂六味地黄汤总浸出物、煎出率的差异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传统煎药法(砂锅组)与煎药机煎药法(机煎组)对六味地黄汤进行煎煮,比较2组药物总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和处方组成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结果传统煎药法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为164寣.5及12.56%,煎药机煎药法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为145.3及10.56%,2组比较煎出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传统煎药法的煎药质量优于煎药机煎药法,煎药机煎药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唐进法  李学林 《中国药房》2010,(31):2900-2901
目的:比较不同煎药时间下,使用中药煎药机、不锈钢锅煎煮肉桂时桂皮醛的煎出量,确定肉桂的适宜煎药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液中桂皮醛的含量,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煎药时间下中药煎药机煎出桂皮醛的含量高于不锈钢锅(P<0.01);中药煎药机煎煮肉桂,桂皮醛煎出量在20min时出现峰值。结论:最好使用中药煎药机煎煮肉桂,且不必"后下"。  相似文献   

5.
对煎药机煎煮中药汤剂与传统方法煎煮中药汤剂比较研究,分析机器煎煮对汤剂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解决机器煎煮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机器煎煮仍不能完全满足中药煎煮的要求,要多部门携手共同规范煎药机煎药行为,才能保证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煎药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骨科患者,根据不同煎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煎药法治疗,研究组予以现代煎药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药物浸出物的浸出率及煎煮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比对照组87.5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煎药浸出物的浸出率30.52%比对照组15.36%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用药物加水量、煎煮时间及药物成本均比对照组少,但服药总次数比对照组多,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煎药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药物煎出率方面,传统煎药法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更高,可作为药剂质量指标的参考。但现代煎药机可减少用水量,提高生产效率,故在应用高科技的同时,不仅需发扬其便利性,而且应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统煎药与现代自动煎药机煎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0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眼科患者26例,内科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煎药方法患者共3l例(眼科患者16例。内科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煎药机方法患者共26例(眼科患者9例,内科患者17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服用传统煎药和自动煎药机的两种方法制出的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所煎药物浸出物的浸出率及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96.77%(30/31),观察纽治愈率为96.15%(2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煎药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高于自动煎药机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均达到95%以上,但在药物煎出率中,传统煎药方法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高,可以作为药剂的质量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当归补血汤几种煎药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优选煎药条件和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方法下的药物含量。结果:经直观分析确定的最优煎药方案为自动煎药机,煎煮时间40min,煎煮次数1次。结论:传统的直火加热法无法将当归补血汤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来,发挥最大疗效,应该被现代的自动煎药包装机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范蕾  余华丽  陈芬芳 《中国药师》2012,15(9):1360-1362
目的:考察中药汤剂代煎情况,分析影响中药汤剂代煎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本市十几家代煎机构所使用的器具、煎煮方法、成品浸出物、指标性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煎药机所得药液质量相对稳定,但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传统煎药方式低;传统煎药方式有利于中药成分的煎出,但耗时耗力且药液中各成分含量相差甚大,极不稳定。结论:中药汤剂代煎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规范代煎行为,优化方法,提高效率,是亟待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唐樑  王玳珠  蒋斌 《北方药学》2011,8(9):52-53
目的:探究目前业内外人士对中药煎药机的煎煮效果普遍存在疑虑的原因,为开展更深入的比较研究做准备。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产生疑虑的原因,并对如何开展机器煎药法与传统煎药法的比较研究提出建议。结果:人们对煎药机煎煮效果产生疑虑的原因主要源于与传统煎法的比较,而目前两者的比较研究尚未深入系统地开展。结论:深入系统地开展机器煎药法与传统煎药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消除对煎药机煎煮效果的疑虑;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与煎药机技术革新同步;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不影响中药汤剂煎煮现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煎药及现代煎药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两种煎药方法分别对自制的双黄连汤进行煎煮,比较两种方法的浸出物含量和7d后霉菌数量。结果两组在浸出物含量和7d后霉菌数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现代煎药法在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多个方面较传统煎药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虽然很多学者通过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工具的煎药质量对比研究,证实煎药机煎药质量整体优于传统煎药工具。但使用煎药机与传统煎药工具时能耗相比是否有优势?新的二煎煎药机能耗能否较原来煎药机的手动二煎节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单味全草类中药饮片在常温下的吸水系数,以对采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的加水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107味全草类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进行研究,将模拟药方分别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计算的加水量和按吸水系数计算的加水量进行煎煮,把两者得到的出液量与需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质地的全草类中药饮片之间的吸水系数差异较大,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相差较大且无规律可循,而按吸水系数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误差较小且有规律可循。结论 实验测定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对指导煎药工用煎药机煎药所需加水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盛应根 《中国药业》2011,20(20):81-82
目的 解决中药煎药机煎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煎药质量.方法 在中药煎药机的包装机上添加浓缩装置;对于遇高热有效成分易分解破坏的中药饮片和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饮片,可以在浓缩时通过后下来解决.结果 中药煎药机添加浓缩装置后,可有效解决药包露出水面、加水量难以控制、有效成分易分解破坏等问题.结论 中药煎药机改进后,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又吸收了传统煎药方法的优点,提高了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保证了中医治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自动煎药与传统煎煮法对白芍汤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自动煎药与传统煎煮法制备白芍汤剂的质量。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煎煮法及不同时间机器煎煮法提取白芍汤药,计算并比较两种煎煮法汤剂浸膏得率,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两类煎出液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按传统煎煮法、机器煎煮法(煎煮60min)制备的浸膏得率分别为11.25%及4.45%,汤药中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5.33mg/mL、5.52mg/mL。结论:自动煎药(常用煎煮时间60min)制备的浸膏得率低于传统煎煮法,而芍药苷的含量两者相近。自动煎药中不同煎煮时间煎液的浸膏得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证中药煎药的质量.方法 通过对煎药人员的要求,处方调配及药物煎煮的时间、压力、火候、加水量等环节进行阐述来说明传统煎药方法与现代煎药机相结合.结果 更有效的保证了代客煎药的质量.结论 中药煎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做好煎药过程的每个细节能够更好地保证代客煎药质量,让患者服用中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机煎双黄连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 M定传统煎药法与机器煎药法双黄连汤中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以及浸出物的含量,同时测定两种制备方法的徽生物指标.结果 双黄连汤可用煎药机煎煮,适合临来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单味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在常温下的吸水系数,对煎药机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加水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22味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进行研究,将模拟药方分别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和吸水系数计算加水量煎煮,两者得到的出液量分别与需液量比较。结果 不同质地的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吸水系数差异较大,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相差较大且无规律可循,而按吸水系数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误差较小且有规律可循。结论 实验测定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可指导煎药工在煎药时的加水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煎药机不同条件煎煮砂仁的研究,优化选择中药煎药机制备汤剂中砂仁挥发油的提取条件,保证汤剂质量。方法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砂仁中的挥发油提取为考察指标,对汤剂中砂仁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温度、煎煮压力4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响中药煎药机对汤剂中砂仁挥发油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其次是煎煮温度和煎煮压力。结论用中药煎药机制备含砂仁挥发油的汤剂时的最佳条件是将砂仁浸泡20min,然后在正常大气压以及105℃下煎煮15min。此工艺为临床上煎、煮以挥发油为主要成分的药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 煎药法 煎药法主要是指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1.1 煎药用具以沙锅、瓦罐为最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疗效.1.2 煎药用水古时曾用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煎煮.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等水质洁净新鲜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