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面向装配的产品CAD系统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介绍了面向装配的CAD系统AOCAD-1的研制情况,文章阐述了面向装配的CAD的概念,分析了面向装配的CAD系统的构造原理,提出了支持面向装配的产品设计模型,讨论了系统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面向装配的CAD系统AOCAD-1(Assembly-orientedCAD)的研制情况,文章阐述了面向装配的CAD的概念,分析了面向装配的CAD系统的构造原理,提出了支持面向装配的产品设计模型,讨论了系统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模具CAD系统的分析及目前并行工程等先进制造理论对新型模具CAD系统的要求,基于一般模具设计过程及EXPRESS-G的研究,提出了面向并行设计的模具装配描述模型,同时讨论了已有装配模型的不足。基于此模具装配模型,解释了实现并行设计的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STEP的产品装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并行工程的特点以及当前机械CAD系统的现状,尝试建立产品的装配模型以支持现有CAD系统进行并行设计。根据并行工程对CAD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建立了描述机械产品的层次关系、装配关系以及参数约束关系数据模型,并初步讨论了应用装配模型的CAD系统具有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面向CE的DFA技术理论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CE的DFA技术理论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150001)顾廷权高国安徐向阳1DFA技术产生背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约1/3左右的人力在从事与产品装配有关的活动。G.Hird等人指出:在工业化国家中,超过40%的生产费用用于装配。因此,降低产品装...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并行工程的根本点是产品及其过程的并行设计。本文对并行工程下的产品设计方法即面向制造,装配的设计、特别是面向装配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DFA的一般原则,提出了适用于DFA的产品装配结构的语义网络模型及其描述语言,即功能描述语言,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模型在DFA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并行工程的根本点是产品及其过程的并行设计。本文对并行工程下的产品设计方法即面向制造、装配的设计,特别是面向装配的设计(DFA)进行了研究,总结了DFA的一般原则,提出了适于DFA的产品装配结构的语义网络模型及其描述语言,即功能描述语言,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模型在DFA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面向再制造的产品DFD设计与制造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产品可拆卸设计与再制造管理方法,即在三维造型软件的辅助下,将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引入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建立产品的结构层次模型,实现装配与拆卸的关系转换,改进零部件结构,仿真拆卸过程;同时设计了面向再制造的产品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再制造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产品可拆卸设计与再制造管理方法,即在三维造型软件的辅助下,将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引入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建立产品的结构层次模型,实现装配与拆卸的关系转换,改进零部件结构,仿真拆卸过程;同时设计了面向再制造的产品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再制造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面向装配特征的CAD系统建模的信息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CAD系统建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装配特征的CAD系统建模的信息模型。这一信息模型可方便地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在计算机中描述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面向装配的设计评价的零件对称性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装配的设计评价为从装配角度确定产品设计的质量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它主要研究各种产品设计因素对装配难度的影响,而零件对称性是影响产品零件装配操作难度的主要因素。为克服以往DFA评价中零件对称性人工识别的缺陷,提高评价的自动化程序,提出了基于零件CAD几何特征模型的零件对称性自动识别方法;将零件的对称性分解为零件组成表面特征点的对称性加以讨论,通过特征点的属性匹配确定零件的对称性。最后,以一个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装配工艺规划与评价的装配特征建模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面向装配的设计是并行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使能技术。探讨了面向装配工艺规划与评价的产品建模方法。为了解决从CAD模型中提取装配关系的问题,阐述了基于装配特征建立产品装配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虚拟装配的内涵。从可装配性设计原则、可装配性分析评价和装配过程仿真3个方面,建立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装配技术体系结构,并分析了该体系结构的虚拟性、并行性、集成性和协同性的特点。对虚拟装配模型、虚拟可装配性分析与评价、虚拟装配工艺规划及虚拟装配系统规划等虚拟装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构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装配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协同设计的面向装配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为面向装配设计服务的网络协同设计体系结构和网络环境下面向装配设计的建模体系,该结构集产品协同设计、装配设计、装配规划、装配系统设计于一体。建立装配关系矩阵、装配信息矩阵、装配信息链表,给出了详细的协同机制和算法。该数据结构能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和编辑等工作,产品设计和装配规划能够在网络协同设计中和面向装配设计系统中同步地、智能地和完整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拟实制造技术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叙述了基于拟实制造的面向装配设计工具的结构及其组成,分析了面向装配设计工具的关键技术,对产品结构、装配部件进给、定位与插入、连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其分析规则。用汽车转向器实例说明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系统开发的过程、系统的硬件是基于微型计算机环境、系统的软件是基于Solid Works 软件、系统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面向回收设计中拆卸与或图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面向回收的产品设计中,与或图拆卸回收模型的顶点和边的组合爆炸是 应用的瓶颈。为此,在集合论和与或图的基础上,定义了集合与或图,并使之映射到产品拆卸过程,定义了拆卸与或图,并根据产品实际可能的拆卸操作,产品的拆卸回收策略等信息,建立了6条筛选准则,用以合理地减少扩卸与或图模型中顶点和边的数量,同时保证模型的完备性,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主机箱拆卸与或图建模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一个完善的CAD系统应该提供产品设计意图的有关信息 ,以使得设计意图能在设计者之间共享。给出一个设计意图的模型 ,可供产品再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向装配的设计(DFA)是并行工程的一个重要子集,它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装配过程的约束,以保证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能高效地进行装配,本文分析了DFA对产品建模的要求,提出了产品功能模型(包括功能关系模型和功能-零件配置模型),给出了功能模型的图和谓词逻辑的建模方法,最后以一实际产品的组建为例,说明了功能模型在DFA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面向装配的设计中,很少考虑装配工艺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面向装配的设计思想对装配过程的指导作用.对此,提出了一种面向自动化装配设计的圆柱轴孔装配工艺参数优化算法.该算法以装配成本为边界条件,建立了解析几何求解模型,能帮助设计者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如配合零件的尺寸公差、自动化装配设备的定位精度和转角精度等.最后,编制了相应的程序优化装配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An assembly desig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s, which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realizing product concept design. The traditional assembly design system does not record the connection information of production on the engineering layer; consequently, the upstream design idea cannot be fully used in the downstream design. An assembly design model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ngineering connec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model, all nod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component and the connection. Moreover, the product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ec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onents. The model is an And/Or graph and has the ability to record all assembly schemes. This model records only the connection information that ha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roduct design. In addition, this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combinations, and is very favorable for the 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in the downstream. The system contains a connection knowledge system that can be mapped to the connection node, and the connection knowledge obtained in practice can be returned to the knowledge system. Finally, VC++6.0 is used to develop a prototype system called Connect-based Assembly Planning (CA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P system and the commercial assembly design system is also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