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建立鲜食玉米感官描述词并用其分析不同品种样品的感官品质。方法 建立10人评价小组,先通过小组讨论对描述词进行初步整理,采用M值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对描述词进行多轮筛选。进一步通过8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定量描述分析对所建立的描述词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到95个感官描述词,初步整理后得到33个描述词。经过多轮筛选得到包括黏性、咀嚼性、光泽度、饱满度、玉米香、汁水度、甜味、渣粒感在内的8个描述词,用于评价鲜食玉米的感官品质,并通过小组讨论给出各描述词释义并确定参比样及评价方式。定量描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类样品感官特性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相关感官特征与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水分、蛋白质含量均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鲜食玉米的8个感官描述词,定量描述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感官描述词汇表能准确描述相关样品的感官品质,能体现样品间的感官差异,为鲜食玉米感官评价体系构建、品种优培优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辣条感官描述词。方法 以5种辣条为研究对象, 建立由13人组成的辣条专用感官评价小组。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步筛选, 再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辣条感官描述词进行二次筛选。结果 首先得到了筋道、甜味、辣味等15个描述词, 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 (24.218%)、PC2 (21.694%)、PC3 (13.346%)、PC4 (9.12%), 代表辣条在口味和口感方面的感官特征, 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8.378%, 可以解释辣条感官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结论 最终得到咸味、麻味、辣味、甜味、鲜味、香精香料味、筋道及油滑感8个辣条关键感官属性描述词, 并能体现不同产品间的差异。通过感官特征载荷图说明样品LPP与SZS可归为一类, 样品WLQ、MLW与FWS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脆肉鲩质构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脆肉鲩的特殊脆性进行较全面的评价,本文采用仪器的质构剖面法(TPA)和感官的质地剖面检验法对脆肉鲩和鲩鱼的质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主成分分析,TPA指标得出2个主成分,感官评定得出3个主成分。对TPA测定结果和感官评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PA测定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449~0.763,P≤0.01)。以TPA分析指标作为自变量,感官分析指标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脆肉鲩的感官硬度、感官咀嚼性和感官多脂性的预测模型及鲩鱼感官硬度和感官弹性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经过培训的感官评价小组对不同粳性、糯性糜子粉质量比和魔芋胶添加量制作的糜子蛋糕进行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建立10个香气(aroma,ar)描述词、9个风味(flavor,f)描述词、10个质地(texture,t)描述词来描述糜子蛋糕的感官性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粳性、糯性糜子粉比例是影响样品的甜香(ar...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炖制牛肉的食用品质指标的建立方法,采用感官评价对炖制牛肉的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试验以购买的30种炖制牛肉作为样品进行感官剖面分析、M值、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炖制牛肉的食用品质关键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利用M值法进行初次筛选,得到颜色、光泽度、形状、肉香气等20个炖制牛肉食用品质关键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对初筛选的描述词进行二次筛选,提取6主成分PC1(27.36%)、PC2(21.88%)、PC3(11.07%)、PC4(7.82%)、PC5(6.07%)、PC6(5.68%),分别代表炖制牛肉的外观、气味、风味和质感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从6个主成分中分别筛选出能够全面的评价炖制牛肉食用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肉香味、粘附性、嫩度、颜色、易嚼性、可见结缔组织量6个描述词能够准确的描述炖制牛肉的食用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鲜干酪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5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8.66%)、PC2(24.23%)、PC3(17.89%)、PC4(14.45%),分别代表新鲜干酪的外观、风味、质地和色泽特征,之后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到7个关键描述词,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新鲜干酪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6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6.14%)、PC2(18.21%)、PC3(16.22%)、PC4(6.11%),分别代表酸奶的风味、组织状态、质地和外观特征,之后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到9个关键描述词,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凝固型酸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鲜干酪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5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8.66%)、PC2(24.23%)、PC3(17.89%)、PC4(14.45%),分别代表新鲜干酪的外观、风味、质地和色泽特征,之后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到7个关键描述词,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新鲜干酪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芝麻酱的感官词典,依据GB/T 16861—1997《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产生芝麻酱的感官描述词,以几何平均值法分析删减描述词以制作芝麻酱感官风味轮,以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炼关键性描述词,对关键性描述词添加定义、寻找参比样并进行强度赋值以形成芝麻酱关键性感官属性定量描述词汇表。结果显示,最终提炼20个关键性描述词(7个气味描述词,8个风味描述词,3个口感描述词,2个外观描述词)对芝麻酱感官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分析。通过芝麻酱感官词典获得了不同芝麻酱的感官属性特征,且不同产地和焙炒条件芝麻酱的感官特征存在差异,这验证了芝麻酱感官词典的有效性。芝麻酱感官词典的开发为芝麻酱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建立泡椒牛皮感官评价指标体系,以泡椒牛皮和市售泡椒猪皮为实验对象征集描述词,采用M值法对征集到的泡椒牛皮感官评价描述词进行初次筛选,得到辣味、硬度、泡椒味、弹性、有嚼劲等12个主要的感官评价描述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初次删减的描述词进一步分析,得到泡椒味、硬度、淡黄色、表面脂肪含量、弹性、有嚼劲和余味等7个感官评价描述词,能较准确描述泡椒牛皮的感官品质。这说明筛选得到的泡椒牛皮感官评价描述词具有可行性,为保证泡椒牛皮产品的质量一致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电子鼻在不同豆瓣产品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发酵工艺、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产地的豆瓣进行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工艺和不同发酵时间的豆瓣在香气上存在差异,采用PCA方法分析时,电子鼻可以区分样品间的差异;郫县豆瓣和其他豆瓣样品在气味指纹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PCA和SQC方法分析时,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郫县豆瓣和其他豆瓣。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测定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并结合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渭北旱塬地区不同采收期北冰红葡萄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北冰红葡萄中共检出50种香气物质,其中9月20日的样品香气物质总含量最高,10月20号的样品醛酮类物质含量最高,11月20日的样品酯类物质的含量和种数均最高,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月20日和11月20日的葡萄香气更复杂馥郁,主要以果香和花香为主。渭北旱塬地区不同采收期北冰红葡萄的香气成分变化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基本理化指标以及香气含量和感官特征,建议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pleasant aroma on quality of banana products,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how the aromatic profile of banana is affected when fresh ripe banana is processed into puree, clear juice, microcapsulated banana powder and reconstituted jui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cation showed that puree, clear juice and reconstituted juice possessed the similar aromatic profiles with esters as the crucial components contributing the most to the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nents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to the aroma were contributed by the carbonyl fractions, followed by alcohols and hydrocarbons and elemicin. Only four compounds were retai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icrocapsulated banana powder. Primary component analysis extracted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that exhibit 100%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variance of the data set. Aroma profile of banana puree, clear banana juice and the reconstituted banana juice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esters as the decisive components of the aroma and isoamyl butyrate as the major constituent of the esters, while the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aroma were hardly detected from the microcapsulated banana powder, 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can be effectively encapsulated through microcapsul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瘦肉型猪肉、定远黑猪肉、安庆六白猪肉和皖南花猪肉香气的差异,将这4 种新鲜猪肉分别熟制后,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含量,计算出相应的香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4 种猪肉香气的差异。结果表明:瘦肉型猪肉香气与其他3 种中国地方猪肉的香气有着明显差异,其余3 种中国地方猪肉的香气也有一定差异;对瘦肉型猪肉与其他地方猪肉香气差异影响较大的香气物质有:柠檬烯、己醛、庚醛、(E)-十四碳烯-1-醇、2-乙基呋喃、2-正戊基呋喃、2-正己基呋喃、十四碳烯-1-醇和庚酮。苯甲醛与皖南花猪肉的香气相关性较高,安庆六白猪肉样品的香气与柠檬烯、十一醛和庚酮的相关性最高,14-十碳烯醛、辛醛、庚醛和(E)-十四碳烯-1-醇与定远黑猪肉样香气联系紧密,没有与瘦肉型猪肉香气相关性较高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烟台中、晚熟苹果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对11种烟台中、晚熟品种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的苹果以及其香气成分的种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1种苹果中共检测出59种香气成分,其中21种成分为所有品种苹果所共有,在共有香气成分中,乙酸、丁酸、己酸的酯类化合物,己醛(包括2-己烯醛)与一些高级醇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阳光苹果、丹霞苹果综合得分较高,极早熟富士苹果综合得分最低,得分排名反映出苹果品种之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大小。聚类分析表明,11种苹果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烟富三、斗南、甘红、极早熟富士、皮诺娃、烟富一、最良短富;第二类为丹霞、阳光;凉香和华帅分别自为一类。经过两种分析方法有效结合,筛选得到的丹霞、阳光、凉香、华帅四种苹果香型特点更为突出,为今后品质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红番荔枝、刺果番荔枝四种番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及红番荔枝中含量较高的是柠檬烯、月桂烯、莰烯、γ-松油烯等萜烯类物质,刺果番荔枝中则以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己酯、辛酸甲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为主。四组样品在PCA图中离散性较好,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91.986%,PCA能有效区分四个番荔枝样品。通过比较不同番荔枝香气成分,找出其特征香气组分,为番荔枝全品种的品种香气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焉耆盆地产区甜白葡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延伸该产区甜白葡萄酒的产业链,该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检测了新疆焉耆盆地产区的4种甜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新疆焉耆盆地产区4种甜白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03种香气成分,其种类相似,但含量有差别,酯类和醇类物质总含量在各样品中均占80%以上。通过PCA初步确定了焉耆盆地产区4种甜白葡萄酒中各自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且4种甜白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之间的得分关联度较小,构成了甜白葡萄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添加哈拉道、捷克萨兹、卡斯卡特、西姆科4种酒花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比较4种酒花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相似处及不同点。结果表明:添加卡斯卡特、捷克萨兹、西姆科3种酒花的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卡斯卡特、哈拉道、西姆科酒样存在着相同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类似。聚类分析将不同的酒花葡萄酒样品聚为两组,一组为哈拉道、卡斯卡特、西姆科,另一组为捷克萨兹,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两种分析方法能较好区分出加入不同种类的酒花葡萄酒。  相似文献   

20.
赵国飞  罗理勇  常睿  陈贤明  曾亮 《食品科学》2015,36(18):120-126
模拟茉莉花释香过程,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的方式对茉莉花释香过程中的香型和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特征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到茉莉花含有47 种香气成分;感官审评与气相色谱-质谱的Pearson分析结果,得出47 种香气物质中有27 种在释香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审评结果香型的转变呈显著相关。对47 种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5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00%,第1主成分解释了49.88%的变异量,构成了香气物质的基础;第2主成分解释了18.67%的变异量,对香气的调节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系统地了解茉莉花释香过程的香型变化和香气物质转变,可为高效利用茉莉花香气物质开发对应的茉莉花食品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