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禁忌证。 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80例PCNL患者临床资料,已排除脓肾结石患者,根据是否留置肾造瘘管分组:患者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同时留置肾造瘘管40例(传统PCNL组),术后只留置双J管,无留置肾造瘘管40例(无管化PCNL组)。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肾和输尿管结石位置和结石负荷、肾积水直径、总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VAS)试验组比对照组低(3.4±0.9 vs 5.6±1.4),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7.9±1.4 vs 8.8±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非脓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行,且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经皮肾镜术中(PCNL)使用等离子柱状电极对经皮肾通道的肾实质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的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上尿路结石行PCNL的病例中,60例观察到肾实质明确出血点,以此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术中用等离子柱状电极对出血点电凝止血,对照组(30例)出血点不予电凝止血,其余处理两组均按通常做法留置肾造瘘管,使用相同止血药物。术后连续72 h收集每24 h全部尿液,拔除肾造瘘管后再收集24 h全部尿液,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24 h尿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并根据尿量计算出24 h尿液中的血红蛋白总量,以此作为术后出血量的指标。使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出血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后第一个24 h实验组平均丢失的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0.8)g vs(7.8±1.8)g,P0.01];术后第二个24 h实验组平均丢失的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6)g vs(4.0±1.7)g,P0.05];术后第三个24 h实验组平均丢失的血红蛋白量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5(0.10)g vs 0.24(0.12)g,P0.05];拔除肾造瘘管后24小时实验组平均丢失的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6)g vs(3.4±1.2)g,P0.05];观察窗口期内实验组平均丢失的血红蛋白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7.5±1.9)g vs(15.4±4.3)g,P0.01]。对照组2例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经保守治疗后血尿消失。结论对于PCNL术中肾实质小出血点,术后均能自行止血,但是术中用等离子柱状电极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尤其能明显减少术后第一天和拔除肾造瘘管后24 h内的失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肾外型肾盂结石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RP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泌尿外科接受RPL和PCNL的肾外型肾盂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有36例和41例纳入研究。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和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RPL组有34例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PCNL组手术均成功。RPL组和PCNL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99.0±4.7)min vs.(95.0±5.1)min,P>0.05];术中出血量[(35.0±4.0)mL vs.(120.3±18.9)mL,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0.5±0.1)g/L vs.(1.5±0.5)g/L,P<0.05];结石完全清除率[100%vs.(85.4%,35/41),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3±0.7)d vs.(6.9±0.7)d,P>0.05];总治疗费用[(1.4±0.2)万元vs.(1.94±0.3)万元,P<0.05]。2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完全清除率、总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PCNL,RPL治疗肾外型肾盂结石更为安全有效,费用相对低廉,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或严重感染上有积极作用,可同时处理合并的解剖畸形,推荐作为优先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40例行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FTS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FTS组实行外科快速康复护理。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排气早[(30.3±11.7)h vs.(43.0±15.5)h,t=-2.924,P=0.006],开始进食早[(26.6±12.1)h vs.(56.1±18.1)h,t=-6.059,P=0.000],下床活动早[(33.6±16.8)h vs.(66.9±28.6)h,t=-4.490,P=0.000],留置导尿管时间短[(40.2±18.5)h vs.(83.4±39.6)h,t=-4.420,P=0.000],留置引流管时间短[(50.3±22.5)h vs.(102.9±46.0)h,t=-4.594,P=0.000],住院时间短[(5.5±1.5)d vs.(9.0±2.1)d,t=-5.911,P=0.000]。结论实施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既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实现了快速康复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与腰麻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5例行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全麻组与腰麻组,其中术中发生严重出血需留置肾造瘘管共12例被删除。最终53例行无管化PCNL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全麻组28例,腰麻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结石的基本特征、术中及术后的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穿刺针数、穿刺位置、血红蛋白下降、出院当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腰麻组术后的第一天的VAS评分[(4.4±1.8)vs(6.4±2.0),P<0.05]及曲马多镇痛需求量[(56±36) mg vs (112±44) mg,P<0.05]显著小于全麻组。结论腰麻行无管化PCNL是全麻下无管化PCNL的良好替代方案,与全麻相比,腰麻术后疼痛更轻,减少了无管化PCNL患者术后镇痛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是否有必要常规夹闭肾造瘘管以及合适的夹闭时间。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2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PCNL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PCNL术后开放肾造瘘管;B组,术后夹闭肾造瘘管0.5 h;C组,术后夹闭肾造瘘管1 h;D组,术后夹闭肾造瘘管2 h。比较4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降低值、止痛药用量、术后发热、肾周积液、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Hb降低值A组(11.3±6.7)g/L,B组(11.4±6.8)g/L,C组(9.2±6.7)g/L,D组(12.8±9.6)g/L,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2,P=0.516);哌替啶用量A组(67.5±29.4)mg,B组(75.0±34.4)mg,C组(80.0±37.7)mg,D组(77.5±34.3)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P=0.682)。术后发热A组5例,B组3例,C组3例,D组2例,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627);肾周积液A组0例,B组4例,C组5例,D组5例,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87,P=0.117)。肾造瘘管留置时间A组(4.4±1.2)d,B组(4.3±1.3)d,C组(4.5±1.2)d,D组(4.4±1.5)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8,P=0.972)。住院时间A组(5.2±1.4)d,B组(5.3±1.2)d,C组(5.5±1.6)d,D组(5.3±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0,P=0.919)。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没有必要常规夹闭肾造瘘管,肾造瘘管夹闭与否对患者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RAPN)使用机器人专用超声探头或普通腹腔镜超声探头的体会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RAPN治疗的25例完全内生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探头不同,将其分为普通探头组(n=15)和机器人专用探头组(n=10)。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未转开放,切缘阳性率为0,术后1年复发率为0。机器人专用探头组术中肿瘤定位时间明显短于普通探头组[(6.30±2.16)min vs.(10.60±3.64)min,P=0.008],而两组手术时间[(118.00±14.76)min vs.(120.00±14.64)min]、热缺血时间[(20.60±4.09)min vs.(21.27±3.79)min]、估计出血量[(101.00±45.08)ml vs.(111.33±51.53)ml]、术后住院时间天数[(3.80±1.14)d vs.(3.87±1.25)d]、术后3个月复查患肾GFR下降率[(7.50±2.17)%vs.(9.73±3.22)%]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超声探头应用于RAPN均是安全可行的。机器人专用探头相比普通腹腔镜探头,主刀使用更加便捷,自主性和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新型软性肾镜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标准通道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使用新型软性肾镜将患者分为联合软性肾镜组和单用硬镜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数据。结果:联合软性肾镜组52例,单用硬镜组42例,2组患者年龄[(55.9±11.3)岁vs (53.7±13.7)岁,P=0.407]、体重指数(BMI)[(24.7±3.3) kg/m2 vs (24.6±3.3) kg/m2,P=0.915]及结石最大径[(33.5±13.6)mm vs (39.0±17.0) mm,P=0.0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软性肾镜组11例患者术中通过软性肾镜成功寻找到硬镜无法处理的残余结石并成功碎石取石。联合软性肾镜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单用硬镜组的患者(84.6%vs 57.1%,P=0.003)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3.4±1.4) d vs (4.81±2.2) d,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经皮肾造瘘术(PCN)中肾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 PCN术中发生肾静脉损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3、55及72岁.例1因左肾鹿角形铸型结石行左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穿刺扩张后出现大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并夹闭.CT检查提示肾造瘘管进入下腔静脉,并通过右心房进入右颈内静脉.例2因右肾下盏结石行右肾PCNL,B超定位穿刺成功后有少量出血,扩张至16 F鞘后出现大出血,KUB示肾造瘘管进入肾静脉.例3因胃癌晚期肿瘤侵犯双侧输尿管,导致双肾积水、肾衰竭,行右肾PCN术弓l流尿液.穿刺后出现静脉性出血,放置肾造瘘管并夹闭,KUB示肾造瘘管部分进入下腔静脉.3例患者术后48h内在X线监视下逐次将肾造瘘管退至肾静脉破口处,24~48h后再退至集合系统.每次退管3~4cm.结果 3例出血均控制,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拔管后均未出现再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结论 PCN术中肾静脉损伤及其导致的严重静脉性出血可以通过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渐退出肾造瘘管而愈合.该方法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不会对患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11肋间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在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复杂肾结石且已行PCNL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工作通道分为经11肋间微通道PCNL组和经12肋下微通道PCNL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结石清除率、出血等并发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1肋间微通道PCNL组45例,经12肋下微通道PCNL组55例。经11肋间微通道PCNL组手术时间要短于经12肋下微通道PCNL组[(96.8±19.84)min vs.(111.21±16.62)min],两组间在住院天数[(10.75±1.86)d vs.(13.50±3.74)d]、血红蛋白下降值[(3.95±2.56)g/L vs.(6.04±2.59)g/L]、一期结石清除率(80%vs.70.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11肋间微通道PCNL能缩短复杂肾结石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提高一期清石率,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中具有明显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市第五医院共41例行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术前采用3D打印(3D打印组),22例术前未行3D打印(对照组)。3D打印组与对照组年龄[(42.9±2.5)岁与(41.3±2.9)岁]、性别[男/女:11/8与12/10]、体质指数[(22.4±1.1)kg/m2与(23.2±1.4)kg/m2]、血清肌酐[(42.9±2.5)μmol/L与(78.2±4.5)μmol/L]、结石大小[(5.0±1.2)cm与(5.2±1.3)cm]、结石CT值[(930±210)HU与(950±200)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技术获得3D模型,使用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模拟手术穿刺以及术前谈话;对照组仅在常规检查后行PCNL;两组均常规填写术前谈话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谈话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3D打印组与对照组定位目标肾盏时间[(3.3±1.3)min与(5.3±3.1)min]、穿刺盏符合度[94.7%(18/19)与54.5%(12/22)]及结石清除率[78.9%(17/19)与36.4%(8/2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0%(4/19)与13.6%(3/22)]、多通道比例[89.4%(17/19)与86.4%(19/22)]、手术时间[(121.8±20.2)min与(132.1±18.5)min]、住院时间[(7.6±1.3)d与(8.0±1.8)d]和拔除造瘘管时间[(3.8±1.7)d与(4.5±2.0)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与对照组在术前谈话时签同意书所用时间[(17.0±3.9)min与(21.0±3.3)min]、对结石病情了解程度[(2.5±0.6)分与(2.0±1.2)分]、对PCNL手术过程和并发症了解程度[(2.6±0.6)分与(1.8±1.3)分]及对医生术前谈话效果满意程度[(2.4±0.9)分与(1.7±1.6)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能直观地显示肾结石内部的解剖关系,指导PCNL术前规划,帮助提高手术效率和结石清除率,同时可作为与患者术前谈话的模具,提高沟通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男55例,女29例,年龄36~7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E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加强术前宣教,术中保温,限制性补液,术中、术后完善镇痛等一系列ERAS策略进行围术期管理,C组采用常规围术期处理。记录补液量、术毕鼻咽温度、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体食物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导尿管拔出时间;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结果 E组补液量[(1 328±64)ml vs.(2 463±135)ml]明显少于C组(P0.05),术毕鼻咽温度[(36.2±0.2)℃vs.(35.1±0.5)℃]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33.4±12.5)h vs.(42.8±14.3)h]、首次排气时间[(43.6±13.9)h vs.(60.7±15.4)h]、首次进流体食物时间[(26.8±4.1)h vs.(67.4±13.5)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4±1.6)h vs.(26.5±3.8)h]、导尿管拔出时间[(29.2±6.1)h vs.(51.8±7.6)h]、术后PACU停留时间[(26.4±8.5)min vs.(37.2±11.6)min]和总住院时间[(7.5±0.9)d vs.(9.7±1.2)d]明显短于C组(P0.05),总住院费用[(2.1±0.6)万元vs.(2.6±0.8)万元]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2.4%vs.21.4%)、躁动(4.8%vs.26.2%)、皮肤瘙痒(7.1%vs.23.8%)及寒战(0%vs.19.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管理,可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防止术后低体温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采取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分为对照组(所有皮肾通道均放置Fr14造瘘管)和实验组(选择1个皮肾通道放置Fr14肾造瘘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h、48h、72h时点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输血率、术后大出血、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发热、漏尿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24h时点VAS、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拔管后漏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腹膜后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发热、术后P24h、P48h时点VAS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Ⅰ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单置肾造瘘管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漏尿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完全3D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在远端胃癌D2根治Roux-en-Y吻合术中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D2根治性Roux-en-Y吻合术治疗远端胃癌1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行完全3D腹腔镜手术,7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体积、肿瘤TNM分期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3D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56.23±24.14)mL比(121.39±47.78)mL]、手术切口长度[(4.46±0.97)cm比(21.57±3.20)cm]、术后拔除胃管时间[(13.57±1.16)h比(58.62±27.3)h]、术后排气时间[(42.72±23.50)h比(64.25±26.05)h]、总住院时间[(7.17±1.24)d比(10.75±1.24)d]均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Roux-en-Y吻合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清扫目的和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自固定补片与普通平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143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患者应用自固定补片(观察组),72例应用普通平片(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两组均无术后复发、感染病例。观察组发生血清肿2例、阴囊气肿1例,对照组发生血清肿4例、阴囊气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手术区慢性疼痛,对照组发生慢性疼痛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固定补片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不会增加术后疝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且具有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比较改良双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接受双孔LC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改良双孔法LC,对照组30例行常规双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通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疼痛程度、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操作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卧床时间[(20.70±1.71)h vs(21.40±1.73)h,P=0.14]、通气时间[(17.70±2.18)h vs(18.40±2.17)h,P=0.22]、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8.70±2.10)h vs (18.50±1.63)h,P=0.63]、疼痛程度[(1.8±0.68)vs(1.8±0.70),P=0.85]及术后住院时间[(3.77±0.68)d vs(3.93±0.74)d,P=0.3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23.30±2.84)min vs(36.13±7.25)min,P<0.001]、出血量[(13.38±3.86)mL vs(16.53±4.42)mL,P=0.015]和手术操作舒适度[(4.60±0.50)vs(3.73±0.83),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双孔法LC相比,改良双孔法安全性更高,更容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放置自行脱落J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放置自行脱落J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5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自行脱落J管组(n=80)和T管引流组(n=76),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行脱落J管组较T管引流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2±7.2)h vs(22.1±8.3)h,t=3.139,P=0.002]、术后排气时间[(1.7±0.9)d vs(2.1±1.3)d,t=2.244,P=0.026]、补液总量[(5 634.1±432.8)mL vs(6 351.4±547.9)mL,t=13.56,P<0.001]、拔管时间[(8.7±3.3)d vs(47.1±13.0)d,t=14.966,P<0.001]、住院时间[(7.9±2.8)d vs(9.4±3.3)d,t=3.067,P=0.003]、住院总费用[(15 489.2±2 217.1)元 vs(18 136.4±2 251.3)元,t=7.3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自行脱落J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适应证,安全有效,相比T管引流具有加速康复、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通道法应用于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于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法行消化道重建(双通道组),22例于全胃切除术中采用空肠食管吻合法行消化道重建(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双通道组消化道重建吻合时间[(33.76±6.95)min vs.(34.5±5.12)min]、术中出血量[(91.59±19.28)mL vs.(93.40±21.14)mL]、淋巴结清扫数量[(28.00±5.21)枚vs.(27.40±4.47)枚]、术后排气时间[(4.24±1.75)d vs.(4.25±2.10)d]及术后住院时间[(12.53±3.28)d vs.(13.60±3.62)d]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1/19)vs.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3±11)个月,双通道组出现肠梗阻1例(5.3%),无远期并发症发生;传统组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9.1%),营养不良5例(22.7%);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吻合法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法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的疗效.方法 输尿管上段或肾结石行PCNL患者240例.男147例,女93例.年龄19~64岁,平均(48.5~9.4)岁.结石直径1.2~5.6 cm,平均(2.8±1.2)cm.患者入选标准:术前无尿路感染病史、单通道、碎石术中无明显出血、无需行二次经皮肾操作者.随机分2组:A组(n=120)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B组(n=120)术后放置14 F肾盂造瘘管.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需应用镇痛药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漏尿发生率.结果240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A组术后6 h、第1天、第2天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2±1.5、2.1±1.6和1.2±1.0,均显著低于B组的5.5±2.4、3.9士1.5和2.5±1.5,P值均<0.01;A组需使用镇痛药者18例,B组为32例(15.0%与26.7%,P<0.05),A组术后发生尿漏3例,B组28例(2.5%与23.3%,P<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1.7±0.6)d,B组(3.1±1.1)d,P<0.01.结论对于无尿路感染、一期手术、单通道、术中无明显出血的患者,PCNL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