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旨在了解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血小板、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者为阴性对照,以16例CAG阳性但不宜行PTCA者为阳性对照,观察24例行PTCA术冠心病患者术前后P-选择素(Ps)、血栓调节蛋白(TM)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动态变化.结果PTCA组Ps、TM在术后5分钟较术前显著增加(P均<0.05),且较同时间点的阴性组有非常显著增高(P均<0.001);术后5minCAG阳性组Ps较CAG阴性组显著增加(P<0.02);在术前PTCA组和CAG阳性组PAI-1均高于CAG阴性组(P均<0.05).结论PTCA术后Ps、TM的增高,提示血小板的激活及内皮细胞的损伤,急性冠脉闭塞与PTCA后再狭窄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动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动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经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3例经冠脉造影(CAG)证实的稳定型CAD、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22例CAG正常患者动、静脉(冠状动脉窦和贵要静脉)BNP浓度,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各组动、静脉血浆BNP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2)ACS组动静脉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CAG正常组和稳定型CAD组(P〈0.01);(3)稳定型CAD组的动脉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CAG正常组(P〈0.05),但静脉血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BNP浓度越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能是反映稳定型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纤溶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36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心绞痛复发组(B组,10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手术后1、3、6个月时比无心绞痛复发组(A组,26例)高(分别P<0.05、P<0.01和P<0.0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B组在术后呈下降趋势,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则明显升高。血浆vWF抗原两组在术后1h均显著上升,以后A纷呈下降趋势,而B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提示:PTCA术后临床症状复发、再狭窄发生与血小板持续高活性有关,同时内皮损伤、纤溶活性降低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50mg静滴,1次/d,用药均2周。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及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PM-1活性及水平下降(P〈0.05),t-PA活性及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调控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颜世香 《山东医药》2006,46(20):46-47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E常对照组),前两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连用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sCD40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SAP组MMP-9显著下降(P〈0.05),sCD40L无明显改变(P〉0.05)。认为sCD40L及MMP-9升高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CD40L及MMP-9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sCD40L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40例,实验组20例,行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照组20例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采取股静脉血,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肽A(FPA)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t—PA含量在术后即刻均降低,术后24h实验组的较术后即刻有明显恢复(P〈0.05),且较对照组的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33.30±3.20)ng/ml,(31.01±0.89)ng/ml。PAI-1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44.33±0.75)ng/ml,(47.86±2.52)ng/ml。FPA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手术前、后t—PA、PAI-1、FPA含量的变化.提示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足治疗有效,可能降低血栓事件发生,预防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T—proBNP、Hcy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AMI患者、50例UAP患者、50例SAP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He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ACS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ACS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NT—proBNP、Hcy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国产药物支架置入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ACS患者55例分为PCI国产药物支架置入35例(观察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2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hs—CRP、sICAM-1、sFas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d血清hs-CRP、sICAM-1、sFas含量较术前升高(P均〈0.01),术后3dhs—CRP及sICAM-1较术后1d升高(P均〈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sICAM-1、sFas含量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术后1d和术后3d以上三者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s-CRP、sICAM-1和sFas三者之间呈正相关(r=0.272、0.456、0.537,P均〈0.05)。结论国产药物支架置入术可能短时间内触发及加重炎症反应,支架置入患者体内存在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老年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患者4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从手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rhGH 0.01 U&#183;kg^-1&#183;d^-1(注射时用生理盐水1ml稀释),共7d。对照组同法皮下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1ml)。所有病人于术前、术后第1、3、5、8天抽取静脉血,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PA)、血糖、血清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和第8天对疲劳计分(Christensen计分)进行评估。术后第10天,测定6min行走距离,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3天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5天治疗组血浆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天,治疗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在各观测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IGF-1在术后第3天起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至术后第8天仍然差异显著(P〈0.01)。术后第8天治疗组病人疲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6.0&#177;1.6 vs 8.2&#177;1.8,P〈0.05)。术前及术后第10天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6min行走距离,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64&#177;75)m vs (65&#177;34)m,P〈0.05]。治疗组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适反应。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心脏术后应用rhGH的治疗组术后营养状态明显改善,术后疲劳明显减轻,体力增强,未发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rhGH用于促进心脏术后患者的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 CAM 1)和可溶性P选择素 (Ps)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2 5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阴性者为阴性对照 (CAG阴性组 ) ,以 2 0例CAG阳性但不宜行PTCA者为阳性对照 (CAG阳性组 ) ,观察 2 2例行PTCA的CHD患者 (PTCA组 )术前、术后冠状静脉窦 (Cs)和外周静脉 (Pv)血清sICAM 1、Ps的动态变化。结果 :PTCA组和CAG阳性组各时点Pv中sICAM 1、Ps均较同时点CAG阴性组有显著增加 (均P <0 .0 1)。PTCA组Cs中sICAM 1在术后 15min升高 (P <0 .0 5 ) ,术后 30min达最高值 (P <0 .0 1) ,Ps在PTCA后 5min即有升高 (P <0 .0 5 ) ,术后 15min达峰值。PTCA组Pv中sICAM 1在PTCA后 2 4h升高 (P <0 .0 5 ) ,术后 4 8h最高 ,Ps峰值出现在PTCA后 2 4h(P <0 .0 5 )。结论 :PTCA后血清Ps和sICAM 1相继升高 ,提示局部血管壁损伤及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 ,可能与PTCA后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关系。方法 选取CAG患者118例为CA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为CSG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空腹静脉血ET,CGRP含量。结果 (1)CAG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CSG组和对照组(P<0.01),CGRP水平明显低于CSG组和对照组(P<0.01);CSG组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CAG患者之间血浆E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GRP含量除中,重度CA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G患者血浆ET与CGR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214,P=0.02)。结论 ET,CGRP可能参与CAG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变化可能与萎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活性及与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对37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纤溶酶原和血清脂蛋白(a)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13名健康人对照。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低于健康人(P<0.05)。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纤溶酶原活性低于健康人(P<0.05).血清脂蛋白(a)水平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高于健康人(P<0.05)外,其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刻的活性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呈负相关(r=-0.898.P<0.001)。以上结果提示,测量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和脂蛋白(a)水平,对于冠心病的诊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邱建  罗炎华 《心脏杂志》2001,13(2):141-143
目的 :观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和 PTCA对冠心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 SCA的 45例患者和 PTCA术后 19例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t- 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 )和纤维蛋白二聚体 (DD)含量进行动态观测。结果 :1SCA后 SCA正常组、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t- PA:Ag含量均显著升高 (P<0 .0 1) ,前者 2 4h,后者 72 h内恢复 ;活性无显著变化 ;t- PA:Ag升高程度以 SCA正常组最明显 ,显著高于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PTCA术后 t- PA:Ag,DD含量和 PAI1 活性均显著升高 ,PAI1 活性 3d内、t- PA :Ag 7d内恢复 ,DD含量 7d内仍高于术前。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 t- PA:Ag储存和释放障碍 ,SCA和 PTCA术后纤溶活性有增加趋势 ,可能与术前、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及术中、术后肝素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血清肌酸激酶 -同工酶 (CK- MB)、镁 (Mg2 +)的变化。方法 :以 1 6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阴性者为阴性对照组 ,以 1 0例 CAG阳性但不宜行 PTCA者为阳性对照组 ,观察 2 4例行 PTCA冠心病患者 (PTCA组 )手术前后血清 CK- MB、Mg2 +的动态变化。结果 :PTCA组术后 5、30、1 2 0 min血清 CK- MB较术前及同时点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1 ) ,Mg2 +在术后 5、30、1 2 0、360 min较术前及同时点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5) ;阳性对照组 Mg2 +值在术后 5min比术前及同时点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5及 P <0 .0 1 )。另外 ,PTCA组术后 30 min血清 CK- MB与 Mg2 +呈负相关 (P <0 .0 0 1 )。结论 :PTCA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但尚未造成心肌明显坏死 ;该研究可部分揭示PTCA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及浓度。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周后,患者血浆PAI-1活性及浓度下降(P〈0.05),t—PA活性及浓度含量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t-PA和PAI-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地调控改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中的缺血预适应(IP)现象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对33例成功的进行了PTCA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10例采用缺血预适应方法,即球囊首次扩张90秒至2分钟,继以3~5分钟再灌注(A组),其余23例为非缺血预适应组(B组)。观察所有患者术中心绞痛症状及体表心电图ST段变化,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5分钟、1、3和24小时从股动脉取血,放免法测定ET水平。结果示:A组第二次扩张时心绞痛症状及ST段偏移程度均较第一次扩张时显著减轻(P<0.05);B组两次扩张时心绞痛症状及ST段偏移程度均无明显改变。A组术后血浆ET呈升高趋势,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浆ET水平术后即刻升高,3小时达高峰,峰值较术前增高113.9%(P<0.01),术后24小时恢复术前水平。提示IP不仅使心肌缺血程度减轻,同时可减轻PTCA对血浆ET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分析其与心功能及心电图表现的相关性,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治疗作用。方法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心功能检测,常规12导心电图测量QTcd值。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结果(1)治疗前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显著大于β1阴性组[(66.01±5.47)vs(63.07±5.64)mm;P〈0.05)],左室收缩末径大于β1阴性组[(54.24±8.43)vs(50.72±6.12)mm;P=0.052)],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β1阴性组[(32.16±9.00)vs(36.64±8.2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β1阴性组无差异(P〉0.05)。(2)治疗前β1阳性组心率显著高于β1阴性组[(94±14)vs(87±16)次/min;P〈0.05)],β1阳性组QTcd值显著大于β1阴性组[(71.14±34)vs(58.33±14)ms;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及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QTcd值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β1阳性组心率和QTcd值与β1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心功能较差且QTcd值长,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小QT离散度,提示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阳性者可能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刘成加  朱红梅  钱龙 《内科》2008,3(3):354-35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以hs—CRP〉5mg/L为界,比较ACS患者阳性组及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6.05±2.08)mg/L,较正常对照组(3.16±0.96)mg/L高(P〈0.01),也较稳定型心绞痛组(3.24±0.94)mg/L高(P〈0.01)。后两组hs—CRP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高的ACS患者较hs—CRP水平低者预后更差。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CS)前后C 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 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以了解PTCA CS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纤溶活性及炎症指标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PTCA CS组4 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组2 0例,CAG阴性组15例,三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排除入选对象的标准为:(1) 3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2 )肝、肾功能异常;(3)并存影响CRP水平的其他疾患及因素;(4)存在血液病。PTCA CS组术前3…  相似文献   

20.
胥耀文  刘淑贤  谷思洋  高志刚 《内科》2008,3(4):518-520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平板运动试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哪T阳性104例,其中CAG阳性78例;TET阴性126例,其中CAG阴性104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6%,特异性为80.3%,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84.1%,预测准确性80.0%。在运动时间、运动耐量、sT段下移幅度、持续时间、峰心率方面,CAG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组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nH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试验,是一项较理想、安全、经济、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尤其对多支血管病变者,综合多项参数分析可估测其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