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 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 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 h; AUC0-12分别为1 453.0,3 041.6,6 731.6 ng·mL-1·h;AUC0-∞分别为1 462.0,3 077.3,6 788.7 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 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 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 h;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 h,AUC(S0)(0-t)为9 800.8 ng·mL-1·h。结论 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后的药动学。 方法 LC-MS/MS测定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后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血药浓度并利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给药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为(47.3±10.6),(1.3±0.4)和(4.5±0.6) h,Cmax为(6.4±1.5),(136.5±40.2)和(158.3±46.7)μg·L-1,AUC0-t为(267.7±88.4),(144.3±46.7)和(891.4±265.4)μg·h·L-1;多剂量给药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为(45.1±8.7),(1.4±0.4)和(5.3±0.8)h,Cmax为(8.2±1.8),(142.4±47.5)和(165.2±40.8)μg·L-1,AUC0-t为(413.5±102.4),(155.7±52.8)和(915.7±316.9)μg·h·L-1,R为(1.6±0.6)、(1.0±0.1)和(1.2±0.1)。结论 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2组分及活性代谢产物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吸收速率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但连续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体内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g115-2的抗血栓功效和初步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 试剂盒测定小鼠半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结扎模型评价对静脉血栓的作用;采用尾尖测定出血时间法;用FⅩa活性测定Bg115-2的血药浓度。结果 sc给予Bg115-2 0.19~3.0 mg·kg-1可明显地、剂量依赖地延长PT (P<0.05, P<0.01)和APTT (P<0.01);Bg115-2 0.75~3.0 mg·kg-1可显著地减轻血栓质量,其抑制50%血栓形成的剂量(ID50)为0.19 mg·kg-1;ig给予Bg115-2 1.5~6.0 mg·kg-1也明显地减轻血栓质量(P<0.01)。Bg115-2的出血反应与那曲帕林钙相似,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效益比,ED2/ID50为26.8。另外单次sc给予Bg115-2 3.0 mg·kg-1显示出二室模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t1/2为(6.18±1.45)h, cmax为(5.20±0.66)mg·L-1, AUC为(43.75±8.20)mg·L-1·h。结论 Bg115-2为一注射和口服均可的、强效的静脉血栓形成抑制剂,出血不良作用较轻。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二室模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分散片健康人体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5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血药浓度。以DAS 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阿奇霉素AUC0-168分别为(8.98±1.74) mg·h·mL-1和(8.75±1.60) mg·h·mL-1,Cmax分别为(0.81±0.14) mg·mL-1和(0.80±0.14) mg·mL-1,t1/2分别为(48.16±11.10) h和(51.1±7.60) h,Tmax分别为(1.80±0.86) h和(1.82±0.92) h,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3.4±20.2)%。结论 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梭曼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内注射1/3LD梭曼(1LD=10 μg·kg-1),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 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然后立刻用宾塞克嗪0.1 mg·kg-1肌内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静脉注射宾赛克嗪0.1 mg·kg-1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 犬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 paO2由染毒前的(42.6±3.6)mmHg和(92.0±6.4)mmHg改变为(56.1±6.5)mmHg和(38.4±9.3)mmHg,发生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犬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著性下降(P<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升高为76 mmHg,pH值升高到7.185±0.029水平(P<0.01, 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盐酸齐拉西酮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齐拉西酮血药浓度,色谱柱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40 mmol·L-1乙酸铵溶液(用乙酸调节pH值至3.50±0.1) (100∶100∶155);流速:1.0 mL·min-1;内标:卡马西平;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以盐酸齐拉西酮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Y)对盐酸齐拉西酮血清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C=213Y-85.5(r=0.996 2),表明本法在20.0~1 200 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临床盐酸齐拉西酮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陈岚  贺晴  阮钧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5):466-46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稳定患者口服微乳化环孢素A(CsA-ME)的剂量与其血药浓度谷值(C0)和给药后2 h的血药浓度(C2)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价CsA-ME的体内吸收过程。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对9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的C0C2浓度,并分别与每位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ND)相比,得出其相应的浓度(即C0/ND,C2/ND)。计算C2/C0比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1~3个月内,C0/ND和C2/ND均增加。C0/ND从(43±15)增加到(56±20) (ng·mL-1)/(mg·kg-1),C2/ND从(129±62)增加到(212±80) (ng·mL-1)/(mg·kg-1),表明药物的吸收逐渐增加。但术后3~12个月内,C2/ND维持原有水平,C0/ND则逐渐降低为48±15 (ng·mL-1)/(mg·kg-1),C2/C0比值则从4.5±1.9逐渐增加至5.2±2.3,表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代谢逐渐增加。术后3~12个月内,C2/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C0/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结论 肾移植患者服用CsA-ME在术后3~12月内,其环孢素A在体内的累积清除率逐渐增加,表明术后一年内单纯用C0作为监测指标已不能准确预测CsA-ME在体内的药物暴露总量,应结合C2监测对于提高个体化的治疗将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M受体阻断剂对粉防己碱(Tet)负性肌力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 记录Tet对豚鼠离体左心房收缩力,兔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Ca2+,K通道电流的作用及M受体阻断剂的影响.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0.03 μmol·L-1)及M2受体亚型阻断剂AF-DX 116(1.0 μmol·L-1)能使Tet负性肌力作用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EC50(μmol·L-1)由28.9±0.9分别增至125±21和127±13;Tet(1-100 μmol·L-1)浓度依赖性缩短兔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20,APD50, 此作用被阿托品(0.03 μmol·L-1)部分拮抗,而Tet延长APD90的作用不受阿托品的影响.阿托品(1 μmol·L-1)部分拮抗Tet(30 μmol·L-1)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阻滞作用,而不影响其抑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作用. 1 μmol·L-1乙酰胆碱则能逆转Tet对IK1的抑制. M受体阻断剂对Tet阻滞钙通道作用的影响可能是其拮抗Tet负性肌力作用的主要离子机理.  相似文献   

9.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了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苄基异喹啉衍化物IQ23,即1-〔对甲氧苄基-2-(N-苄基, N-甲基)〕-6,7-二甲氧基异喹啉盐酸盐,对豚鼠心室肌分离细胞的Ca2+通道, 以及CHO H10细胞表达的Ca2+通道α1亚单位的作用. 结果显示, 当豚鼠心室肌细胞从保持电位(Vh)-50 mV除极至测试电位(Vt)0 mV时, IQ23 3, 10 μmol·L-1分别使Ca2+电流(ICa)由对照的(0.47±0.23) nA增至(0.57±0.23)和(0.79±0.31) nA (P<0.05). 在CHO H10细胞Vt 为20 mV时, IQ23 10 μmol·L-1电压依赖性的增强Ba2+电流(IBa), IBa从(0.45±0.10) nA增至(0.67±0.20) nA (Vh=-80 mV), 或从(0.43±0.08) nA增至(0.60±0.14) nA (Vh=-40 mV). IQ23 10和30 μmol·L-1还分别使电流-电压曲线的峰值和失活曲线的半失活电位向负膜电位方向移动. 实验结果表明, IQ23通过作用于通道的α1亚单位, 对心肌L型Ca2+通道产生电压依赖性激动作用, 此作用为其正性肌力效应提供了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聚维酮/共聚维酮替代聚氧乙烯作为促渗透聚合物制备新型渗透泵型硝苯地平控释片,研究多剂量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人体药动学特点,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该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入选的2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每日口服30 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剂量均为30 mg·次-1·d-1,连续服药7 d。采用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求证硝苯地平控释片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连续给予30 mg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获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β分别为(9.0±2.2)h和(9.5±3.8)h;Tmax分别为(8.1±7.4)h和(6.7±4.1)h;Cssmax分别为(52.7±28.2)μg·L-1和(44.5±22.6)μg·L-1;Cssmin分别为(29.4±22.2)μg·L-1和(28.7±15.8)μg·L-1;AUC0-60分别为(1 087.4±671.6)μg·L-1·h和(1 040.2±518.4)μg·L-1·h;AUC0-∞分别为(1 113.1±677.2)μg·L-1·h和(1 074.5±519.8)μg·L-1·h,AUCSS分别为(809.1±454.0)μg·L-1·h和(713.9±382.2)μg·L-1·h。经计算试验制剂对于参比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值:FAUCss为(115.2±29.2)%,FAUC0-60为(103.4±30.2)%,FAUC0-∞为(102.2±29.7)%。波动系数DF分别为(77.8±52.1)%和(55.5±30.5)%。两种制剂的Cmax、AUC0-60、AUC0-∞及AUCSS经对数转换后90%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为:Cmax(100.9~126.0)%,AUC0-60 (87.5~111.8)%,AUC0-∞ (86.8~110.3)%,AUCSS为(98.8~124.4)%,Tmax 经非参数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整个试验期间,受试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硝苯地平控释片为生物等效制剂。聚维酮/共聚维酮可以替代聚氧乙烯作为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主要功能性辅料。  相似文献   

11.
钩藤碱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法研究钩藤碱(Rhy)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的影响.结果:Rhy 30, 45和60 μmol·L-1缩短通道的开放时间, 但浓度依赖性增加KCa开放概率,Rhy 15, 30, 45和60 μmol·L-1使开放概率由加药前的0.085±0.005分别增加到0.176±0.011, 0.315±0.009, 0.485±0.016和0.761±0.012(x±s, 均P<0.01).说明Rhy有增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Ca开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自制黄杨宁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Beagle犬分别单剂量口服给药6 mg自制黄杨宁缓释胶囊和市售黄杨宁普通片,两次交叉试验间隔两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以估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杨宁缓释胶囊和黄杨宁普通片的Cmax分别为(5.28±0.81) ng·mL-1和(11.70±2.01) ng·mL-1,tmax分别为(4.3±0.5) h和(1.0±0.1) h。缓释胶囊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为96.23%。结论 黄杨宁缓释胶囊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人血浆头孢丙烯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头孢丙烯分散片的人体药动学。方法 血浆经高氯酸沉淀,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15∶40∶4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500 mg头孢丙烯分散片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用该方法检测血浆中头孢丙烯浓度,用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头孢丙烯浓度在0.10~2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高、中、低3个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9.20±4.41)%,(98.07±3.94)%和(100.07±1.69)%;日内RSD分别为5.28%,5.19%和1.97%,日间RSD分别为4.38%,3.95%和1.33%。头孢丙烯在人体内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Cmax为(8.79±1.09)mg·L-1,t1/2(ke)为(1.06±0.29) h。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满足药动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 以确定青蒿素对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和狗的浦肯野纤维钾离子电流的影响. 在豚鼠心室肌细胞,青蒿素呈浓度依赖关系显著降低内向整流钾电流〔IK1,膜电位为-100 mV时, IC50为(7.2±0.8) μmol·L-1〕,且这种抑制作用不呈现频率依赖性. 50 μmol·L-1的青蒿素降低延迟整流钾电流(IK): 时间依赖性外向钾电流(IKstep)在膜电位为+40 mV时减少(38±10)%. 尾电流步阶分析提示,IK的快组分(IKr)和慢组分(IKs)均被抑制. 在犬浦肯野纤维,青蒿素明显抑制瞬时外向钾电流(Ito),IC50为(4.2±0.3) μmol·L-1. 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以相似效率抑制IK1, ItoIK,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K1,Ito,IKrIKs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3, 5, 4'-三甲基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 derivative 3,5,4'-trimethoxystilbene,TMS)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钾电流(IK1)的直接作用,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TMS对单个心室肌细胞INa和IK1的作用。结果 TMS(10 μmol·L-1)可快速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Na,用药后3 min左右即开始起效,10 min时抑制率为(36.8±5.6)%(P<0.005),洗脱后可完全恢复;1,3 μmol·L-1 TMS未影响INa大小。TMS不改变INa的最大激活电压,也不影响IK1的大小。10 μmol·L-1使半数最大失活电压(V1/2)由(-87.0±3.3)mV变化到(-96.7±3.5)mV (P<0.001),使失活曲线斜率(S)由(4.9±0.3)mV 变化到(5.4±0.3)mV (P<0.01);使半数最大激活电压(V1/2) (-38.9±1.4)mV 变化到(-47.3±1.3)mV (P<0.001),未改变激活S。结论 TMS可直接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快速抑制INa,且此作用快速、可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种由高良姜、香附、百合和乌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中药姜百片对大鼠醋酸损伤胃溃疡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注射法制作大鼠醋酸胃溃疡模型,将动物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0.108 g·kg-1·d-1)、姜百片高(2.16 g·kg-1·d-1)、中(1.08 g·kg-1·d-1)、低(0.54 g·kg-1·d-1)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10 d后处死并解剖大鼠,测量胃黏膜溃疡面的长短径(L和H),按照公式S=πLH/4计算溃疡面积,用试剂盒测定损伤部位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该复方中药的高(2.16 g·kg-1·d-1)、中(1.08 g·kg-1·d-1)、低(0.54 g·kg-1·d-1)剂量可以显著减小醋酸损伤大鼠的溃疡面积(P<0.05),并可显著提高醋酸损伤部位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EGF)(P<0.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0.05)的水平。结论 姜百片具有抗醋酸损伤型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的EGF和VEGF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阿奇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测定法,测定受试者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后的血药浓度,并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19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受试制剂和参比药物各500 mg,用HPLC-MS/MS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2.5±1.1)h和(2.6±1.7)h,Cmax分别为(574.6±209.2) ng·mL-1和(594.5±229.9) ng·mL-1,t1/2分别为(44.7±15.2) h和(42.0±13.0) h,AUC0-144分别为(5 319.6±2 507.8) h·ng·mL-1和(5 710.7±2 710.1)h·ng·mL-1,AUC0-∞分别为(5 704.2±2 858.7) h·ng·mL-1和(6 010.0±2 808.1) h·ng·mL-1, 以AUC0-144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2±15.7)%。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受试制剂与参比药物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评价兰索拉唑片(受试制剂)与兰索拉唑口崩片(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单剂量口服兰索拉唑片和口崩片各30 mg,采集到的血浆样品加入奥美拉唑为内标,碱化后经乙醚-二氯甲烷提取,进行测定。色谱柱为ODS C18柱(1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15∶28∶57 );检测波长:285 nm,测定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应用DAS 2.0.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8 ± 0.5)和(1.9 ± 0.5)h;Cmax分别为(1 144 ± 240.8)和(1 162 ± 267.4)ng·mL-1;t1/2分别为(1.4 ± 0.3)和(1.4 ± 0.3)h;AUC0~12分别为(3 258 ± 1 222)和(3 055 ± 1 151)ng·h·mL-1;AUC0-∞分别为(3 341 ± 1 251)和(3 135 ± 1 182)ng·h·mL-1,以AUC0~12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兰索拉唑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7±21.6)%(n=20)。结论 两种兰索拉唑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苄基四氢巴马汀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 研究苄基四氢巴马汀(BTHP)对大鼠心室肌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 的影响. 结果显示,5.0 μmol·L-1 BTHP可以降低Ito, 使Ito幅值从(13.8±2.2)pA·pF-1降至(5.1±1.4)pA·pF-1P<0.01). 在1~100 μmol·L-1范围内BTHP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IC50为3.6 μmol·L-1,该药不改变Ito 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而使电流幅值减少. 5.0 μmol·L-1 BTHP使稳态激活曲线右移,半激活电压(V1/2)从(-6.8±0.2)mV移至(-1.5±0.1)mV,但曲线斜率基本不变. BTHP对失活曲线影响不大,5.0 μmol·L-1 BTHP使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从(75±19)ms延长为 (119±21)ms(P<0.01). 结果说明,BTHP浓度依赖地阻滞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探讨了内源性速激肽是否参与白三烯C4(LTC4)的气道效应. LTC4(0.5 μg·kg-1, iv)可增高豚鼠肺内压(IPP)和气道内依文思蓝渗出。速激肽NK-1受体拮抗剂CP-96345{(2S, 3S)-顺式-2-( 二苯甲基)-N-[(2-甲氧苯)-甲基]-1-杂氮双环[2.2.2]辛烷-3-胺} 1 mg·kg-1,iv,可减弱LTC4诱导的依文思蓝渗出;NK-2受体拮抗剂SR-48968{(S)-N-甲基-N-[4-(4-乙酰氨基-4-苯基哌啶)-2-(3,4-二氯苯基)丁基]苯甲酰胺},1 mg·kg-1, iv,可抑制IPP的增高. 白三烯拮抗剂ONO-1078 (0.03 mg·kg-1, iv)可阻断这两种反应. 结果说明内源性速激肽增强 LTC4的气道作用,其中NK-1受体介导微血管渗漏,NK-2受体介导支气管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