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库容量大、多样性好的卵巢癌人源性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方法从10名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人全套重链可变区基因(variable region of heavychain,V_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V_L),用重叠PCR技术对它们进行拼接,构建卵巢癌人源单链抗体库,并连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经蓝白筛选,挑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卵巢癌人源单链抗体库,库容6.5×10~(13),经测序验证多样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的卵巢癌人源单链抗体库可用于进一步筛选目标抗原,为开发治疗性人源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临床应用有限制人源性单抗的制备还存在许多困难,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单抗,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分子的关键是得到抗体可变区基因,我们从分泌  相似文献   

3.
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HFRS病毒抗体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构建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基因库并筛选可表达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特异结合之Fab抗体的重组克隆。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从HFR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人IgG抗体重链Fd基因及k轻链基因,将之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构建人源性Fab噬菌体抗钵基因库,并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对此抗体库进行淘筛、富集。结果(1)成功地构  相似文献   

4.
无瘢痕愈合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铭  程基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53-855
从Longaker等的实验证实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现象之后,无瘢痕愈合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完全揭开其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部分学者利用抗原抗体结合、转基因、基因敲除等技术试图在基因水平阐明各种细胞因子在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以揭示无瘢痕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scFv),测定其特异性结合活性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以混合分子量人表皮角蛋白包被固相,对构建的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经4轮“吸附洗脱扩增”后,挑取单克隆,用ELISA法测定特异性结合活性,并对阳性克隆抗体基因进行DNA指纹分析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经4轮筛选,获得9株可表达抗人角蛋白单链抗体的克隆,酶切鉴定正确后,经DNA指纹分析及序列同源性分析证明为不同的抗体基因。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了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的人源小分子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抗人血管生长素基因工程抗体文库。方法 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小鼠杂交瘤细胞中获取抗人血管生长素抗体变可区重、轻链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表达抗体。结果 1获取了抗人血管生长素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ScFv),2得到了抗人血管生长素基因工程抗体文库。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构建高效抗人血管生长素抗文库的方法,该抗体库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人源性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方法 经逆转录、套式PCR从脑胶质瘤患者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抗体轻链Vκ 和重链VH 基因 .先构建Vκ 基因库 ,并使连接Vκ 和VH基因的Linker与Vκ 基因连接 ,再将VH 基因克隆入Vκ 基因库 ,即构建成约为 3.5× 10 6 的单链抗体 (ScFv)基因库 .以Loxp5 11序列替代Linker序列 ,并将ScFv克隆入pDNA5内进行重组、鉴定 ,得到新的ScFv噬菌体抗体库 .结果 表明原初级噬菌体抗体库经Cre Loxp5 11系统重组后库容量达到 8.5× 10 8,部分测序证实抗体基因与人源性抗体基因数据库同源 .结论 利用体内重组系统明显提高了所建的抗体库容量 ,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人源性抗脑胶质瘤ScFv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源化Fab噬菌体抗体基因库。方法利用反转录PCR和PCR技术从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人IgG抗体重链Fd基因及κ、λ轻链基因,将之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构建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鉴定。结果构建完成了库容量为6.0×108的噬菌体抗体库。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为下一步抗CD20抗体的筛选和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大容量和具有良好多样性的人天然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mRNA后用RT-PCR技术采用新设计的引物扩增VH和VL基因片段,两者分别与Linker连接后,采用改进的重叠延伸PCR法将VH基因和VL基因连接成人单链抗体(scFv)基因(VH-Linker-VL片段),继而连接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连接产物通过电转化方法转入大肠杆菌TG1,构建噬菌体scFv抗体库。结果:所有VH、VL亚类基因都得到了扩增和有效的连接,经电转化E.coliTG1和噬菌体的超感染,构建了总库容达到了6×10^8的单链抗体库。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多样性良好的人源天然噬菌体抗体库,可用于制备具有应用前景的人源抗体。  相似文献   

10.
用Cre-Loxp系统构建人胶质瘤单链抗体噬菌体抗体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源性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方法 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细胞总 RNA,经逆转录后用套式 PCR分别扩增抗体轻链 Vκ 和重链 VH 基因 .分别构建 Vκ5 .5× 10 6,VH3.5× 10 6基因库 ,连接 Vκ和 VH构建单链抗体 (Sc Fv)基因库 ,并克隆入表达载体 p DNA5内进行重组 ,得到 Sc Fv噬菌体抗体库 .结果 表明经 Cre- L oxp5 11系统重组后 ,噬菌体抗体库库容量达到 6 .0× 10 8,测序证实抗体基因与人源性抗体基因数据库同源 .结论 利用 Cre- L oxp5 11胞内重组系统成功地构建了较大容量的人源性脑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人源性胶质瘤 Sc Fv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CEA的人源性单抗的可行性。方法:以纯化的CEA为抗原,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通过3轮亲和 富集及2轮淋巴细胞吸附实验,从已构建好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抗CEA的人源性单抗,随机挑出10株单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采用ELISA 、SDS-PAGE及基因测序进行初步鉴定。结果:ELISA显示有9株单抗具有与CEA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挑选其中2株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单克隆,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在分子量约为25kd处可见一新增蛋白带,与基因编码蛋白的理论计算相符合,基因测序结果与Gene Bank等相比对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结论: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研制人源性单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人天然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容量和具有良好多样性的人天然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mRNA后用RT—PCR技术采用新设计的引物扩增VH和VL基因片段,两者分别与Linker连接后,采用改进的重叠延伸PCR法将VH基因和VL基因连接成人单链抗体(scFv)基因(VH—Linker—VL片段),继而连接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连接产物通过电转化方法转入大肠杆菌TG1,构建噬菌体scFv抗体库。结果:所有VH、VL亚类基因都得到了扩增和有效的连接.经电转化E.coli TG1和噬菌体的超感染,构建了总库容达到了6×10^8的单链抗体库。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多样性良好的人源天然噬菌体抗体库,可用于制备具有应用前景的人源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式SOEPCR高效组装人单链抗体在高容量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引物设计的改变,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利用两步法直接互相两两连接为人scFv基因,并且与传统的SOE法进行对比。scFv基因用于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结果新式SOEPCR法成功的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连接成66种不同的人scFv基因,与传统的SOEPCR法相比,效率高且方法简便,经过约130次电转化后,抗体库的总库容为5·58×109。结论成功地改进了传统的SOEPCR方法,高效组装了66种不同的人scFv基因,提高了抗体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方法:通过4轮淘筛,富集已构建的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间接ELISA法鉴定4轮淘筛后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提取阳性克隆的噬菌粒DNA,切除gⅢ基因片段,自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IPTG诱导表达可溶性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应用间接ELISA法及荧光免疫法对表达上清进行鉴定.结果:第4轮洗脱的噬菌体滴度较第1轮增加200条倍,从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库中筛选出2株阳性克隆,切除gⅢ基因后自连的噬菌粒DNA经XhoⅠ单酶切证实连接成功.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可溶性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均呈现抗dsDNA阳性,具有抗原特异性;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Hep2细胞和猴肝脏组织细胞核显示均质型荧光,绿蝇短膜虫的动基体显示均质型荧光.结论:成功制备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可溶性、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为高亲和力抗核抗体Fab片段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乳腺癌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库,筛选和鉴定抗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特异性scFv,为HER2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双靶向融合蛋白的研制提供靶向HER2的高亲和力序列。 方法:取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癌旁淋巴组织,提取总RNA;构建可变区基因的T载体库,将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与pCANTAB连接肽连接,获得pCANTAB-scFv,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以M13K07辅助噬菌体进行感染,获噬菌体抗体库;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筛选后获得的噬菌体抗体活性,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体亲和力,并通过测序进一步鉴定。 结果:成功构建大容量pCANTAB-scFv抗体库,获得的scFv长度为750 bp,VH和VL长度分别为375和330 kb;电转化大肠杆菌TG1后酶切验证插入片段大小正确,得到库容为2.48×108的大容量抗体库;通过噬菌体展示和淘洗筛选,富集针对乳腺癌细胞株SKBR-3表面抗原的抗体库;所得抗体对HER2有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对乳腺癌组织HER2抗原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测序结果与人IgG抗体进行对比,所获得的scFv具有高度的人源性。 结论:主要构建了大容量人源性抗乳腺癌细胞的噬菌体scFv库,并筛选获得可特异性识别人乳腺癌HER2的高亲和力scFv,为制备以HER2为靶点的抗肿瘤HER2和CXCR4双靶向融合蛋白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刘玉峰  王琰 《医学争鸣》2001,22(24):2223-2225
目的:克隆制备人源性抗角蛋白IgM抗体。方法:以人表皮角蛋白为抗原,从人源性天然抗体库中筛选IgM型抗角蛋白人抗体,并用ELISA对所获抗体进行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等鉴定。结果:通过3轮“亲和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获得2株IgM型抗角蛋白噬菌体抗体。酶切去掉载体上的噬菌体基因Ⅲ,得到 了可溶性表达的Fab段。经过鉴定,所获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结论:从人源性天然抗体库中成功筛选出2株抗角蛋白IgM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抗角蛋白抗体的特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以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死亡受体5(DR5)为抗原的鼠/人重组嵌合抗体。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扩增和克隆抗DR5嵌合抗体的轻、重链表达载体,共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筛选稳定分泌表达抗DR5嵌合抗体的细胞株。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ing法鉴定抗体的人源性和抗体-抗原结合活性,四唑盐/吩嗪硫酸甲酯比色法检测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和分泌抗人DR5的嵌合抗体(anti-DR5mV-hH)的重组细胞;与人DR5蛋白具有高的特异性结合活性;能使体外培养的人髓性白血病Jurkat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下降到73.15%和77.30%。结论抗DR5嵌合抗体anti-DR5mV-hH具有抗肿瘤活性,为发展人源化抗体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转基因技术制备人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倪培华  周同 《上海医学》2001,24(4):255-256
1975年K hler和Milstein首次成功制备了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 ) [1 ] ,随后这一新技术迅速地被应用于医学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主要见于炎症 ,肿瘤 ,移植 ,多器官衰竭等多种疾病的检测、诊断与治疗[2 ] 。迄今单抗用于疾病的诊断已经比较成熟 ,然而由于单抗的鼠源性问题使得其在疾病治疗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没有大的突破。近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利用该技术改造鼠源单抗或制备人抗体 ,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简述。一、单克隆抗体研究概况在基因工程人源化单抗或人抗体的研制中有三条技术路线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抗体展示技术构建登革病毒特异性全长人源抗体库。方法采集登革确诊患者恢复期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提取其总RNA,用RT-PCR扩增全长Kappa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构建抗体轻链基因库和抗体重链基因库;将抗体基因库转染CHO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在CHO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以1.2μg总RNA为模板,用6套引物扩增全长Kappa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表达载体,轻链基因库容量为1.45×104,重链基因库容量为1.8×105;随机挑选的10个轻链克隆和10个重链克隆,经过测序鉴定,轻链有8个含有正确的阅读框架,编码8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重链有7个含有正确的阅读框架,编码7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流式细胞仪分析含有正确阅读框架的单克隆和抗体基因库,均检测到全长抗体在CHO细胞表面的表达,抗体库中可表达的抗体多样性达到109。结论以1.2μg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成功构建可表达库容量达到109的登革病毒特异性全长人抗体基因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抗体展示技术构建登革病毒特异性全长人源抗体库。方法采集登革确诊患者恢复期外周
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提取其总RNA,用RT-PCR扩增全长Kappa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构建抗体轻链基因
库和抗体重链基因库;将抗体基因库转染CHO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在CHO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以1.2 μg总RNA
为模板,用6 套引物扩增全长Kappa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表达载体,轻链基因库容量为1.45×104,重链基因库容量为
1.8×105;随机挑选的10个轻链克隆和10个重链克隆,经过测序鉴定,轻链有8个含有正确的阅读框架,编码8个不同的氨基酸序
列,重链有7个含有正确的阅读框架,编码7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流式细胞仪分析含有正确阅读框架的单克隆和抗体基因库,
均检测到全长抗体在CHO细胞表面的表达,抗体库中可表达的抗体多样性达到109。结论以1.2 μg 总RNA为模板,通过
RT-PCR扩增,成功构建可表达库容量达到109的登革病毒特异性全长人抗体基因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