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白藜芦醇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该载药纳米微球的各项特征,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 -PCL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纳米微球?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和体外对于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溶剂分散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1.8±0.2)nm,白藜芦醇纳米微球的最高载药量达到19.4%?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细胞与负载荧光素纳米微球共培养后发现,细胞可通过胞吞作用将纳米微球摄入?细胞实验表明,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对U25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低浓度下白藜芦醇微球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游离白藜芦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白藜芦醇微球与游离白藜芦醇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相差不大?结论:采用mPEG-PCL为载体制备的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具有缓释特性和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林  侯艳红  李春梅  刘浩润 《四川医学》2020,41(11):1121-1126
目的比较抗人EGFR、CA199和MUC1三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偶联的载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颗粒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进一步筛选靶向效果更佳的目标分子。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负载吉西他滨的纳米微球,测定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采用化学交联法分别制备抗EGFR、CA199和MUC1三种单克隆抗体偶联的载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EGFR-GEM-PBCA-NP、CA199-GEM-PBCA-NP、MUC1-GEM-PBCA-NP)。进行三种纳米粒子杀伤胰腺癌靶细胞实验,MTT比色法杀伤实验检测,并设置单纯负载吉西他滨的纳米微球、吉西他滨原料药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种单抗修饰的靶向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细胞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MUC1-GEM-PBCA-NP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MUC1-GEM-PBCA-N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 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MUC1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子对人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抑制及杀伤作用优于EGFR单抗及CA199单抗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子,其对于体外培养细胞的再导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临床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本研究探讨以阿霉素(ADM)为模型药物,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通过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载药纳米微球并对其表征;利用红外光谱探讨载药纳米微球的结合机理,检测了PBCA载药纳米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最后将PBCA载药纳米微球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其表面改性后,利用化学键合方法在其表面修饰上转铁蛋白(Tf),旨在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性.通过L9(33)正交设计实验发现,优化后的载药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276.7 nm,平均包封率为(54.74±1.52)%,平均载药量为(26.07±1.63)%,分散性及成球性良好.另外体外释药实验表明,PBCA载药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和双相释药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Q=0.516 1+36.02e(-t/6.151 2)+5.87e(-t/1.61)(r=0.989 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顺铂载药纳米微球,并通过理化手段检测其各项特征,考察其体外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合成PCL-PEG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顺铂载药纳米微球?测定该顺铂载药微球对人骨肉瘤U-20s细胞系的杀伤效果?结果:所制备的载药微球粒径< 100 nm?载药量在5%左右,包封率则超过80%?体外稳定性实验证实了顺铂微球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释放曲线显示了顺铂微球良好的缓释特性?MTT实验显示顺铂载药微球同样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杀伤效果,其各个时间点IC50值均稍大于顺铂裸药?结论:顺铂载药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抗骨肉瘤作用,该种顺铂纳米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抗骨肉瘤纳米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双重物理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优选制备工艺,观测其特征.方法 碳包铁纳米磁粉经稀盐酸处理后制得碳包铁纳米笼.以此纳米笼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该纳米球通过基质包裹和碳包铁纳米笼吸附双重物理机制载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纳米球制备工艺,观测纳米球的形貌、粒径、载药量、磁响应性和体外释药性能.结果 碳包铁纳米笼与其前体相比,比表面积由20.98 m2&#183;g-1增至40.38 m2&#183;g-1,孔容由70 mm3&#183;g-1增至110mm3&#183;g-1,对卡铂的吸附量为9.6%.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球形圆整,磁响应性强,平均粒径(207&#177;21)nm,载药量为(11.40&#177;1.31)%.纳米球的体外释药持续5 d,累计释药量依次为51%,68%,80%,87%,91%.结论 良好的磁性内核和双重物理载药机制的有机结合能够优化纳米球的性能,制备出理想的磁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液法预先制备壳聚糖(Cs)-蒙脱土(MMT)复合材料(Cs-MMT),以Cs-MMT、Cs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得一种新型药物缓释体系阿司匹林-蒙脱土-壳聚糖载药微球(Asp-MMT-Cs)。采用FT-IR、SEM表征了Cs-MMT和Asp-MMT-Cs载药微球的结构及形态;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Asp-MMT-Cs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探讨了载药微球在不同模拟释放液中的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度好,粒径分布较均匀;最优工艺制得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为81.20μm,载药量为9.61%,包封率为76.78%。该缓释体系具有pH敏感性,更倾向于在pH较高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以纳米银为模型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探索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纳米微球,测量药物的包封率及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纳米银释放情况。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羧甲基壳聚糖浓度4.2 mg/mL,滴速为5 s/滴,纳米银投药量为20 mg(500 μL)。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14.1 nm,多分散系数0.204,包封率61.67%。8 h内累计释放量达80%以上,方程拟合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壳聚糖(CS)为载体制备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CS-SFGS-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性能。方法提取猪牙皂皂苷,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皂苷含量。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并以壳聚糖质量浓度、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投料质量比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态;以透析法考察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的最优处方: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0 mg/m L、三聚磷酸钠质量浓度为1.5 mg/m L、壳聚糖-猪牙皂皂苷投料比为4∶1;制备的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的包封率为84.7%±3.6%、粒径为(182.6±35.4)nm、Zeta电位为(+23.1±4.6)m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为类球形颗粒,大小分布较为均匀;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在0.5h内的释放量低于40%。结论通过对处方的优化,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猪牙皂皂苷纳米微球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化试验条件,制备合适的壳聚糖纳米微球(CM),并负载紫杉醇(PTX),研究负载紫杉醇壳聚糖微球(PTX-CM)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离子凝聚法和透析法制备CM及PTX-CM,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球粒径大小和分布,透射电镜观测微球形态学特征,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中对PTX-CM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制备CM的最佳条件是壳聚糖(CTS)与多聚磷酸钠(TPP)投量比在3∶1~6∶1间。制备的PTX-CM形态规则均质,无粘连,平均粒径179.3 nm,包封率80.0%,载药量20.6%,在8 d内累积释药率接近80.0%。结论:PTX-CM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有望成为理想的紫杉醇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具有肿瘤靶向及穿膜效应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壳聚糖(CS)表面修饰疏水基团辛基形成辛基壳聚糖(OC),然后再修饰亲水基团聚乙二醇(PEG)、肿瘤靶向配体氨基葡萄糖(DG)和穿膜肽九聚精氨酸(9R),形成DG和9R共同修饰的、同时具有肿瘤靶向性及穿膜效应的壳聚糖纳米胶束(DG/9R-PEG-OC)。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证实了DG/9R-PEG-OC的成功制备;测得壳聚糖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51.8 nm左右、Zeta电位约为16.5 mV;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该壳聚糖纳米胶束为均匀的球形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载体的荧光素载药量约为28.2%,包封率约为75.0%,释药实验表明壳聚糖胶束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该DG/9R-PEG-OC胶束对肿瘤细胞尤其是葡萄糖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HepG2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及细胞穿膜效应。故DG/9R-PEG-OC胶束可作为脂溶性抗肿瘤药物的载体用于肿瘤的靶向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