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凝高粘原油井筒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在不同含水、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高凝高粘原油的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现出了很明显的粘温特性;在同一温度下,原油的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变化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峰值含水区间为20%~40%;对实测原油粘度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粘度计算经验模型。根据幂律流体流动规律分别建立了有杆抽油井上冲程和下冲程过程中井筒和杆管环形管道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场模型和相对应的流体粘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井筒粘度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大大优于常规油井井筒粘度计算模型,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分析了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粘温关系及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粘度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率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凝高粘原油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粘温特性;在同一温度下,原油的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变化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峰值区间为含水率20%~40%;原油平均析蜡温度为60%;凝固点随着含蜡量的增加而升高;若降粘剂发挥作用,则含水率最低为10%;添加剂的浓度对原油粘度的峰值区间有影响,最佳添加剂浓度为3‰~7‰。  相似文献   

3.
高含CO_2原油井筒流动压力和温度分布综合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2驱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对高含CO2原油混合体系的井筒流动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研究文献。由于井筒中CO2从原油中大量脱出,将会对井筒温度压力分布产生较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井喷,因此,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传热学、两相流及多元气液平衡理论出发,将CO2/原油混合流体相态特征以及井筒温度、压力相互影响加以考虑,建立了高含CO2原油井筒流动压力、温度分布综合计算模型,对不同CO2摩尔分数的原油混合体系井筒流动温度、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混合体系中CO2含量的增加,井口流体温度呈下降趋势,而井口压力将会增加,在一定条件下油井甚至能够达到自喷。对实例井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为CO2驱采油井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河油田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热损失大导致自喷困难的实际问题,根据热量传热原理和两相流动理论,建立了自喷井中产出液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热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塔河油田5口稠油井产出液沿井筒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产出液沿井筒的举升。压力逐渐减小,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数值时。原油粘度明显增大,即对应原油的拐点温度出现。因此,可以根据流态特征来估计该原油的拐点温度,为选择合适的降粘方法和降粘深度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没有足够粘温关系实验数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Beggs经验回归公式计算给定温度下的原油粘度,但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存在较大的偏差。以Beggs经验公式为基础,使用已知的少量实测数据作为校正依据,分别建立了直接校正、斜率校正、截距校正和斜率一截距联合校正4种校正方法,解决了实测粘温数据较少时原油粘度计算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原始经验公式和4种校正方法分别对胜利和辽河油田6种原油的粘温关系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校正后的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均好于未校正的结果。各校正方法的准确性受原油粘度的影响,截距校正法和斜率校正法适用于低粘原油;联合校正法和直接校正法更适用于高粘原油。  相似文献   

6.
电动潜油泵粘温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乳化液作为流动介质的测试电潜泵粘温特性的方法。它可以测试原油在不同含水情况和温度条件下原油粘度对电潜泵特性参数的影响,建立电潜泵粘温特性关系。该方法已用不同含水的脱气原油/水体系作为介质来对3种不同型号电潜泵进行了粘温特性测试,测试数据稳定可靠,各含水比例下的粘温特性曲线都非常平整光滑,对现场使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该测试方法还可以拓宽到其它泵类的粘温特性测试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引言稠油生产中,与使用稀释剂有同样效果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表面活性剂,以在井筒中形成连续水相的乳状液。它能同疑析的或轻质的碳氢稀释剂降粘一样,用以解决抽油杆下落、泵的砂卡和提高油杆运动速度的问题。图1为原油和在合理温度域内形成的乳状液粘度。当形成的乳状液以水作为外相时,最终粘度几乎与原来的油粘度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在浅井井底温度下,乳状液粘度只是原来油粘度的约1%,这证明使用表面活性剂和水可以明显降低井筒油粘度。然而,不是所有的稠油井都能适用。为了增产,粘度降低后要求井筒具有容纳更多人井油流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寻长征 《石化技术》2022,(1):191-193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稠油举升需要采取井筒降粘工艺,有多种井筒降粘配套工艺技术可供使用,每种工艺因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和技术成熟情况,在不同油田有其适应性问题.论文根据孤东油田稠油井实际井筒降粘工艺实施情况,在分析电热杆加热工艺、泵上掺水工艺、双同心管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工艺的特点和应用效果基础上,提出在高含水...  相似文献   

9.
基于热量传递原理和多相流动理论,建立了电加热降粘工艺下产液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产出流体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加热深度、功率以及加热位置下产出液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各参数对电加热井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温度分布模拟下选择电加热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大港油田4个区块的稠油在不同温度、不同剪切速率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充变体性。结果表明,大港油田稠油在油层中具有半顿流体的特性;而在井筒中,将会出现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含水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时将不会出现明显的乳化现象,粘度将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外磁场对原油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处磁场原油性质影响的机理,提出了计算外磁场对原油粘度影响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外磁场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是各异性好的,当外磁场方向与原油流动方向垂直时,原油的粘度是下降,的且其降粘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场强较小时,且温度高于原油凝固点的温区,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答,当外磁场方向原油流动方向平行时,原油的粘度是增高的。  相似文献   

12.
蔡一全 《国外油气储运》1995,13(2):11-14,21
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重质原油和含蜡原油流动特性的室内与现场试验的报道。这些原油含硫低,有益于环境保护。然而,含蜡原油不易集输和处理,重质和含蜡原油在管道和油藏孔隙中的流动性也比轻质,中质差油。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含蜡原油粘度数学相关式。该式把含蜡原渍的粘度为剪率,温度和含蜡量的函数。为验证该相关式,用旋转粘计测量了不同温度(9,12,15,18,21,24℃)下不同含蜡量(2%,4%,6%,8%)原油的  相似文献   

13.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模拟地层条件下流体状态,对塔河油田的原油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油水混合物的粘度,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原油粘度随含水率变化存在极大值(非乳化拐点)。结论可为油田的开发及油气集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剪切作用与加剂原油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剪切后加剂原油粘度与剪切过程中粘性流动熵产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剪切效应的一般规律及机理,提出了近似确定模型中参数的简易方法.按照此方法,只须测定一定温度下空白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未剪切时加剂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及在某一个剪切温度下及某一个粘性流动熵产条件下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即可近似确定该数学模型中的参数,从而预测在不同温度时剪切后的原油在该温度下的粘度或表观粘度.结合含蜡原油粘度与温度关系机理模型,还可以预测同一加剂原油经受剪切后在其他温度下的粘度.对中原原油和加剂轮南丘陵混合原油加剂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原油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油田生产实际出发较全面地研究了高含水原油的流变特性,即含水原油的本构方程及特点;原油含水率与视粘度的关系;原油剪切速率与视粘度的关系;原油视粘度与油温的关系等,给出了测试的相应曲线和回归方程,并对曲线进行了分析。应用文中给出了的流变参数的回归方程可进行气体-非牛顿型流体压降计算,对管道设计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孤岛油田孤南214块的开发效果,在做好油层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优选粘稳、解堵及防砂工艺,采取了经济有效的井筒举升工艺等综合配套措施。对原油粘度在20000mPa.s以下的稠油井,进行空心杆泵上掺水降粘开采,可有效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条件。螺杆泵采油工艺适应高含砂、高含气井和稠油井的开采。油管电加热可以有效降低井筒原油粘度。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九7区超稠油流变性及渗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来  蒋利平 《特种油气藏》2004,11(6):86-88,91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应用常规热采工艺开采效果差等问题,实测了原油的流变性,分析了屈服压力、温度以及油管尺寸对井筒流动启动压差的影响,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实测了不同温度下的渗流能力及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地层渗流以及井筒流动能力均对温度十分敏感。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开采超稠油应尽量提高地层及井筒温度。  相似文献   

19.
河南油田原油蜡含量高、黏度大并且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很大困难。双空心杆热水循环技术,利用地面加热和加压流程,实现热载体在双空心杆内闭式循环,从而加热油管与外空心杆环空产出液,有效地解决了原油井筒流动问题。结合河南油田同轴式双空心杆闭式循环举升工艺应用情况,对双空心杆热水循环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同轴式双空心杆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优化了热水循环参数,保证井口出油温度,改善了原油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鉴于传统方法在计算有杆泵充满程度时存在的不足,对以往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建立了更为准确的有杆泵充满程度计算模型,研究了流体进泵过程中泵内压力和动态充满程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有杆抽油泵上冲程过程中泵内压力、充满程度及流体进泵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粘度增加将使泵充满程度迅速降低,增加冲程有助于提高泵的最终充满程度;动态方法计算的最终充满程度要比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低,而且随着生产气油比的降低,两者差距不断缩小,这主要是由于动态方法充分考虑了泵内溶解气析出造成的固定阀开启滞后及流体进泵阻力对充满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