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患者63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胆红素值.结果 经过治疗及护理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结果 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有效退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光疗和间隙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12 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钙水平在接受不同光疗方法前后进行检测。结果 :间隙光疗对患儿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影响(P >0 1) ,与持续光疗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间隙光疗在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12月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中随机选取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各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除光疗时间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光疗组副作用较持续光疗组少(P〈0.05)。结论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种方法疗效相同,但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少。推荐使用间歇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治疗中光疗的最佳时间.方法:收集新生儿黄疸住院病例204例.蓝光治疗108例,光疗时日龄2~28 d.所有病例入时及治疗后均作血清胆红素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因不明的黄疸136例,病理性黄疸24例,母乳性黄疸32例.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副作用少,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配组筛检红细胞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其母亲的EDTA.K2抗凝血标本316份,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配组筛检红细胞方法,对照组使用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方法,分别对316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红细胞分散试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中抗体的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比两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的检验结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6例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DTA.K2抗凝血标本中,检出母婴ABO血型不合(ABO系统抗体)124例,为红细胞放散液和(或)新生儿血浆中检出具有致敏性;观察组检出婴儿红细胞放散液及母婴血浆中红细胞的血型不规则抗体8例,其中抗-M有4例抗-c有1例,抗-D有1例,抗-cE有1例,抗-E有1例;对照组检出婴儿红细胞放散液及母婴血浆中红细胞的血型不规则抗体6例,抗-M有2例,抗-c有1例,抗-D有1例,抗-cE有1例,抗-E有1例,两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配组筛检红细胞的方法检验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效果优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精确率高,可有效预防抗-M的漏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我科新生儿室1996-10~1998-12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症25例,经采用早期诊断、及早光疗、静滴人血白蛋白或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及中药茵枝黄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点及MRI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因及MRI特征。结果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感染为观察组的病因前3位;原因不明、母乳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对照组的病因前3位;观察组的病因ABO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乏、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因原因不明、母乳性黄疸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I未见异常5例(8.33%),低于对照组57例(95.00%),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其他部位高信号分别为46例(76.67%)、9例(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例(3.33%)、1例(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乏和感染,MRI主要表现为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RH溶血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RH溶血病新生儿作为分析病案,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各指标在换血前后的变化,观察疾病转归,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经过换血后,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下降,血糖水平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水平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RH溶血病疗效显著,内环境稳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晓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76-147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黄疸光照治疗的足月新生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光照护理,研究组除此还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光疗前后总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体重。结果光疗期间,研究组新生儿平均每日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光疗后,研究组总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足月新生儿在光照治疗黄疸期间采取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光照治疗效果,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及体重,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具备换血指征的ABO溶血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O型红细胞悬液+AB型血浆”换血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SB)、血红蛋白(Hb)水平,换血后需要输血和再次换血的例数,住院时间和换血后继续蓝光治疗的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TSB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儿换血后Hb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须输血18例(75.0%),再次换血5例(20.8%);观察组患儿换血后Hb水平显著高于换血前,无须输血和再次换血;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换血后继续蓝光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成分换血可防止治疗后贫血和继续溶血的发生,疗效优于传统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发病特点,并通过孕期中药治疗,观察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为中药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0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并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中药治疗后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新生儿发生溶血病的发病率,观察用药时间长短与抗体滴度变化的关系,抗体滴度与分娩孕周的关系,观察分娩结局。结果:中药治疗对血型不合患者的早产率有降低作用;中药治疗后新生儿溶血发生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中药治疗时间越长,抗体滴度下降效果越好,溶血发生率越低。结论:高原地区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率为2.4%,中药治疗有效率为86%,中药治疗可降低血清抗体滴度水平,降低溶血病的发病率,减轻病变程度,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成正相关,早期中药干预治疗对提高分娩结局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光疗联合中药面膜与单纯光疗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光疗联合中药面膜与单纯光疗对比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文献,提取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文献中的数据,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光疗联合中药面膜及单纯光疗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共5篇,包含382例试验组患者和325例对照组患者,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光疗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纯光疗治疗(RR=1.25,95%CI为1.07~1.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疗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光疗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梅 《西南军医》2009,11(5):863-863
母儿血型不合是高危妊娠的一种,多见于ABO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已被理论证实为与血型有关的一种重要病症。可弓l起流产、死胎、死产、严重贫血、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智力低下等病症,已被列入孕妇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血型不合的妊娠夫妇进行ABO血型测定并检测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了解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极为有效。为提高人口素质,我院自2007年3月开始,开展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主要针对0型孕妇,丈夫血型为A、B、AB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栾一禾  田波  王广胜 《武警医学》2004,15(3):202-203
蓝光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确切,是治疗重症间接胆红素增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因造成母婴分离,影响母乳喂哺,且需专人护理,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我科在无毯式黄疸治疗仪的情况下,采用母婴同室蓝光箱间断照射治疗2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既保证了母乳喂养,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光疗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6例小儿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光疗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儿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光疗治疗局部创面,对比两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69±15.34)d,瘢痕评分为(3.16±1.9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32.90±14.65)d,瘢痕评分(5.28±2.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9、5.740,P均=0.000)。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光疗治疗小儿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人均采用蓝光和白蛋白治疗,其中27例治愈;3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ABO溶血、感染和母乳黄胆是新生儿高胆红襄血症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退黄联合前瞻性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两组患儿间歇蓝光照射,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3 d、5 d、7 d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进奶量、每日排便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χ2=6.10,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退黄联合前瞻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有效改善临床在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的高低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360例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并对其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当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64、1:128、1:256、≥1:512时,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9%、17.4%、52.0%、71.4%和81.3%,母亲IgG抗A或抗B效价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885 6)。结论孕妇体内IgG抗A、抗B以及抗AB抗体的浓度,是影响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夫妇ABO血型不相合的孕妇,进一步检测其体内相应的IgG抗A和(或)抗B效价,为预测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有着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85例住院患儿 ,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3例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 5 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 ,观察患儿每日胆红素下降量及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  85例患儿中治疗组胆红素平均日下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喉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儿科确诊为小儿喉炎患儿56例,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选用常规药物,实施抗感染、平喘与止咳治疗手段,而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用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儿,即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7.86%、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67.86%;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57±1.79)d、(7.68±1.24)d、(5.13±1.15)d,而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02±1.21)d、(4.37±1.16)d、(3.68±1.02)d;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中,对照组发病率为21.42%,实验组发病率为3.5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缩减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