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CD—10和ICD—9—CM—3中肿瘤编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ICD-10和ICD-9-CM-3中肿瘤编码的基本原则,讨论了常见错误编码的原因,强调了病案编码人员专业知识和病历中原始资料的重要性。对改进病历中书写质量及提高编码准确性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行ICD-9与ICD-10同步运行,以期为新编码的顺利过渡提供经验,作者认为:掌握新编码的基本原则,认真审核病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医生详细提供临床资料是正确进行ICD-10编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综合征的种类日益增多,由于取名不统一,译名不统一,一病异名较多,以至于在疾病分类中,查找编码时无法确定统一的主导词,给疾病分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对综合征的查找方法;ICD-9与ICD-10的变更;以及综合征编码原则的讨论,力求达到综合征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陈纯真 《广州医药》2004,35(5):72-73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ICD-10),在我国推广使用已有4年时间。实践证明,ICD-10比ICD-9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和适应性,对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应用ICD-10并非易事,不全面熟悉、掌握ICD-10,在对疾病进行分类编码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影响编码质量。笔者根据应用ICD-10的实践,对应用ICD-10时常见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疾病分类ICD-10是在ICD-9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ICD-10在内容上增补得更加详细,更能够反映当前医学发展的现状,满足国际间卫生信息的交流。但在使用操作方面也变得更为复杂,学好用好ICD-10,关键问题是认识影响编码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梁迎春 《中国病案》2003,4(3):36-37
主导词是查找编码操作步骤的最重要一环,ICD-10是一种多轴心分类法,以人名、地名命名的诊断术语较多,因此一病多名,一名多病及疾病的异名也比ICD-9为多,因而给查找编码带来一定的困难,又由于卷一中有些疾病编码的星剑号没有同时列出,增加了选择编码的难度,针对ICD-10主导词查找的有关特点,浅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希望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魏以璧 《中国病案》2000,1(2):36-37,24
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简称ICD-9)是国际间使用的疾病分类法,也是目前我国统一使的疾病分类法。在病案疾病分类索引及临床科研、医疗评价、健康保险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胎儿窘迫进行ICD-10疾病分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疾病分类是多轴心分类,某些疾病名称相同,但病因不同发病时期不同,编码相差甚远.如果只依赖常用编码手册或计算机数据库给出的编码难以保证疾病分类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胎儿窘迫进行ICD-10疾病分类的分析,说明除了熟练地掌握运用编码方法以外,核对ICD-10卷一中的注释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保证病案管理和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是世界各国间统一且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1992年ICD-10版公布。并于2002年在我院病案的疾病编码中广泛使用。与ICD-9比较,ICD-10对精神病疾病的编码,作了很大改动。其划时代的进步是接纳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Ⅲ)的作法,对每种精神疾病都列出了诊断指标和鉴别诊断要点。因此,要实现全面准确的编码,病案分类管理人员必须按照ICD-10关于精神疾病的分类标准,认真研究分析诸多因素对准确编码的影响,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时间的参考资料。正如ICD-10具体内容一样,精神疾病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ICD-10编码质量分析,为医疗管理部门提高编码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病案信息系统检索出某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肾病内科病案首页信息,筛选诊断中含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病案,根据ICD-10规则对编码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血管通路并发症病案537份,编码错...  相似文献   

11.
认真阅读病案内容是获得准确ICD—10编码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系统性、科学性及完整性,疾病分类是重要的一环。疾病分类是一项非常艰巨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病案资料检索、医疗质量考评、统计报表、医疗付款的依据,又可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重要的医疗信息。因此,准确的疾病分类编码是病案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个称职的编码员,除应具备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工作认真负责外,编码前详细阅读病历内容非常重要,它是保证编码准确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疾病共患一个症状的ICD-10编码。在多个诊断中没有一个疾病描述更为突出作为并发症的病因时,这时要分析该并发症的性质、症状,选择临床表现最接近、病情最严重和现时还要接受治疗的原发疾病作为主要情况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13.
推广应用ICD-10是医疗信息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大工程。卫生部已准备在近几年全面推广应用ICD-10。为了做好ICD-9与ICD-10的衔接工作,特写此文,探讨编码员的素质要求,力求编码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充分地发挥病案资源的信息作用。 现试从产科实例分析看ICD-9到ICD-10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ICD-11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章节、分类结构和编码规则进行了一些调整,急性风湿热(I00-I02)一组类目在ICD-11中移至第1章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中;脑血管疾病(I60-I69)被重新分类到第8章神经系统疾病;痔(I84)、食管静脉曲张(I85)分类于消化系统疾病章节。ICD-11中的循环系统章节增加了许多新临床概念,也进行了一些重组,例如低血压(I95)单独列为一节,冠状动脉疾病重组为单独一节,操作后的循环系统疾患一节扩大了术后疾病部分。对于具体的疾病而言,原发性高血压(I10)、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更加细化;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轴心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I25.1)采用后组配的编码方式多维度表示疾病属性;涉及医疗安全的操作后的疾患采用三组分的簇编码模型等。与ICD-10相比,ICD-11更贴近临床,对疾病的表达更加全面、精细和灵活,更能满足医疗数据信息化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ICD-11糖尿病编码主要分类于第5章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分类于第18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新生儿糖尿病分类于第19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糖尿病并发症的编码一部分分类于第5章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另一部分则根据并发症发生的解剖部位和疾病性质分类于对应的其他章节。ICD-11在ICD-10的基础上增加了扩展码来表述解剖部位、严重程度等信息,还增加了预组配、后组配、簇编码的编码组合,更新了ICD的编码结构。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两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ICD-11编码规则在ICD-10的基础上扩充了临床分期、分型及解剖部位等信息。编码员要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让临床医师完善住院病案首页的诊断信息,才能更好地满足ICD-11编码的需要,为将来ICD-11在卫生医疗领域的推广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ICD—9与ICD—10疾病编码区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D-9与ICD-10疾病编码区别分析@黄育萍$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无锡214073  相似文献   

17.
林洁中 《中国病案》2001,2(2):27-29
我国将开展使用新的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由于ICD-10是多轴心分类法,疾病名称是原文直译,例如:米诺尔病是脊髓中央部出血、班德尔环是病理性子宫收缩环等均以首次报告者命名;有些疾病诊断术语以首先发现该病的医疗单位命名,  相似文献   

18.
血管支架植人术的ICD分类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参照临床的分类方法,对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支架类型进行合理的ICD分类。方法分析临床对血管支架植入手术中支架的分类,与ICD-9-CM-3对支架类型的分类进行对比。结果ICD-9-CM-3将裸支架与涂层支架归入同一个亚目,洗脱支架归人另一个亚目,而涂层支架和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同属于药物支架。结论在ICD-9-CM-3编码时将涂层支架直接归入药物洗脱支架或增加细目将裸支架与涂层支架加以区分,便于统计和研究支架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娟 《中国病案》2000,1(1):27-31
为了提高疾病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并为疾病分类人员和临床医师检索查询以及学习“ICD-10"提供一套新颖、实用的计算机电子检索工具软件,以促进ICD-10的推广应用。基于对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编码技术难点的研究,我们应用超文本链接(HTL-Hyper Text Lank)的设计思想,和web/browser的新颖方案,研制了ICD-10电子辞典  相似文献   

20.
宫辉 《中国病案》2005,6(8):31-32
病案是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医疗信息载体,ICD-10编码作为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是医疗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与否对医疗、科研、对外交流、医疗统计、医院决策导向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