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以A医院购置64排螺旋CT为例,预测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使用效益,为医院的设备购置提供借鉴。方法建立设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净现值法预测分析CT设备的效益现值和费用现值。结果在10年使用期限内,CT设备的效益现值、费用现值、残值现值、净现值分别为1917.10万元、989.64万元、36.63万元和14.09万元,净现值为正,A医院购置CT设备的前景不容乐观。结论医院的设备购置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避免盲目决策、盲目投资,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CT的使用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市CT的使用绩效,为提高其有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了市内的42台CT,并进行了成本、检查收费、效益分析。结果:徐州市CT次均检查成本中位数为142.6元/人次,次均收费中位数为277.0元/人次.年净收益中位数为65.2万元/年,投资回收期中位数为3,5年。结论:徐州市CT的检查成本远低于检查收费,利润率平均达到120.8%,但接近一半的CT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3.
医院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与发展,医院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市场经济的本质“平等竞争”机制,强有力地推动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医疗由昔日的“需方市场”向“供方市场”转变,客观上要求:医院必须向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清洁、卫生、文明的医疗服务.为了实现基本宗旨,医院势必添置具有高、新技术的大、中型医疗设备.添置数百万元设备,其社会效益、医院效益如何?这是医院领导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提高投资的可靠性、需对投资方案作定量分析.为了克服运用单一定量分析产生的偏差,宜采用以下一组医院长期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例如:某医院计划购进CT机1台,一次性投资需人民币188万元;年收入98万元,可用10年,预期残值5.64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付现运营成本65万元;CT用银行贷款支付,年利率12%.对此长期投资方案,分析运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回收期法.为了缩短篇幅,三种定量分析步骤及计算过程从略,为此,仅给出结论性公式和数据.  相似文献   

4.
净现值法在大型医疗设备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各年的现金净流入量按一定的贴现率折算成现值后与初始投资额的差如果大于零则该项目具有经济效益.以某医院放射科1台计算机体层摄影机为例,介绍了净现值法在大型医疗设备效益评价中的应用.净现值法可以科学地评价设备投资效益,弥补投资回收期法的不足,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是保证净现值指标更加准确的基础.加强设备可控成本管理,控制现金流出量是提高设备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朱平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6,(23):4319-4321
目的 分析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情况,为编制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普查和现场调查法,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并用SPSS 17.0对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总体情况、分布情况、工作量情况、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拥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584台,其中CT 331台,MRI 93台,DSA 78台,LA 57台,SPECT 25台;60.12%的CT集中于二级医院,分别有76.34%、93.59%、84.21%、100.00%的MRI、DSA、LA、SPECT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CT的年平均工作量分别是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1.44、3.96 倍,二级医院CT的年平均工作量是一级医院的2.76倍;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有60.70%、56.92%、58.62%的CT利用过度,分别有3.89%、5.00%、3.76%的CT利用不足;结论 截至2015年,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种类齐全,增幅合理,但管理松懈;2013-2015年,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并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二级医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运行的成本和效益,为医院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地区设备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两个省份,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59家二级医院过去5年内CT的成本和效益资料,从经济效益、技术效益两个角度对设备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果:3个地区CT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2.5年、2.8年和3.1年;效益成本比分别为1.9、1.7和1.7;成本回收率分别为186.48%、171.95%和174.09%;有效使用率分别为46%、58%和71%。结论:各地区CT设备的经济效益显著,技术效益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的目标管理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A医院2001年购入的核磁共振设备投资回收情况。方法采用管理会计中的璧本利分析法对A医院2001年至2004年的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呆A医院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投资效益回收滞后,设备年利润率均为负值,运营状态评价较差。结沦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投资效益回收滞后有多种原因,应针对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今后投资决策须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充分发挥CT的功能,进一步提高CT的使用效率,节约卫生资源浪费,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方法:对徐州市拥有CT的所有市直属医疗单位、省部属及企业厂矿二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调查,回收了38份有效问卷。结果:徐州市配置了42台CT,全新率为78.6%,完好率为88.1%,57.1%的CT使用效果好,CT检查阳性率中位数为74.0%,超时限运转率为38.1%,超时间运转率为100%,但是病人占机率中位数为3.75%。结论:近年来徐州市CT的配置数量急剧上升,但效率低下,提高设备工作量的潜力很大。医院应加强对CT的管理,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31家抽样医院的调查,了解X射线诊断照射的分布和应用情况,估算我省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为做好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普查诊疗设备数量、放射诊疗类型等信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医院31家,含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15家,通过读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抄录等方式调查2016年度医疗机构门急诊量、住院人数、常规X射线诊断(含CR和DR)、数字胃肠机、CT诊断等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中的应用人次等信息,对结果进行分析,应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全省X射线诊断照射应用频度。结果 全省配备医用诊断X射线机6 210台,每万人拥有0.76台设备。调查的31家医院中,受检者男女性别比为1∶0.93,40岁以上人群的受照比例最高为52.35%。不同类型X射线检查在相同等级医院应用最多的是胸部摄影,占比19.19%,CT检查占比升高最显著。采用线性回归方程估算全省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总人次数2 899.87万;应用频度355.17人次/千人口。估计全省不同等级医院同种类型检查的受照人次,二级医院中X射线应用最多,占总应用的66.65%。结论 我省X射线设备数量、照射人次、频度均比"九五"期间显著增长,对于我省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在医疗设备收入与支出基础数据采集和准确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5种方法。采用净现值法,对1台血管造影X光机(DSA)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由此看出对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改善经营管理,引导科学投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在霍乱防控工作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分析霍乱防控措施的成本效益,为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既往霍乱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近年来的防控经费投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结合四川省近年来霍乱防控取得的成效,对四川省近年来霍乱防控的投入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2年四川省霍乱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为3273.80万元,2003-2008年平均每年损失339.06万元,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2934.74万元,而四川省2003-2008年平均每年投入的霍乱防控经费为68.5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42.84。结论四川省采取的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控策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服务成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服务的经费投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四川省3个市州抽取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其2016年开展预防接种服务项目所花费的时间和物质消耗情况。运用时间分配系数法,测算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所花费的实际成本。结果成都、眉山和凉山预防接种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8.84元/人次、19.61元/人次和18.73元/人次,人均成本分别为4.11元/人年、4.02元/人年和3.16元/人年。结论本研究测算得到预防接种服务成本远高于2005年国家补助标准5元/人次,研究结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经费投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RG-PPS支付方式在云南省三级医院内部医疗费用控制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三级医院2017—2018年的内部医疗费用变化趋势,评价DRG-PPS在内部医疗费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统计与分析,云南省30家三级医院在2017年的年度DRG总量为1 850 135例,2018年的年度DRG总量为2 017 778例,相较于2017年有了明显的增长(P<0.05)。在时间消耗评价方面,2017年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721±8.39天,在2018年为9.584±7.88天。时间消耗指数在2017年为1.037±0.673,在2018年为1.032±0.628。总的时间消耗减少,时间消耗指数更接近1 (P<0.05)。在费用消耗评价方面,住院患者平均费用消耗在2017年为1.080±0.532万元,在2018年为1.065±0.511万元。费用消耗指数在2017年为0.969±0.361,在2018年为0.973±0.420。总的费用消耗下降,且费用消耗指数更接近1 (P<0.05)。在安全性评估方面,2017年30家三级医院的年度平均低风险死亡率为0.007 67±0.001 2%,2018年的年度平均低风险死亡率为0.005 33±0.00 09%,2018年的年度平均低风险死亡率低于2017年,且P<0.05。结论:DRG-PPS在云南省三级医院内部医疗费用控制的应用效果逐年上升,在后续的实践中,应当继续深入推进并持续评价观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川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真实的住院花费,明确该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四川省科学控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切实依据。[方法]对2017年四川省183个区县按照ICD-10被诊断为COPD的患者开展住院费用全人群分析,使用Excel分析中西医院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采用STATA 15.0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应用GLM回归方法对影响患者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住院总费用均值为5,223.44元,中位数为3,561.195元,最大值为593,168.8元。(2)患者住院费用占比最高的是西药类费用,约占总费用的38.32%。(3)患者住院总费用均值前三位依次是:专科医院7,841.29元,中医院7,614.52元,综合医院7,394.49元。(4)从自付金额来看,现役军人患者自付金额最低,为434.38元;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承担的自付金额均值最高,为2,775.77元。[结论]男性患者住院总费用高于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与住院总费用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没有配偶的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比有配偶的高;相对于专科医院,在其他医疗机构就诊的COPD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伤残调整健康生命年(disability adjueted life year,DALY)指标分析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和产出情况,计算成本-效益比,为政府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经费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将市、县(市、区)录入、审核、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选用DALY指标进行量化,计算成本-效益比值.结果 2002-2011年,各级在我省直接结核病防治防治经费投入共33 052万元,年均投入3 305万元;投入办公经费、设备经费和人力资源成本合计9 698万元.2002-2011年全省累计治疗成功患者为329 087例,挽回的总DALY值为2 033 857.3,通过避免新发患者所减少的直接医疗费用11 156.5万元,挽回的社会总价值为196.5亿元,平均效益成本比达46.2.结论 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维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市、县级财政需要较大投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提高待遇,继续坚定执行现行的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医疗费用负担,为相关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11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舟山及温州市的农村老年人进行人户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基本情况、就医的可及性、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并对老年人2周患病率、就诊率、1年内的住院情况及影响住院因素、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调查2184名老年人,2周患病率为53.9%,其中慢性病延续到2周内的占83.4%,患病就诊率为81.7%。就诊首选的医院是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占74%,选择上述医院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占57.1%);调查前一年内住院率为14.3%,选择在县医院、市及以上医院的分别占44.3%、44.2%。2周医疗费用支出中位数为70元,因经济困难未治疗者占24.2%;调查前一年内住院费用的中位数是7000元。在住院患者中,家庭收入低者明显低于中等收入者。结论慢性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就医的主要因素;老年人门诊医疗主要考虑方便性,住院医疗首选县级以上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2003 - 2016年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并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ARIMA(p, d, q)模型和均值GM(1,1)灰色模型,预测2017 - 2020年该市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发展趋势。结果 2003 - 2016年,肺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速为8.55%,其中增速最慢的2年为2010年(- 0.11%)和2013年(0.88%);住院费用中位数年均增速为6.81%,增速最慢的为2010年(- 1.95%)和2013年(3.80%);均值GM(1,1)灰色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计2020年次均住院费用达到36 432.58元,年均增长9.05%;住院费用中位数预计达到16 767.08元,年均增长为4.90%。结论 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增长迅速,但其增长速度受政策影响较大,故应进一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预防投入,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孕产妇分娩救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惠娟  沈汝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42-4145
目的:调查流动人口孕产妇分娩限价救助标准及效果评价,探索流动人口贫困孕产妇分娩救助方法。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三所试点医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分娩资料,选择接受基本服务项目并且住院阴道分娩费用≤1000元的275例产妇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孕期检查正常、阴道分娩费用>1000元的31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分娩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分娩数2004年比2003年平均增加80.3%。研究组总费用平均为909.15元,对照组平均为2102.56元。研究组主要费用花在必须利用的医疗服务上。对照组费用增加主要是药费、床位费、治疗费。由于实施本研究规定的正常分娩基本服务项目及收费,三家医院产科及相关科室收入减少。结论:本项目实施的分娩服务项目及费用对贫困流动人口是可行的,对她们的经济负担影响不大,是可接受的。但救助对试点医院存在显著影响,而且医疗风险增加。所以要实现现行救助方式的可持续性,政府应予以医院补贴及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绵阳地区医疗机构儿科卫生资源配置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儿科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绵阳地区19家医疗机构采取普查法。收集卫生资源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结果绵阳地区儿科医护比为1:1.62,医护人员学历、职称均较低,队伍年轻化,物力资源集中在三级医院,其配置效率普遍较高。在医院总收入中,儿科占比平均为6.15%,儿科人均住院费用平均为2 429.5元,人均门诊费用98.53元,药占比平均为30.29%。在年门诊量、年急诊量、年出院人次方面,儿科的占比分别为11.36%、40.64%、12.66%。儿科床位使用率三级医院(105.2%)高于三级以下医院(74.38%),儿科亚专业开设欠缺。结论儿科医疗服务需求大,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儿科医护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儿科卫生资源配置欠合理,财力资源较理想。应加强分级诊疗力度,加大三级以下医院儿科急诊资源投入力度,提高其床位使用率,同时加强各层医疗机构儿科医护人员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