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对2007年四川省各市州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该设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现有CT的年利润率、净现值及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分析全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CT的使用绩效。结果全省共有CT397台,每台设备年运营成本中位数为94.7万元,年业务收入中位数为100.0万元,纯收入中位数为10.4万元,利润率的中位数为14.6%,净现值中位数为66.7万元,回收年限中位数为2.8年。全省有39台(9.8%)设备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收回投资,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和无等级医院。结论全省CT总体运营情况较好,但是部分二级医院和无等级医院成本回收较差,配置与医院现状和发展相适应规格的设备,采取措施降低CT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A医院购置64排螺旋CT为例,预测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使用效益,为医院的设备购置提供借鉴。方法建立设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净现值法预测分析CT设备的效益现值和费用现值。结果在10年使用期限内,CT设备的效益现值、费用现值、残值现值、净现值分别为1917.10万元、989.64万元、36.63万元和14.09万元,净现值为正,A医院购置CT设备的前景不容乐观。结论医院的设备购置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避免盲目决策、盲目投资,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卫生资源的供给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一致,按照科学、合理、公平和效益的原则,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方法:采用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相结合,对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目标服务法,综合考虑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服务需要等因素,对河南省2005年和2007年CT和MRI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控制总量和增量准入标准进行探讨。结果:CT、MRI数量分布和医院数量所占比例大致吻合。平均每所医院的CT拥有量为1.08台,MRI为1.00台。省市县级医院2004年CT平均检测次数分别为8818人次、8788人次和6677人次,MRI分别为4863人次、3050人次和2247人次;省级医院MRI的年工作量是县级的2倍。CT阳性率分别为84.00%、76.00%和69.00%,MRI阳性率分别为91.00%、81.00%和81.00%。结论:CT的拥有量基本上已经满足需求;有些单位MRI的使用率较低,存在较大的潜力。MRI出现了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购置成本>10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300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管理,观测其利润优秀率与影响其成本效益的因素。结果:1年利润优秀率为53.33%、2年利润优秀率为28.67%、3年利润优秀率为20.00%、4年利润优秀率为14.67%、5年利润优秀率为10%。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则包括设备老化、专项管理制度、设备更新快、应用频率低、应用风险高、购置成本过高等。结论:成本效益分析是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提升设备经济效益、指导科学投资等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逐渐增加,固定资产运营成本不断加大,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运用医院管理手段,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方法:运用投资收益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对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和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结论:科学地分析评价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将对医院医疗设备的合理购置、高效使用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对于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争取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文章主要通过对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的年总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医疗设备的成本核算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当前大型医用设备采购的管理现状、认证流程及决策工具,以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采购CT和MRI的决策为例,构建了新的采购论证流程,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设备的经济效益,利用数学模糊分析法分析设备的综合效益,为大型医用设备采购决策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医疗设备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 为医疗设备绩效考核与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度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并基于该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6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4类医疗设备(CT机、MRI机、DSA仪、超声仪)2019—2021年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设备服务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包括9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对各医院、各类设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各医院的设备绩效评价结果有明显差异;DSA仪的综合绩效水平相对较低, 进一步纵向比较发现, 其经济效益逐年下降, 社会效益发挥不充分。结论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服务医院设备管理决策及高效运营, 帮助医院从建立管理机制、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研究趋势分析及评估模式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8年医院设备购置预算、设备维修保养预算、信息化建设预算和临床科研预算4个归口的预算管理数据,将2015-2016两个年度的预算管理数据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算审批和考核模式管理,将2017-2018两个年度的预算管理数据纳入观察组,采用预算趋势分析及评估模式管理。预算执行数据通过HIS进行采集,临床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测评问卷调查临床医务人员对预算项目临床应用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预算执行率、临床效益指数和临床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预算执行率分别为93.95%(2048/2180)和92.51%(1889/2042),观察组预算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益指数分别为(120.1±6.18)%和(113.9±11.39)%,临床医务人员对预算项目的满意度分别为(92.1±3.80)%和(88.2±3.94)%;观察组的临床效益指数和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t=-3.230;P<0.05)。结论:基于HIS数据建立的趋势分析及评估模式,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临床资源配置,提高医院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朱平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6,(23):4319-4321
目的 分析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情况,为编制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普查和现场调查法,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并用SPSS 17.0对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总体情况、分布情况、工作量情况、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拥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584台,其中CT 331台,MRI 93台,DSA 78台,LA 57台,SPECT 25台;60.12%的CT集中于二级医院,分别有76.34%、93.59%、84.21%、100.00%的MRI、DSA、LA、SPECT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CT的年平均工作量分别是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1.44、3.96 倍,二级医院CT的年平均工作量是一级医院的2.76倍;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有60.70%、56.92%、58.62%的CT利用过度,分别有3.89%、5.00%、3.76%的CT利用不足;结论 截至2015年,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种类齐全,增幅合理,但管理松懈;2013-2015年,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并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全科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是一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内的新学科,近30年来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科医学在我国医学界属新生事物,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商讨和解决。本文对全科医疗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医疗卫生现状,对在城市和农村开展全科医疗的模式作了探讨,提出在城市建立以二、三级医院为中心、街道地段医院为全科医疗点的辐射式医疗保健网的模式,在农村普遍推广以全科医疗为主的医疗保健模式的观点。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节约卫生资源,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likely impact on patients and local health economies of shifting specialist care from hospitals to the community in 30 demonstration sites in England. METHODS: The evaluation comprised: interviews with service providers at 30 sites, supplemented by interviews with commissioners, GPs and hospital doctors at 12 sites; economic case studies in six sites; and patient surveys at 30 sites plus at nine conventional outpatient services. Outcomes comprised: staff views of service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mpact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and benefits for patients; cost per consultation and cost per patient in new services compared to estimates of the price of services if undertaken by hospitals; patients' views of waiting time, access, quality (technical and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New services required high initial investment in staff, premises and equipment, and the support of hospital consultants. Most new services were added to existing hospital services so expanded capacity. Patient reported waiting times (6.7 versus 10.1 weeks; p = 0.001); technical quality of care (96.2 versus 94.5; p < 0.001), overall satisfaction (88.2 versus 85.4; p = 0.04); and access (72.2 versus 65.8; p = 0.001)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new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ervic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ordination or interpersonal quality of care. Some service providers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service quality. New services dealt with less complex conditions and undercut the price tariff applied to hospitals thus providing a cost saving to commissioners. There was some concern that expansion of new services might destabilize hospitals. CONCLUSIONS: Moving specialist care into the community can improve patient access, particularly when new services are added to existing hospital services. Wider impacts on health care quality, capacity and cost merit closer scrutiny before rollout.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助不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主要按人员编制、床位数为标准进行补偿.本文介绍了美国结合成本核算进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从以实际成本为基础获得适当补偿,发展为按标准临床项目诊疗分组预付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出现以下问题:财政补偿没有以医院成本核算为基础,医疗服务收费普遍低于成本,技术劳务价值在收费价格上未得到合理体现,存在“以药补医”现象.美国经验启示我国应当以成本为基础,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借助全成本信息,合理制定财政补偿政策;依托病种成本核算和DRGs,参与定价和谈判,确定支付标准.  相似文献   

14.
CT机作为大型精密医学影像设备,在大中型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T机运行状况对医院的整个诊疗会带来3方面的影响:①对诊断的影响,CT机运行状况将会影响CT图像的质量,进而影响对疾病判断的准确性,会直接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会蒙受损失;②对经济的影响,当CT机发生故障造成停机,不仅直接影响到所在科室的诊疗工作量,还会影响相关诊疗业务的开展,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③社会效应,患者由于无法进行CT检查而造成的病情延误,会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通过CT机的维护和保养,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企业医院改制后面临生存困境,如何尽快走出低谷,变被动为主动是摆在改制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航工业汉航集团三二○一医院通过深入推行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实现医院改制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在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四川省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管理现况和使用效率,为更有效的配置资源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信访法调查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的8种大型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主要配置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大部分是CT,其它7种较少;40.7%的CT来自转让或二手,70.0%的CT使用效果好,16.2%的设备检查收入返还诊疗科室.配置基本合理,转让或二手设备的使用效果差,维修费高,设备的使用中有经济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规范配置管理.  相似文献   

17.
医药体制改革涉及很多方面,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自利本能之上的经济,谁想持久获利,必须对他人有利,虽然不能实现利益均衡,但必须走向均衡,首先要维护病人的利益,同时要维护医院的合理利益,提出一个小循环与大循环利益结构。在利益均衡中,使医疗服务供需均衡。为了降低病人费用,要抑制医院收入的过度增长,建立抑制机制,要改进医院内部分配。探索岗位工资制,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要对全院职工保证机会均等,向重点岗位倾斜,要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医院经济效率的评价,探讨我国口腔医院低效率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口腔医疗机构资源现状和服务现状,建立口腔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随机成本函数模型。结果 我国不同类型的口腔医院资源现状和服务现状有明显区别.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为规模收益递增。牙科诊所相差率最低为10.7%,效率最高,省市综合医院相差率最高为82.7%,效率最低。结论 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方法的综合性强,不仅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口腔医院的总经济效率,也可以评价各个类型口腔医院的相对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阿克苏地区乡镇卫生院依托新农合"十二五"期间的经营状况,为本地区和同类地区制定乡镇卫生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新疆阿克苏地区90所乡镇卫生院2011—2015年的卫生年报数据。乡镇卫生院经营指标包括服务能力和效率、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及社会效益等。所获数据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结果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6%和5.3%,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变化幅度不大。总收入、总支出年增长率分别为20.1%和21.3%,财务状况略有盈余,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9%。近三年来总资产年增长20.5%,业务经费自给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的70.2%下降至2015年的49.5%,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9.5%上升至2015年的29.5%。次均门诊费用、例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率为1.0%和5.4%。结论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持续增长,乡镇卫生院收支结构不合理,资产快速增加,设备利用率低,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控制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