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应用的探索过程至今已整整30年,初始考虑基于衰竭的心脏是处于一种能量"饥饿"的状态,是能量需求增加而产生供应的相对缺乏.如果应用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就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心衰病人的能量平衡;长期治疗可使心肌肥厚趋于消退;改善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过程;抑制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心脏β—受体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近研究显示,衰竭心肌表面的β-受体密度明显下降,从而使慢性心衰的治疗发生变化。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耐力的改善作用以及钙通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的不良影响均与β-受体密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受体阻滞剂与心力衰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彭玲综述何国祥审校本世纪以来,心衰的治疗决策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尤其八十年代以来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衰,提高了心衰病人的远期生存率,降低了病死率。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技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治疗目标从仅仅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衰症状发展到进一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和减少住院。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果一致显示,长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心室重构,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稍后于ACEI问世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被寄托希望于对心衰患者有更好的预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对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加重时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加重后,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X线胸片的变化。结果:2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啰音减少,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X线胸片示肺淤血明显减轻。结论: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病程中发生的,以缺血为诱因的心衰急性加重,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本资料通过对60例心衰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提高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心衰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应用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12.5mg/次,每日2次,逐渐增至50mg/次,每日2次。测量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量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明显提高。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减缓慢性心衰患者的进展,能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 10年中 ,心力衰竭 (心衰 )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已从短期的、血流动力学 /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 ,目的是有利于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1] 。β受体阻滞剂成功地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 ,从心衰的禁忌证转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 ,正是上述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范例。β受体阻滞剂成功地应用于心衰后 ,引发了一场争论 :究竟是应用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还是非选择性 β/α受体阻滞剂 ?以下将从 β受体通路、临床试验等加以分析讨论。一、肾上腺素能信号传递在衰竭心脏的作用[1 5]衰竭心脏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路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总结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对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时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16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X线胸片的变化。结果:16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常规纠正急性心衰治疗的前提下,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压、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75.0%患者肺部啰音减少,87.5%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62.5%患者X线胸片示肺淤血明显减轻,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缓解率100%。结论: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病程中发生的以缺血为诱因的心衰急性加重,在常规急性心衰治疗前提下,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ACEI、β受体阻滞剂药物在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住院慢性心衰的患者112例,包括冠心病、扩心病、围产期心肌病所致心衰,并排除ACEI、β受体阻滞剂药物有用药禁忌者,将其分成实验组(n=56)和参照组(n=56)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治疗方式,对实验组则加以行ACEI、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干预,并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实验组患者的心肌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较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β受体阻滞剂药物在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防治心室重构,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以进行深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心衰恶化时,肾上腺素神经系统的活动亦逐渐增强,因而,认为长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兴奋参与心衰的病理过程。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心脏移植严重心衰患者的心室肌α、β受体,并取自愿者的心脏作为对照,研究了心衰时心室肌肾上腺α、β受体密度和亲合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衰竭心脏,心室肌β受体密度明显减少,但亲合力并无改变。在正常心脏,β_1受体约占受体总数的80%,心衰时为60%。衰竭心脏的β_2受体绝对数量虽无改变,但由于β_1受体减少,使β_2受体所占百分比高于正常心脏。人心室肌α_1受体的密度明显低于β_1受体,其比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些研究提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然而对舒张功能的研究有限。卡维地洛(Carvedilol)是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中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本文研究此药对这两种心肌病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肖华  陈志坚  廖玉华 《山东医药》2006,46(13):33-34
将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A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薯蓣皂苷;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重塑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和各项临床参数均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血浆细胞因子下降明显。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心室重塑参数呈正比,与LVEF呈反比。提示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薯蓣皂苷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防止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4.
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46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周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478%,应用6周有效率696%。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心力衰竭防治的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主要归因危险,而大多数心衰患者均有高血压史。长期高血压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又是促进冠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衰。降压目标水平为130/80mmHg。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均适用此类患者,通常需2~3种药物合用。其中ACEI(或ARB)加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最受推荐。钙拮抗剂(CCB)一般不用,但长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已证实不会使心衰加重或预后恶化。收缩性心衰在利尿剂基础上应长期使用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病死率;舒张性心衰亦可应用这些药物,但只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20世纪60年代利尿剂的问世,使浮肿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70年代,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得到公认[1];80年代,ACEI与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开创了心衰治疗研究的新纪元[2].大量临床RCTs证明,β-受体阻滞剂不但能改善心肌重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衰死亡率[3,4].  相似文献   

17.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期。心衰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已得到公认,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心衰的治疗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2010年ESC提出,铁缺乏可能与心衰独立相关。那么铁缺乏在心衰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改善铁缺乏的状况对心衰的治疗有无帮助?研究发现,铁缺乏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其结果表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增加病人的心输量,降低PEP/LVEP。改善心功能,减轻病人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本文探讨了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其结果表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增加病人的心输量,降低PEP/LWIP比值.改善心功能,减轻病人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本文探讨了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可降低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我国冠心病人群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使用率低、使用剂量不足和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该共识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基础上,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证据,进一步细化患者分类,明确了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就不同患者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指征、用法用量、治疗目标和疗程给出了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