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主力产油层,储层及石油分布非均质性很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石油分布明显受西北及东北方向双物源控制,因此研究长8油层组双物源的交汇位置、双物源岩石学特征的差异性及双物源对沉积微相和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铸体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技术研究了双物源岩石学特征,通过沉积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相带展布规律,通过油藏分析技术研究了长8油层组石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层组西北物源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及高沉积岩岩屑、高变质岩岩屑、低岩浆岩岩屑的特征,东北物源具有高长石、低石英及高岩浆岩岩屑、高变质岩岩屑、低沉积岩岩屑的特征;长8油层组在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西部相带呈北西向延伸,在研究区东部相带呈北东向延伸,在研究区中部叠合连片;长8油层组的石油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割性,分别呈北西向、北东向延伸。上述研究反映出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石油的宏观分布明显受北西、北东向双物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
川北地区千佛崖组物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对川北地区千佛崖组进行了物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该时期存在东、西部两个物源区,西部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东部物源主要来自米仓山及大巴山造山带北段;两个物源区控制了两大近南北向展布的三角洲体系。西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高,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其重矿物为锆石、锐钛矿、白钛石组合;东部三角洲的砂体成熟度相对较低,以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为特征,岩屑以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为主,见少量的火山岩岩屑,其重矿物为绿帘石、石榴石、白钛石组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井岩心中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等对长8_1小层的沉积相进行分析,利用核磁共振、压汞、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长8_1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彭阳—泾川地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仅在西南缘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4支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储集砂体。砂岩类型以灰色—灰绿色、细—粉细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是中—大孔隙,喉道主要为细喉和微细喉。长8_1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压溶作用导致原生孔隙减少23.8%,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减少27.35%,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面孔率为1.23%。研究后认为,沉积相、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测试资料以及砂岩厚度统计,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及其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砂3种储集砂体,受控于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储集岩主要是岩屑砂岩类,岩屑含量高,陆源杂基多,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南、北物源砂体储集岩特征有明显差异。北物源主要是扇三角洲砂体,岩屑砂岩,储集性能差,属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型储集层;南物源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砂体,长石岩屑砂岩,储集性能较好,以低孔、低渗型储集层为主,部分中孔、中渗型储层。碎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储集性能关系密切,结合砂体发育对其研究,对寻找有利储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特性与物源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的岩相古地理,寻找砂岩有利岩性储层区带,通过研究区内延长组沉积背景和长4+5-长2油层组的地球化学、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层序演化规律等沉积特性,划分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出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砂岩是有利的储集体,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北东、北东东和西南三个主要物源方向以及发育机理,并对一个不同物源方向上形成的沉积砂岩的岩性组分、砂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总结研究了吐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和滨浅湖滩砂体三种类型,主体处于晚成岩A1亚期,储集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粒间溶孔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以细、微细喉道为主,部分地区或层段储层裂缝发育.总体上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纵向上以三间房组物性最好、西山窑组次之、七克台组较差,平面上凹陷南部、西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和西部的滨浅湖滩砂体是重要储层.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微相及其时空展布特征,为天然气勘探寻找有利储层.方法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REE)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结果 划分出1个相(辨状河三角洲)、1个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3个微相(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沼泽沉积微相),并确定物源区主要是活动性特征的再旋回造山物源区.结论 山西组内部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河道砂体总体都呈南北向展布,有利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研究区主要受到北东方向物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的岩相古地理 ,寻找砂岩有利岩性储层区带 ,通过研究区内延长组沉积背景和长4 +5—长2 油层组的地球化学、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层序演化规律等沉积特性 ,划分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规律 ,指出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砂岩是有利的储集体 ,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北东、北东东和西南三个主要物源方向以及发育机理 ,并对三个不同物源方向上形成的沉积砂岩的岩性组分、砂体分布等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区别 .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搞清定边地区延长组下部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应用致密储层地质学理论,研究了延长组下部长7-长9构造、烃源岩、沉积微相、砂体分布及储层岩石学等方面地质特征,并结合测试资料对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今构造为西倾背景下的挠曲单斜,发育了4排鼻状隆起构造带;长7烃源岩为延长组下部油藏的主要贡献者,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厚度20~50 m;发育了北西向、北东向2大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西南部2大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交汇区域砂岩分布不均衡,厚度15~40 m,形成了各种类型砂岩透镜体、成岩圈闭、砂岩尖灭等岩性圈闭;储层类型为近源高能沉积环境下的岩屑质长石砂岩,粒间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高,孔隙度平均值为8.4%,渗透率平均值为2.99 m D,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交汇区域的砂岩储层、鼻状隆起构造、烃源岩等因素的有效耦合,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也是油气科技工作者今后重点关注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古水流、重矿物特征研究、粒度分析、薄片骨架矿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延长组存在有东北、西南、东南和西部4个方向物源.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深水重力流4种沉积体系,即东北方向的富县三角洲、东南方向的庙湾-宜君-黄陵三角洲、西南方向的彬县-长武三角洲,以及正西方向的庆阳-合水三角洲.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分布关系,认为油气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其叠合部位,以及深水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积体等能构成岩性圈闭的储集岩体内.沉积物源的研究和沉积体系演化的分析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屑薄片鉴定、岩心观察、砂岩粒度概率统计、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形成川东北元坝和马路背2个地区须家河组第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的物源方向、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系统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普遍受物源、沉积、成岩和构造应力等联合控制,不同地区由于基础地质条件不同其储层发育特征也随之不同。元坝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较马路背地区更致密,其沉积期经过滨岸湖水反复淘洗作用导致易溶矿物缺失,加之成岩期强压实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而马路背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测试开发效果也优于元坝地区,属于相对高孔高渗型储层。主要由于马路背地区靠近物源区,储层砂体中保留了部分不稳定矿物,且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微裂缝发育,利于后期溶蚀与破裂作用对储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6口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和108件样品的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分析的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岩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水上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灰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和粒内溶孔,少量铸模孔,喉道以中、细喉为主,储层物性中等略偏差,属中-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砂体厚度和成岩作用复合控制,可划分为4类储层,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依次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好的Ⅰ、Ⅱ类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四川盆地东南部下志留统小河坝组砂岩形成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及形成机制.以野外剖面测量为基础,通过孔渗分析、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小河坝组海相碎屑岩的储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形成的先决条件,水下分流河道和远砂坝主要沉积了一套粉砂岩,具有形成储层的先天条件;而分流间湾主要沉积了一套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不能形成储层.生烃中心对小河坝组储层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砂岩中沥青的含量与生烃中心的距离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岩性在纵向上的叠置关系也是影响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具有砂泥互层的地层结构,因砂岩不易压实和胶结,可形成相对较好的储层;而厚层的砂岩因压实和胶结作用严重,反而难以形成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 、三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 指数) 、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 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 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 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 3 个方向的物源: 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 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 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 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 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16.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湾区暗色泥岩生烃潜力及环湖湾区石油成藏规律。通过分析湖湾区暗色泥岩生烃指标(TOC、S1+S2、HI、氯仿沥青"A"含量、烃含量、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原油成熟度,综合湖湾区分流河道砂岩发育特征及与泥岩接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湖湾区暗色泥岩为好-中等烃源岩,可以成为生烃灶;2延伸入湖湾区的分流河道砂岩、湖湾砂坝砂岩为石油运移通道,石油由湖湾沿分流河道向外运移;3湖湾西侧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湖湾内砂坝为透镜体状岩性圈闭;4由湖湾近源运移到岩性圈闭中形成侧生侧储或自生自储岩性油藏。该结果使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生烃区面积及石油勘探区域得到扩大。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坳陷湖盆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位于陕甘宁盆地陕北斜坡的南部 ,其中长 3油组发育了一套坳陷型湖泊三角洲前缘碎屑岩沉积 .该区构造发育简单 ,缺乏断层 ,油藏类型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长 3油组岩性油藏的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要素进行分析 ,认为该区长 3油组油藏特征主要反映在储油层成因和圈闭两种因素上 ;储油砂体下伏深水泥岩、巨厚的坝上河砂体、“无根”的断头砂和单斜背景上的小背斜等是油藏 4种主要组合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有 4种模式 :古地形巨厚砂岩差异压实小幅背斜成藏模式 ;单斜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 ;烃源岩内砂岩透镜体圈闭成藏模式 ;鼻状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  相似文献   

18.
皮伟  陈敬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265-1327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地区上古生界广泛发育致密砂岩气藏,不同类型砂岩储层天然气富集程度不同,有效识别不同类型砂岩储层对于进一步研究气层的富集规律至关重要。利用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等实验资料综合分析,主要含气层位下石盒子组盒1段、山西组山2段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山西组山段储层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均大于岩屑砂岩储层。通过不同类型砂岩储层测井响应评价,补偿中子(CNL)、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4条测井曲线特征差异明显,岩屑砂岩储层总体具有相对高CNL值、高Pe值、高GR值、高AC“四高”特征,石英砂岩储层总体具有相对低CNL值、低Pe值、低GR值、低AC“四低”特征。交汇图分析表明,岩屑砂岩储层CNL值、Pe值分别大于11%、2.10b/e,石英砂岩储层CNL值、Pe值分别小于12%、2.30b/e,结合GR值、AC值响应特征,能够有效识别岩屑砂岩储层和石英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普通岩石薄片和孔隙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分析及压汞实验等手段,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和孔隙演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多期次构造运动对不同物源成分砂岩的控制作用.结果 表明,印支晚期,研究区盆缘造山活动的强弱控制了须家河组物源供给和物源区母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