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完善药典方丹参片的质量标准,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制备工艺中有效成分的转移率。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丹参酮ⅡA,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丹酚酸B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3批丹参片平均含丹参酮ⅡA 2.83 mg/g,转移率为42.3%;丹酚酸B含量为 51.8 mg/g,转移率为50.9%。结论:建立了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丹参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选用mightysil RP-18(H)GP250-4.6(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mL/min,温度为35℃.[结果]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在0.0952~0.9520μg和0.1222~0.2850μg内呈线性关系;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另4为99.90%和99.69%.[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可靠,为丹参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芪参胶囊主要由黄芪、丹参、人参、茯苓、三七、玄参、水蛭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证属气虚血瘀者。丹参为主要君药,主要成分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其中丹参酮ⅡA为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萃取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等。芪参胶囊原质量标准中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了提高其标准,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符合有关规定,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3,(12):1851-1853
目的:建立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将制剂分别置温度为(60±2)℃条件下、湿度为(75±5)%条件下3个月,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较好,丹参酮ⅡA在0.030.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5,r=0.999 9);保元排毒丸制剂在(60±20)℃温度条件下、湿度为(75±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组方丹参中丹参酮ⅡA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稳定性实验表明保元排毒丸制剂中丹参酮ⅡA成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270nm下检测;流速1.0mL/min,室温。药材用甲醇超声处理,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101.74%和99.28%,RSD分别为3.68%和1.78%。重现性的RSD分别为1.88%和1.35%。所收集的12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0.607%-0.148%,隐丹参酮为0.073%-0.02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当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以同时将丹参酮ⅡA和隐丹酮作为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浓度的测定方法,考察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乙腈沉淀蛋白进行血浆预处理,以HPLC测定给药后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浓度。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枸橼酸水溶液(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 ℃。比较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组和混悬液组大鼠血药浓度曲线的差异。结果 丹参酮ⅡA在0.102~8.2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绝对回收率为77.5%~85.6%,相对回收率为88.3%~96.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比丹参酮ⅡA混悬液的AUC值高约2.5倍。结论 本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浓度。将丹参酮ⅡA制成自微乳制剂,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愈糖舒冲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定量制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用TLC法、分光光度法对处方中丹参、南瓜、黄芪进行鉴别;结果:HPLC法测定愈糖舒冲剂丹参酮IIA平均含量0.0042%,平均回收率98.72%,变异系数0.68%;TLC色谱检出制剂中丹参酮ⅡA、β-胡萝卜素、黄芪甲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特征吸收峰。结论:应用HPLC法、TLC法可以快速、准确对制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加工炮制对丹参不同饮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ⅡA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检测丹酚酸B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2),检测波长286nm,流速1.0ml/min.结果: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由高到低为:丹参片炒丹参酒丹参;而丹酚酸B的含量由商到低为:炒丹参丹参片酒丹参.结论:丹参经不同炮制后其醇溶性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化合物如丹酚酸B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丹芍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芍颗粒由丹参、赤芍、延胡索(醋制)、牡丹皮、山楂(焦)等13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所致的下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行腹痛等病证。丹参为方中主药,丹参酮ⅡA为其主要成分。本实验建立了该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方法 ]选用mightysilRP 18(H)GP 2 50 4 6(5μm )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2 5) ,检测波长为 2 70nm ,流速为 1mL/min ,温度为 3 5℃ .[结果 ]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在 0 0 952~ 0 952 0 μg和0 12 2 2~ 0 2 850 μg内呈线性关系 ;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90 %和 99 69% .[结论 ]此方法快速、简便、可靠 ,为丹参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影响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兔胸主动脉的中膜平滑肌细胞,经传代后分组培养。用划痕法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采用TRITC-鬼笔环肽标记平滑肌细胞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同时,丹参酮ⅡA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骨架微丝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提取工艺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参为治疗心脑血管之要药。临床应用丹参治疗冠心病研究报道甚多,其中丹参酮ⅡA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针对不同提取工艺对丹参酮ⅡA成分的提取率进行了实验比较,为制剂药材提取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肾衰康颗粒剂中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改进。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考察指标,动态考察了提取(冷浸及回流)、浓缩(减压及常压)、喷雾干燥、烘干等工艺步骤对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结果:老工艺对丹参酮ⅡA保存率低,成品中仅为1.4%;采用冷浸法、减压浓缩,以浓缩液为润湿剂,湿法制粒,低温干燥工艺制备的颗粒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保存率为53.3%。结论:丹参酮ⅡA对热不稳定,工艺中应尽量避免受热工艺步骤,新工艺能显著提高成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丹参主要含有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ⅡB(tanshinoneⅡA、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对乳病消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15 cm);流动相:V(甲醇)∶V(水)=81∶1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 丹参酮ⅡA在1.96~47.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试验结果满意,重复性好.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将含有叶酸的PEG链配体修饰于制剂表面获得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使其具有肿瘤靶向作用,并对制剂进行理化表征。[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制剂,以粒径、电位和包封率等为指标对制剂进行初步评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制剂进行进一步的表征。[结果]制备的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粒径为(19.14±0.43)nm,PDI为0.424±0.01,电位为(-11.67±0.25)mV,DSC以及XRD结果均表明丹参酮ⅡA以无定型形式被包载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本研究制得的FA-TanⅡA-NLC粒径分布均一,体系稳定,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注射用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丹参酮Ⅰ磺酸钠及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Restek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A相(0.02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用磷酸调pH为7.0)-B相(甲醇)进行梯度洗脱(B相起始比例为50%,10min内上升到70%,保持5min,30minB相占9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1nm。结果:被测定峰与其他峰可达到基线分离,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酮Ⅰ磺酸钠及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98~119.88μg/mL(r=0.9999),0.202~1.212μg/mL(r=0.9999)及0.202~1.212μg/mL(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6%,99.7%;RSD分别为2.2%,2.0%,2.3%(n=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有关物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活肾丸现行质量标准只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文中建立测定活肾丸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结果丹参酮ⅡA的浓度在5.015~80.2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为1.92%(n=9),活肾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最低应不少于0.08 mg/g。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制备丹参颗粒剂,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提取方法对丹参活性成分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降脂靖血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处方中槐花、决明子和山楂等进行鉴别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结果 :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槐花、决明子和山楂 ;丹参酮ⅡA 在 1.10 8~ 5.0 9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加样回收率为 99.38% ,RSD为 1.6 %。结论 :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降脂靖血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