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老年住院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 EF)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不同病因的340例老年HFr EF患者,依据血清LDL-C水平分为3组:低水平LDL-C组(LDL-C≤2.266 7 mmol/L),中等水平LDL-C组(LDL-C≤2.873 3 mmol/L),高水平LDL-C组(LDL-C>2.873 3 mmol/L),分析各组全因死亡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水平LDL-C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340例患者中共116例发生全因死亡。其中高水平LDL-C组全因死亡率为23.89%,低于中等水平LDL-C组36.09%及低水平LDL-C组43.36%(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水平LDL-C组全因死亡低于其余2组(Log Rank=12.595,P=0.002)。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低水平LDL-C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是高水平LDL-C组患者的2.135倍(95%CI:1.311~3.477,P=0.002)。结论高水平的LDL-C与老年住院HFr EF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涛涛  张丰萍  石运莹   《四川医学》2024,45(2):171-176
目的 评估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HALP)综合评分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潜在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2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774例。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HALP值计算公式: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淋巴细胞(g/L)/血小板(g/L)。根据基线HALP值三分位数分为低HALP、中HALP和高HALP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HALP组与不良结局的关系。时间依赖性ROC曲线评价HALP预测价值。结果 高HALP组患者总生存率最优(X2=54.9,P<0.001);而CVD累积发生率最低(Gray=35.68,P<0.001)。此外,与低HALP组患者相比,高HALP组全因死亡风险(HR=0.64,95%CI 0.48~0.84,P=0.006)和CVD死亡风险(SHR=0.48,95%CI 0.32~0.58,P=0.013)均较低。时间依赖性ROC曲线显示HALP对3年、5年生存率预测价值优于传统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高HALP...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队列研究分析血清白蛋白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HF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等资料(源于GREATWAL研究,编号:NCT04062500)。排除其他类型HF等情况后,最终纳入317例HFpEF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的中位数把HFpEF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40g/L)和正常白蛋白组(≥40g/L),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此外通过K-M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清白蛋白对HFpEF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负相关(rs=-0.242,P<0.001),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无关(P>0.05)。在K-M生存曲线分析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1)。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低白蛋白分组的HFpEF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为2.255(95%CI:1.183~4.301,P=0.014)。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低白蛋白分组的HFpE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比为2.095(95%CI:1.098~3.998,P=0.025)。结论血清白蛋白可能是HFpE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入院时的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Ⅰ (hs-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价值,以便为AMI的临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2009年8月19日~2011年12月26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定hs-cTnI等指标后进行随访,随访时主要记录死亡和再次发生AMI等预后指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取hs-cTnI预测AMI预后的最佳临界点.根据随访结果,评价hs-cTnI对AMI的预后价值.结果 随访的中位数为405 d,病死率为9.6%,因AMI而再次入院率为8.3%,hs-cTnI预测AMI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0.17μg/L.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死亡与因AMI而再次入院的风险皆增加;Log Rank检验的P值(x 2L值)分别:<0.001(16.46)、0.001(12.01).经Cox回归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死亡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为3.17(1.49~6.72);因AMI而再次入院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为2.68(1.20~6.02).结论 入院时hs-cTnI水平的升高是AM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AMI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吸烟状态对其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吸烟状态分为3组:不吸烟组(n=458)、戒烟组(n=287)及吸烟组(n=148),详细记录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述术后累计生存率,并比较吸烟状态对全因性死亡及MACCE的影响,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因性死亡及MACCE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约为27个月,术后吸烟率较术前吸烟率明显降低(16.57% vs.48.71%),且吸烟组患者较年轻(P<0.0l);不吸烟组患者多为女性(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小(P<0.01).吸烟组全因性死亡(1.53% vs.1.05% vs.6.76%,P=0.002)和MACCE(4.37% vs.5.23% vs.15.54%,P=0.001)的发生率较高,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持续吸烟是导致全因性死亡[HR=2.753,95%CI(1.695~4.473),P<0.01]和MACCE[HR=1.552,95%CI(1.049~1.754),P=0.001]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持续吸烟是导致术后发生全因性死亡和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48例,进行sCD40L和相关因素的检测。根据观察开始时sCD40L水平(高于或低于中位数154μg/L)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在36个月随访期内,48例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9例次,心血管事件死亡14例,死亡率为29.2%。sCD40L高水平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明显高于sCD40L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6个月生存率sCD40L高水平组较sCD40L低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sCD40L水平(>154μg/L)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相关(RR=5.52,P=0.01)。结论 sCD40L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MHD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全军民  姚琪  陶袁  邱樑  周林丽  陈浩  俞林  吕峰  曲迪  潘金安 《浙江医学》2017,39(17):1440-144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联合B型脑钠肽(BNP)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AHF患者619例,入院后测定甲状腺激素、BNP。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应用Cox风险模型、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甲状腺激素和BNP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低T3综合征(LT3S)发生率为44.4%。在(19±1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04例(32.9%)。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1.033,95%CI:1.017~1.049,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R=0.489,95%CI:0.384~0.628,P<0.01)、BNP(HR=2.136,95%CI:1.114~4.126,P<0.01)和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FT3(≤2.72pmol/L)和BNP(>2230pg/ml)的切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FT3(≤2.72pmol/L)/高BNP(>2230pg/ml)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高(HR=7.247,95%CI:3.993~13.152,P<0.01)。结论FT3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FT3/高BNP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并探讨其水平高低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渗透压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全因死亡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1例患者纳入高水平组,79例患者纳入低水平组。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与多维预后指数(MPI)得分(r=0.501)、住院时间(r=0.496)、术后并发症(r=0.383)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17.404)、血清渗透压水平(HR=1.136)、MPI(HR=1.294)、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HR=0.114)均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在校正性别、MPI评分、GPS评分后的Cox回归分析中发现,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H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6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初诊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血红蛋白、结外病灶数目、B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长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患者的3年OS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67.1% vs. 86.7%,2=11.152,P=0.001),3年PFS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56.8% vs. 74.3%,2=5.371,P=0.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858μg/L是影响初诊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与DLBCL患者生存不良有关,是初诊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糖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CHF失代偿于心内科住院患者444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53例)和非糖尿病组(291例);非糖尿病组又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FPG<5.6 mmol/L,178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组(FPG 5.6~6.9 mmol/L,113例).随访所有入选者,记录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及终点事件(1年内全因死亡),分析糖代谢异常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444例入选者中,随访期间共死亡83例(18.7%),失访31例(7.0%);糖尿病组病死率28.8%(44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4%(39例)(P<0.01),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3,95%CI:1.317~4.312,P=0.004);非糖尿病组中,IFG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21.2%比8.4%,P<0.01),合并IFG是非糖尿病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494~8.497,P=0.004).结论 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糖尿病CHF患者,合并IFG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139例。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及NT-proBNP,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预测方程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访入选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和血清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检验用Log-rank法。  结果  随访期间有65例患者死亡,发生率为46.76%。eGFR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不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2~0.740),敏感度为57.70%,特异度为69.20%。血清NT-proBNP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38~0.803),敏感度为69.20%,特异度为67.30%。eGFR低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eGFR高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9.21,P = 0.002。NT-proBNP高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NT-proBNP低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16.91,P < 0.001。  结论  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患病情况、PEW及其评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笔者医院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25例,进行队列研究,根据国际肾脏营养和代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Ren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ISRNM)2008 年提出的PEW诊断标准确定MHD患者是否存在PEW,分为PEW组与非PEW组,共随访64个月,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评估PEW及其评估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5例患者中全因死亡32例。基线资料中29.60%(37/125)的MHD患者合并PEW,PEW组的病死率高于非PEW组(χ2=18.299,P=0.000)。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提示非PEW组的累积生存率高于PEW组(χ2=19.595,P=0.00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EW是MHD 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37,95% CI:1.109~7.258,P=0.030)。结论 约1/3的MHD患者合并PEW,PEW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SRNM2008的PEW诊断标准中各个评估指标未发现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使用综合指标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探究血清apoA1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电话随访终点事件。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不同亚组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BMI等)、血清学指标(BNP、apoA1、HDL-C等)和影像学指标(超声心动图)。  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9例(8.7%)在随访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比较2组数据的年龄、性别、血压、心率、BMI、吸烟饮酒史、合并症、用药等方面,发现纽约心功能等级高、合并地高辛用药史患者病死率升高(P < 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可能的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现在发生心源性死亡组中,BNP、球蛋白升高,HDL-C及apoA1降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apoA1是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01,P=0.007)。将患者按照apoA1水平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发现低值组具有更高的CRP水平(t=3.505,P < 0.01);将球蛋白、HDL-C、apoA1、BNP联合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结论  ApoA1为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较好地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侯会娜  刘文先  夏燕敏 《安徽医学》2021,42(11):1276-1280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52例,根据出院后3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44)和存活组(n=108).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急性加重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入院后并发症、NRS2002评分和ALB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RS2002评分和ALB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和存活组吸烟情况、急性加重次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NRS2002评分和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次数≥2次[OR(95%CI):0.965(1.368~5.210),P<0.001]、入院后有并发症[OR(95%CI):1.321(1.045~1.541),P=0.014]、NRS2002评分升高[OR(95%CI):2.614(1.031~5.210),P<0.001]和ALB水平降低[OR(95%CI):3.635(1.526~6.320),P<0.00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NRS2002评分和ALB预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年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584,截断值分别为3分、35.4 g/L,NRS2002评分和ALB预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年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10,大于NRS2002评分和ALB的单独预测(Z=3.701、4.630,P<0.05).结论 NRS 2002评分≥3分、ALB<35.4 g/L为影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珍珍  叶莉莉  陆建红  范德墉 《浙江医学》2024,46(7):722-727,746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2.0)获取2008年至2019年ICU中成年AKI患者9118例的数据。根据AKI危重患者90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SIG水平与90d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确定SIG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低SIG组和高SIG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低SIG组和高SIG组30和90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IG与AKI患者30、90d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亚组分析进一步研究SIG水平与90d全因死亡率可能的交互作用。结果根据AKI危重患者90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058例和死亡组3060例,90d全因死亡率为33.5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查尔森合并指数、阴离子间隙、白蛋白、血磷、SIG、WBC、Hb、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肌酐、尿素氮、PT、PaO2、血总钙、血镁、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合并高血压、房颤、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脓毒症比例、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S分析显示,AKI危重患者SIG水平与90d全因死亡风险呈非线性趋势关系(P=0.010)。以SIG=4.87mmol/L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G组(<4.87mmol/L)4592例和高SIG组(≥4.87mmol/L)4526例。低SIG组30和90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60%和26.26%,高SIG组分别为33.65%和40.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SIG组比较,高SIG组患者30和90d累积生存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SIG水平(≥4.87mmol/L)是AKI危重患者30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亚组分析显示,除了年龄、合并高血压外,大多数亚组分层因素对SIG水平与90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高SIG水平(≥4.87mmol/L)是AKI危重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SIG对AKI危重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对晚期肺癌一线含铂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II、FAR的截断值,分别以SII、FA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分析不同SII、FAR表达水平的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对影响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死亡172例(66.15%),生存88例(33.85%)。SII、FAR、SII-FAR预测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0.656、0.733,灵敏度分别为0.616、.761、0.622,特异度分别为0.750、0.669、0.705。SII高水平组与SII低水平组患者肿瘤直径、胸腔积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R高水平组与FAR低水平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治疗方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ChE)、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急性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将80例急性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和生存组47例。比较两组ChE、cTnI和FIB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Ⅱ型呼吸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ChE水平低于生存组,cTnI和FIB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hE、cTnI和FIB的曲下面积均高于0.7(P<0.05),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36 kU/L、0.675 μg/L和3.345 g/L。结论ChE、cTnI和FIB3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能预测急性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对多支血管病变(MVD)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多支血管病变性AMI行PCI术后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分析200例),根据入院即刻FAR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各组50例,即A组:FAR <7.98、B组:7.98≤FAR <9.25、C组:9.25≤FAR <10.62和D组:FAR≥10.62;全部患者随访5年,记录发生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患者的信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FAR对全因死亡和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全因死亡和MACE的预后发生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和MACE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平均发生时间比较,A组> B组> C组>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P=10.006/0.000,12.868/0.000);4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MACE发生率随FAR升高而增加(χ~2/P=8.760/0.033,17.333/0.000),在全因死亡中,4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9.377/0.025),非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ACE事件中,4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9.255/0.026);R0C曲线显示,FAR预测AMI合并MVD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最佳临界值为9.72;MACE的AUC为0.782,最佳临界值9.08,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FAR是MVD性AMI患者远期预后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诊断价值较高,具有潜在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