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索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其稳定性,以短梗五加果花色苷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包埋效率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9%、壳聚糖质量分数1.7%、氯化钙质量分数1%和壁芯比4∶1的条件下,包埋效率可达92.9%。锐孔法制备得到的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呈球形,大小均匀,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属于五加科五加属头序五加组植物,各部位因其活性成分的差异而均具有不同的食药用价值。本文分别对短梗五加的根、茎、叶、果中的黄酮类、苷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等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短梗五加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艳丹  黄艳菲  丁玲  左旭  刘圆 《食品科学》2012,33(16):106-110
目的:建立5种藏羌五加菜中金丝桃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其金丝桃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定性鉴别红毛五加、糙叶藤五加和蜀五加中金丝桃苷。金丝桃苷提取物通过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05min制得;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5nm,流速1mL/min。结果:金丝桃苷在0.17~2.55m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106X+1.94883×106(r=0.9990,n=6)。平均回收率100.31%,RSD为0.95%(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加菜质量的控制方法研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五加属植物中金丝桃苷含量:老叶远低于嫩叶;糙叶藤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蜀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红毛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无梗五加嫩叶(低温烘干品);糙叶藤五加的不同加工工艺:阴干>茶叶>烘干>热烫≈微波干燥≈晒干>>盐渍>冻藏1个月≈热烫后冻藏1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金丝桃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主要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确定金丝桃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9.80%,溶媒比23.17,超声提取时间86.56min。结论: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选的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AB-8型大孔树脂纯化短梗五加果花色苷,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确定短梗五加果花色苷的最佳纯化条件:AB-8型大孔树脂对短梗五加果花色苷的静态吸附平衡时间为4 h,静态解吸平衡时间为2 h,上样液pH 2,洗脱液pH 2,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上样流速1 mL/min,质量浓度1 mg/mL,洗脱液的流速1 mL/min。  相似文献   

6.
钟方丽  王晓林  敬采月 《食品科学》2010,31(24):281-284
目的:建立刺玫果中金丝桃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 C18(4.6mm × 150mm,5μm);以甲醇(A)和0.2% 磷酸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60nm;柱温40℃。结果:金丝桃苷进样质量浓度在4.76~76.16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 为1.72%。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玫果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刺玫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刺玫果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0.4%枸橼酸铵(20:80),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柱理论塔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应不低于3000。结果建立了刺玫果药材中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得金丝桃苷在10.16~60.96μg/m 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312C+13.123,r=1.000。结论建立的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是控制刺玫果药材内在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差异,选取吉林、黑龙江及辽宁等三省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样品,利用薄层层析(TLC)法进行鉴别,并利用HPLC法测定了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含量。结果表明:利用紫外灯(365 nm)显示的刺五加TLC图谱中异嗪皮啶特征条带均非常明显,短梗五加TLC图谱中异嗪皮啶特征条带不明显但存在痕迹,因此该鉴别方法可增加定量指标以保证鉴别结果的确定性。HPLC测试结果显示刺五加样品中三种功效成分含量总体较高,且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平均含量均高于短梗五加样品。个别短梗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达到近0.1%,而《药典》中规定紫丁香苷含量不低于0.05%,因此为防止短梗五加的混入,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基础上适当提高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孟宪军  于磊  冯颖  王阳 《食品科学》2012,33(2):34-38
通过树脂法与传统无梗五加果多糖纯化方法的比较,对树脂法纯化无梗五加果多糖展开进一步研究,筛选出树脂HPD-600和聚酰胺并进行纯化比较。结果表明:树脂HPD-600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66.7%、82.1%、29.8%;聚酰胺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75.6%、88.1%、33.7%。树脂法对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脱蛋白、脱色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短梗五加果酒陈酿过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短梗五加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短梗五加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为甲醇、乙醇、乙酸、正丙醇、乙酸乙酯,果酒中甲醇的含量极低,在陈酿过程中乙酸含量显著降低,正丙醇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乙酸乙酯的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检测出的刺五加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陈酿过程可影响果酒香气成分及含量。  相似文献   

11.
乌桕叶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定性定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光华  高荫榆 《食品科学》2004,25(10):280-283
通过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乌桕叶黄酮类物质,HPLC鉴别其纯度和定量,UV、IR、NMR、LC-MS定性,结果显示乌桕叶所含主要黄酮类物质为槲皮素、山柰酚及其组成的甙,其中槲皮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甙百分含量分别为0.0965、0.1232、0.6975。  相似文献   

12.
本文优化了茵陈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成分结构表征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对茵陈总黄酮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鉴定了NKA-9树脂纯化后的茵陈黄酮类化合物。结果显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茵陈总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温度61 ℃、乙醇浓度48%、液料比30:1 (mL/g),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24.89 mg/g。通过对比茵陈提取纯化物与芦丁标准品的FT-IR谱图,表明茵陈提取纯化物中含有C=C、羟基、酚羟基等多种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是黄酮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并可能含有芦丁单体。通过LC-MS分析茵陈黄酮提取物组成时,通过对比m/z值、保留时间,可推断提取物中含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香叶木苷等成分。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数据模型优化得到的茵陈总黄酮提取工艺实际有效,同时发现提取物中可能含有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香叶木苷等成分,以期为茵陈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大花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分析不同采收期的大花罗布麻叶中这3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芦丁在大花罗布麻叶的整个生长期中均未检出;槲皮素在10月份有检出,其他月份无检出;金丝桃苷整个生长期中均有检出,其中6~8月含量较高,故适宜采收期为6~8月;该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8.0%~10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4%~2.63%,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用于大花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西兰花籽中萝卜硫苷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敏  石林娟  杨毅 《食品科学》2013,34(5):124-126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一种从西兰花籽中提取分离萝卜硫苷(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代葡萄糖苷)的方法。用甲醇溶液从西兰花籽中提取硫苷,经弱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得到萝卜硫苷粗品,通过半液相制备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制得萝卜硫苷纯品。并利用液-质联用、核磁共振、红外、紫外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确定,结果符合萝卜硫苷的分子结构。此方法适用于萝卜硫苷的简单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对连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酸类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河南、山西连翘叶中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总三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结果表明:河南连翘叶中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含量和槲皮素含量高于山西连翘叶中的含量,而山西连翘叶中总三萜酸、齐墩果酸含量和熊果酸含量高于河南连翘叶中的含量。连翘叶中黄酮类和三萜酸类的含量较高,结果为综合利用连翘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胚芽中大豆皂甙B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胚芽中皂甙的含量是子叶的6-14倍,soyasaponin A和soyasaponin Ba仅存在于胚芽中,从大豆胚芽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总糖甙,以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相色谱分离出两种B组皂甙,以UV,IR,ESI/MS和^13C,^1H,DEPT NMR分析确证其结构为soyassaponin Ba和Bb,实验证明大豆皂甙的ESI/MS裂解特征与FD-MS和FAB-MS不同,ESI/MS特别适于皂甙等强极性难挥发的糖甙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低温脱溶粕中两种异黄酮单体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孔树脂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从大豆粕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二种异黄酮单体,经HPLC,UV,IR,ESI/MS,和1H NMR,13C NMR,DEPT NMR,HQSC NMR分析确证其结构是大豆甙(daidz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  相似文献   

18.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volves the form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 AGEs accumulate slowly in the body with age and more rapidly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 abnormally elevated blood glucose level in diabetes mellitus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AGEs. Also, oxidative reaction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formation of AGEs. The antioxidant flavonoids, quercetin, isoquercitrin, hyperin and cacticin from plants, decrease the formation of AGEs. This activity was examined using an in vitro glycation reaction.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isoquercitrin and hyperin showed a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formation of AGEs. These compounds showed inhibitory activities that were more potent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 aminoguanidin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soquercitrin and hyperin may be promising agents to treat glycation-associ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柿叶黄酮化合物分离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柿叶黄酮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结构鉴定。采用乙酸乙酯- 甲醇- 水(5:1:5,V/V)做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850r/min、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54nm 条件下进行HSCCC分离纯化,所得流分浓缩干燥后再采用制备型HPLC 分离制备柿叶黄酮化合物,所得产物采用HPLC 检测并进行显色反应、紫外图谱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从柿叶粗提物中分离所得4 种化合物是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周才琼  周张章 《食品科学》2007,28(11):411-414
目的:对引种新资源植物印度人参(Withania somnifera(L.)Dunal)主要功能成分定性及睡茄内酯的分离鉴定。方法:借助系统预试验初步判断引种资源印度人参可能含有的功能成分类型。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和溶剂结晶等手段相结合,得到一个睡茄内酯单体化合物;采用熔点、IR、UV、MS和NMR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定性分析提示其含有机酸、酚类及黄酮类、强心苷、甾体皂甙、生物碱、内酯、香豆素及苷类化合物等。鉴定1个单体化合物为5,20-二-OH-6,7-环氧-1-羰基-睡茄-2,24-烯。结论:引种新资源印度人参所含主要功能成分与国外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