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脊柱半脱位理论作为西方整脊治疗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纵观西方整脊治疗的发展历史,学者们对脊柱半脱位理论的认识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本文从传统脊柱半脱位理论、“半脱位复合体”概念及现代生物医学对脊柱半脱位理论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对西方整脊半脱位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中医脊柱推拿相关理论的梳理、总结提供经验,促进中医脊柱推拿理论的发展、传播,为中医脊柱推拿的临床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叶勇  丁俊洋  汤伟  龙抗胜  邵湘宁 《中医药导报》2019,25(15):98-100,110
通过中医及现代医学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结合推拿操作的原理、安全性及优势性探析推拿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可行性,并提出"松、正、紧"针、推、康一体化治疗管理的脊柱及相关疾病现代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3.
脊柱推拿是推拿技术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脊柱推拿是指推拿者在与脊柱相关的筋、骨、关节等组织及经络穴位进行手法操作,以治疗脊椎骨关节病变或内脏病变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而在西方与之相应的治疗技术称之为chiropractic(按脊疗法)或spinal manipulation等,西方的按脊疗法是指用特定的整复手法治疗脊椎及邻近关节半脱位所致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脊柱推拿手法属中医推拿手法的一部分,其历史渊源已久,临床疗效确切,但相关基础研究的匮乏使其安全性和理论假说受到一定的质疑。有限元分析法通过图形动态直观表达手法的力学作用机制,将脊柱推拿手法定量、定性且直观地解析,可以获得其他实验或模型无法获得的结果,是研究中医脊柱推拿手法中力学问题的理想方法。目前,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来阐明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脊柱方面。本文就有限元分析法对腰椎、颈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疾病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腰椎亚脱位动物模型脊柱造模节段刚度及其脊髓前角尼氏小体的变化。方法:将36只体质量350-450g雄性SD大鼠按连接时间随机分到2、4、8和12周4组。通过植入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进行造模。在各连接时间结束,脊柱刚度测试系统检测模型大鼠造模节段刚度,焦油紫染色观察相应脊髓前角尼氏小体。结果:刚度检测结果显示亚脱位模型大鼠脊柱造模节段刚度随连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尼氏小体减少,甚至溶解消失。结论:外部连接固定系统诱导的大鼠腰椎亚脱位模型,可导致大鼠造模节段刚度增加及脊髓前角神经元尼氏小体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牵引推拿方法综合治疗498例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观察分析"牵引推拿于一体"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优越性.方法:将4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9例.治疗组:利用"简易全功能理疗床",采用"牵引推拿于一体"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牵引和推拿分别应用的方法.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8.39%,对照组89.56%;复发率:治疗组6.67%,对照组17.78%.结论: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牵引推拿于一体"的方法优势明显(P<0.01).  相似文献   

7.
西方整脊疗法是美国人D.D.Palmer于1895年创立的一种以手法矫正"半脱位"为核心的脊柱徒手疗法,通过其发展史的全面梳理后发现,古代西方社会早期的脊柱手法是整脊疗法诞生的重要基础;教育是整脊疗法传承的重要载体,整脊学科教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个阶段;获得合法执业资格是整脊疗法得以生存的法律保障,在主流医学的压迫和排挤下,整脊立法经历了漫长的立法道路;整脊的核心病理概念"半脱位"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一直遭到主流医学的质疑,为了向世人证实"手法治疗半脱位"的科学性,整脊疗法运用现代研究的方法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整脊疗法相关的临床和教育指南得到制定,最终整脊从最初的一门治疗技术发展成了今天的一个行业;整脊的发展历程对中医推拿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志勇  吴震南  周俊年  吴山 《新中医》2023,55(19):192-195
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医家擅长运用脊柱推拿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从“气至而有效”的理 论溯源,脊柱推拿“气至”的经络学基础,“气至而有效”的表现,影响脊柱推拿“气至”的常见因素等方面 阐述“气至而有效”对提高脊柱推拿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脊柱整复类手法“气至”特点的总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筋骨理论源于《内经》,并贯穿中医推拿学科发展过程之中。"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学关于脊柱伤病的主要病理认识及理论核心,现代研究为中医学筋骨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部分证据。筋骨理论有效指导了脊柱关节等伤病的中医推拿临床,同时筋骨评估作为中医推拿触诊检查的主要内容,不仅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指导选择推拿手法和治疗部位的核心环节。进一步梳理筋骨理论的发展脉络,探析筋骨评估的理论依据,可为中医推拿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5,26(11):F0003-F0003
1 问题及其严重性 脊柱推拿是推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方法。但由于近年来脊柱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脊柱医学研究相对滞后,科学、规范的专业医疗机构较少,脊柱推拿医师缺乏,形成了脊柱推拿鱼龙混杂的局面,医疗事故屡见报道,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脊柱推拿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手法治疗“骨错缝”的临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溯源、与半脱位及亚脱位的关系、影像学有效测量、模型构建、干预原理等方面,对手法治疗"骨错缝"的相关临床问题进行阐述,为正确认识手法在"骨错缝"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手法,药物注射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包性期患者采取关节内药物注射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慢性期患者则先以针刀对关节周围阳性反应点进行松解。然后配合手法复住治疗;结果:共治疗本病100例,其中痊愈85例,有效率100%;结论:根据急慢性期不同,分别予以关节内药物注射和针刀松解以放松关节,再予以手法复住的方法是治疗本病有效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总结寰枢椎半脱位的X线片三维诊断和针刀松解、手法整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38例,投照相关X线片,并由此作出三维诊断,对确诊者进行针刀松解和手法整脊治疗,定期回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经过1~3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痊愈32例,显效6例,治愈率84.2%,有效率100%。结论:通过X线片对寰枢椎半脱位作出三维诊断并依此选择针刀和相应的手法整脊治疗,是寰枢椎半脱位诊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linical research advance on palpation for cervical 'vertebral subluxation', we have retrieved, sorted and analyzed relevant literature on 'vertebral subluxation' palpation from database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study has suggested that static palpation is the major method for cervical 'vertebral subluxation' palpation and motion palpation for cervical segmental mobility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re is no sufficient evidence or 'gold standard' regarding motion palpation. As a result, the future research priority should be put on rigorous clinical studies according to evidence-based diagnostic trial design. This can help to assess palpation method for 'vertebral subluxation' objectively, scientif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us providing standardized palpation procedures for spinal manipu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提旋推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以提旋推搬复位法治疗,牵引组以颌枕牵引复位法治疗,以症状体征、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上寰枢轴线的分离程度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手法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7%,牵引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方面:手法组优13例、良17例、可1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88.89%。牵引组优5例、良9例、可8例、差13例、总有效率为62.8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旋推搬复位法较颌枕牵引复位法更能改善寰枢关节丰脱位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减少寰枢椎的解剖移位,是治疗寰枢关节丰脱位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解痉除痹、疏通经络、分解粘连的功效,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缓解颈部疼痛。手法治疗还可纠正关节紊乱,具体表现为可缩小寰齿前间隙,减少齿状突与寰枢椎两者轴线之间的偏移距离。临床常用于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有: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颈椎微调手法、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法、定点三项仰正法及枢椎短杠杆推法等。也有学者将手法与针刺疗法、综合疗法相结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取得满意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手法治疗的安全性缺乏统一规范,如手法操作角度、力量的控制,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的研究等。另一方面对各种手法力学原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手法治疗的基础研究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大数据、大样本的支撑等。今后,在开展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时,应规范各类手法的操作要点,加强不同手法治疗的基础研究,力图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有效的、规范的诊疗方案,减少因手法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论颈椎旋转扳法的机理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颈椎旋扳法的基础是外源性动力活动系统和内源性静力支持系统。在前者肌群放松时,旋转扳法的作用力可直达后者功能单位的力线上,并拔伸椎间盘力线,调整后关节突力线。操作过程中,在拔伸状态下,颈椎前屈位斜扳可较好地在关节的弹性限制位和解剖限制之间调整后关节突力线,纠正颈椎力线,从而安全、有效地治疗颈部疾患和保护椎间盘。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半脱位并发眩晕手法治疗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并发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72例寰枢椎半脱位并发眩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运用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运用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44%,愈显率为75%;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8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44%,愈显率为30.53%,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Ridit处理,有显著性差异(m=3.6459,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其原理为手法治疗可以通过纠正寰枢椎的异常解剖位移及生物力学关系,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创伤性炎症反应,恢复关节之内外平衡,消除压迫作用,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减低,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恢复血管壁弹性功能,使组织代谢旺盛,血流增加,脑组织供血改善,有利于症状的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2例,治疗组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为单纯手法治疗,2天1次,3次为1疗程,共治疗6次,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Gill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简化McGill量表评定示:每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和PPI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两组间PRI、VAS和PPI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较单纯手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手法治疗机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整理该病38例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多发时间、病因、病程、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78.9%)儿童起因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和头颈部外伤。38例患者均有枢椎棘突偏歪,具有诊断学意义的影像学表现为:颈椎正位(开口位)、侧位片中的ADI≥3.0mm,齿状突偏歪,颈1、2顺列不良,寰枢椎外侧关节面不平行,咽后壁厚度≥4mm,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向,寰椎后结节上或下翘,咽后壁与颈4椎体矢状径比值〉0.3,寰枢棘突角≥10°,喉室壁与颈4椎体矢状径比值〉0.7。本文中冯氏手法治疗本病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儿童头颈部扭伤,咽喉与口腔部炎症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本症最主要的发病原因,X线检查必须和症状体征结合才可作出诊断,冯氏手法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