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为提高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水平,对31例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检中B超发现20例,因其他疾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11例。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证实27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4例。29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孤独肾、1例总肾功能不正常者行肿瘤剜除术。提示偶发性小肾癌虽多属早期癌,但也有多中心性发生及转移可能,需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上应采用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0例肾脏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检出40例均为健康人群查体发现并经CT和MRI进一步证实。行肾癌根治术30例,肿瘤剔除术10例。平均随访7年,根治术后死亡2例。肿瘤剔除术后死亡1例。结论偶发肾脏癌应视B超、CT、MRI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术中应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偶发肾脏癌仍宜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8例 ,CT检查发现 11例。肾癌 31例 ,高密度肾囊肿 5例 ,肾错构瘤 3例。肾癌术后死亡 1例 ,术后超过 5年生存者 18例。结论 :偶发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 ;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 ,肿瘤体积小 ,术后远期生存率高 ;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B超检查发现28例,CT检查发现11例。肾癌31例,高密度肾囊肿5例,肾错构瘤3例。肾癌术后死亡1例,术后超过5年生存者18例。结论:偶发性肾脏上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术后远期生存率高,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偶发性肾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偶发性肾癌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治并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83例已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其他肾癌进行比较.结果 偶发肾癌的发生率为30.7%,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是诊断偶发肾癌的最早手段,CT是最主要的手段;偶发性肾癌分期明显低于其他肾癌(P<0.01)、体积(平均肿瘤直径3.9 cm)明显小于其他肾癌(P<0.01)、5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其他肾癌;多变量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是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 偶发肾癌的发现率并不低,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手段.TNM分期低、细胞高分化、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较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杰  夏术阶  高鹏  鲁军  唐孝达 《广东医学》2004,25(7):751-752
目的 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分析 6 0例直径≤ 4cm的小肾癌病例 ,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 ,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 ,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 85 7% ,96 3% ,82 3%和 10 0 % ,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检查。该 6 0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 ,其中行肾肿瘤剜除术 6例 ,行腹腔镜手术 3例 ,3例先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然后行肾切除术 ,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 ,术后 1周再次行肾切除术 ,行肾癌根治术 14例 ,行单纯肾切除术 32例。病理诊断 :透明细胞癌 5 0例 ,颗粒细胞癌 1例 ,混合型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 6例 ,其他类型 3例。随访 4 6例 (76 7% )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年。术后存活 5年者 14例。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小肾癌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 ,更小肾癌需结合DSA检查和病理检查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是小肾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偶发性肾癌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 2 8例偶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5例 ,CT发现 3例 ,2 8例均行螺旋CT检查 ,8例行MRI检查 ,1例行DSA检查。透明细胞癌 2 4例 ,颗粒细胞癌 3例 ,混合性癌 1例。 2 7例随访 4月~ 6年 ,目前均存活 ,其中 1例术后 2年 3个月发生肺转移。结论 :偶发性肾细胞癌经B超、CT、MRI、DSA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后 ,应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NSS)治疗偶发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偶发性肾癌患者进行NSS治疗,术中均行低温下肾动脉阻断.每3个月行腹部CT、B超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漏尿1例.随访6~24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NSS治疗偶发性肾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B超以及CT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并且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B超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8例患者中,B超诊断符合25例(89.29%),CT扫描诊断符合26例(92.86%)。小肾癌的检出率以CT为最高,B超次之,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超以及CT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B超无创价廉易行,适合大量健康人群检查。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价值更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年来收治的 93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 176例同期治疗的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对比。结果 偶发性肾癌组和非偶发肾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侧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 ,术后 3年 (83 6 % )和 5年 (6 8 6 % )生存率高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结论 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表现的一发展阶段 ,并非肾癌的另一类型。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此类型的病理分期低、瘤体小 ,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男287例,女163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它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OM0267例,T2NOM0142例,T3期以上(含乃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个月~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肾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对于局限性小肾癌而言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对侧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晚期病人的作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1997~2006年收治的8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5例,CT诊断囊性肾癌6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2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8例获随访,7例生存至今。结论:囊性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36例肾癌,对其中43例偶发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非偶发癌比较。结果:偶发癌组大多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71.43%)高于非偶发组(41.30%)(P<0.05)。结论:B超是健康普查发现偶发肾癌的最实用有效的检查。根治性肾切除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偶发肾癌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利手术治疗.方法 对159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肾癌根治术142例,保肾手术16例,姑息性手术1例.其中透明细胞癌104例,嗜色细胞癌16例,混合性腺癌28例,乳头状腺癌6例,集合管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肉瘤样肾癌2例.130例获得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6.4%.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生物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囊肿合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0-2000年238例肾囊肿患者资料,对11例肾囊肿合并肾细胞癌者的资料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术中诊断3例,全部行肾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发现肾囊肿增长过快或囊内有病变时应行CT检查,怀疑肾囊肿合并肾癌时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各种手术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对81例肾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癌行根治性切除69例,其他术式12例。病理结果为透明细胞癌67例,颗粒细胞癌8例,混合型癌6例。66例获随访3年、5年和8年,其存活数分别为32、17和1例。结论: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肾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手术径路及处理均以肾癌根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偶发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48例偶发性肾细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40例获得随访,3年生存率为96.3%,5年生存率为92.8%。结论:应定期体检并将超声检查列入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以筛选早期肾肿瘤。肾癌根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辅以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年1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86: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以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为主。86例中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71例(8z.6%);6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7.0%),9例术中因肿瘤分期较晚无法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示:透明细胞癌56例(65.1%),颗粒细胞癌14例(16.3%),混合型癌11例(12.8%),其它5例。随访55例,3年生存率为69.8%(60/86),5年为57.0%(49/86)。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决定肾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