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aqMa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58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随访2年.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为55.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hTERT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hTERT 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hTERT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P=0.003).化疗前hTERTm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8.13%和76.92%.结论 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与hTERT 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Lun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全身化疗对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NSCLC组为63例中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为含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化疗2周期后抽取外周血静脉血。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用RT PCR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Lunx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73.0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没有表达。外周血循环癌细胞Lunx mRNA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不同病理类型、行为状态评分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4)。化疗完成2周期的60例中CR 0例,PR 21例、SD 23例、PD16例。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在化疗1周期和2周期后均为38.33%,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0)。Lunx mRNA阳性率在PR、SD、PD三个亚组分别为23.81%、26.09%、75.00%,PR组和SD组的阳性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0),而PD组与化疗前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结论 Lunx mRNA是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分子标志物。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外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率越高。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有效或稳定患者的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检出率,对病情进展的患者则没有作用,而且这种变化在化疗初始阶段即已出现,可帮助我们提前判断化疗对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宫颈炎和宫颈癌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和HPV16型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6例宫颈炎组织和92例宫颈癌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HSP90蛋白在维、汉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维、汉宫颈炎组织(77.17%,56.06%)(P<0.05);HSP90蛋白的阳性率表达在维、汉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汉族高于维吾尔族(83.33%,74.19%)。在HPV16型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维吾尔族阳性率(58.06%)高于汉族(16.67%)(P<0.05)。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炎组织(44.56%,12.12%)(P<0.05)。维、汉宫颈癌组织中HSP90的表达与HPV16型感染呈正相关性(r=0.361, P<0.05)。结论通过对HSP90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宫颈癌的标志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hMAM 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巢式RT PCR检测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外周血hMAM mRNA阳性细胞,随访。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对照。 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外周血有核细胞hMAM mRNA阳性率26.0%,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4.2%)、健康体检志愿者(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5、P=0.012);其hMAM mRNA阳性率与癌组织HER2过表达相关(P=0.037);13例阳性患者中8例(61.5%)随访出现复发转移(P=0.004),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降低(P=0.002)。 结论 hMAM mRNA是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物。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hMAM 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能是预测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100A6基因对于胃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成瘤、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将S100A6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S100A6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MKN45胃癌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MKN-S100A6),而后使用流式细胞仪、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细胞迁徙实验法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与恶性表型的变化。同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细胞组为对照。结果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空白MKN45胃癌细胞相比,转染PC-S100A6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显著加快,前5 日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C-S100A6转染组处于G2 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处理的MKN45细胞和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MKN45细胞(P<0.05),而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各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的凋亡比例均为0.8%左右,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S100A6转染组平均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PC-S100A6转染组穿膜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S100A6基因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及分裂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增加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较小。S100A6基因可能加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总之该基因对维持细胞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因启动子区重新甲基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肿瘤防治新靶点。方法用S 腺苷甲硫氨酸使c-myc和p16启动子甲基化,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药物处理后,c-myc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p16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结论SAM能够通过下调癌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示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两种化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更佳化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238例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BIP方案组(133例)和PF方案组(105例),对他们的2年生存率和毒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BIP方案组2年生存率76.7%(102/133),2年无进展生存率70.7%(94/133);PF方案组2年生存率63.8%(67/105),2年无进展生存率57.1%(60/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毒副反应评价,BIP方案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PF方案组(P<0.05),远期毒副反应评价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中,BIP方案在生存率方面优于PF方案,但骨髓抑制较为严重,在远期毒副反应方面两种化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1(TFF1)、三叶因子2(TFF2)、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肠上皮化生及24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TFF1、TFF2、TFF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FF1、TFF2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表达强度依次均呈递减趋势(均P<0.05)。TFF3在正常胃黏膜没有表达,而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胃癌组织中 TFF1、TFF2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呈负相关 (r=-0.55,r=-0.38,均P<0.05),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8,r=0.48,均P<0.05);TFF3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55,P<0.05),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TFF可能通过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51例NSCLC、21例癌旁和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KCα的表达,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KCα在NSCLC、癌旁和良性肺病变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4.5%(38/51)、42.9%(9/21)和45.5%(5/11),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9),肿瘤组阳性率要高于癌旁组织(P=0.010)。PKCα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间均无明确相关性(P>0.05)。Kanplan Meier法提示不同表达状态的PKCα生存曲线和复发转移曲线没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和复发转移状态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600和0.211。结论PKCα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尚不能支持PKCα作为判断肿瘤预后和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146T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健康对照组和1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CD146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观察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变化。 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总肿瘤组、肝癌、肺癌组、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组的CD146T/T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的外周血T细胞绝对数是降低的(P<0.05),而CD146T绝对数却是与健康对照相似(P>0.05);(3)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 T比例与T细胞绝对计数负相关(n=188,r=-0.297,P<0.001)。(4)肿瘤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CD146T/T比例的比较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CD146T比例增高,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FEZ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FEZ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86.1%),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FEZ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677±0.120),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46±0.119),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FEZ1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和20例同期手术切除的肺部良性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KAI1 mRNA、KAI1/CD82,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肺癌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2%和90%,KAI1/CD8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85%,肺癌组KAI1mRNA及KAI1/CD82蛋白表达均低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KAI1mRNA、KAI1/CD8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KAI1/CD8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P<0.01),肺癌组织中KAI1 mRNA与KAI1/CD82表达有相关性(P<0.01)。 结论 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其下调的机制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KAI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项评估肺癌患者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JAK1、p-STAT3和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JAK1、p-STAT3和bcl-2在60例胃癌组织和60例胃镜标本中的表达。 结果 (1)JAK1、p-STAT3和bcl-2 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最高,其次是不典型增生和癌旁胃黏膜,再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浅表性胃炎中最低(P<0.05);(2)胃癌JAK1、p-STAT3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3)胃癌中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 JAK1、p-STAT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存在异常高表达并与胃癌发生、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水平对肺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98例肺癌患者、3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及24例健康人血清中ADAM8的表达水平。 结果 血清ADAM8水平在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人组(P<0.05);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ADAM8水平与远处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早期肺癌患者血清ADAM8的水平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ADAM8对肺癌诊断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 结论 血清ADAM8的水平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血清ADAM8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肺癌转移倾向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赵国华  刘信  张睿 《中国肿瘤》2014,23(2):153-157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3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于术前抽取30例胃癌患者、15例胃溃疡患者、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133 m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CD133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和健康志愿者(0.2804±0.1835 vs 0.0984±0.1321,t=6.724,P〈0.001;0.2804±0.1835 vs 0.0282±0.0597,t=-7.327,P〈0.001)。CD133 mRNA表达与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33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肺癌、结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230例肺癌、160例结肠癌、125例胃癌、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及其对应的血液样本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ERCC1 mRNA在4种肿瘤的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肿瘤的癌组织中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相对应外周血中的表达(P<0.05),且肿瘤组织与外周血ERCC1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肺癌:r=0.430,P<0.001;结肠癌:r=0.553,P<0.001;胃癌:r=0.583,P<0.001;乳腺癌:r=0.501,P<0.001)。肺癌、结肠癌及乳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ERCC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胃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而男性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高于女性(P<0.05)。结论 通过检测肺癌、结肠癌、胃癌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RCC1的表达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8.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8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其中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行RT-PCR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 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5%(76/8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5%(30 /40)(χ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肾癌组织中为82%(41/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62.5%(25/40)(χ2=4.321,P=0.038)。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 vs. (7.232±3.045), 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组[(9.315±3.027) vs. (7.563±2.991), 14/14 vs. 22/36,P<0.05]。而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 ezr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mRNA水平均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