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抑制采后蕨菜木质化,延长蕨菜的货架期。分别比较25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 aminopurine,6-BA)及50mg/L 6-BA浸泡处理蕨菜15min后,在13~15℃、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贮藏9d,用清水浸泡作CK,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氢酶(CAT)等酶及丙二醛(MDA)含量、木质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6-BA处理能明显降低与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AL、POD、4-CL、CAD等活力(p0.05);各处理中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间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贮藏期间,6-BA处理组中木质素及MDA的含量低于CK组;6-BA处理及CK组蛋白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6-BA处理明显抑制蛋白质含量下降和明显提高CAT酶活力。综上50mg/L 6-BA能较好地抑制采后蕨菜的木质化。  相似文献   

2.
乙醇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温条件下 1 5mL/kg乙醇可明显延缓采后绿芦笋木质化进程。乙醇处理可抑制木质素合成前体总酚含量的上升 (P <0 0 1) ,抑制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AL(苯丙氨酸解氨酶 )和POD(过氧化物酶 )活性上升 ,延缓可溶性蛋白、DNA(脱氧核糖核酸 )的降解 ,降低活性氧和木质素含量 (P <0 0 1) ,保持绿芦笋鲜嫩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心香”甘薯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机械损伤方式,探究真空浸渍辅助BTH-Ca2+复合处理对甘薯采后伤口愈合能力的影响。以木质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出促进甘薯愈伤的最佳处理参数为:BTH质量浓度为100 mg/L、乳酸钙质量浓度为14.1 g/L、真空度为15 kPa、真空浸渍时间为6.5 min,在此条件下愈伤2 d,甘薯损伤部位木质素质量分数达195.06 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TH-Ca2+复合处理明显提高甘薯愈伤组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PAL、4CL、CAD和PO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在适宜的条件下,BTH-Ca2+复合处理可通过激发甘薯损伤部位的苯丙烷代谢途径,正向调控木质素的合成和积累,达到促进愈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处理对双孢蘑菇细胞壁代谢及木质化进程的影响,本文研究了5 mmol/L GABA处理对双孢蘑菇几丁质、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细胞壁代谢和木质素合成的相关酶活力的影响(4℃贮藏12 d)。结果表明:GABA处理能显著(P<0.05)抑制双孢蘑菇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减缓几丁质和纤维素的降解,这说明GABA处理能较好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抗压力。在贮藏6 d后,双孢蘑菇中的木质素含量不断升高,木质化进程不断加深。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PAL)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肉桂醇脱氢酶(CAD)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GABA处理组木质素含量低于对照组,PAL活力高于对照组,而CAD活力却低于对照组,这说明GABA能够通过提高PAL活力和抑制CAD活力来降低双孢蘑菇木质素的积累,进而延缓其木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郑剑  郑小林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258-263
为研究UV-C辐照处理对采后剥壳后的高节笋的品质、木质化和褐变的控制效果,本文将UV-C 4.0 kJ·m-2强度辐照处理剥壳后的高节笋于(6±1) ℃、85%~90% RH环境下贮藏15 d,分析硬度、呼吸速率、失重率、腐烂率、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以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UV-C处理对抑制高节笋切面的褐变,延缓高节笋的硬度、呼吸速率、失重率、腐烂率、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上升,抑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有显著性作用(p<0.05)。研究发现,UV-C辐照处理能够通过降低木质素合成代谢的相关酶活以抑制采后去壳竹笋木质素的累积,从而延缓采后冷藏竹笋的木质化进程,使其保持良好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6.
李磊  陈发河  吴光斌 《食品科学》2010,31(16):286-290
以福建莆田市“解放钟”枇杷为材料,采后50℃热处理30min 后分为冷库(2~5℃)和室温(18~25℃)两种贮藏条件进行贮藏。在贮藏期通过对枇杷果实的木质素含量、硬度、多酚氧化酶(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分析,研究贮前热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2~5℃)条件下贮藏,枇杷果实硬度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有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4。贮前热处理能够延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素含量及硬度的上升,降低PPO、PAL、CAD、POD 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_2)处理对茭白保鲜效果的影响,以上海青浦区"大白茭"茭白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5%、1.0%和1.5%的CaCl_2处理茭白45 min,对照组为等量蒸馏水浸泡相同时间,晾干后包装,置于0±1℃、相对湿度为50%~60%的冷库中贮藏35 d,每7 d检测其失重率、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MDA)、木质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等相关品质指标,确定CaCl_2处理茭白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1.0%的CaCl2处理条件下,茭白失重率最低,保持了较高的白度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抑制了茭白硬度的降低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P0.05),PAL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地延缓了茭白的木质化进程,更好地维持了茭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枫香叶精油对枇杷低温贮藏的防腐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枇杷采后贮藏时间和维持果实品质,开发安全环保的生物源保鲜剂,用不同体积分数(1、 6 μL/100 mL和10 μL/100 mL)枫香叶精油对枇杷果实进行浸泡处理后,在5 ℃条件下贮藏30 d,每5 d测定腐烂指 数、质量损失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木质素、丙二醛、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果实 的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枫香叶精油可以显著延缓果实硬度上升和木质素的积累,减少果实腐烂、质量损失 和丙二醛含量,减缓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抑制POD和PAL的活性,在果品保鲜的应用领域有较好的前景,其中以 6 μL/100 mL精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菜豆是人体补充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然而鲜食菜豆由于采后衰老和木质化,导致其食用品质下降。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鲜食菜豆采后木质纤维化的影响,以白棒豆、无筋白棒豆和青棒豆豆荚为材料,研究1-MCP对其生理、纤维素、木质素及其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鲜食菜豆采后木质纤维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经1-MCP处理可以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uSy)的活性,抑制还原糖向纤维素转化;通过抑制苯丙氨酸裂解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酸脱氢酶(CAD)的活性,降低木质素单体合成,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向过氧化氢的转化,从而抑制木质素单体的聚合,最终实现抑制鲜食菜豆的木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采收成熟度与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成、八成和九成熟的“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v. Jiefangzhong)果实为试材,于4℃贮藏期间测定3 种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品质指标及木质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确定适宜于冷藏的枇杷果实采收成熟度,以减缓冷藏期间果实木质化败坏的发生,延长其贮藏期。结果表明:果实冷藏至35d,成熟度越高,果肉木质化越严重,但七成与八成熟果实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明显(P > 0.05);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八成熟果实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高于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P < 0.05)。不同成熟度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以及4- 香豆酸辅酶A 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不显著(P > 0.05),九成熟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明显高于七成和八成熟(P < 0.05),PAL 活性与木质素含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89)。不同采收成熟度与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密切相关,适于冷藏的枇杷果实以八成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鲜切雷竹笋在4℃冷藏条件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及丙二醛(MDA)、多酚、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木质化机理。结果显示:在冷藏过程中,PAL、POD活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PO活力在前6d缓慢上升,第15天开始下降;多酚含量在冷藏前6d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第12天又开始下降;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基部为5%~26%,中部为3%~24%,尖部为2%~22%。结果表明:在冷藏期内,PAL、POD活力大幅度增加,是导致鲜切雷竹笋木质化的关键酶;酚类物质作为木质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参与木质素的合成;MDA可能参与鲜切雷竹笋的木质化进程,但需进一步验证;木质素含量从基部向尖部逐渐降低,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尖部推进的。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香菇为原料,分别用10、15 mg/L和20 mg/L亚精胺溶液进行负压渗透处理,4 ℃贮藏16 d,研究了贮藏过程中硬度和木质素、几丁质、纤维素、总酚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不能抑制香菇硬度下降,并均促进了纤维素含量升高;15 mg/L的亚精胺处理能够使贮藏末期几丁质含量不发生明显下降;总酚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先增加后降低;15、20 mg/L的亚精胺处理组能够在4~6 d保持较低的PAL活力;而20 mg/L亚精胺处理在贮藏前期(4~6 d)能抑制POD活力,推迟木质化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弱酸性电位水在茭白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弱酸性电位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处理对茭白微生物状态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未经处理的茭白作对照,用有效氯质量浓度30 mg/L SAEW浸泡茭白5 min后自然晾干,包装后置于4 ℃冰箱中贮藏12 d,贮藏期内每3 d进行感官评定,测定茭白根部微生物数量及色泽、硬度、质量损失率、呼吸速率及木质素含量、蛋白质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SAEW处理后茭白根部菌落总数下降1.62(lg(CFU/g)),并且在贮藏期内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数量。同时能够降低茭白贮藏期的呼吸作用,减缓茭白褐变、变软、失水、木质化,对保持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有一定作用;另外SAEW处理可使POD与PPO保持在较低活性,而使CAT活性提高。结果表明,SAEW在茭白杀菌防腐、保持其贮藏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NO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亚  吴光斌  陈发河 《食品科学》2016,37(18):208-215
探明NO处理对采后莲雾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絮状绵软进程的影响。以台湾‘黑珍珠’莲雾果实为材料,用不同用量(5、10、20 μL/L)外源NO熏蒸处理莲雾果实,以0 μL/L NO熏蒸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采后莲雾果实生理及品质、细胞壁代谢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外源NO熏蒸处理能够显著抑制莲雾果实贮藏过程中絮状绵软指数及质量损失率的上升,保持果实硬度,延缓果实纤维素含量的下降,10 μL/L NO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同时,不同用量外源NO熏蒸处理能够延缓果实木质素含量的上升,10 μL/L NO显著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絮状绵软指数与质量损失率、果肉硬度、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原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O处理能够抑制细胞壁类物质降解酶活性,延缓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进程,延长果实贮藏期,其中以10 μL/L NO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慈姑为研究材料,研究1%抗坏血酸和0.2 g/L阿魏酸2个抗褐变剂处理对鲜切慈姑冷藏(4±1℃)过程中褐变的影响。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鲜切慈姑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总酚、类黄酮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确定抗褐变剂对鲜切慈姑褐变的影响。结果发现, 2种抗褐变剂均能有效抑制鲜切慈姑的褐变,较好维持鲜切慈姑TSS含量,降低鲜切慈姑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的上升,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PPO、POD和PAL活性,不同抗褐变剂抑制效果不同,但是从褐变度和营养品质上看0.2 g/L阿魏酸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MA贮藏对采后茭白糠心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MA贮藏对茭白保鲜的效果,研究(1±1)℃下MA贮藏对采后茭白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茭白叶绿素酶活性增加1.4倍,使叶绿素含量下降4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导致茭肉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增加32%和36%.MA贮藏不仅可显著降低茭白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还可延缓叶绿素酶、PAL和POD活性的增加,茭白的总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1%和34%,而空心指教、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66%、92%和81%.表明MA贮藏可抑制茭白的黄化和糠心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枫香叶分离物(枫香叶依次经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层析、50%乙醇洗脱后所得产物)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其还原力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O2-·、·OH的清除能力和对枇杷的贮藏保鲜效果。用10、30、50 mg/100 mL的枫香叶分离物溶液对枇杷果实进行浸泡处理,6 ℃贮藏,每5 d测定一次枇杷果实的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含量等果实的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枫香叶分离物具有较高的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O2-·、·OH清除率;且枫香叶分离物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枇杷果实腐烂指数、硬度、细胞膜渗透性及PAL活性和POD活性的升高,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木质素的积累,对于长期贮藏的枇杷果实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其中以10 mg/100 mL枫香叶分离物的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杨酸(SA)对蛇龙珠葡萄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果实为试材,在浆果生长期设置0 mg/L、25 mg/L、50 mg/L、100 mg/L的水杨酸处理,测定果皮和果籽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探讨白藜芦醇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蛇龙珠葡萄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籽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出现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花后35 d和花后80 d;PAL和C4H活性的变化与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相似;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蛇龙珠葡萄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其中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以50 mg/L水杨酸诱导效果最佳,果籽中白藜芦醇含量以25 mg/L水杨酸诱导效果相关最佳。由此推断,适量的水杨酸处理能够激活PAL和C4H的活性,进一步提高白藜芦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雷笋采后贮藏过程中木纤化规律,将雷笋分别置于常温(25 ℃)和低温(4 ℃)条件下贮藏,研究木质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贮藏至6 d,笋肉表现出黄化、腐烂等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第24天,笋肉出现黄化、腐烂现象。低温贮藏至6 d时,木质素含量为13.22 mg/g,到24 d时木质素含量增至26.31 mg/g。氨基酸总量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变化不大。在常温条件下,其呈缓慢下降趋势,贮藏第6天时氨基酸下降了21.78%。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肉桂酸-4-羟化酶(C4H)等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常温贮藏下的酶活性高于低温贮藏的酶活性,表明低温时通过降低雷笋木纤化相关酶活性,减缓木纤化进程。在低温贮藏环境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数不断增加。低温贮藏24 d时基因下调程度最明显,上调基因各组差别不大;贮藏12 d时上调基因数最少。LAC-10、POD-10、HCT-10、CAD-10和CCR-10等木质素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低温下整体呈上升趋势,而COMT-10基因相对表达量一直减小。本研究结果为雷笋采后木纤化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臭氧气体处理对金针菇保鲜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用白色金针菇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5个浓度的臭氧气体处理金针菇,然后在低温(4℃)条件下贮藏,并测定贮藏期间金针菇的感官品质、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比较不同臭氧气体浓度处理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臭氧浓度为16.6 mg/L处理过的金针菇保鲜效果最好,臭氧处理有效地保持了金针菇的感官品质,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保持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控制了MDA含量的上升,抑制了PPO活性的增加,并能保持较高的POD活性,有效减缓了金针菇的衰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