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血管弓单管空肠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胃中上部癌行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中处理吻合口张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带血管弓单管空肠处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胃中上部癌行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中吻合口张力过高问题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吻合前空肠上提最大延长长度为(7.75±1.75)cm(4~10 cm),吻合后空肠上提实际延长长度为(5.95±1.82)cm(3~9 cm),延长长度实际使用率为(77.91±16.60)%(50.0%~100.0%)。术后发生急性尿储留1例,发生左肝下间隙脓肿、腹腔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或严重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腹腔出血等病例。结论带血管弓单管空肠技术能够有效安全地延长空肠系膜长度,从而降低吻合口张力。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简便易行,在遇到吻合口有潜在张力风险时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吻合口胃侧荷包缝合在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治疗的238例胸段食管癌和24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2例吻合口按常规方法处理(常规组),140例改进了处理方法,吻合前在吻合口胃侧吻合器中心杆处予以1号丝线作浆肌层荷包缝合并结扎(改进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积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0.798,0.634,0.362,x2=0.605,P>0.05);两组患者吻合器使用类型、吻合口位置、吻合器食管端组织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8,0.221,t=0.459,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进组吻合器胃端组织质量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6,P<0.05);改进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口胃侧荷包缝合操作简单、安全,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食管空肠三角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2例胃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后施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三角吻合。术后每月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了解进食情况和有无胸骨后烧灼感等,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1月。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为(234±23)min,其中食管空肠三角吻合时间为(34±7)min,术中出血量为(153±32)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6±4)枚;术中用60mm钉仓7个。前3例患者消化道重建完成后行术中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以及半流质时间分别为(2.4±0.5)d、(4.0±0.6)d、(5.3±0.5)d,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前3例患者术后第5天行上消化道造影,造影剂通过顺畅。术后病理分期:IA期3例、IB期2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9.7±1.4)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均可进食软性普通食物,无体质量减轻,无进食哽噎感和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进行食管空肠三角吻合安全可行。该术式吻合口大小不受食管和空肠内径限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改良Overlap法食管空肠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1例胃上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改良Overlap法食管空肠吻合,即将线性吻合变为三角吻合,并使用器械吻合关闭共同开口。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36(22~65)min;手术切口长度为5.5(5.0~7.0)cm;术后恢复进食全流质时间为4(3~5)d;术后住院时间为8(6~11)d。1例病人术后第2天出现吻合口出血,予胃镜下止血,其余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5 d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未发现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术后3个月复查消化道造影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 全腹腔镜下改良Overlap法食管空肠吻合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口腔置入OrvilTM在腹腔镜全胃切除(LTG)中食管空肠吻合术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贲门癌、胃体癌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T组,20例)及对照组(C组,20例).T组应用OrvilTM系统将钉钻头置入食道下端,C组采用传统荷包缝合法将钉钻头置入食道下端,两组均采用圆形吻合器通过双吻合技术在体内行食管-空肠吻合.对照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腹腔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组平均手术时间[(180.0 ± 30.2) min] 略高于C组(173 ± 25.6)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T组[(150 ± 15) ml] 与C组[(140 ± 1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C组比较,T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7 ± 1.2)d vs.(3.5 ± 0.5)d];平均住院时间[(11.7 ± 1.2)d vs.(8.0 ± 1.0) 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口腔置入OrvilTM在腹腔镜全胃切除(LTG)术中食管空肠吻合技术安全可靠,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介绍新型经口底钉座置入装置(OrVil^TM,Covidien)在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或残胃管状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贲门、胃体癌患者及1例贲门部间质瘤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及近端胃次全切除加食管-残胃吻合术,用新型OrVil^TM装置经口将底钉座置入食管下端,进行食管-空肠或食管-残胃吻合.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83.3±25.8)min,术中出血(128.3±90.2)ml;术后(4.0±1.1)d恢复胃肠功能当天,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和瘘后开始进食,术后(9.0±2.6)d出院.术后28 d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OrVil^TM新型装置在食管内放置底钉座,行食管-空肠(残胃)管状吻合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在全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期间行“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的6例胃上部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人术后恢复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病人均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3.2±19.4)min;平均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为(17.5±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8.5±17.5)mL。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1例病人因术后胸腔积液行介入超声下穿刺引流,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术后平均开放流质饮食时间为(2.7±0.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7±0.4)d。结论 “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作为全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便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LPG)双通道消化道重建(DTR)食管空肠“π”形吻合与端侧吻合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LPG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病人23例(“π”形吻合组)以及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病人25例(端侧吻合组)资料,所有病人均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两组病人均常规行LPG、D2淋巴结清扫及DTR,“π”形吻合组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下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端侧吻合组应用圆形吻合器经上腹部辅助切口直视下完成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及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炎症指标,以评价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的短期疗效。结果 相比于端侧吻合组,“π”形吻合组手术切口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1 d、3 d、5 d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顺利出院,无围术期死亡,“π”形吻合组围手术期内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感染性肺炎和胸腔积液各1例,端侧吻合组出现感染性肺炎2例、胸腔积液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G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简化了吻合步骤,病人手术切口更短、腹部美观度好,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食管空肠Roux-e n-Y吻合对抗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EJ A)反流的价值。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和对照组(27例,行食管空肠传统袢式吻合)。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观察两组食管、空肠上段(EJA与空肠-空肠吻合口之间的肠段)排空情况;胃镜及病理检查食管、EJA炎症。术后研究组消化道症状较对照组轻;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研究组食管、空肠上段排空较对照组时间短;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示研究组食管、EJA炎症较对照组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能明显降低术后EJA、食管反流,减轻消化道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中两种抵钉座置入方式行食管空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4例胃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常规行D:淋巴结清扫,切除全胃后抽取信封(术前按1:1每组各设16个信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信封混合,按手术时间顺序打开信封在术中决定患者分组)将患者分为经口抵钉座置入组(OrVil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7例、胃体癌9例)和反式抵钉座置入组(HDST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1例、胃体癌5例)。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进食情况和预后。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OrVil组和HDST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全胃及淋巴结清扫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034-51)rain、(153±35)min、(57±15)min和(2834-49)min、(160±31)min、(48±1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0.59,1.78,P〉0.05)。OrVil组和HDST组患者完成吻合器抵钉座的放置时问分别为(18±6)min和(1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OrVil组和HDS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腹壁切El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6±30)mL、(24±5)枚、(3.74-0.4)cm、(3.44-0.9)d、(3.9±0.7)d、(7.6-4-1.4)d、(10.44-1.6)d和(924-40)mL、(27-4-5)枚、(3.6±0.6)em、(3.34-1.0)d、(3.5±0.7)d、(8.3±3.0)d、(11.14-3.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0.0l,2.50,0.37,1.51,0.82,0.67,P〉0.05)。OrVil组和HDST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食管近端切缘与肿瘤距离分别为(3.14-0.5)Cfll和(2.94-0.6)cm,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现肿瘤残留。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良好,无吻合口狭窄、胆汁反流等发生。OrVil组患者术后2例肺不张、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术后咽喉疼痛;HDST组患者术后1例胸腔积液、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瘘(食管碘水造影检查证实),经引流及肠内营养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进食困难、反流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至随访截止日期患者均生存,无肿瘤局部复发、种植和远处转移。结论两种不同的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安全有效,使用HDST法可以更快地完成抵钉座的放置。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经腹裂孔行扩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7例,采用抵钉座逆向置入弧形切割闭合器双侧吻合即时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患者31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吻合患者26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时间等。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36.51±9.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2±7.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发现2例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术痊愈;对照组发现1例吻合口瘘和2例吻合口狭窄,经治疗均痊愈,两组吻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05)。抵钉座逆向置入弧形切割闭合器双侧吻合技术简单而安全,在食管胃交界癌行扩大胃切除术中的一种较好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和消化道重建两个部分,其中消化道重建是手术中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全腹腔镜下的食管空肠吻合术,是难度系数最大的操作技术,极大地制约了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开展。食管空肠π吻合术是基于直线切割闭合器的线性吻合技术,据报道可以简化手术流程并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和D2淋巴结清扫术,其中40例消化道重建食管空肠π吻合(观察组),38例采用传统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无1例患者发生中转开腹情况,食管切缘均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17.4 min vs. 237.9 min;22.6 min vs. 34.8 min;64.4 mL vs. 99.2 mL,均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1.5 d vs. 2.3 d;2.6 d vs. 2.9 d,均P<0.05)。观察组有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吻合口均通畅。 结论:食管空肠π吻合应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安全可行,与传统的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法相比,其具有手术时间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新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1例胃癌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的方法进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25±37)min,其中吻合时间为(51±1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9±48)ml。术后住院天数(8±3)d。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方法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吻合时间短.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在胃癌腹腔镜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间9例胃癌病人腹腔镜胃切除的临床资料。4例近端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和双通道重建。1例近端胃癌和4例胃体癌病人行腹腔镜全胃切除和Roux-en-Y吻合。9例均采用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改良重叠法)。结果: 本研究病人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均成功完成。总手术时间为(273.9±48.2) min。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时间为(40.9±13.3) min。术中出血量为(58.9±43.4) mL,淋巴结清扫数为(27.1±11.8)枚。上、下切缘病理检查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5±0.9) d,进流质时间为(4.8±1.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9±1.8) d。病人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在胃癌腹腔镜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可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经裂孔行扩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后,在纵隔内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在施行开放经腹膈肌裂孔扩大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采用腹段食管逆向置入抵钉座、弧形吻合器切断食管、利用缝线牵出抵钉座的方法予以双吻合技术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其中9例为近端胃大部切除行食管-管状胃端端吻合,6例为全胃切除术行食管-空肠吻合。结果全部病例吻合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85.5±13.1)min,吻合耗时(42.0±8.6)min,术中出血量(106.7±34.9)ml,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4.4±1.2)cm.残端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术后随访发现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缓解。结论抵钉座逆向置人食管联合弧形切割闭合器双吻合技术能简单而安全地在下后纵隔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可能成为食管胃交界处癌行扩大胃切除术后的一种较理想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共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70例,发生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为7.1%,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食管贵门癌根治术70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4~68岁,平均64岁。行胃代食管术3例,结肠代食管术1例,空肠代食管术1例。吻合口瘘发生于颈部1例,胸内4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10d。1例颈部吻合口瘘采取敞开引流。换药,住院31d治愈;其余4例均急诊行脓腔最低位切肋引流,高位空肠造瘘,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住院40~54d治愈,无1例死亡。2护理2.1吻合口瘘的早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方法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前瞻性入组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S吻合组(80例,采用3S空肠间置法吻合)和传统吻合组(73例,采用食管残胃后壁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3S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手术时间[(163.2±12.3) min比(154.7±14.1) min]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5%(6/80)比13.7%(10/7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术后6月开始,3S吻合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等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均P<0.05)。术后18月,3S吻合组较传统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0.0%(16/80)比46.6%(34/73), P<0.01],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160.8±8.1) min 比(61.1±10.8) min, P<0.01]。术后QLQ-C3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3S吻合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3S空肠间置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食管癌三切口手术后,管状胃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两种径路上提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间107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上提管状胃采用经胸骨后径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者52例,经食管床径路者55例.两种径路吻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胸管置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径路组的住院时间[(12.9±9.4)d]长于食管床径路组[(9.9±5.4)d,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胸骨后径路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6.9%)明显高于食管床径路组(5.5%)(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心律失常等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径路管状胃上提均为有效、安全的途径;但胸骨后径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应个体化选择管状胃的上提径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7种食管空肠吻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病人93例临床资料,接受全胃切除后行完全腹腔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其中圆形吻合器法包括反穿刺、侧方置入、直接置入、荷包缝合及经口钉砧座置入装置(OrVilTM),直线切割闭合器法包括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Overlap)和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FETE)。分析术中及术后结果。结果 手术时间(293.7±85.3)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3.0±5.8)min,直接置入法在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上略显优势,平均时间(18.2±3.7)min。术中并发症4例,术后并发症3例,均处理成功,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7种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40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切缘阴性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照分析影响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440例病人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漏者12例(2.7%),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4(1~8)d。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新辅助化疗、吻合方式(全腹腔镜吻合、辅助切口吻合)、联合器官切除(胰体尾、脾脏、胆囊)、侵犯食管是影响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新辅助化疗、吻合方式、联合器官切除、侵犯食管是影响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高龄(>65岁)、接受新辅助化疗、肿瘤侵犯食管、行全腹腔镜吻合方式、联合器官切除病人,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须警惕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内镜下覆膜支架置入使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病人预后快且创伤小,但有脱落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