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索WA1F-S基因在喉癌细胞内表达的作用,为喉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亚克隆技术,构建WAF1-S真核表达载体pcDNA3-WAF1-S。利用lipofectamine介导,将外源野生型WAF1-S基因导入喉癌细胞系Hep-2,筛选阳性克隆,采用打点杂交技术观察WAF1-S基因mRNA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及激光共聚焦方法定量分析WAF1-S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ep-2细胞的生长状态。同时以空载体质粒pcDNA3为对照,分析WAF1基因对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打点杂交证实转染WAF1-S基因的Hep-2细胞有外源WAF1-S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WAF1-S在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能抑制Hep-2细胞系的生长。转染后喉癌细胞中WAF1-S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计数证实WAF1-S能诱导喉癌细胞系Hep-2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结论 导入外源野生型WAF1-S基因可抑制喉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53腺病毒重组体(AdCMV-p53)转染对p53缺失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腺病毒重组体(AdCMV—p53/GFP)转染经0、0.25、0.5、1.0、1.5、2.0Gyγ射线辐射的H1299(nullp53)和PC-3(nullp53)细胞,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源性p53表达,用克隆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辐射联合AdCMV-p53转染组p53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辐射组、单纯AdCMV—p53转染组和辐射联合AdCMV—GFP转染组同种细胞p53阳性率(P〈0.05);AdCMV—p53转染不仅明显提高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而且与肿瘤细胞组织来源有关。结论p53腺病毒重组体转染对p53基因缺失肿瘤细胞低剂量辐射敏感性的增强作用与肿瘤细胞来源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野生型p16基因体外诱导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野生型p16基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对瘢痕疙瘩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基因转染将含p16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导入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筛选出阳性克隆后用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细胞超微结构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变化,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细胞形态。结果:细胞在转染野生型p16基因后自第3代起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明显减慢,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有96.7%的细胞处于G1期;电镜分析表明,细胞出现明显的溶酶体超载现象。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证实细胞进入衰老期。结论:野生型p16基因可诱导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提前进入衰老阶段,这为瘢痕疙瘩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辐射结合腺病毒(Ad CMV)载体介导的p53基因转导对不同p53状态的人黑色素瘤细胞系基因转移效率、凋亡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p53)介导入p53基因转导1Gy X射线预照射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wt p53)和WM983a(mu p53),RT-PCR检测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阻滞及外源性P53蛋白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率测定辐射后细胞存活率。用携带报道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GFP作为对照。结果1Gy X射线照射可较高地增加AdCMV-p53对A375和WM983a细胞系的基因转导效率,转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可在两种细胞中高效表达,并诱导细胞周期G1期阻滞;单纯转导p53对A375(wt p53)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和生长抑制效应,但可部分诱导WM983a(mu p53)细胞凋亡;而转导p53基因48h后给予X射线辐射,两种细胞的克隆存活率较其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外源性p53基因对WM983a(mu p53)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较A375(wt p53)细胞明显。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过表达可增加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和WM983a的辐射敏感性,但对WM983a细胞系的辐射增敏作用高于A375细胞系。表明p53是基因治疗黑色素瘤较好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Egr-p16重组质粒在转染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特性,验证其联合放射治疗体外抑制B16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株;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后p16的表达和同一剂量X射线诱导下p16的表达时程,流式细胞数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MTT法检测pEgr-p16基因协同放射治疗后B16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不同剂量X射线均可诱导p16表达增强,为假照组的3.78-6.67倍(P〈0.01);2GyX射线照射后,p16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照射后72h达到最高值。p16基因联合放射可诱导B16细胞凋亡,凋亡率高于单纯照射组和单纯基因诱导组(P〈0.05-0.01);转染pEgr-p16质粒的细胞经2GyX射线照射,8d后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时间其他实验组(P〈0.05-0.001)。结论pEgr-p16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有明显的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给予射线或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p16并研究其体外稳定转染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p16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双酶切、粘端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有辐射诱导特性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和p16的pEgr—p16的质粒载体,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载体导入人HeLa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照射转染后的HeLa细胞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全自动测序证明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p16构建正确;稳定转染可见有明显的p16表达增强;5Gy以内p16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在2Gy照射后2hp16蛋白表达水平即开始增高,4h达到最高,12h趋于正常水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p16,在HeLa细胞中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剂预防放射性直肠炎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人野生型p53 cDNA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受不同剂量放射照射的SKOV-3培养细胞中,观察p53不同状态下对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SKOV-3、SKOV-3-vect及SKOV-3-p53经2Gy照射后,其集落形成数分别下降了18.6%、22.9%及44.5%;经4Gy照射后,其集落形成数分别下降了63.6%、64.9%及88.9%。转染p53基因后,肿瘤细胞S期和G2/M期的比例下降,G1/G0期的比例增加,p53基因的转染使卵巢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结论 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转染,增加了卵巢癌SKOV-3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野生型INK4a/ARF基因共转染对人肺腺癌A5 4 9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 ,将含有人全长野生型INK4a/ARF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p16 INK4a和pcDNA3 p14 ARF同时导入该基因位点缺失的人肺腺癌A5 4 9细胞系中 ,确定其编码的蛋白p16 INK4a和p14 ARF稳定表达 ;在设立空白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情况下 ,用 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常用肺癌化疗药物 (阿霉素、顺铂、拓朴替康、诺维本和紫杉醇 )作用于转染前后的细胞 ,利用MTT法测定各种不同药物的 5 0 %抑制浓度(IC50 ) ,并测定在该浓度作用下转染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转染INK4a/ARF基因后 ,A5 4 9细胞对阿霉素和顺铂的IC50 值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拓朴替康、诺维本和紫杉醇的IC50 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阿霉素和顺铂诱导的凋亡指数也明显高于其他 3种药物。结论 恢复p16 INK4a和p14 ARF蛋白的表达可改变A5 4 9细胞对部分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p16和p53基因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将重组体腺病毒p16、p53、p16联合p5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p16、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了分析。RT-PCR显示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p53不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p16和p53等外源基因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高效表达,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计数证实其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明显半调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本研究显示p16及p53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可被辐射诱导激活的表达载体pEgr-sTRAIL,研究其体外瞬时转染联合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辐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SOEing PCR法克隆可溶性TRAIL基因,测序正确后连入pcDNA3.1-Egr质粒,构建pEgr-sTRAIL表达载体;采用GeneCompanionTM聚阳离子转染试剂体外瞬时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接受不同剂量的^12C^6+照射后,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 mRNA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存活。结果成功构建了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sTRAIL;瞬时转染联合^12C^6+离子照射可在mRNA水平上诱导sTRAIL表达增强;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转染pEgr-sTRAIL的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结论^12C^6+离子可诱导重组质粒pEgr-sTRAIL在被转染的HeLa细胞中表达增高,体外基因-^12C^6+离子联合治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管抑素(angiostatin)基因在人膀胱癌BIU-8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人全长angiostatin基因经脂质体包裹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行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瘤细胞克隆,比较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的瘤细胞生长特性。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瘤细胞angiostatin蛋白的表达,并应用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实验及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活性。结果 外源性angiostatin基因的表达对BIU-87瘤细胞的生长并无影响。转染细胞在体外明显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并对鸡胚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ngiostatin能特异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正义、反义转染对胃癌细胞MKN45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从pGEM-T质粒上扩增出的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的DNA片段,按正向、反向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测序正确的重组子pcDNA3.1-a(含GCRG213正向克隆)、pcDNA3.1-b(含GCRG213反向克隆)和空载体经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比较转染不同质粒的MKN45细胞中GCRG21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差异。选取稳定转染不同质粒的MKN45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增殖状态,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经测序证实,GCRG213正向克隆和反向克隆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与对应的空载体比较,转染pcDNA3.1-a的MKN45细胞中mRNA的表达上调35.4%,蛋白的表达上调49.4%,而转染pcDNA3.1-b的MKN45细胞中mRNA的表达下调32.1%,蛋白的表达下调50.3%。转染了GCRG213正向克隆的MKN45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加快,凋亡率下降,而转染了GCRG213反向克隆的MKN45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减慢,凋亡率增加。结论 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恶性肿瘤癌变的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基因编码序列推测其氨基酸序列,预测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方法利用GeneBank数据库获取LRP16基因序列,然后推测出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对该序列蛋白结构域的同源性进行搜索;将LRP16基因ORF插入pcDNA3.1,构建LRP16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采用Superfect稳定转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筛选稳定表达LRP16基因的细胞;以紫外灯照射筛选后有HL-60稳定过表达的HL-60细胞和对照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有LRPl6过表达对HL-60细胞增殖及DNA损伤后修复的影响。结果在LRPl6基因理论蛋白序列的第148至315氨基酸残基之间具有与人类组蛋白H2A1C末端相类似的同源序列hismacro、COG2110和A1PP,同源性高达80%以上。LRP16基因的过表达具有抗紫外线引起HL-60细胞DNA损伤和增强损伤后的修复作用。结论LRP16基因编码蛋白可能具有抗紫外线的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顾勇  段炜  孟宏涛  吴秀华 《武警医学》2012,23(10):871-874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DBC1的正义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DBC1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BC1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相比,pcDNA3.1-DBC1正义表达载体转染上调DBC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升高G1期细胞比例(51.0%vs 64.9%,P=0.002),降低S期细胞比例(29.7%vs 14.0%,P〈0.001),诱导细胞凋亡(8.8%vs 24.6%,P〈0.001)。结论 DBC1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p16基因导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观察转染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转染p16基因的细胞系,其细胞生长速度,DNA合成,细胞增殖能力均下降,而未转染组则有相反结果。结论:p16基因能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人TSH受体(hTSHR)体外转染TSHR表达下降的低分化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株后,细胞摄取放射性碘功能以及甲状腺癌相关基因mRNA表达 的变化.方法 pcDNA3.1/hTSHR转化DH5a感受态菌,进行扩增、酶切,再以核苷酸测序方法鉴定.体外转染pcDNA3.1/hTSHR,通过免疫荧光检测TSHR表达产物,井型γ计数仪检测摄碘率,相对定量实时荧光PCR验证其表达的TSHR蛋白功能和特性.采用SPSS 13.0软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pcDNA3.1/hTSHR经PCR扩增hTSHR-cDNA片段约113 kb,Kpn Ⅰ和Xha Ⅰ双酶切:hTSHR-cDNA的片段约2.3 kb,pcDNA3.1(+)的片段约5.5 kb,均同预期片段大小相符;核苷酸测序方法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hTSHR全长序列一致,表明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在hTSH刺激下,转染pcDNA3.1/hTSHR细胞与转染pcDNA3.1(+)细胞比较:(1)在甲状腺肿瘤细胞胞质、胞膜有增强的绿色荧光,(2)前者125 I摄取率是后者的2.9倍(t=28.63,P<0.01),(3)甲状腺碘摄取相关基因TSHR、钠碘转运体(NIS)、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Tg的mRNA的表达分别升高1.74倍(t=5.959,P<0.01)、7.2倍(t=3.807,P<0.05)、2.88倍(t=4.769,P<0.01)和2.67倍(t=6.388,P<0.01).结论 pcDNA3.1/hTSHR体外转染甲状腺癌肿瘤细胞后,可有效提高碘的摄取;这可为放射性碘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OVCAR-3卵巢癌细胞,为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自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IL-8基因,构建pcDNA3.1( )/IL-8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将外源基因转入OVCAR-3卵巢癌细胞,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及ELISA法鉴定其mRNA及蛋白瞬时表达后,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生长增殖特性的改变,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双酶切电泳结果显示,相应位置(300 bp,5 400 bp)可见2条清晰特异的DNA条带;DNA测序结果进一步显示,重组质粒中插入的基因片段全长 300 bp,编码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相符,阅读框保持不变;RT-PCR、Western 印迹检测及ELISA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OVCAR-3细胞IL-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IL-8转染细胞组转染3 d后的光密度值(D值)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组(P<0.05);FCM分析结果显示,OVCAR-3细胞转染IL-8基因后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增殖指数也相应上升,与未转染及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IL-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瞬时转染OVCAR-3卵巢癌细胞;IL-8可以自分泌方式促进卵巢癌OVCAR-3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人黑色素浓集激素1型受体(MCHR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人MCHR1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MCHR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 )/MCHR1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成功地表达了目的基因.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转染CHO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MCHR1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HNP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HNP1基因工程生产的可能性奠定基础。方法 从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HNPl基因cDNA片段,将纯化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证,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TOPO中.用脂质体转染CA3S-7细胞,用BA-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上清中HNP1的表达。结果 从人中性粒细胞中克隆出人HNP1基因,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公布的人HNP1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并在COS-7细胞中获高效瞬时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TOPO/HNP1,为后续哺乳动物工程细胞株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hIGF - 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 /hIGF - 1并通过转染成肌细胞来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 :应用DNA重组方法将编码hIGF - 1cDNA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 ,构建pcDNA3.1(- ) /hIGF - 1真核表达质粒 ;应用阳性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 ,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 /hIGF - 1瞬时转染C2C12成肌细胞中 ;采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hIGF - 1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应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hIGF - 1的生物活性。结果 :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 /hIGF - 1转染成肌细胞后 ,hIGF -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转染后的成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 /hIGF - 1,其转染成肌细胞后可获得较高水平hIGF - 1蛋白的表达 ,所表达出hIGF - 1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