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照射野最佳衔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的最佳衔接方法。方法: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一个等中心、半束整体铅模照射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结果:根据测量,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无冷点和热点,与初步临床观察相符。结论:用一个等中心并半束整体铅模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时,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乳腺胸壁和内乳区通常作切线照射,以减少肺的受照射容积,切线野的定位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大多数放疗中心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下面介绍一种在模拟定位机下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癌病人放疗中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的最佳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多叶光栅(ML C)和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 ,以一个等中心加 ML C半野技术照射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用于放疗鼻咽癌病人。结果 根据测量 ,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 ,无冷点和热点。与初步临床观察相符。结论 用一个等中心加 ML C半野技术放疗鼻咽癌时 ,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4.
面颈联合野等中心治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颈联合野等中心治疗技术黄继列萧达宜卢杰本文作者以鼻咽癌为例,介绍面颈联合野等中心照射技术的定位及治疗摆位的步骤。1模拟定位定位前,应检查模拟定位机的各项参数:即机架角、准直器角、治疗床旋转轴、床等中心轴均为初始位。检查模拟定位机的等中心与三维激光束...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放疗切线野与腋锁野照射的摆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的切线野与腋锁野衔接所涉及的问题,即避免相邻野的剂量重叠或靶区遗漏,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方法 采用^60Co治疗机乳腺治疗半野挡块装置,将治疗床和机架旋转某一角度分别照射切线蜉和腋锁野。结果 此方法从理论上可解决切线野与腋锁野的衔接问题,并可改善衔接区域剂量分布的不均匀性。结论 半野切线照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照射野间剂量重叠或遗漏问题。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射治疗射野衔接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 SA  Zhang SF  Tu YQ  Wu GH  Lin Q  Yao Y 《癌症》2006,25(1):119-121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已作为标准的射野设计,用一个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接野解决了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问题,但面颈联合野内存在剂量冷点与热点,剂量均匀性差。因此,本研究试图就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最合适的射野衔接设计作一些探讨。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设野,一种方法用一个等中心,半束照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照射,另一种用两个等中心,面颈联合野用鼻咽等中心照射,选用适当的楔形角,床转一定的角度,下颈切线照射再用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比较两种设野衔接的区别。结果: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计算,两种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之间的剂量衔接处都无冷点热点。用两个等中心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面颈联合野加角头足方向楔形板和床转一定的角度,其剂量分布比单一中心设野更均匀,更合理。99%的等剂量线包容颅底及鼻咽处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时,下颈及口咽部最高点剂量为103%,而且高剂量区容积也小,而用单一等中心设野时,如果要使95%的等剂量线包含颅底及鼻咽处GTV时,最高点处剂量达120%以上。结论:用两个等中心设计面颈联合野和颈部切线照,比单一颈部等中心设野时,接野处可以达到与单一等中心相同的结果,即不产生冷点及热点,而且三维TPS显示比单一等中心更合理、更均匀。  相似文献   

7.
面罩制作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相邻照射野衔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过程中,面罩制作对耳前野与颈切线野之间衔接的影响。[方法]将准备进行鼻咽癌放疗计划设计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病人用平常模拟定位设计的办法并摄取定位片;B组病人待面膜制作完成后起身休息片刻,再进行照射野的设计工作并摄取定位片。两组病人在照射野设计完成后,再以颈切线野的设计条件重新摄取一张体位验证片,将同一病人颈切线野的定位片与验证片进行比较。[结果]A组共有病例34例,发生体位偏差〉±2mm的有13例,占38.2%:B组共有病例30例,发生偏差〉±2mm的仅有4例,占1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病人的耳前野与颈切线野有较好的衔接。[结论]热塑面膜是一种很好的体位固定工具,但不能忽略它具有的收缩性能.在模拟定位时尽量将面膜的制作与照射野的设计分步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产生。  相似文献   

8.
 引言为了提高鼻咽癌的局控率和降低后组颅神经放射损伤的发病率 ,笔者采用改良的设野方法 ,现将方法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 8月~ 1997年12月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 2 0 6例 ,男132例 ,女 74例 ;年龄 2 4~ 79岁 ,中位年龄 4 9岁 ;低分化鳞癌 2 0 0例 ,高分化癌 2例 ,未分化癌 4例 ;无远处转移 ,KPS评分≥ 70 ,随机分两组放疗 :(1)治疗组 96例 (咽旁侵犯 79例 ;口咽侵犯 39例 ) ,先用面颈联合野照射 4 0Gy ,后用面颈分野照射 ;(2 )对照组 110例 (咽旁侵犯 88例 ;口咽侵犯 35例 ) ,全程放疗采用面颈分野照射。1.2 方法 采用60 Coγ射线连续常规分割的外照射治疗。鼻咽剂量 6 6~76Gy/ 7~ 8周 ,颈部治疗量 6 0~ 70Gy/ 6~ 7周 ,预防剂量 5 0Gy/ 5周。治疗组先用双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前分割野照射4 0Gy ,然后用双耳前野 (辅予鼻前野、咽旁野或颅底野 )加颈分割野照射。对照组采用双耳前野 (辅予鼻前野、咽旁野或颅底野 )加颈前后分割野和颈侧垂直野。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中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的衔接方法。方法 先按头颈同一体位等中心投照方法确定耳前野及颈前切线野,以两野的交角为颈前切线野入射角。结果 此法耳前野与颈前切线野衔接较好,避免两野连接处出现剂量“冷点”和“热点”。结论该技术的耳前与颈前切线野衔接较好,照射野剂量分布较均匀,避免剂量“冷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照射野或不同剂量分割放疗鼻咽癌的急性放射反应及后遗症。方法 耳前野不同分割方法两组各 30例 ,面颈联合野不同分割方法两组各 5 0例进行比较。结果  (1)面颈联合野照射者消化道及咽粘膜反应均重于耳前野者 (P <0 .0 5或 0 .0 1) ,后遗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2 )后程加速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急性放射反应及后遗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不明显增加急性放射反应及后遗症 ,面颈联合野急性放射反应加重。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半束照射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鼻咽癌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以及脑和肺的受量。方法 应用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在固体水模体中采用胶片黑度法测量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应用Helax TMS-3D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实际病例的螺旋CT模拟定位资料,在数字重建图像上设计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分别计算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条件下脑组织和肺的受量,比较两者受照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脑组织受照射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25%受较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下限剂量(D25%)以及受量超过75%肿瘤剂量的脑体积(V75%)。结果 两种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均无漏照及低剂量区情况,半束照射和全束共线照射分别有约4mm、10mm的剂量重叠区,两野衔接处剂量最高点高出剂量归一点分别为28%和117%。两种照射技术脑及肺受照射的DVH相似,脑受照射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D25%、V75%及破裂孔处剂量均以全束照射略高,但相差幅度均不超过1%。结论 鼻咽癌应用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与全束照射技术相比,半束照射技术照射野衔接处的剂量重叠区较小,脑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罩固定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鼻咽+颈部CT/MR,采用面罩固定同中心照射,模拟定位摄取颈部X线照片,根据鼻咽癌病灶侵犯的范围勾画照射靶区,制作低熔点挡铅,并在治疗机或模拟机上验证挡块.将2005-2006年收治的12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利用整体档铅治疗组与调强治疗组进行放射治疗,比较1、3年生存率.结果:1)第一步计划常规面颈联合野及下颈部切线野.第二步计划面颈分野+颈部切线野,侵及口咽时,采用小面颈联合野,后界前移到颈椎椎体前缘,避开脊髓,其颈部后三角区采用电子束补偿照射.2)根据鼻咽CT/MR侵及范围相应扩大局部照射野.整体挡铅治疗的患者1、3年生存率与调强放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面罩固定同中心整体挡铅技术可根据鼻咽癌侵及范围勾画个体化照射野计划.2)通过精确适形设野,使鼻咽、口咽、颅底、颈部包括在一个照射野内,靶区设计更合理.剂量分布更均匀,并能有效遮挡附近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时不同射野放射治疗的消瘤率.方法经病理及CT确诊为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的55例病人,分为双耳前野和面颈联合野为主野的两个不同照射组.放疗后,定期CT复查1年.两组咽旁间隙肿瘤消退情况经卡方检验.结果放疗后半年内两组咽旁间隙肿瘤消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放疗后1年显示面颈联合野组咽旁间隙肿瘤消退率明显高于耳前野组(P<0.05).结论面颈联合野照射可提高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肿瘤的消退率.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4月到1994年4月,我院对21例何杰金氏淋巴瘤采用了斗蓬野照射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分析了斗蓬野定位及照射技术的方法以及在定位和照射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放疗中的非共面野联合与适形挡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锁骨上下野与胸壁切线野的最佳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一个等中心,用整体铅模照射的锁骨上下野与胸壁用切线野以半野相衔接.即锁骨上下野的下界即为胸壁切线野的上界。结果 根据测量,锁骨上下野与胸壁切线野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无冷点和热点。结论 用一个等中心并半野和适形铅模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时,锁骨上下野与胸壁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T1,2NoM0 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7%。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两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1-2N0M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及远期放射损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 (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相似文献   

18.
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设计方法和定位方法。方法在已知某一照射野大小、方向和源轴距的情况下,计算出射线束发散的夹角,并依照该角度对机架角、准直器和治疗床做出相应的旋转调整。结果通过调整消除了对穿野由于射线发散造成的不理想剂量分布,使正交相邻野得到更好的衔接,避免了照射区域的重叠和遗漏;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定位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鼻咽癌颈部剂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单个等中心上下半野照射鼻咽癌颈部剂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加速器上用6MV X射线分别按常规技术和单个等中心上下半野技术方法对剂量体模进行模拟照射,用热释光和胶片剂量仪测出面颈野和颈锁野衔接层面相关剂量及剂量重叠情况。对用2种照射技术治疗的2组患者定时拍摄验证片比较摆位重要性。结果:热释光测量结果显示单中心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层面平均剂量(1.01Gy)接近剂量DT1 Gy,而常规分野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层面平均剂量(1.09-1.13Gy)有10%左右的超出,胶片显示单中心技术照射在颈部的等剂量分布较均匀合理,无明显高剂量区出现。验证片证实单中心技术的照射野重叠(1mm)和摆位偏移(0.5mm)很小,分别优于常规分野技术(6-14mm和3mm)。结论: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处可以得到比较准确和均匀的剂量分布,减少了摆位误差并有较好的摆位重复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用等中心四分之一野结合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和楔形板的最佳匹配及照射野间最佳的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 ,以等中心胸壁 1/4野及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技术照射 ,锁骨上下区野与胸壁切线野用半野相衔接。共治疗乳腺癌 6 6例 ,与不用此方法治疗乳腺癌 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此法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近期临床观察无一例因剂量分布不均或过量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因漏照欠量而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同时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用等中心 1/4野结合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使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虚拟楔形板可替代物理楔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