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目的调查珠海市某中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原因。方法开展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样本用多重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51例(学生49例、厨工2例),罹患率12.3%(51/416);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症状均较轻,呈自限性,病例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无重症病例;食堂就餐是危险因素(OR=8.46);39份标本(病例及厨工肛拭子、食堂食物留样、厨房自来水及学校直饮水)中,有31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GⅡ.17基因型),证实疫情是由GⅡ.17诺如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污染食物是主要原因。结论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是发生疫情的主要场所,污染食物是引起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食堂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体检,杜绝从业人员带病上岗;疫情暴发流行期要加强外环境消毒,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湖北省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人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7年3月9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共发现26例病例,均为在校师生,罹患率为1.20%。调查共采集到31份肛拭子样本和3份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为10份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采集饮水机桶装水和食堂留样食品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疫情特点符合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首发病例,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分析安化县一起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18日-3月2日安化县某中学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腹泻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发现感染性腹泻病例105例,罹患率为3.04%,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离厕所近的教室学生罹患率较高,教职工与学生、男女生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读生和寄宿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测发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2份,其中Ⅰ型5份,Ⅱ型3份,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4份。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教室厕所卫生设计不良,致气溶胶产生和传播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起大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疫情暴露因素和感染来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以临床病例为病例组,选取病例同宿舍楼内未发病的健康学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就餐食堂、不同就餐餐次暴露的差异,探查病例危险因素。结果累计报告病例64例,学生罹患率为0.35%(64/18490),145份样品中检出36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病例阳性检出率为57.89%(22/38),厨工阳性检出率为13.08%(14/107);诺如病毒分型均为GⅡ.4型。可疑暴露食堂、餐次是第三食堂2月26日晚餐(OR=5.00,95%CI:1.02-24.49)和第三、五食堂2月28日晚餐(OR=6.65,95%CI:2.11-20.93;OR=5.73,95%CI:1.19-27.60)。结论引起本次疫情的原因是该校厨工在加工食物/分发餐具时污染了食物/餐具引起的诺如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5.
孙静  刘明  王建强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1069-1071
了解某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疫情病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持续14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12月22日13:00,累计发病92例.92例病例中,本科生罹患率为1.57%(62/3 945),研究生罹患率为0.76%(26/3 424),教职工罹患率为0.26%(4/1 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20,P<0.01).男性罹患率为1.28%(72/5 614),女性罹患率为1.14%(20/1 75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1).92例病例主要症状为腹泻(73.91%,68/92)、恶心(71.74%,66/92)、腹痛(63.04%,58/92)、呕吐(59.78%,55/92)、发热(42.39%,39/92).学生食堂M餐厅为疫情暴发高危场所(OR=3.72,95%CI=1.67~8.23).实验室检测发现3名学生病例粪便样和1名厨工肛拭子样标本检出诺如病毒,其中2名学生病例均有M餐厅就餐史.结论 该疫情为一起由M餐厅共同暴露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集体单位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此类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至3月15日,某校医院接诊的所有腹泻病例信息,采用现场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生物和环境样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疫情历时15 d,累计发病110例,罹患率1.06%。经对病例及食堂从业人员的180份生物样本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9份,其中学生病例粪检阳性8份,阳性率42.11%(8/19),食堂从业人员粪检阳性21份,阳性率13.04%(21/161)。结论食堂从业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是导致此次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类似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个案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分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肛拭子标本的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饮用水的微生物。结果暴发疫情累计持续14 d,罹患率7.7%(185/2 418);学生罹患率(8.8%)高于教职工(0.3%),(χ~2 =28.11,P0.01);男性罹患率(6.4%,19/296)和女性(7.8%,166/2 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73,P=0.40);A班、B班、C班及其他班级的罹患率分别为38.1%、35.0%、22.9%及7.7%(χ~2=64.79,P0.01);旧宿舍楼罹患率(10.5%,116/1 104)高于新宿舍楼(6.8%,68/994)(χ~2=8.79,P=0.003);有校外餐饮店就餐史者罹患率(81.5%,119/146)高于无校外就餐史者(16.4%,54/329)(χ~2=185.04,P0.01);病例均为轻症,症状以呕吐(77.3%)和腹泻(73.0%)为主;采集的20份病人肛拭子中有14份诺如病毒GI.6型阳性;9份生活饮用水标本,微生物检测结果均为合格。结论本次某高校为诺如病毒GI.6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因校外餐饮店就餐引起、校内生活接触传播蔓延,提示应加强校内传染病监测并及时处置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调查某高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查找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例、食堂从业人员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核酸检测。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可能传播因素,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结果全校共发现病例83例,罹患率为1.79%。学生病例82例,食堂工人1例,罹患率分别为1.95%和0.24%。疫情自2015年12月9日始发至2016年1月6日终止,持续36d,期间出现几个不规则流行峰,其中12月21~22日发病较多。学生病例宿舍楼间有明显聚集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接触病例、饭前不经常洗手、便后不经常洗手是引起诺如病毒的感染的危险因素。3例病人和1名食堂从业人员检测GⅠ型诺如病毒阳性,病人呕吐物及环境标本均阴性。结论该疫情为1起诺如病毒GⅠ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疫情持续时间长,可能的传播因素为密切接触,导致疫情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起农村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调查,分析感染传播途径,为农村及集体单位饮用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动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09年9月广东省某农村中学急性胃肠炎暴发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井水及自来水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广东省某农村学校胃肠炎暴发的指示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4日,疫情历时8d,共搜索到病例108例,罹患率1.8%(108/5854);病例以学生为主(占85.2%,92/108),另有15名教师及1名校门卫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99.1%,107/108)、腹痛(82.4%,89/108)和呕吐(72.2%,78/108),82名病例病程中位数2d(P25~P75为2~3d),无住院病例;病例在班级及宿舍分布未见明显空间聚集性;学生是否在学生食堂就餐罹患率分别为1.7%(90/5418)、3.0%(2/66),教师是否在教师食堂就餐罹患率分别为7.7%(11/143)、3.5%(5/142),学生及教师有无在学校就餐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生活使用井水人群罹患率(2.0%,47/2324)是使用自来水人群罹患率(1.0%,14/1367)的2倍(RR=2.0,95%CI1.1~3.6)。采集9份现症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6份标本呈阳性;采集消毒前井水及井水末梢水各1份和自来水1份,其中2份井水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阳性,自来水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选取3份肛拭子阳性标本和1份井水进行序列测定,4份标本核酸相似性为100%,经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属于诺如病毒GⅡ-4群。结论广东省某农村学校发生1起GⅡ-4型诺如病毒感染的胃肠炎暴发,主要传播途径是因生活使用的井水受到诺如病毒污染,加强农村及集体单位饮用水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重中之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4年11月9~27日该校共发生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667例,罹患率为6.0%,18~23日为发病高峰。采集病例及厨工肛拭子及环境涂抹标本247份,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65份。病例对照显示接触过同类病人(OR=1.41,95%CI=1.05~1.98),发病当天(OR=1.60,95%CI=1.02~2.49)及发病前天(OR=1.55,95%CI=1.02~2.37)曾经在第三食堂吃饭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特点,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学校教室、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标本送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0例,均发生在六(2)班,其中1例为该班班主任,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0.43%;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吃寿司是本次疫情危险因素,采集6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测,4份标本诺如病毒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爆发疫情,吃寿司可能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以下称F小学)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控制学校内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F小学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人员样本和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结果 2018年10月19 - 22日,F小学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病例145例,罹患率为21.77%。采集呕吐物及粪便标本29份,采集环境涂抹标本10份, 经检测9份粪便标本和2份涂抹标本为GⅠ型诺如病毒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餐饮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本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引起暴发性呕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聚集性呕吐事件规范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1—31日病例的基本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集病例、密接和环境相关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宝山区某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京市一起职业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特征,探讨调查处置经验。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搜集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疑似病例及无症状人员肛拭子、环境、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搜索到疑似病例96例,其中确定临床诊断病例90例,确诊病例6例,全校患病率为9.50%(96/1 010)。男生患病率为18.60%,高于女生的9.05%(χ2=7.947,P<0.01)。寄宿生患病率为11.10%,高于走读生的4.79%(χ2=6.061,P<0.05)。疑似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22.22%(6/27),无症状人员阳性率12.20%(5/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324)。4名食堂无症状感染员工于首次检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周后(4月15日)再次采集肛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仍有2人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4种致病均未检出。结论 该起事件可能是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校园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无症状感染者携带诺如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马涛  张敏  洪镭  王璇  戴文军  吴周伟  王荣    林丹  谢国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188-4191
目的 查明致病因子、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和感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搜索2017年2月15日 - 22日期间,某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出现呕吐(≥2 次/24 h)或腹泻(≥3次/24 h同时伴有性状改变)之一者,开展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通过RT -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收集该校环境卫生情况、日常消毒以及供水、供餐等信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罹患率为7.8%(46/587);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7.0%)、腹泻(71.7%)、恶心(65.2%);流行曲线提示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六(5)班罹患率(60.9%)远高于其他班级,有显著的班级聚集性(P<0.05);性别罹患率、学生与教职工罹患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便后不洗手(OR = 3.9,95%CI = 1.8~8.5)、关系好的同学中有人发病(OR = 3.8,95%CI = 1.8~7.9)会增加发病的风险;100%(10/10)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核酸。结论 此次暴发是一起由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以接触传播为主,不排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特征。 方法 对连云港市某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调查数据完成描述性及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荤菜刀板涂抹样、22日三餐食物标本、直饮水滤芯涂抹样,用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18年5月22日10:00—5月24日4:00连云港市某学校3 720名学生中共计发生急性胃肠炎80例,罹患率2.15%,其中男生罹患率2.14%(52例),女生罹患率2.17%(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部罹患率3.89%(35例)高于初中部的1.19%(24例)和高中部的2.61%(21例)。5份肛拭子、1份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刀板涂抹样核酸检测诺如病毒GⅡ阳性。5月22日晚餐中食用京酱肉丝(含生黄瓜丝)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6.00,95%CI:1.30~27.70),并且随着该菜食用比例的增加,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χ2=5.561,P=0.020)。 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学校应重视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水果及凉菜的安全卫生,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1起水源性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某工厂1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及其防制对策。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选择罹患率最高的1个车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调查对象的病例接触史、饮水习惯、就餐习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暴露因素。采集部分病例的粪便和肛拭子及蓄水池、直饮机、厕所洗手水等水样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年9月21日至10月3日,该工厂共发生病例634例,总罹患率为4.39%(634/14 439),其中男性罹患率为5.35%(411/7 677),女性罹患率为3.30%(223/6 762),男性高于女性(P〈0.01)。A12栋检修科罹患率最高为21.15%(11/52),其次为A23栋总务科20.00%(4/20),第3为A15栋厨房19.57%(27/138)。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调查315人,结果显示,接触病例(RR=6.069,5%CI为3.35~10.97)和饮直饮水(RR=2.87,95%CI为1.46~5.65)是危险因素。无论是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饮直饮水,直饮水饮用量与发病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饮用量越大罹患率越高(P〈0.01)。共检测3份粪便1、0份肛拭子样本及13份水样,其中8份病例肛拭子样本和4份水样(2份蓄水池、1份直饮机及1份厕所洗手水的水样)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核酸。结论该起疫情为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建议由市政水直接提供厂区一切生活饮用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浙江省某学校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 可疑病例定义:2010年4月19-30日,该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中出现腹泻(≥3次/天)或呕吐者.确诊病例为可疑病例中用RT-PCR方法检出诺如病毒阳性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以流行高峰期21-23日的220例病例作为病例组,按年级1∶1比例频数匹配,随机抽取同年级无症状的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饮用桶装水类型、饮水习惯和饮用量、卫生习惯的差异.结果 该校学生罹患率为20.3%(312/1536),教职员工无病例.98.6%的病例(n=217)和85.5%的对照(n=188)曾饮用过教室桶装水(ORM-H=12.3,95%CI:3.7~40.9);其中47.9%的病例(n=104)和41.5%的对照(n=78)饮用过教室桶装水的冷水(ORM-H=3.8,95%CI:1.5~9.6);47.9%的病例(n=104)和48.4%的对照(n=91)饮用过教室桶装水的冷热混合水(ORM-H=2.8,95%CI:1.1~7.0).未开封的教室桶装水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严重超标.3例病例的粪便及1份未开封的教室桶装水标本检出诺如病毒Ⅱ型核酸阳性.桶装水生产厂家属无证非法生产.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污染的教室桶装山泉水引起.建议学校停用桶装水、提供开水及非法生产厂家停止生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 local hospital reported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a boarding school on its source of infection, mode of transmission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infection. Methods A suspected case was defined as who had developed diarrhea (≥3 times/day) or vomiting among teachers or students of the school, during April 19-30, 2010. A confirmed case was from a probable case plus tested positive for norovirus in stool specimens by using RT-PCR. Stool specimens of cases and environment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In a ease-control study, we compared exposures to sources of bottled water, consumption of bottled water, and hygienic habits of 220 probable or confirmed cases from April 21-23 in the peak of the outbreak, together with another 220 controls, with frequency-matched by school grade. Results 20.3% of the 1536 students but none of the teachers developed the disease. 98.6% of the cases (n=217) and 85.5% (n=188) of the controls had drunk bottled water in the classroom (ORM-H= 12.3,95%CI: 3.7-40.9). 47.9% (n= 104)of the cases and 41.5% (n=78)of the controls had drunk unboiled bottled water in classroom (ORM-H=3.8,95%CI: 1.5-9.6). 47.9% (n=104) of the cases and 48.4% (n=91) of the controls had drunk bottled mixed water (boiled and unboiled) in the classroom (ORM-H=2.8, 95%CI: 1.1-7.0).Stool specimens from 3 cases and one bottle of uncovered bottled water in classroom showed positive of having norovirus genotype Ⅱ. Coliforms was cultured much higher rates than standard deviations in the bottled water. The factory making the bottled water was not licensed or having strict disinfection facilities. Conclusion Bottled spring water contaminated by norovirus was responsible for this outbr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