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缩合/铁碳微电解/电催化氧化/沉淀/多效蒸发联合工艺处理硝基氯苯胺生产废水,其中电催化氧化工序对COD的去除效率(包括沉淀)高达93%,是最为关键的工序。由于废水中有机物、含盐量等均较高,因此采用综合回收的处理工艺,废水中的氯化铵经回收后可用于配制氨水。母液首先进人储水槽,加硫酸调pH至酸性,再加入甲醛进行缩合反应,缩合反应产生的废渣经过压滤后集中堆放处理,滤液以及缩合反应出水进行微电解反应;  相似文献   

2.
电解氧化法制备香兰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愈创木酚和乙醛酸的缩合产物 4-羟基 - 3-甲氧基扁桃酸 ,经电解氧化、脱羧等步骤可以合成香兰素。该方法与化学氧化的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能量消耗低、选择性高的特点 ,从而简化了分离和精制步骤 ,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AC发泡剂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AC发泡剂三十年的生产历史,各工序工艺不断改进。次氯酸钠生产由槽式反应器改为塔式反应器。尿素氧化由间歇槽式改进为连续管式反应器。氧化添加剂改用价廉易得的硫酸镁。缩合工序中开发了以副产盐酸代替硫酸,效益显著。改酸性缩合为弱碱性缩合,延长反应釜寿命,提高联二脲的质量和收率又可回收副产氨。对联二脲的氧化,由于氯气氧化的诸多缺点,开发了氯酸钠氧化和双氧水氧化;氯、氯酸盐结合氧化;电解氧化等各有其长。对AC发泡剂的超细化和活化改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电解复合工艺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晓萍 《安徽化工》2007,33(3):11-14
分析了铁屑微电解机理、影响微电解反应效果的主要因素、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微电解复合工艺的研究进展.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以微电解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和其他各种生化工艺组成复合工艺,可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简述过氧化二异丙苯生产装置缩合反应的基本工艺,分析了影响缩合反应进行的因素以及可能对生产工艺控制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针对缩合反应的工艺控制以及安全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贺楚华 《现代化工》2003,23(7):45-46
针对原有的季戊四醇生产中缩合工艺和设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季戊四醇缩合工艺。该工艺可增加物料的混合程度和分散效果 ,提高缩合釜的生产能力 ,节约能源 ,降低原料消耗 ,产品生产成本可降低 52 7.4元 /t。  相似文献   

7.
多段滴流床中苯酚丙酮缩合反应气提新工艺,解决了固定床树脂法缩合工艺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双酚A缩合液的高浓度、高收率、高选择性和高催化剂生产能力。分析了反应温度、酚酮摩尔比、停留时间和氮气流量等工艺条件及对缩合效果显著性的影响,提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对酯化、水合等气-液-固三相反应工艺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羟甲基丙烷缩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勇  李晶 《化工科技》2002,10(2):31-35
介绍了三羟甲基丙烷的缩合反应机理及在缩合反应中所发生的副反应,用反应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影响缩合反应的各种因素,并列出了在40L反应釜中所进行的缩合试验结果,提出了缩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合国内外生产装置的实际,提出了采用最佳缩合工艺条件所需进行的改造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原料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内电解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汉铭 《广东化工》2010,37(9):118-119,122
文章介绍了内电解工艺的作用机理,并综合近十几年国内外有关内电解工艺的研究文献,简述了此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在各类废水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目前该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内电解工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解法制备硫酸镍工艺中不同硫酸浓度、电解持续时间和不同电解时段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直流电电解适宜的硫酸浓度为2~3mol/L,交流电电解适宜的硫酸浓度为4~5mol/L,不论是交流电或是直流电,电流效率随电解时间的处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酸溶法工艺和电解工艺两者相比,在以电解镍为原料的高纯度硫酸镍生产中,电解法是一种效益较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对钛系催化剂制备的聚酯样品进行热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钛催化剂合成的聚酯的热稳定性要稍好于以锑为催化剂合成的聚酯样品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焦炉炭化室硅砖的工作条件及其变质情况 ,认为硅砖的损坏主要与由焦煤炭化产生的气体的窜漏、碳粒在气孔和裂纹上的沉积导致的显微结构变化有关。研制出焦炉炭化室墙体用喷补陶瓷釉涂层。喷涂实验表明 :喷涂陶瓷釉涂层后 ,硅砖的硬度提高 ,气孔率降低 ,热震稳定性良好。该喷补陶瓷釉涂层有望降低推焦机对焦炉的磨损 ,降低气体侵蚀和渗碳的发生 ,抑制热震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跃金  李营  李长海 《应用化工》2011,40(11):1925-1928
研究以间歇精馏从工业废溶剂油中分离二甲苯和醋酸丁酯。一是对预处理后的原料直接进行了间歇精馏工艺实验研究;二是将废溶剂油中的轻组分和重组分去掉后再分离二甲苯和醋酸丁酯;三是将原料按照不同的温度范围进行切取,将切取后得到的物质再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回流比R=4时,采用工艺一、二和三得到的二甲苯纯度≥95%,收率分别为67%,75%和74.2%。采用工艺一、二得到的醋酸丁酯纯度<95%,工艺三得到的醋酸丁酯纯度≥95%,收率为85%。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萃取头.在80℃下顶空吸附20 min,于250℃下解析5 min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定性地研究聚丙烯在经双螺杆挤出后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聚丙烯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气体中共检测出28种组分,包括烷烃类、醛酮酸酯类、醇醚类及烯烃类化合物,其中以丙酮(14.12%)和2,4-二甲基庚烷(12.97%)的含量最多,并简要分析丙酮和2,4-二甲基庚烷的产生机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方便准确地检测出聚丙烯制品中的痕量挥发性气体.  相似文献   

1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桂叶油,以每100 g样品100 mL水量比例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2.5 h后再用酒精浸提3 h,最后得率为1.8%,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60种成分,鉴定成分占浙江桂叶油成分的98.57%,其中对伞花烃含量最高,为22.1%,桂醛含量较低,只有0.162%,未检出食品中禁用的黄樟油素.浙江桂叶油的主要成分与同属其他植物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利用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用硝酸预氧化焦粉、氯化锌化学活化法制备了焦粉基碳吸附材料。静态法考察了焦粉基碳吸附材料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工艺参数、吸附模型、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焦粉基碳吸附材料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工艺参数为:铜离子溶液浓度80mg/L、吸附平衡时间50min、吸附温度为40℃、pH为5.0~6.0;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模型;温度升高有利于焦粉基碳吸附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表明该吸附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双酚F/间苯二酚共聚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志宏  盘毅  谢凯 《热固性树脂》2005,20(1):15-17,27
采用间苯二酚、双酚F与环氧氯丙烷共聚合成一种高性能的环氧树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酚F/间苯二酚比例等条件对共聚环氧树脂结构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酚F/间苯二酚共聚型环氧树脂粘度比单纯双酚F环氧树脂低,其热固化结构材料的韧性、耐热性和拉伸强度较纯双酚F和间苯二酚型环氧树脂有明显提高。其最佳合成条件为:醚化温度为80℃,醚化时间5h,加碱闭环温度为60℃,加碱速度为4g/10min。间苯二酚与双酚F质量为20∶80时共聚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粘度为2 1Pa·s,比单纯的双酚F环氧树脂下降了42%;玻璃化温度为165℃,比纯双酚F环氧树脂提高了20℃;拉伸强度为102 3MPa,比纯双酚F环氧树脂提高了27%;弯曲强度为113 6MPa,比单纯的双酚F环氧树脂下降了18%。  相似文献   

18.
The mechanism of hardness improvement of a TiZrN coating by carbon doping wa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the lattice deformation. Carbon was doped using laser carburization to improve the hardness of TiZrN, which was increased from 3025 HV to 3388 HV. The lattice parameter was calculated through Rietveld refinemen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inside the lattice due to carbon doping, which showed that the parameter increased from 4.21 Å to 4.44 Å after the carbon doping process. The diffraction pattern was analyzed using an electron beam to identify the lattice state of the coating layer, and lattice distortion was revealed through a diffused ring pattern. Th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was increased by 48%, which wa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sin2Ψ method using the lattice constant change due to carburization. After the carbon doping, the hardness of the TiZrN was increased by 10%,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distortion generated in the TiZrN lattic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injection,商品名衡力,出口商品名BTXA)制品中的活性药用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的性质及2009~2011年生产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原液的比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对BTXA收获物样品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毒素复合体各组分;采用血凝试验、HPLC法、SDS-PAGE、等点聚焦电泳及N-末端氨基酸测序等方法分析A型肉毒毒素复合体及其各组分的性质;统计2009~2011年连续生产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原液的比活性数据,分析连续生产的工艺稳定性和质量重现性。结果 BTXA收获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可被解离,解离出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 000,无血凝效价;BTXA的API为完整的单体,纯度均在99.5%以上;复合物和神经毒素的等电点分别为4.97、4.91,N-末端氨基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本一致;在连续3年的生产过程中,原液比活性平均为3.0×107LD50/mg蛋白,BTXA成品中API载量约为5 ng/瓶。结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活性成分是特异的复合体结构,可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出A型肉毒神经毒素;BTXA原液的比活性在连续3年的生产中持续稳定,具备很好的连续性,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继成  王智  张保华 《山东化工》2010,39(7):11-14,17
通过对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采用相转移法,确定了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的最优配方:苯醚甲环唑质量分数为10%;溶剂甲苯质量分数为22%;表面活性剂农乳602?、Span-20以质量分数3:1复配,总质量分数为8%;去离子水质量分数为59.53%。上述配方所制备的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各项指标合格,并且经热贮(54±2)℃14d,冷贮(0±1)℃14d未出现析油、分层现象,所制备的制剂流动性好、倾倒性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