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本研究立意于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ESRS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卒中(TACI),部分前循环卒中(PACI),腔隙性卒中(LACI)和后循环卒中(POCI)。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OCSP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5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T)161例(50.9%)。PACI者143例(45.3%),LACI者99例(31.3%),POCI者43例(13.6%),TACI者31例(9.8%)。所有患者中,不同OCSP分型在不同ESRS分值组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不同OCSP分型在高低风险组间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7)。AT患者中,不同ESRS分值组的OCSP分型的分布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817);高、低风险组中的OCSP分型的分布无显著的差异(P=0.88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的大小与其发生的部位可能无关联;②AT的卒中发生部位与再发风险尚无明确的关联性,风险愈高,并不意味着某部位卒中病灶出现的概率就愈高。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NEW-TOAST病因学分型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依据NEW-TOAST及TOAST分型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构成比分析,了解NEW-TOAST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入组.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NEW-TOAST、TOAST标准进行分型,随访患者1年后的复合终点事件,并做一致性检验.结果:共纳入296例患者,按照NEW-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为39.86%;心源性脑栓塞型(CE)为6.42%;小动脉型(SAD)为26.35%;其他原因型(SOD)为1.35%;不明原因型(SUD)为26.01%.TOAST分型中有37例在新分型中转为其他亚型.新分型Kappa=0.81,显示为高度一致.1年随访期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45例,其中AT型为20.56%; CE型为44.44%;SAD型为8.45%;SUD型为12.68%.经卡方检验,CE型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以NEW-TOAST分型中AT型所占比例最高,该分型的一致性好,可信度高,可以做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依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韩国改良TOAST(NEW-TOAST)病因学分型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EW-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型)121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型)18例,小动脉型(SAD型)82例,其他原因型(SOD型)6例,不明原因型(SUD型)73例。观察和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TOAST分型,随访1a,观察和比较再发脑卒中事件、心血管事件、死亡、周围血管血栓事件等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不同NEW-TOAST分型患者合并高血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74,P0.05),其中AT型和SAD型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患者(χ2=5.016~14.217,P0.05);本组NEW-TOAST分型以AT型最多,TOAST分型以SUE最多,NEW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9,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2;不同NEW-TOAST分型患者的再发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3,P0.05);CE型患者的再发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χ2=6.096、16.388、7.673,P0.05),AT型患者的再发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AD型患者(χ2=4.89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EWTOAST分型标准可弥补TOAST分型的不足,其一致性较高,与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可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其亚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将纳入的123例IS患者根据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94例、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14例、小动脉病变(small arterydisease,SAD)12例,同时从门诊查体人群中随机抽取131例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IS危险因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H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1% vs 61.8%,OR =1.381,P = 0.2 23),校正H 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I S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 =1.284,P =0.413)。在亚型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果(AT:OR =1.455,P =0.193;CE:OR =1.111,P =0.857;SAD:OR =1.852,P =0.366)。校正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AT:OR =1.441,P =0.297;CE:OR =0.894,P =0.864;SAD:OR =1.836,P =0.437)。结论 Hp感染与IS无明确相关性,仍需更多大样本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Hp在IS及其亚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辨别能力差。目的为将ESRS评分改良成新的卒中风险评分(SRS)以提高ESRS评分区别能力,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验证。方法SRS评分由ESRS评分增加心房颤动、高血糖、入院时血压≥140/90mm Hg、颈动脉成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量改良而成。C-统计值(C—statistics)代表各评分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评分不同危险组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结果SRS评分对30d、90d、180d和1年内卒中复发均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38,0.619,0.626,0.615)。虽然ESRS评分对30d和1年内卒中复发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17,0.608),但对90d和180d内卒中复发预测差(C—statistics分别为0.583,0.572)。由SRS和ESRS评估为危险组的患者有类似的1年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17.0%,15.5%)(P〉0.05),而低危组1年复发风险相同(8.2%)。结论SRS评分对缺血性卒中后早中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适度预测能力,SRS评分对有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患者区别能力较ESRS评分稍高。缺皿陛卒中后风险预测仍需进一步可靠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分型危险性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01—2016-12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TOAST分型明确各亚型,收集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了解改良TOAST分型下各亚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结果高Lp-PLA2[Exp(B)=4.116,95%CI:1.629-11.081(P0.001)]、ApoB[(Exp(B)=3.335,95%CI:1.289~9.607(P0.05)]、ApoA1[Exp(B)=3.383,95%CI:1.162~8.428(P0.001)]水平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AT的危险性因素;高ba-PWV[Exp(B)=4.100,95%CI:1.396~10.850]及心脏病[Exp(B)=5.371,95%CI:1.698~13.518]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CE的危险性因素,高Fpg[Exp(B)=4.039,95%CI:1.258~9.705]及高血压[Exp(B)=3.367,95%CI:1.182~8.501]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SAD的危险性因素(P0.05),未发现改良TOAST分型下的SOD、SUD的危险因子。结论 Lp-PLA2、ApoB、ApoA1、ba-PWV、心脏病Fpg及高血压可一定程度上协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各亚型的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及亚型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0例IS患者,根据2007年的改良TOAST分型标准对IS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脑卒中(AT)79例、心源性栓塞(CE)20例、穿支小动脉闭塞(SAD)26例,不明原因5例;同期纳入145例同社区、年龄匹配的无心脑血管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IS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SAA水平的潜在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AA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A水平与IS、IS亚型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SAA水平高于对照组〔(10.15±5.21)ng/mLvs(8.83±3.82)ng/mL,P<0.05〕;SAA四分位水平最高组(>10.77ng/mL)发生IS风险是最低组(≤6.33ng/mL)的1.83倍(95%CI1.13~2.18,P=0.025)。AT组SAA水平高于对照组(OR=1.62,95%CI 1.05~1.89,P=0.029),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1.43,95%CI1.01~1.71,P=0.034)。在NIHSS>15分的IS患者中,SAA四分位水平最高组严重程度是最低组风险的2.13倍(95%CI 1.34~3.69,P=0.043)。结论 SAA是一种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可预测IS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基础上,研究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7年8月1日~2008年2月28日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用专为此课题设计的表格完成资料收集,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结果近期炎症事件与TOAST亚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1〈0.05)。近期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 R1.68,95%CI 0.82~3.46)和心源性脑栓塞(OR 2.07,95%CI 1.12~3.80)的发病率。结论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率,而对小动脉卒中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各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相关基因Fgβ-148C/T、MTHFR 677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检测血浆Fg和tHcy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患者和60例相匹配的青年对照者进行Fgβ-148C/T、MTHFR 677C/T多态性分析。结果:本组TOAST病因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13.2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3.47%,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28.57%,其他原因引发的卒中(OC)19.39%,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UND)15.31%。TOAST各型青年缺血性卒中血浆Vg、tHcy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A型血浆Fg、tHcy浓度最高,但与其他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和MTHFR 677 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AA型Fgβ-148T等位基因频率和CT+TT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吸烟、饮酒进行联合分析,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或MTHFR 677基因T携带者同时吸烟或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仅Fgβ-148CT/TT同时吸烟及MTHFR 677 CT/TT同时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血浆Fg和tHcy浓度增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Fgβ-148与MTHFR 677T等位基因分别与吸烟、饮酒协同作用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与5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及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血清oxLD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均〈0.01)。结论:血清oxLDL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并与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等类型关系紧密,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提示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依据改良TOAST分型方法作为标准,探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法作为诊断标准,结合头颅DWI和/或TCD微栓子监测结果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AT)的诊断及病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6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M-TOAST亚型构成比例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71.48%,小动脉病变21.39%,心源性栓塞3.09%,其它病因明确0.86%,不明病因者3.18%。结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AT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ABCA1)基因第6外显子D→A(R219K)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 disease,SAD)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8例SAD患者和215名健康对照的ABCA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SAD组ABCA1基因第6外显子G—A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8% vs 48.1%,)(X^2=8.204,P=0.004);SAD组AA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4.3% vs 22.8%,)(X^2=8.230,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和ApoEe4等位基因的影响后,携带A等位基因者(G/A+A/A基因型)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降低43.0%(OR 0.57,95%CI 0.36—0.91,P=0.019),而AA纯合子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降低60.0%(OR 0.40,95% CI 0.21—0.77,P:0.006)。结论 ABCA1基因第6外显子D—A多态性与SAD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或者AA基因型对S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后循环多发与单发脑梗死的病因差异.方法 选择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 28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9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1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43例单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5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多发组与单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 急性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和M-TOAST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2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TOAST和M-TOAST分型。结果入院时在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31.2%),原因不明卒中(28.1%);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40.6%),不明原因脑卒中(18.7%)。出院时再次分型,TOAST分型一致率为83.9%,M-TOAST分型一致率91.5%。结论两种分型均有较高的一致性,M-TOAST分型更可准确地反映病因。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上缺血性卒中分型中急性脑卒中Org 10172治疗实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Treatment,TOAST)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学分型。根据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病因分型各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 occlusion lacunar,SAA)、其他病因(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艾森卒中风险评分(ESRS)量表筛选住院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mg及阿司匹林100mg口服,1周后仅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200mg,口服,1周后改为100mg,口服。随访3个月和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6.3%,氯吡格雷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14%,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13%,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38%,氯吡格雷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长期应用获益较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3.8%(28/64),小动脉闭塞型15.6%(10/64),心源性脑栓塞型3.1%(2/64),其他原因型25.0%(16/64),原因不明型12.5%(8/64)。中老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4.0%(66/150)、小动脉闭塞型30.0%(45/150)、心源性脑栓塞型8.0%(12/150)、其他原因型4.0%(6/150)、原因不明型14.0%(21/150)。TOAST分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其他原因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脑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在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男性比率方面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