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从公共空间整治到古镇复兴 ——以四川省平乐古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鑫  李翅 《规划师》2006,22(8):20-24
古镇复兴的内涵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功能、文化三方面的复兴.公共空间是古镇物质性复兴的触媒、功能性复兴的载体、文化复兴的精神场所.平乐古镇面临物质环境老化、城镇职能衰退、无形文化流失的问题,其复兴的重要手段是公共空间的整治与改造.  相似文献   

2.
古镇作为我国文化与艺术的空间载体,对于中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古镇的开发设计多关注现代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缺少从文化复兴角度出发的城市设计实践。文章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古镇设计实践中融入文化复兴,强调古镇设计应注重空间保护、生态保护、空间复兴和生活复兴,并结合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实践,从保护和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设计与控制,提出古镇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古镇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枫泾古镇坐落在江南水网密布地区,有典型而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拥有"一镇跨两省"的区位特殊性,具有"吴跟越角"地域文化特征,是典型的"界河文化"城镇。文章用实地调研和历史研究方法,分析其"界河文化"的形成、特征和载体,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从空间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古镇复兴策略建议,对与之类似的城镇研究和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城镇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长期发展和积淀的结果。街道作为古镇的主要外部空间,构成了古镇空间的基本骨架,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古镇的形成和演进过程。本文通过对赤壁市羊楼洞古镇街道空间的解析,探索了古镇街道空间构成规律和设计方法,思考了古镇街道空间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从文化传承视角探讨总体城市设计对保护古镇、传承地方文脉、构建城镇特色的作用与方法.通过苏州角直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在古镇保护的前提下从建立水乡生态格局,构建水乡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功能,构建交通体系,营造特色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滨水古镇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逐渐失去其原有风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地调研,通过分析赤石古镇"河流-码头-街巷"空间特征,从地域文化、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等方面,对古镇滨水空间进行新的解析、重构,探析滨水古镇保护与复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葛牌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生态理念,分析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不可再生性、历史传承性和关联性等基本特征,从物质、观念和行动3个方面解读历史古镇的文化生态要素,解析历史古镇存在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探寻空间整合策略,包括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承、物质空间信息的整合、空间信息的叠加与整合、古镇经济的振兴等方面,强调文化、人、空间、社会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Z2)
特色小镇作为城镇转型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双修"的提出为其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文章结合山西省浑源县恒山古镇规划方案,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产业提升、空间塑造和文化挖掘五个方面提出特色小镇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雅 《建筑与文化》2016,(8):102-104
五台古镇依托于秦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五台山独有的地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空间格局。但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冲击,古镇传统历史格局和空间形态受到颠覆性的破坏,古镇的传统文化和场所精神面临消失的危险,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城镇建设。文章从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两方面入手解读空间格局,挖掘五台古镇在城镇选址、自然格局、空间营建、轴线序列等方面蕴含的人居智慧,从而提出空间格局再生的策略,通过格局保护、形态延续和资源整合等空间再生策略,营建“大山大水、小街小巷、古镇古韵”的古镇再生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我国众多古镇相应进入了一个空间扩展的特殊时期。本文从空间文化基因传承的视角,对陕西省30个旅游文化古镇规划方案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其建设用地扩展的规模、速度、方式,以及城镇形态、用地类型和空间肌理等指标的测评,准确评估古镇现状与规划期末的空间扩展变化。研究发现规划作为重构城乡空间秩序的力量对古镇传统空间的冲击和影响巨大,为了寻求更为合理的古镇空间扩展模式,本文提出了与现实相适应的古镇空间秩序重建策略,明确古镇规划必须尊重空间"文化基因",基于一定的逻辑理性进行扩展,独特的城镇空间形态必须在"文化生长"理念的指导下重构其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1.
在空间句法的视角下,通过对河西古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探索其深层次的形态规律;在整体把握街道网络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街道空间特征。通过对于街道网络形态与街道空间特征关联性的解析,探索以街道为框架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体系,为河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快速的城镇化、短期的建设行为以及对历史文化村镇复杂空间形态认识的缺乏,导致村镇传统风貌破败、历史文脉断裂。文章以河西古镇为例,通过网络密度和空间句法等定量分析技术对其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与拓扑结构进行解析,探索其相互作用机制,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构架以街道为基础的保护与更新体系,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龚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筑研究之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从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研究角度,对重庆市酉县龚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古镇建成环境,古镇的规划与发展以及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整合与设计三方面的剖析与论述,将山地环境,城镇形态,建筑空间纳为一体地讨论,论文力求把握该类型山地小城镇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新的经济,文化,城镇聚居形态下的建筑学构成价值和文化发 展价值,以期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与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百浩  张莉 《华中建筑》2005,23(5):148-152
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湖北古镇之一,因地理环境、物质集散、竹排河运、红色革命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至今。该文分析了古镇“三面河水抱平地,四围山势锁古镇”的自然空间形态、“一主四次”的街区结构和宜人的街巷空间尺度,阐述了古镇建筑类型、空间使用、结构构造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廖娟  刘骏 《重庆建筑》2014,(2):20-23
四川武胜县沿口古镇是嘉陵江流域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其保存完好的布局和外部空间为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该文通过对沿口古镇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沿口古镇在布局和外部空间上对山地滨水区域自然要素的朴素性适应,总结了其因此而产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沿口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深入调研的闽北历史文化名镇和平古镇公共空间的保护性整治规划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上不管是物质遗产或是非物质遗产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发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解读。对作为古镇复兴的原动力之一并具有文化遗产特性的传统历史公共空间的保护,实质上也是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战略层面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张奕  闫斐 《华中建筑》2014,(12):151-155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文以位于傥骆古道的华阳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的历史建筑的形成、现状、古镇形式以及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考察分析,总结了典型陕南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由古太平县延续演变而来,时至今日仍然保留了中国古代县级城市的完整格局和基本要素,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论文基于实地调查的大量一手资料,分析研究了汾城古镇的历史背景、聚落格局、建筑形态,归纳总结了古镇的价值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因埠而兴的湖北古镇--阳新龙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百浩  鲁锐 《华中建筑》2005,23(4):152-155,162
阳新龙港是一个因埠头而兴的湖北古镇,大革命时期曾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被誉为"小莫斯科".她以"三山·两河·一新城·一老街"的古镇空间结构、"背河式"生长的街道形态、富有节奏的街道界面以及亲切宜人的转角空间勾勒出龙港古镇的空间特色,天井、亮斗的灵活运用体现其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