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青  杨豪中  王伟 《华中建筑》2020,38(2):99-103
以青城古镇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整体空间环境,用量化、质化的方法解析历史古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空间中的活跃度及密切度,探寻适应青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策略,包括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相关信息的叠加与整合,以及古镇经济发展,人与文化、空间、社会之间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白水营是漳州东部一个没落的历史城镇。古镇开发面临着如何在承传存续中寻求创新发展的难题。基于韧性城镇生命体系理论,从白水营古镇当前特色产业链断裂、地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告危和传统街巷空间肌理破碎等现状识别出发,探索出一套由形态、文态、业态合成的内生推力和由生态与政策制度势态构成的外在拉力共同合成的古镇复兴的动力机制。最后从产业、生态、文化、空间和制度5个层面提出白水营古镇复兴的韧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历史古镇由于过度旅游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特色文化丧失,本文从生态文化要素出发,以罗田古镇为例,按照生态文化的一般构成,从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等方面分层次地探讨了罗田古镇的生态文化要素形态和现状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规划对策,并在保护这些生态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对罗田古镇未来旅游发展提出可持续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深入调研的闽北历史文化名镇和平古镇公共空间的保护性整治规划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上不管是物质遗产或是非物质遗产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发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解读。对作为古镇复兴的原动力之一并具有文化遗产特性的传统历史公共空间的保护,实质上也是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战略层面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从文化传承视角探讨总体城市设计对保护古镇、传承地方文脉、构建城镇特色的作用与方法.通过苏州角直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在古镇保护的前提下从建立水乡生态格局,构建水乡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功能,构建交通体系,营造特色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空间整治到古镇复兴——以四川省平乐古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鑫  李翅 《规划师》2006,22(8):20-24
古镇复兴的内涵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功能、文化三方面的复兴.公共空间是古镇物质性复兴的触媒、功能性复兴的载体、文化复兴的精神场所.平乐古镇面临物质环境老化、城镇职能衰退、无形文化流失的问题,其复兴的重要手段是公共空间的整治与改造.  相似文献   

7.
山地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地势环境、空间形体,无论是在选址布局、建筑风貌、三维交通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的山地特征,它的存在构建了我国独特的山地文化价值,对于我国山地古镇空间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建筑和文化方面,也是城乡规划、旅游开发等的需要。以重庆北碚金刚碑古镇为例,从生态意识、人工与自然环境、山地空间层次、山地人居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山地古镇的发展历史、规划保护思路、保护措施、空间格局塑造等,以期为我国山地古镇的空间重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一些经历千百年来演绎且保护尚好的历史小城镇,无论是在历史的考证、建筑空间的研究,还是在人类行为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经济利益驱使下兴起的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使得仅有华丽躯壳的“古镇”不断被打造涌现,他们大都失去了真正的行为文化和精神内涵,失去了本该属于它们演绎秩序和物质与非物质特性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认为,对古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和仿建,更不该盲目地另辟新径,而是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古镇历史及其演化环境,注重建筑形态修复的同时,还需重视对其所依存的环境空间的保护,更要寻找和保护历史长河中遗失或即将遗失的那些非物质性的原住居民的行为文化和精神内涵.本文以四川郪江古镇为例,探讨古镇环境空间的非物质性保护及其意义.这才是我们真正保护古镇环境及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雅 《建筑与文化》2016,(8):102-104
五台古镇依托于秦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五台山独有的地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空间格局。但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冲击,古镇传统历史格局和空间形态受到颠覆性的破坏,古镇的传统文化和场所精神面临消失的危险,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城镇建设。文章从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两方面入手解读空间格局,挖掘五台古镇在城镇选址、自然格局、空间营建、轴线序列等方面蕴含的人居智慧,从而提出空间格局再生的策略,通过格局保护、形态延续和资源整合等空间再生策略,营建“大山大水、小街小巷、古镇古韵”的古镇再生格局。  相似文献   

10.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课题的研究,包括古镇建成环境的调查、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建筑空间的整合三个方面。该文在总结该课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应是古镇山水格局、建筑空间形态和民俗生活风情等方面的全方位保护;新时期古镇的发展应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再造人居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同时,认为古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2.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4.
杨庆中  石现峰 《山西建筑》2008,34(5):325-326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仰坡出现裂纹、失稳并导致洞口上导坑初期支护出现裂缝的病害,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隧道洞口仰坡失稳的原因,介绍了仰坡失稳病害整治处理的技术方案及其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一已建岩溶隧道,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别对侧部分布溶洞或落水洞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岩溶隧道掘进中围岩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以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可为岩溶地区同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筑用铸钢节点以其有效避免焊接残余应力并降低构件相接处的应力集中程度,以及外观设计灵活、造型美观等优点,逐步在体量巨大、造型复杂的工程结构中采用。通过收集国内工程资料,对比了23个铸钢节点的试验实测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铸钢节点结构构件计算模式不定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铸钢节点结构构件计算模式不定性的统计参量,并从现行的《铸钢节点应用技术规程》(CECS235:2008)出发,研究了计算模式不定性统计参量的改变对铸钢抗力分项系数的影响,为后续校验和修正铸钢抗力分项系数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9.
青岛八大关的建筑艺术是青岛城市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特有产物,是将建筑纳入自然的成功典范.通过建筑的规划、风格形成及对建筑的回顾与思索几个方面,对八大关区域建筑艺术的独特性格进行分析研究,并欣赏建筑环境艺术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20.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