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IVCT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肾癌合并MayoⅣ级IVCTT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行不开胸取膈上癌栓手术者4例,采用"Milking"技术行开胸非体外循环取膈上癌栓手术者3例,行体外循环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者3例。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95.7±10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 430.0±2 755.2)mL。1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3例为ClavienⅤ级严重并发症,于围手术期死亡,其余5例中有1例ClavienⅣa级、3例为ClavienⅡ级、1例ClavienⅠ级并发症。度过围术期的7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4±6.3)d;7例皆获随访,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3.6±8.8)个月。除1例患者非肿瘤性死亡外,6例存活,其中1例出现肺转移。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较为有效、安全。Ⅳ级癌栓延伸范围广,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充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操作经验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和开放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Ⅱ级下腔静脉癌栓(IVCTT)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例肾癌合并MayoⅡ级IVCT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9~84岁,平均(60.5±14.5)岁。体重指数(BMI)16.4~33.3,平均25.7±5.3。9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肿瘤直径4.5~21.1cm,平均(9.3±4.7)cm。本组中行开放手术4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6例,其中完全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者4例,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者2例。1例患者先在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后中转开放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本组1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病例。11例患者手术时间171~567 min,平均(365.5±149.8)min;术中出血量200~2 000 mL,平均(1 077.3±684.6)mL。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者7例,输血量400~1 600mL,平均(857.1±427.6)mL。术中输注血浆者3例,输血量为400~800mL。术后住院日期5~28d,平均(12.7±6.4)d。11例患者中7例行同侧肾上腺切除术。4例患者因术中发现癌栓侵犯下腔静脉壁而行下腔静脉壁切除术。11例患者术前血肌酐值51~195μmol/L,平均(104.1±36.2)μmol/L,术后1周血肌酐值53.0~414.0μmol/L,平均(159.5±126.2)μmol/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RCC)9例,肾乳头状腺癌2例。Fuhrman分级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3例。本组中5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Ⅱ级2例,IVa级3例。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虽然手术难度大、技术复杂,但治疗MayoⅡ级IVCTT较为有效、安全。对于合适的患者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包括普通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1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包括普通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7±10.1)岁;术前肌酐53~147 μmol/L,平均(94.2±26.2)μmol/L。静脉癌栓Mayo分级:0级5例、Ⅰ级6例、Ⅱ级7例。普通腹腔镜手术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2例;左侧肾癌6例、右侧肾癌12例。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中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具体手术步骤根据癌栓分级、肿瘤方向而有所不同;手术时间165~615 min,平均(295.2±123.7)min;术中出血量100~1 500 ml,平均(458.3±431.8)ml;术中输血6例。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嫌色细胞癌与嗜酸性细胞肿瘤的混合肿瘤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3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1例术后20个月死亡。 结论腹腔镜手术(包括普通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对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特别是Ⅱ级及以下的癌栓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具体的手术方案需结合患者的肿瘤位置、癌栓分级及术者腹腔镜手术熟练度来制订,从而使患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左侧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3例左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及随访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51~76岁,平均56.8岁;BMI 20.3~30.0kg/m2,平均23.9kg/m2;肿瘤最大直径5.0~21.1cm;平均10.3cm;术前肌酐水平73~194μmol/L,平均109μmol/L。应用影像学检查CT/MRI评估下腔静脉癌栓级别,应用Mayo分级对本组患者进行分级,其中MayoⅠ级7例,MayoⅡ级6例;术前评估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分级),本组ASA分级1级2例,2级11例。手术方法为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联合开放手术及单纯腹腔镜手术。应用Clavien分级系统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评估,术后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应用胸部X-ray、腹部超声及PET-CT等评估肿瘤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2~573 min,平均391 min;术中出血量20~2 500ml,平均805ml;共7例患者需要术中输血。在13例患者中,4例直接行开放经腹左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9例先行后腹腔镜离断左肾动脉及游离肾脏,随后1例完全后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器处理下腔静脉癌栓,2例中转经腹腹腔镜手术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6例中转开放手术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均为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核分级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4例。本组5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3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骨转移及肺转移进展,术后21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术后15个月发生肺转移,目前仍带瘤生存;其余10例规律随访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左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左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选择适当的患者及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行腹腔镜手术或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行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分为转移性肾癌组和非转移性肾癌组。转移性肾癌组包括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2±11)岁;下腔静脉癌栓I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及Ⅳ级1例。非转移性肾癌组依据下腔静脉癌栓分级水平分为低分级癌栓组:共12例,包括下腔静脉癌栓I级3例、Ⅱ级9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7±10)岁;高分级癌栓组:共23例,包括下腔静脉癌栓Ⅲ级18例、Ⅳ级5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59±9)岁。结果38例(86%)成功实施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平均手术时间(215±90)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19±4)min,平均失血量为(1220±995)ml,平均输血量为(950±840)ml。围手术期7例(15.9%)出现并发症,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随访中18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8±16)个月。26例患者存活,平均随访(30±13)个月,其中12例为无瘤生存,14例发生肾癌转移。转移性肾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2±1.2)个月,显著低于非转移性。肾癌组的(48.0±3.0)个月(P〈0.05)。非转移性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2%,其中低分级癌栓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0.8±4.2)个月,与高分级癌栓组平均生存时间(44.7±3.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结论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可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完成,病理分期而非下腔静脉癌栓级别是其重要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肾癌伴Mayo Ⅳ级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5月国内三家临床中心(解放军总医院18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7例)收治的36例肾癌伴Mayo Ⅳ级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25例, 女11例;中位年龄56.5(53~67)岁;体质指数(24.18±2.55)kg/m2。肾肿瘤直径(8.42±3.25)cm;下腔静脉瘤栓长度(12.89±2.50)cm;术前临床分期T3c期34例, T4期2例。根据瘤栓近心端是否侵入右心房, 将Mayo Ⅳ级瘤栓分为Ⅳa级和Ⅳb级(301分级)。本研究Ⅳa级6例, Ⅳb级30例。Ⅳa级瘤栓患者行免体外循环(CPB)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免CPB组, 6例), Ⅳb级瘤栓患者行CPB下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CPB组, 12例)或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辅助开放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CPB/DHCA组, 18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临床分期、术前转移情况、肿瘤直径、瘤栓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  相似文献   

7.
肾癌伴Ⅳ级下腔静脉癌栓非体外循环辅助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癌伴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在癌栓未进入右心房及未侵犯下腔静脉壁的情况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的手术治疗。方法对肾癌伴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6例,采取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实施标准的根治性肾切除和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及肺梗塞,术后肾功能正常。随访1例Ⅲ期T3CN1M0型术后16个月CT检查发现肺转移,术后18个月死亡。5例随访1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肾癌伴Ⅳ级下腔静脉癌栓,采取非体外循环辅助下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7例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47~84岁,平均(61.7±9.8)岁々体重指数为17.6 ~ 30.8 kg/m2,平均(22.2±2.9) kg/m2.右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者18例,左侧者9例.肿瘤直径为3.6 ~21.1 cm,平均(8.5±3.6)cm.下腔静脉癌栓分级(美国Mayo医学中心分级法):0级6例(22.2%),Ⅰ级6例(22.2%),Ⅱ级8例(29.6%),Ⅲ级5例(18.5%),Ⅳ级2例(7.4%).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者14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者13例.采用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评估术后早期并发症.≥Ⅲ级并发症定义为严重并发症.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14例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51.9%).发生乳糜漏2例,予饮食控制及皮下注射生长抑素后治愈;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好转;发生术后肺部感染3例,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发生双侧大腿皮疹1例,考虑为抗生素所致过敏有关,予停用致敏药物,静脉滴注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处理后治愈.术后严重并发症者5例(18.5%),包括术后腹腔积液1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好转;术后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者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好转;发生术后血压下降、心搏骤停1例,发生术后低氧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1例,此2例患者均死亡.结论 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存在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甚至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充分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特点,加强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其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分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肾切除并腔静脉癌栓切除术治疗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2月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一术者收治的55例肾癌并MayoⅠ~Ⅲ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组(36例)和开放手术组(19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资料、肿瘤学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 5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时间176 (IQR:137~234) min, 9 (16.4%)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Ⅲ级。机器人手术组较开放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300 (200~625)mL vs.1 000 (600~1 184)mL]、输血比例[(20/36)vs.(18/19)]低,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09 (98~120) g/L vs.90 (84~100) g/L]较高。中位随访时间为26 (IQR:19~39)个月,19 (34.5%)例患者发生新发转移,12 (21.8%)例患者死亡。两组(机器人辅助组vs.开放手术组)术后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HR=0.39,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岁;右肾癌伴腔静脉瘤栓31例,左肾癌伴腔静脉瘤栓7例;Ⅰ级瘤栓8例,Ⅱ级24例,Ⅲ级3例,Ⅳ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癌根治切除及取瘤栓术,其中35例下腔静脉阻断下切除下腔静脉瘤栓,3例瘤栓达右心房,在体外循环腔静脉心房分流下取瘤栓。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6~114个月,平均41个月,21例无瘤生存(55.2%),2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5.2%),13例肿瘤转移死亡(34.2%),2例失访。结论没有转移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如能完整切除,并非手术禁忌和愈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治疗肾癌合并Mayo分级0级癌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对18例肾癌合并Mayo分级0级静脉癌栓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患肾和癌栓切除。如果在腹腔镜下可以游离出癌栓远端的肾静脉,用Hem-o-lok夹闭后切断,如果无法游离出足够长的肾静脉,需要使用侧壁钳或开放切除癌栓。结果术中心耳钳部分阻断下腔静脉2例。18例Mayo 0级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完全后腹腔镜手术16例,腹腔镜下完全游离,再中转开放手术切除患肾及癌栓2例。手术时间60~240 min,中位数120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中位数80 ml,均未输血。17例随访1~33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癌合并Mayo分级0级癌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11月21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资料,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0岁。右侧13例,左侧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和(或)血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确诊。Ⅰ型癌栓3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2例。其中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15例,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4例。结果 19例手术者中,8例术后仅存活3~13个月,11例随访4~57个月至今,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3例。2例未行手术者分别于3、5个月后死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或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Song Y  He ZS  Li NC  Li M  Zhou LQ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78-68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方法自1994年8月至2004年7月共3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0岁(20~82岁)。肾静脉癌栓15例,下腔静脉癌栓Ⅰ级(肝下水平)9例、Ⅱ级(肝后水平)5例、Ⅲ级(肝上水平)1例、Ⅳ级(右心房水平)3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9例患者得到随访,14例死亡,平均生存(16·4±2·9)个月(1~42个月),15例存活,平均随访(17·3±4·6)个月(3~67个月)。1例患者术后第2天死亡,3例失访。5年生存率为16%。肾静脉癌栓患者平均生存(49·9±9·8)个月,明显高于Ⅰ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16·7±1·9)个月(P<0·05)。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肾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好于腔静脉癌栓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8年3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5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1~64岁,平均57.4岁;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Ⅱ级腔静脉癌栓1例,Ⅰ级腔静脉癌栓3例,0级癌栓1例;肾动脉阻断时间16~26min,平均20.8min;估计出血量100~1000ml,平均520ml。术后均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患肾及静脉癌栓是治疗肾癌局部晚期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4例拟诊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SCT扫描 ,获得CT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 ,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术前 4例SCT诊断均提示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 ,并能作出肿瘤分期、下腔静脉癌栓分型。手术结果证实SCT诊断正确。 结论 SCT能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作出明确诊断 ,并为手术提供指导 ,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N)+静脉瘤栓取出术(VTTE)治疗肾肿瘤伴Mayo 0~Ⅲ级瘤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肾肿瘤合并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 女9例;年龄(56.9±13.9)岁;体质指数(25.8±3.5)kg/m2;肾肿瘤位于左侧12例, 右侧14例;肿瘤直径(7.8±2.9)cm。瘤栓Mayo分级:0级10例, Ⅰ级3例, Ⅱ级11例, Ⅲ级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23例, 3分3例。26例均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N+VTTE治疗。术中根据瘤栓分级及肿瘤位置, 选用不同手术方案。0级瘤栓的处理方法同RN。Ⅰ级瘤栓处理:钳夹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下腔静脉侧壁, 部分阻断下腔静脉血流后取出瘤栓。Ⅱ级瘤栓处理:使用阻断带阻断下腔静脉内血流后, 切开下腔静脉壁, 取出瘤栓。Ⅲ级瘤栓处理:切断肝短静脉, 游离肝脏, 暴露肝后下腔静脉后, 余同Ⅱ级瘤栓处理步骤。结果本组26例中,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1例中转开放手术。中位手术时间148.5 (77.0~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癌合并癌栓患者术中发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77例肾癌合并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129例, 女48例。年龄(59.3±10.6)岁。肿瘤位于左侧66例, 右侧111例。肿瘤直径<7 cm 52例, 7~10 cm 63例, >10 cm 62例。癌栓Mayo分级0级45例, Ⅰ~Ⅱ级101例, Ⅲ~Ⅳ级31例。手术方式为腔镜手术93例, 开放手术84例。术中行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30例。将术中大量出血定义为出血量≥1500 ml, 比较大量出血组和未大量出血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术中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77例, 术中中位出血量为600(200, 1 500)ml。大量出血组50例(28.2%), 未大量出血组127例(71.8%)。大量出血组和未大量出血组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2分分别为38例(76.0%)和114例(89.8%), 3分分别为12例(24.0%)和13例(10.2%)(P=0.029);血红蛋白分别为(116.8±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51~76岁,平均66岁。肿瘤位于右肾4例,左肾2例。癌栓分级:0级2例、I级2例、Ⅱ级2例。2例0级及2例I级癌栓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切除+癌栓取出术。2例Ⅱ级癌栓患者采用开放经腹肾癌根治+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因肿瘤体积较大于术前1天行肾动脉栓塞。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癌栓脱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00~245min。术中失血量100~800ml,1例输血,输悬浮红细胞400ml。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Ⅱ~Ⅲ。术后随访4~72个月,中位值37个月。1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右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0~I级以及左肾细胞癌合并0级静脉癌栓安全、可行;术前行肾动脉栓塞可降手术难度;手术治疗可使肾癌合并下静脉癌栓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T_(1~2)N_1M_0、T_(3~4)N_(0~1)M_0)肾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肿瘤转移、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因素,建立高危肾癌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肾癌专病中心200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5例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记录至2018年3月1日的随访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6例,开放肾癌根治术59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2±3.4)cm。所有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7例伴肉瘤样分化,FuhrmanⅠ/Ⅱ级30例,FuhrmanⅢ/Ⅳ级34例,未记录分级11例。T_(1~2)N_1M_0期8例,T_3N_(0~1)M_0期53例,T_4N_(0~1)M_0期14例;肿瘤伴肾静脉癌栓18例,伴腔静脉癌栓1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个月,其中71.2%的患者在5年内发生远处转移;中位总生存期64个月,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0%、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与肿瘤术后转移发生率有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有无症状表现及肾上腺侵犯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有相关性。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肿瘤直径、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癌栓、Fuhrman分级的危险分层模型将患者分为0~3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风险等级越高患者转移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越大。结论:通过建立以肿瘤大小、癌栓、核分级、区域淋巴结状态为基础的局部进展期肾癌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的评估这类高危肾癌患者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肿瘤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分期和分型及外科处理。方法:2例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和1例右肾上腺皮质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分别行右肾癌或右肾上腺皮质癌根治性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或切开取栓术。结果:2例术后分别存活48个月和12个月,1例术中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分期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