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单次和多次给药的 4周期双交叉设计 ,气相色谱 电子捕获检测法 (GC ECD)测定 2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浓度。结果 :单次 (2 5mg)口服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为 (5 .7±s 0 .5 )h和 (5 .8±1 .0 )h ,Cmax为 (2 3 6± 62 ) μg·L-1和 (2 42± 62 )μg·L-1,T1/ 2 为 (8.3± 1 .6)h和 (8.4± 2 .1 )h ,AUC0 3 6为 (3 .7± 0 .9)mg·h·L-1和 (3 .6±0 .9)mg·h·L-1,AUC0 ∞ 为 (4 .0± 0 .9)mg·h·L-1和 (3 .8± 0 .8)mg·h·L-1,平均滞留时间MRT为 (1 1 .5±0 .8)h和 (1 1 .4± 0 .7)h。多次 (2 5mg,6d)口服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后的稳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 为 (5 .2± 0 .7)h和 (5 .4±0 .9)h,Cmax为(3 1 4± 67) μg·L-1和 (3 1 0± 5 8) μg·L-1,Cmin为(63± 1 4) μg·L-1和 (65± 1 6) μg·L-1,稳态血药浓度均值Cav为 (1 87± 3 8) μg·L-1和 (1 83± 3 8) μg·L-1,AUC0 3 6h为 (5 .0± 1 .0 )mg·h·L-1和 (4 .9± 1 .0 )mg·h·L-1,波动度DF为 (1 3 4± 2 0 )%和 (1 3 4± 1 8) %。单次和多次口服国产与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阿那曲唑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名受试者随机分成 2组 ,交叉口服试验品与对照品各 1片 (1mg× 1片 )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方法线性范围为 0 .5~ 2 0 0 .0μg·L- 1血浆 (r =0 .9997,n =90 ) ,低、中、高浓度(1.0 ,10 .0 ,2 0 .0 μg·L- 1血浆 )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3.50 % ,10 0 .17% ,98.96 %。天内与天间精密度均小于 13%。结果 :试验片与对照片相比 ,其Tmax分别为 1.2h± 0 .5h和 1.3h± 0 .4h ,Cmax分别为10 μg·L- 1± 3μg·L- 1和 10 .2 μg·L- 1± 2 .5μg·L- 1,AUC0 T 分别为 386 μg·L- 1± 117μg·L- 1和385μg·L- 1± 117μg·h- 1·L- 1,T1/ 2 分别为 36h±14h和 32h± 10h。试验片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10 0± 9) % (n =2 0 ,以AUC0 T计算 )。结论 :试验片与对照片两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胶囊在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单次(40mg)及多次口服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血浆中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浓度.结果经数据处理,单次口服国产和进口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胶囊的AU0-36分别为7490±1144μg·h·L和7355±1007μg·h·L-1,tpeak分别为4.92±1,31h和4.67±0.79h,Cmax分别为519.15±60.53μg·L-1和523.67±68.99μg·L-1;多次口服达稳态时AUC0-36分别为8514±1318μg·h·L-1和8586±836μg·h·L-1,tpeak分别为4.83±0.94h和4.75±1.14h,Cmax分别为570.44±78.89μg·L-1和580.43±64.04 μ g·L-1,波动系数FI分别为135.10±15.53%和134.82±9.71%.国产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胶囊单次给药及多次给药稳态时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9±7.3%和99.1±11.9%.结论单次及多次给药所得梯形法计算的两者的AUC0-36、Cmax、tpeak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国产班布特罗片剂和进口片剂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2 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 ,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血浆中班布特罗其代谢物特布他林的浓度。结果 经数据处理 ,单次口服国产和进口班布特罗片剂后班布特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AUC0 -t分别为 (5 2± 2 1) μg·h·L-1和 (5 1± 2 0 ) μg·h·L-1,Tmax分别为 (2 9± 0 9)h和 (2 6± 0 7)h ,Cmax分别为 (6 0± 2 6 ) μg·L-1和 (6 2± 2 9) μg·L-1。特布他林 :AUC0 -t分别为 (191± 30 ) μg·h·L-1和 (197± 37) μg·h·L-1,Tmax分别为 (4 2± 1 0 )h和 (4 2± 1 0 )h ,Cmax分别为 (10± 5 )μg·L-1和 (10± 4) μg·L-1。国产班布特罗片剂单次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2 %± 8% (班布特罗 ) ,10 0 %±12 % (特布他林 )。结论 经统计学证明两制剂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健康家犬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罗红霉素(Rox)缓释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采用健康家犬 6只随机交叉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Rox缓释片与普通片 ,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 ,应用 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对AUC0~∞ 、AUC0~T或AUC0~τ的对数值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以 80 %~ 12 5 %为等效标准 ,评价缓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时Rox缓释片的Tmax、Cmax、AUC0~T、AUC0~∞ 和MRT分别为(2 2 5± 0 99)h、(4 2 6± 1 70 )mg·L-1、(2 8 73± 10 4 6 )mg·h·L-1、(34 6 4± 9 5 7)mg·h·L-1和 (15 84± 1 6 3)h ,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 33± 0 2 6 )h、(6 32± 2 79)mg·L-1、(2 8 6 8± 8 16 )mg·h·L-1、(34 4 9± 5 6 3)mg·h·L-1和 (12 95± 1 5 6 )h。多剂量达稳态时Rox缓释片的Tmax、Cmax、Cmin、AUC0~τ、AUC0~∞ 、Cav、DF和FI分别为(2 5 0± 0 4 5 )h、(4 38± 1 2 5 )mg·L-1、(0 4 9± 0 0 6 )mg·L-1、(2 4 91± 2 38)mg·h·L-1、(39 71± 6 4 8)mg·h·L-1、(1 0 4± 0 10 )mg·L-1、370 4 2 %± 98 4 1%和 15 7 36 %±11 86 % ,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 (1 4 2±0 38 )h、(6 13± 1 2 6 )mg·L-1、(0 4 3±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剂量口服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选择盐酸奎宁为定量内标物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多剂量口服 75mg盐酸氨溴索国产缓释胶囊和进口缓释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盐酸氨溴索血药浓度 ,以考察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多剂量口服达稳态过程和稳态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75mg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连续口服d 4起 ,体内盐酸氨溴索血药浓度基本达稳态水平。国产缓释胶囊和进口缓释胶囊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 (4 2± 0 7)h和 (4 1± 0 8)h ,Cmax分别为 (2 0 8 73± 31 91) μg·L-1和 (2 12 5 6± 2 9 6 4) μg·L-1,Cmin分别为 30 76± 10 47μg·L-1和 (2 9 80± 10 2 3)μg·L-1,AUCss分别为 (2 113 90± 430 6 0 ) μg·h·L-1和2 0 88 2 2± 40 2 5 2 μg·h·L-1,Cav分别为 (88 0 8± 17 94) μg·L-1和 (87 0 1± 16 77) μg·L-1,DF分别为 (2 0 7± 0 31)和(2 16± 0 37) ,多剂量口服 75mg国产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1 10 %± 6 33 %。结论 盐酸氨溴索国产缓释胶囊和进口缓释胶囊的主要稳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液与片剂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枸橼酸莫沙必利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对枸橼酸莫沙必利的口服液与片剂进行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液或片剂10 mg,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1.0程序进行药动学分析,并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10 mg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液和片剂的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170.2±40.7)μg·h·L-1和(176.6±69.4)μg·h·L-1,AUC0→∞分别为(182.2±43.7)μg·h·L-1和(193.2±73.3)μg·h·L-1;Cmax分别为(61.3±17.0)μg·L-1和(58.6±22.0)μg·L-1;tmax分别为(0.60±0.21)h和(0.8±0.4)h.分别以AUC→t与AUC0→∞计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5.8±36.0)%和(102.9±35.1)%.结论两种制剂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简便的测定人血浆中卡托普利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卡托普利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参数。方法 以对溴苯乙酰基溴为紫外衍生化试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 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口服单剂量卡托普利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 5 0mg)后血药浓度。结果 卡托普利的血药浓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2 5~ 12 0 0ng·mL- 1 ,其最低定量限为 2 5ng·mL- 1 ,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 8%。应用所建立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测定 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口服单剂量卡托普利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 5 0mg)后血药浓度 ,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tmax分别为( 0 6 4± 0 18)h和 ( 0 82± 0 4 1)h ;Cmax分别为 ( 6 0 0 2± 194 3)ng·mL- 1 和 ( 5 82 7± 175 3)ng·mL- 1 ;AUC0→ 8h分别为 ( 14 4 8 5± 4 83 7)ng·h·mL- 1 和 ( 1389 9± 392 5 )ng·h·mL- 1 ;AUC0→∞ 分别为 ( 186 9 4± 70 1 6 )ng·h·mL- 1 和 ( 1781 8± 6 15 5 )ng·h·mL- 1 。结论 本方法操作便捷 ,灵敏度高 ,为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法莫替丁滴丸剂和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法莫替丁的血药浓度,评价法莫替丁滴丸剂和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次口服法莫替丁滴丸剂或片剂4 0mg ,采用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法莫替丁滴丸剂和片剂的tmax分别为(2 .4 0±0 .6 4 )、(2 .5 5±0 .4 8)h ;cmax为(12 2±30 )、(135±37) μg·L-1;T1/2 为(3.35±0 .4 0 )、(3.2 4±0 .4 1)h ;AUC0→16h为(799±176 )、(84 4±2 2 3) μg·h·L-1;AUC0→∞为(84 5±188)、(885±2 2 9) μg·h·L-1。滴丸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 .98±16 .34) %。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健康男性自愿者口服国产丙硫氧嘧啶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分别单次口服丙硫氧嘧啶国产及进口片剂各 2 0 0mg。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 ,以内标法定量。结果 :峰浓度Cmax分别为 (5 .7± 1.5 )及 (5 .8± 1.8)mg·L- 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 (1.4± 0 .8)及 (1.4± 0 .7)h ;消除相半衰期t1/2 分别为 (1.7± 0 .3)及 (1.7± 0 .2 )h ;AUC0 -t分别为 (18.0± 4 .4 )及 (17.8± 4 .6 )mg·h·L- 1;AUC0 -∞ 分别为 (18.1± 4 .5 )及 (17.9± 4 .7)mg·h·L- 1。受试片相对于参比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 1.9± 13.2 ) %。结论 :丙硫氧嘧啶片国产片和进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头孢丙烯浓度的HPLC法,并应用于健康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500mg头孢丙烯片,以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丙烯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8.64±1.00)μg/mL,tmax(2.00±0.85)h,t1/2(1.47±0.27)h,MRT(2.88±0.49)h,C1/F(17.964±2.50)L/h,AUC0~10(28.05±4.60)μg·h·mL^-1和AUC0-∞(2842±4.75)μg·h·mL^-1结论:本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专属性及重现性等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头孢丙烯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去甲斑蝥素(NECT)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血浆药物浓度。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8只健康Beagle犬分别服用漂浮型缓释片或普通片,检查药动学参数。结果:复方NECT胃内漂浮型缓释片与NECT普通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均符合二室模型,tmax分别为(3.01±0.02)、(2.02±0.03)h,Cmax分别为(58.3±4.4)、(56.6±3.90)μg.mL-1,AUC0~24分别为(536.4±33.8)、(232.50±10.63)μg.h.L-1,MRT分别为(8.3±0.4)、(3.3±0.05)h,复方NECT胃内漂浮型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0.71%。结论:复方NECT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可以提高NECT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头孢克洛制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并评价3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三交叉分别口服干混悬剂(受试制剂1)、头孢克洛分散片(受试制剂2)和头孢克洛片(参比制剂)50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经DAS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头孢克洛受试制剂1、2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3.94±3.76)、(13.54±2.27)、(13.86±3.13)μg·mL-1,tmax分别为(0.56±0.13)、(0.55±0.14)、(0.51±0.13)h,t1/2分别为(0.67±0.09)、(0.68±0.15)、(0.80±0.26)h,AUC0~4分别为(15.16±2.58)、(14.56±1.70)、(14.74±2.07)μg·h·mL-1。受试制剂1、2的F0~4分别为(103.80±17.80)%、(100.50±18.40)%。统计分析表明,2种头孢克洛受试制剂的cmax、tmax、AUC0~4、AUC0~∞与参比制剂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和分散片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4.
头孢丙烯颗粒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丙烯颗粒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头孢丙烯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500mg头孢丙烯颗粒剂和片剂,两次试验间隔为1周,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丙烯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内过程基本一致,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36±1.27)和(8.90±0.93)μg/mL;tmax分别为(1.07±O.30)和(2.19±0.81)h;t1/2分别为(1.55±0.17)和(1.47±0.22)h;AUC0-10分别为(31.39±5.17)和(30.21±4.77)μg·h·mL^-1。结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头孢丙烯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30±9.94)%。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测定人血浆中比阿培南浓度的方法,并考察其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加入5-羟基吲哚乙酸20μL,经7%硫酸锌蛋白沉淀后进样测定,其中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Bonus-RP,流动相为甲醇-0.3%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00nm,进样量20μL。结果: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单次静脉滴注,血浆中比阿培南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1.13±0.16)、(1.06±0.10)、(1.11±0.12)h,t_(max)(1.02±0.21)、(1.10±0.31)、(1.05±0.27)h,c_(max)(9.04±4.24)、(17.64±4.55)、(35.10±4.23)μg·mL~(-1),AUC_(0~12h)(18.17±3.86)、(36.44±7.68)、(70.24±8.91)mg·h·L~(-1),AUC_(0~∞)(20.42±4.69)、(37.21±7.63)、(72.40±9.03)mg·h·L~(-1);多次给药的t_(1/2)、t_(max)、c_(max)、AUC_(0~12h)、AUC_(0~∞)分别为(1.07±1.35)h、(1.04±0.60)h、(19.61±3.68)μg·h~(-1)、(32.47±3.90)mg·h·L~(-1)、(33.36±3.80)mg·h·L~(-1)。结论:3个剂量组的药动学参数呈线性相关,各剂量组内、间无显著性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之间也无显著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U)测定人血浆中唑吡坦的血药浓度并对其口服制剂人体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0mg,用HPLC—FLU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唑吡坦浓度,用非房室模型估算唑吡坦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t分别为(564.19±139.11)和(451.58±115.94)μg·h·L^-1;AUC0-∞分别为(588.49±139.40)和(474.56±119.43)μg·h·L^-1;Cmax分别为(155.48±39.43)和(125.11±33.33)μg·L^-1;tmax分别为(0.75±0.27)和(1.14±0.31)h;t1/2分别为(1.76±0.69)和(2.12±0.5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6.0±12.0)%。结论: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国产唑吡坦片剂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吴畏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0,(5):420-422
目的:建立犬血清中更昔洛韦浓度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更昔洛韦分散片进行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TM C18,流动相为0.015mol·m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2.50,含乙腈0.25%),流速为1.75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0℃。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6只家犬分别单剂量口服更昔洛韦分散片与更昔洛韦胶囊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ver1.0软件处理药动学数据。结果:血清样品中更昔洛韦检测浓度在0.05025~100.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90%,RSD<4%;分散片和胶囊的Cmax分别为(50.91±13.36)、(42.27±14.69)μg·mL-1,tmax分别为(2.70±0.67)、(3.20±0.57)h,AUC0~24分别为(361.50±72.76)、(280.60±101.87)μg·h·mL-1。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83%。结论:所建立的更昔洛韦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强,能够满足药动学研究的要求。分散片与胶囊之间吸收速度等效,吸收程度不等效。  相似文献   

18.
周雅萍 《中国药房》2012,(26):2431-2433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均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盐酸氨溴索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普通片各9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氨溴索的血药浓度,并用DAS2.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盐酸氨溴索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普通片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697.8±78.4)、(564.3±63.9)μg·L-1,tma(x2.9±0.2)、(4.7±0.6)h,t1/(24.8±0.7)、(5.8±0.9)h,AUC0~∞(5795.6±184.7)、(4516.4±114.9)μg·h·L-1,AUC0~24h(4643.8±107.6)、(3717.5±87.6)μg·h·L-1。结论:盐酸氨溴索分散片tmax、t1/2小于普通片,AUC0~t、AUC0~∞、cmax高于普通片,说明盐酸氨溴索分散片具有良好的速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壳聚糖(CS)对丙酸倍氯米松(BD)凝胶在大鼠体内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含1%CS的BD凝胶经皮给药后在大鼠血浆及皮肤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含1%氮酮的BD凝胶及不含透皮促进剂的BD凝胶进行比较。结果:含1%CS的BD凝胶、1%氮酮的BD凝胶及不含透皮促进剂的BD凝胶,其大鼠血浆Cmax分别为(11.2±3.64)、(19.1±5.61)、(3.05±0.11)μg·mL-1,tmax分别为(4.46±0.10)、(4.96±2.39)、(5.15±0.74)h,AUC0~t分别为(142±7.42)、(263±8.68)、(61.7±3.44)μg·h·mL-1;其皮肤Cmax分别为(13.5±4.28)、(19.4±3.55)、(18.9±1.35)μg·mL-1,tmax分别为(3.12±0.30)、(2.68±0.21)、(2.87±0.12)h,AUC0~t分别为(216±4.18)、(285±6.23)、(298±5.29)μg·h·mL-1。结论:CS对BD凝胶具有透皮促吸收作用,但比同浓度氮酮作用弱。  相似文献   

20.
马昌  刘心霞  袁世英  邱湘君  王静  顾世芬  陈汇 《中国药师》2011,14(12):1746-174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并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顺式和反式头孢丙烯,对头孢丙烯分散片进行人体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将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两组进行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单次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0 mg,清洗期为7d.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丙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