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运用Delphi法确立川崎病中医基本证候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Delphi法)筛选川崎病中医基本证候分类的指标.方法:通过Delphi法对全国40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反馈的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第1轮问卷回收率90.0%,第2轮问卷回收率92.5%.第2轮问卷邪在卫气证、气营两燔证、气阴两伤证3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国医论坛》2021,36(4):18-21
目的:明确食管癌支架后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方法:在对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及临床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食管癌中医证候研究专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食管癌支架后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结果:在全国18个省内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计62人。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及专家对每个问题的应答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两轮咨询问卷总的信度分别为0.750和0.777,说明所拟定的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有效性。两轮问卷均删除重要性(X 1.5或R50%)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差(CV 0.7)的条目,形成食管癌中医证候研究的初稿,再经专家论证会讨论,最终形成食管癌支架后中医证候分型及各分型的辨证要点。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建立食管癌支架后证候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的研究模式,为食管癌支架后的中医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瘀热相搏证的辨证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制定"瘀热相搏证中医诊疗专家问卷调查表",先后向30余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2轮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2、31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97%,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专家意见趋于统一。瘀热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体现在发热、出血、疼痛、神志异常、肌肤、面色、舌脉等方面,其辨证要点为舌质黯红、(肌肤)脉络色赤紫黯、面部黯红、出血色鲜红混夹紫黯血块、舌质红紫。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符合中医辨证思路,其研究结果突出了瘀热相搏证病机基本特点。德尔菲法能发挥凝聚专家共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中医痰证的辨证依据。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中医痰证的辨证依据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方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明确痰证的辨证依据。结果:基于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经多次小范围集体讨论,保留16条条目,初步拟定《中医痰证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咨询了93位专家。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及其专家对每个问题的应答率,均为100%。两轮咨询问卷总的信度与效度分别为0.885和63.187%,提示所拟定的问卷的稳定性及有效性尚可。对两次咨询问卷的均数、满分频率、等级和及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如果某一条目有3项及其以上排秩均在后30%,即删除该条目。经统计分析,其中呕恶、舌淡、脉濡3个条目均排在30%之后,考虑删除这3条。所保留的中医痰证的辨证依据的条目初步确定为胸闷/胸痛、痰多、痞满、体胖、纳呆、头重、眩晕、肢体困重、倦怠乏力、嗜睡,苔腻、脉滑、脉弦13个条目。结论:初步探索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明确证候依据,建立证候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的研究模式。但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验证,从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方面评价其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明确冠心病中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依据。[方法]在课题前期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修正,初步拟定《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计88位专家参与。第1轮与第2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及每位专家对各个问题的应答率,均为100%。[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的总信度为0.589 0,效度为71.724%,提示所拟定的专家咨询问卷稳定性及有效性尚可。对两轮咨询问卷条目的重要性、集中度、变异度及其排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关键条目为胸闷、胸痛,苔腻,舌质暗(黯)紫,重要条目为舌有瘀斑、瘀点,肢体困重,唇青紫,备选条为脉弦涩,面色晦暗,体胖。[结论]该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结果可作为临床辨证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周郁鸿教授辨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症-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7例,共1 102诊次临床资料,对包括主要症状、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治法、舌象、脉象及患者症-药关联几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周郁鸿辨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证候依次是气阴亏虚、气血失和、肝旺脾虚、阴虚火旺、血热动血、气血两虚、阴虚血热证等,主要治则依次为益气滋阴、和血宁络、调肝扶脾、滋阴降火、清热凉血、补益气血、滋阴凉血等。结论周郁鸿教授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主要为虚(气阴亏虚、气血两虚)、郁、热(虚火灼络,热毒伤络)及瘀为主,治疗上以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肝扶脾、和血宁络、滋阴凉血及清热凉血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专家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为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的标准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及遵循德尔菲(Delphi)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先后编制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3轮专家问卷,发送给全国30余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每一轮答卷进行回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完善修改问卷内容以形成新一轮的调查问卷,如此反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完成了3轮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问卷专家调查的发送、回收和统计分析,并形成了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标准(制订)草稿。(2)根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拟将小儿脾虚质再分为脾气虚质、脾阳虚质、脾阴虚质、脾虚肝旺质4型。(3)得出小儿脾虚质及其分型的判断指标。(4)得出小儿脾虚质各分型的药膳干预方法。结论:德尔菲法能为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标准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大抵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补气摄血、活血化瘀之法。总结现代医家经验,辨证论治,综合调治,以期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中医学“紫癜病”范畴,血热型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从卫气营血辨证角度,认为血热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热盛动血与温热病的营血分证在病因病机及临证表现方面有相通之处,故可基于叶桂的“透热转气”营分证治则指导血热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具体治法除清营泄热、凉血止血外,还须结合轻宣畅达、透邪热以出于卫气,解郁消瘀、调理气血以致冲和,养正复元、燮理阴阳以趋于平秘等,方剂可分别选用银翘散、丹栀逍遥散、桃核承气汤、炙甘草汤之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B)组、泼尼松对照(C)组3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 d。对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止血及血小板疗效分级评分,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与止血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0/20)、75%(15/20)及45%(9/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小板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止血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法中药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确有疗效,为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钱章玉  雷爽  韩新民  俞婉静 《河北中医》2016,(10):1451-1454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指南修订奠定基础。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设计《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指南专家问卷调查表》,运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进行2轮,对2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轮专家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1.7%、100%。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肾虚肝亢证、脾虚肝亢证6个证型变异系数(CV)值介于0.127~0.610之间,集中程度高,意见分歧较小;心肾不足证、肝郁脾虚证CV值分别为0.909、0.859,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低,意见分歧大,可以直接删除。第二轮专家问卷中的肝肾阴虚证或肾虚肝亢证、脾虚肝旺证或脾虚肝亢证的CV值介于0.82~1.34之间,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在专家论证会议讨论后确定了儿童多动症中医辨证分型。结论儿童多动症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肝亢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四种中医证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139例ITP患者,辨证分为气不摄血证(77例)、血热妄行证(16例)、阴虚内热证(34例)、瘀血内阻证(12例)四组,检测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分析证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四组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数值低于血热妄行证、高于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数值均高于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内热证数值高于瘀血内阻证、低于血热妄行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中性粒细胞比例:瘀血内阻证数值最高。气不摄血证数值高于阴虚内热证,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数值均低于瘀血内阻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红蛋白浓度:阴虚内热证数值最低。阴虚内热证数值低于气不摄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可为ITP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基本证候.方法 回顾性总结14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49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住院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证候出现频率高的前3位依次是气虚85.4%,血瘀44.4%,血虚42.4%.结论气虚、血瘀、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胃火炽盛证各证候指标在证候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的权重,为制定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德尔菲(Delphi)法的方法与步骤,对胃火炽盛证的证候指标进行筛选,编制成胃火炽盛证的专家咨询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向全国20位专家征求意见,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与回收两轮专家问卷。每轮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9,两轮的诊断指标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98与0.422;评价指标的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42与0.446,确定了胃火炽盛证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证候指标的组成及权重。结论:通过德尔菲法确定的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等理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多从气血角度出发。文章以气血角度分别从理论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出此治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良好疗效。研究指出,气不摄血型ITP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常,存在血管损伤。表明可以通过从不同中医证型的ITP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差异来寻找与ITP特异性的指标,并通过研究中医药调节ITP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修复ITP患者的血管损伤来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辨证要点。方法 在文献研究与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开展2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1轮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51,Cr为0.859;第2轮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68,Cr为0.866。两轮专家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湿阻肺、气滞血瘀4个临床证型共53项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其中43项指标一致性良好(P > 0.05),10项指标一致性较差(P < 0.05)。结论 初步获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肺、气血两虚5个基本证型及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修订形成科学合理、规范实用的《中医儿科诊疗指南·疳证》。方法:在2012版疳证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文献研究总结,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撰写第1轮问卷调查表,在对第1轮调查问卷结果的编辑处理后,制定第2轮问卷调查表,经过对两轮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处理,形成疳证指南的草稿。结果:专家对两轮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指标总体意见集中程度较高,协调性较好;关于证候分型大部分专家仍坚持目前的主证、兼症分类方法,证候新说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临床中存在的许多的疳证无从辨证,或治疗具有特异性,提出的关于"应将其从疳证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疾病使疳证的分类趋于简便适用"的观点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差;选方用药方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协调性较好。结论:本次调查问卷专家积极系数较高,专业水平较高,地域分布较广,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调查问卷的大部分观点得到专家的认可,有些地方存在的分歧,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订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泄泻诊疗指南.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在第一轮专家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泄泻诊疗指南第二轮专家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问卷调查.对收回的25份有效答卷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泄泻诊断标准指标中,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多,可见稀便、水样便或蛋花样便的均数、满分比、等级和均最高,分别为1.88、0.88、45;其变异系数最小,为0.18.证型指标中,湿热证、伤食证的均数、满分比、等级和最高,分别为2、1、48;其变异系数最小,为0.结论:专家对小儿泄泻诊断标准指标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不一.其中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多,可见稀便、水样便或蛋花样便两项较高,其余不是很高,故尚需要进一步进行专家问卷调查.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达成共识.对于小儿泄泻的证型方面,专家意见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指标进行筛选,以进一步制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诊疗指南。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确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备选指标,建立问卷,采用Delphi法对4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回收率)分别为90%、100%;第1轮问卷中51个备选指标经调查后删除26个,余25个,并分别合并3个为1个、2个为1个,余22个;第2轮问卷中注意力不集中等13项指标的均数〉1.5,不重要百分比〈0.5,变异系数〈0.4。结论Delphi法筛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评定量表指标具有实用价值,注意力不集中等13项指标可以作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