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主要以动脉血栓栓塞为主,而肺栓塞作为重要的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之一,与房颤也存在一定关联。颤动的右心房同样可形成血栓并脱落致肺栓塞,并且房颤本身也会伴随机体高凝状态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升高。另外,肺栓塞引起的缺氧及右心压力的增加、扩张也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房颤和肺栓塞的患者,抗栓仍是核心,但需注意个体化评估治疗。  相似文献   

2.
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以前,肺栓塞并不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一直认为是少见病,由此导致其误诊和漏诊率极高。近10年来随着专家的呼吁以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肺栓塞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诊断意识也明显提高,其漏诊和误诊率有所下降。由于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时颇为困难,特别在缺乏先进检查手段的基层医院尤为突出,这就要求临床医师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既要做到不漏诊,又要避免过度诊断。肺栓塞的过度诊断将造成过度或不恰当的治疗,延误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被误诊为肺栓塞的病例,现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至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血管腔阻塞所引起的病理现象.以脱落的血栓栓子引起的栓塞最常见,癌细胞团、脂肪滴、气体和羊水等亦可引起栓塞,但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肿瘤瘤栓性肺栓塞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尽管与肺血栓栓塞相比,瘤栓性肺栓塞在临床较为少见,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并且患者生前确诊率低,常常在死亡后进行尸检时发现肺动脉血管内的瘤细胞栓子才能确诊,因此常常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等不良临床后果.此外,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肿瘤瘤栓性肺栓塞可以作为恶性实体肿瘤的首发临床表现.因此,对肿瘤瘤栓性肺栓塞做出早期、明确的诊断,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24例50岁以上肺栓塞病人(巨大肺栓塞4例中等肺栓塞20例)的临床表现和11例尸检的病理变化,并与16例50岁以下肺栓塞患者比较,结果显示人具有许多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致使肺栓塞发病率高,病情更为凶险、严重,死亡率高;合并肺梗塞比例大,有41%病人起病稍缓慢,首发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肺动高压、右心衰竭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提高对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从基础到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亦随器质性心脏病之出现而升高。由于房颤容易导致心功能损害,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死性卒中的机会比无房颤者可以增加2倍以上,因此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来自静脉系或右心的血栓栓子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阻塞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急症,患者可因急性右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死亡.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平滑与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对患者的危害在于:①引发症状;②损害心功能;③合并血栓栓塞;④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①房室同步机械活动的丧失;②心室率增快;③心室节律不整。现行房颤的治疗对策大致为: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应争取恢复与维持窦性心律;对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认识。方法:对1996年4月-2000的10月间诊断的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肺栓塞时均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7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痊愈,死亡1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并发肺栓塞,二者在内科患者中并不罕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减少漏诊及误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保健问题。以前,肺栓塞并不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一直认为肺栓塞是少见病。由此导致肺栓塞的误诊和漏诊率极高。近10年来肺栓塞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已明显提高,其漏诊和误诊率明显下降。由于肺栓塞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 (3)肺栓塞临床类型、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栓塞(3)肺栓塞临床类型、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王乐民⒇肺栓塞(PE)是全身静脉和右心栓子侵入肺循环所导致的肺动脉堵塞,99%为血栓性栓子,临床较常见,重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肺循环障碍的一组综合征。本病由于诊断难度大,极易误诊、漏诊,严重影响预...  相似文献   

11.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1]。急性肺栓塞可发生猝死,而长期慢性肺栓塞最终可能导致慢性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因其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临床上存在一定漏诊及误诊率。因此,及早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对于筛选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改善预后、降低其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从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两方面,对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最常合并的一种心律失常,合并房颤的HCM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而血栓栓塞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关于HCM合并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的预测模型或评分系统。在血栓栓塞防治方面,抗凝药物治疗是目前认为唯一的可有效降低HCM合并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28例老年人肺栓塞临床分析及误诊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并探索误诊原因。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肺核素显像等方法,对28例老年人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老年肺栓塞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在病因学、临床表现及误诊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人易发肺栓塞的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及创作、卧床>3d和高血压等,老年组肺栓塞的误诊率高于非老年组,误诊率高达60.7%,最易误诊为肺炎,其次为心肌梗死。医师的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肺栓塞在老年人中常见且容易造成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 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即刻病死率约10%。大部分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只要给予有效抗凝治疗,预后非常良好。但是肺栓塞的患者如果伴有低血压,动脉收缩压≤90mm Hg(1 mm Hg=0.1 33 kPa)或者低灌注的表现,3个月病死率高达50%,其中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这部分患者,尽快恢复肺动脉的灌注,降低血栓负荷,有助于逆转右心功能衰竭,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除尽快静脉给予肝素抗凝外,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包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是指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2]。美国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万,其中有约29.64万例死亡,我国每年约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的房室节律性收缩顺序丧失 ,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 ,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血栓 ,导致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有研究表明[1] 即使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探索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一直是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 ,随着电生理的发展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 ,特别是局灶性机制所致的房颤已能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2 ] 。但这一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是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持续房颤选择何种方法复律。本文对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经导…  相似文献   

17.
金敬顺  潘建新  李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13-1513,1519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猝死患者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3例经尸检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猝死患者临床资料及解剖进行分析。结果 3例猝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均以其他疾病住院,生前漏诊。尸检结果3例肺动脉栓塞均位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叉处,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2例右心室腔可见附壁血栓形成,长3~4cm,最大直径1~2cm,右心室轻度扩张,肺动脉明显扩张。结论巨大块肺动脉血栓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后卧床,房颤右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诱因,另外糖尿病,严重感染也是引起肺栓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是一种需要临床紧急应对的疾病,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其诊断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难题。目前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CT肺动脉造影(CTPA),但诊断肺栓塞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肺栓塞危险因素、肺栓塞的可能性以及肺栓塞的危险程度分级。超声能够发现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相关的右心系统应变、血管内血栓、右心系统内栓子以及肺内梗死及局部胸腔积液。整合超声与传统的肺栓塞可能性评估可以进一步提高CTPA的验前概率。同时,全面的超声检查在除外肺栓塞同时还有助于寻找出其他可能的病因。因此,"心-肺-血管"联合的多器官超声检查能够在肺栓塞的逐级诊断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成为一线医生诊断肺栓塞必备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评估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的59例患者作为合并组,另选取85例未发生右心功能障碍的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作为非合并组,以及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及cTnⅠ指标,采集血液标本的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各组NT-proBNP、cTnⅠ指标的差异性,并应用特征曲线分析影响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的主要因素.结果 3组NT-proBNP、cTn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且合并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高于非合并组与对照组(P值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NT-proBNP、cTnⅠ曲线下面积均大于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cTnⅠ指标、右心功能障碍与患者临床预后具有密切联系.结论 NT-proBNP、cTnⅠ指标不仅在诊断急性中高危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转归提供良好、准确的评估,可作为指导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简单、灵敏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