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茶碱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获取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4—12月某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茶碱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及临床资料,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N)定量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及肝肾功能等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最终建立PPK模型。采用拟合优度、自举法和可视化检验对最终模型的性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茶碱的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CL=θCL×(WT/63)θWT×exp(ηCL),V=θV×exp(ηV),其中的协变量为体质量,模型CL和V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849 L·h-1,13.7 L。拟合优度、自举法和可视化检验的评价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结论:建立的PPK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茶碱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药动学特点,患者体质量对参数CL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肾移植科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并测定浓度的住院患者进行信息归纳,从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PPIs)、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给药途径及产地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肾移植科伏立康唑谷浓度在2~4 μg·mL-1范围内仅占33.9%;联用PPIs可显著增加伏立康唑谷浓度(U=4578.5,Z=–3.096,P=0.002);联用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可以显著降低伏立康唑日剂量(U=5420,Z=–1.618,P=0.106;U=754.5,Z=–2.905,P=0.004);口服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中位数低于静脉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U=6474.5,Z=–1.553,P=0.120);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进口组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国产组(P=0.005);给药途径为口服者,进口组和国产组差异无显著性(P=0.949)。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受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大,个体化治疗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制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与注射用伏立康唑(VFEND®)大鼠体内药动学对比研究。方法:以VFEND®为对照,Wistar大鼠为受试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自制药与对照药的各药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双侧t检验。结果:自制药和对照药大鼠体内伏立康唑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099±0.202)h和(2.142±0.163)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23.247±1.264)μg·h·mL-1和(22.748±1.568)μg·h·mL-1。结论:自制药与对照药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相似,各药动学参数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来氟米特口服给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探讨其药动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参与本次研究,应用Phoenix NLME(Vision 8.0)软件中的群体模块分析来氟米特口服给药后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数据,估算相关药动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结果: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特立氟胺在健康志愿者中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分布容积V、药物清除率CL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691 h-1、12.843 L和0.031 L·h-1。协变量筛选结果显示,BMI对分布容积V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来氟米特在中国健康人群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最终模型可对个体药代参数做出精确的估计,BMI对分布容积V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变化对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益生菌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灌胃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0.8 g·kg-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25 mg·kg-1)和等体积的纯化水,连续7 d。第8天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于含有衍生试剂的抗凝管中,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使用DAS 2.1.1拟合药动学参数,SPSS 21.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益生菌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CAM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t1/2tmaxCLVCmax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道菌群变化对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建立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静脉持续滴注方式在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了62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CsA静脉持续滴注期间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共571例次,同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及合并用药等,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程序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结果:红细胞压积、术后时间以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是影响清除率的主要协变量。最终模型为CL=θ1·θ2(POD/15)·θ3(HCT/0.26)·θ4ⅠNHⅠ,V=θ5。CsA清除率(CL)和分布容积(V)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8.4 L·h-1,586.7 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15.8%,52.3%,个体内变异系数为16.2%。Bootstrap法验证模型有效稳定,外部验证结果模型预测值与观察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贝叶斯反馈法计算患者CsA的AUC0-24值为5.17±1.19(2.58~9.94)g·L-1·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CsA的血药浓度预测及个体参数的估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国人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建立定时定量给药的癫痫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筛选国内多中心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和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的稳态谷浓度数据,建立适合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个体化给药的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利用建模中心外数据评价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建立了CBZ的PPK最终模型: Ka(h-1)=1.2, CL(CL/F)(L·h-1)=0.074×TAMTCBZ0.41×WT0.267×1.42(若合用苯妥因钠,否则为1)×1.18(若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0.84(若年龄>65岁,否则为1),V(V/F)(L)=1.21×WT; VPA的PPK最终模型:Ka(h-1)=1.9,CL(CL/F)(L·h-1)=0.102×(WT/60)0.696×TAMTVPA0.197×1.36(若合用CBZ,否则为1)×1.25(若合用苯妥英钠,否则为1)×1.11(若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V(V/F)(L)=0.14×WT;其中,Ka为吸收速率常数,CL为表观清除率,V为表观分布容积,F为生物利用度,TAMTCBZTAMTVPA为CBZ、VPA的日剂量(mg·d-1),WT为体质量(kg)。经建模中心外数据验证,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强。建立的定时定量药学服务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案例略)。结论:新临床药学服务有助于医疗团队提高抗癫痫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舒巴坦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探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舒巴坦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舒巴坦组、美罗培南+舒巴坦组和亚胺培南+舒巴坦组,分别静脉注射给药,按规定时间点采血,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负离子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定量离子对为m/z 232.3→m/z 139.9(舒巴坦)和m/z 423.4→m/z 207.1(头孢呋辛,内标)。经DAS 2.0.1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舒巴坦在0.25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合用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后,舒巴坦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MRT、t1/2zCLzVz与单用舒巴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和已报道的方法比较,本研究所建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生物样品用量小的特点,适用于舒巴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舒巴坦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无明显影响,提示评价此类药物相互作用还需同时考虑药效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血浓度、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某三甲医院使用伏立康唑的真菌感染患者,采集伏立康唑开始治疗后第4天血液样本,采用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浓度,采用PCR-芯片杂交法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考察CYP2C19基因型对患者伏立康唑血浓度的影响,并评估分析临床观察指标、实验室检查,随访跟踪对伏立康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2例真菌感染患者,男性12例,女性30例;其中27例快代谢,12例中代谢,3例慢代谢;对目标谷浓度分析发现伏立康唑安全有效浓度范围为1.5~5.0 mg·L-1。结果显示,快、中代谢型Cmin差异无显著性(P=0.18),Cmin在慢代谢型与快、中代谢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P=0.04);采用卡方检验对有效率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Cmin在快、中代谢型患者中无差异,但慢代谢型患者的Cmin与快、中代谢型患者比较差异较大;且不同CYP2C19基因型对伏立康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也有差异。仅根据CYP2C19基因型指导伏立康唑临床用药并不一定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联合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伏立康唑的临床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例肾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n=13)和EC-MPS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给予MMF(750 mg q12 h)或EC-MPS(720 mg q12 h)、他克莫司、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于术后第7天的早上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采集静脉血样3 mL,采用UPLC-UV分析方法测定霉酚酸(MPA)血浆浓度。以 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所有与剂量相关的两组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了剂量校正(Cmax/D,C0/D,AUC0-12 h/D及AUMC0-12 h/D)。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7天MMF和EC-MPS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4±0.9)h和(2.19±1.56)h(P> 0.05);Cmax/D分别为(5.12±2.83)mg·L-1·g-1和(9.51±7.38)mg·L-1·g-1P> 0.05);AUC0-12 h/D分别为(19.13±7.78)mg·h·L-1·g-1和(25.96±11.78)mg·h·L-1·g-1P> 0.05)。两组患者的药-时曲线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大部分患者观察到有双峰现象,极个别患者观察到有多峰。MMF组和EC-MPS组患者的MPA-AUC0-12 h低暴露组比例分别为84.6%和46.15%,目标暴露组比例分别为15.4%和46.15%,仅有1例EC-MPS组患者为高暴露组。结论:MMF和EC-MPS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常规监测MPA-AUC0-12 h,同时可结合C0作为参考,以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剂量。MMF和EC-MPS常规剂量下的MPA-AUC0-12 h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中偏低,建议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浓度的LC-MS/MS测定法,研究苦参碱注射液、注射用苦参碱和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的体内药动学一致性。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苦参碱注射液组、注射用苦参碱组,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组,每组10只,分别单剂量(15 mg·mL-1)腹腔给药3个厂家苦参碱注射剂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取血,LC-MS/MS法测定苦参碱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药动学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一致性比较分析。结果:腹腔注射15 mg·kg-1的苦参碱注射液、注射用苦参碱和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后AUC(0-t)分别为(10 166±2 426),(12 064±3 854)ng·mL-1和(9 963±3 159)ng·mL-1·h;AUC(0-∞)分别为(10 230±2 432),(12 158±3 910)ng·mL-1·h和(10 037±3 631)ng·mL-1·h;MRT(0-t)分别为(1.91±0.41),(2.16±0.56)h和(2.15±0.45)h;MRT(0-∞)分别为(2.01±0.41),(2.26±0.5870)h和(2.37±0.68)h;t1/2分别为(2.26±0.89),(2.05±0.75)h和(2.63±2.44)h;Vd分别为(4.90±2.10),(4.82±1.32)L和(6.52±1.10)L;CL分别为(1.53±0.32),(1.35±0.42)L·h-1·kg-1和(1.63±0.41)L·h-1·kg-1;Cmax分别为(5 246±1 187),(5 160±1 517)ng·mL-1和(4 680±1 088)ng·mL-1。结论:苦参碱注射液、注射用苦参碱和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3个厂家药品腹腔给药后药动学参数AUC、MRT、t1/2Vd、CL和Cmax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罗布麻甲素的微乳液相色谱方法,并将其用于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方法:用微乳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药浓度,并对其药动学参数进行研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Zorbax SB-C18(150 mm×4.6 mm,5 μm)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采用经过优化后的微乳体系为流动相,其组成为:2.0% Genapol X-080-2.8%正丁醇-1.8%乙酸乙酯-0.4%三乙胺-93.0%水溶液(pH调至5.0)。结果:大鼠静脉注射罗布麻甲素后,其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和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7.3 min和28.7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μg·min-1·mL-1)为804.37。表观分布容积Vdμg·mL-1)为0.325。平均驻留时间MRT(min)为25.8。大鼠血浆中罗布麻甲素在0.1~10 μg·mL-1内线性均良好(r=0.998 6),最低定量浓度(S/N=10)为0.1 μg·mL-1,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4.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3%~98.8%之间,RSD均小于5.1%。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罗布麻甲素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并重点考察亚胺培南血浆样品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 (5μm,4.6mm×250 mm)色谱柱,以10 mmol·L-1磷酸二氢钾-含四丁基溴化铵(0.3 mmol·L-1)甲醇液(96:4,V:V)为流动相,调节pH至7.2,柱温为30℃,内标为5-羟基吲哚-3-醋酸,检测波长300 nm。稳定剂0.5mol·L-1 3-吗啉丙磺酸缓冲液(pH6.8)-乙二醇-水,体积比2:1:1。结果: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6±1.7)%,(93.9±2.2)%,(91.4±0.4)%,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5%;血浆中亚胺培南在0.1~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0.996),定量下限为0.1μg·ml-1;不加稳定剂时,含亚胺培南的血浆样品在室温、4℃、-30℃条件下分别可以稳定2,6,8 h,加入稳定剂后分别为6,12,48 h。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亚胺培南血药浓度的测定,适用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暴露-效应(exposure-response)模型考察甲氨蝶呤(MTX)的体内暴露量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ADR)发生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360例7月~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行大剂量MTX(HDMTX)化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在MTX给药后第1~10 d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的ADR并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version 4.02)进行分级评定。首先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和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法获取患儿体内的MTX暴露水平。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暴露量与Ⅱ级以上(包括Ⅱ级)ADR发生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分别用内部和外部数据验证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MTX在患儿体内符合二房室开放式药动学模型,群体典型值分别为:V1(中央室分布容积)=11.66 L,V2(周边室分布容积)=2.82 L,CL1(中央室表观清除率)=5.04 L·h-1,CL2(周边室清除率)=0.16 L·h-1。患儿的体质量自然对数值(lnWeight)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对MTX的清除率有显著性影响。logistic分析显示MTX给药48 h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48-∞)与化疗相关ADR的发生概率之间相关性最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z=0.896(95% CI:0.838~0.955)。Youden指数最大(0.817)时对应的AUC48-∞最佳界值切点为2.03 h·mg·L-1,高于该值时ADR的发生概率>50%。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均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于评估HDMTX化疗相关ADR发生风险的暴露-效应数学模型,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重症脑损伤患者血浆中丙泊酚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条件为采用Thermo Acclaim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左泵-水(含1‰甲酸)-乙腈(V∶V)=40∶60,流速1.0mL·min-1,右泵:0~1min:水-乙腈(V∶V)=90∶10,流速:1mL·min-1;2~4min:水-乙腈(V∶V)=70∶30,流速:1mL·min-1,6~10min:水-乙腈(V∶V)=10∶90,流速:0.3mL·min-1;10.01~16min:水-乙腈(V∶V)=90∶10,流速:0.3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76nm;发射波长:310nm;进样量:100μL,sensitivity:6;lamp mode:longlife。采用肝素采血管收集血液样品,血液样品分别于给药前0h,开始给药后1,3,5,10,15,30,60,70,80,90min,停药后1,3,5,10,15,30,60,90,120min从患者给药部位对侧上肢静脉采样1mL。结果:丙泊酚血药浓度在0.025~2μg·mL-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回归方程为Y=2.113 5 X-0.016 7,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1。低、中、高(0.025,0.5,2μg·mL-1)3个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5.7%、1.37%和2.85%,日间RSD分别为14.15%、11.25%和9.2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46%、96.16%和99.5%。监测10例重症脑损伤患者丙泊酚血药浓度,稳态浓度范围为0.25~0.81μg·mL-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无介质效应影响,所需血浆样本量少,可作为患者丙泊酚治疗浓度的常规监测方法。通过监测重症脑损伤患者丙泊酚血药浓度发现,重症脑损伤患者单纯镇静时,给药速度为20mg·h-1均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去甲万古霉素在儿童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优化给药方案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将成人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外推得到儿童模型;通过拟合优度图(goodness-of-fit)、可视化预测检验(VPC)及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验证外推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能。采用贝叶斯法获取个体药动学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价和优化给药方案。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在儿童群体中药动学参数的群体均值分别为总体清除率(CL)0.11 L·kg-1·h-1、中央室分布容积(V1)6.08 L、周边室分布容积(V2)6.21 L、室间清除率(Q)2.32 L·h-1。拟合优度、VPC和NPDE结果表明外推模型稳定性和预测性能均较好。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提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儿,去甲万古霉素用于治疗不同MIC(0.25,0.5,0.75和1 mg·L-1)细菌感染时,要使体内暴露水平的目标获得概率(PTA)达到90%以上,对葡萄球菌属的理想日剂量应分别为16,32和48 mg·kg-1及以上,对肠球菌属的理想日剂量应分别为16,24,32和40 mg·kg-1。结论:本研究成功外推得到去甲万古霉素在儿童群体的药动学模型和参数,模拟结果显示,现行去甲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新生儿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新生儿的170个稳态血药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新生儿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模型;考察各项协变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对最终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自举法(Bootstrap)及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PDE)验证。利用蒙特卡洛法评估患儿在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血药浓度范围。结果:一室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万古霉素体内过程,清除率(CL)和表观分布容积(V)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297L·h-1和2.230L,表观分布容积对CL有显著影响。拟合优度、Bootstrap和NPDE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建立不同体质量范围新生儿万古霉素初始剂量推荐表。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生儿万古霉素PPK模型稳定可靠,可为优化新生儿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