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模式。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进入了纵深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过去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进行总结,思考智慧图书馆未来研究的方向。[方法/过程]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内容,包括智慧图书馆的基本问题、技术应用、实践案例、智慧服务以及智慧图书馆馆员。[结果/结论]认为智慧图书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建设的重点应当从馆员、资源和读者3要素入手,建立图书馆馆藏、图书馆馆员、图书馆读者的多维交互模式,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以读者需求的精准识别为起点,重视读者体验,构建更加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王晓慧 《图书馆》2023,(4):36-42
图书馆是老年人汲取文化食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受制于生理条件、教育水平和数字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等因素,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老年读者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智慧图书馆的泛在互联特征、智能设备嵌入和大数据的应用为图书馆提升老年读者服务工作能力和质量提供了支撑。智慧图书馆驱动下老年读者服务应以智慧空间服务为基础、以智慧文献服务为重点、以智慧信息服务为延伸,构建起面向老年读者的智慧阅读服务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认为需要从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宣传、培育专业的智慧馆员、优化老年人智慧阅读服务体验、加大老年读者信息保护力度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陈鸿 《兰台内外》2022,(2):43-45
图书馆肩负着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使命.融媒体时代,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阅读形式的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图书馆从传统单一的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开始向智慧型服务转型,以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当前智慧图书馆也在积极探索和优化创新自身的服务体系,以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智慧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到读者满意度的提升.因此,本文通过简析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创新体系,针对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现状,探索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的实现路径,以确保智慧图书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泛在环境下读者在不同情境活动中的知识需求,提高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文章将嵌入式理论融入到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中,提出了面向读者的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首先从服务模型和体系结构方面描述了该服务模式,然后探讨了将嵌入式理论运用到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对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罗影 《兰台世界》2017,(5):60-62
从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轨迹出发,重点阐述和分析了图书馆的现阶段即智慧图书馆阶段图书馆呈新态势发展,探讨"智慧"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如何实现更优化的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论文提出:由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到从知识服务出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再到价值理念与职业精神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就是由技术到人,由技术到人文的一个人文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当前一些图书馆之所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我们的图书馆学后继乏力,就是因为在人文智慧及其研究方面,我们还有许多欠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服务系统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现代服务模式变革。对图书馆行业来说,智慧时代读者服务应显示出其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征,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服务需求,智慧时代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成为读者服务从传统向现代化方向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文章阐述了智慧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转型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读者服务转型发展的环境因素与技术支撑,并就如何构建智慧型读者服务体系给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是指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向智慧图书馆服务转变的过渡阶段,将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形成的读者服务方式。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二维码在图书馆构建智慧化服务过程中的应用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走向智慧服务。论文梳理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征,从智能型服务、知识服务、人性化服务等三方面着手构建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服务体系是图书馆智慧服务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组建以读者需求为主体的馆员服务团队体系,是当前智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建设研究的重点环节。文章通过态势分析法分析智慧化服务的馆员服务团队建设现状,并从团队组织架构、分工职责、成员服务能力和技术环境支撑四个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智慧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研究热点。流通馆员是高校图书馆一线读者服务的智慧力量,其智慧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的满意度。当前,智慧服务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面临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流通业务社会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缺失等多重职业困境,亟须尽快寻求角色转变以适应智慧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综合了智慧馆员、知识管理和可利用的网络工具这三方面要素,共同构建起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为徜徉于学海的读者指引通往知识之门的捷径,充分发挥图书馆不可替代的智慧信息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了契机。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智慧图书馆万物数化、立体互联的特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素,从资源、管理与服务三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现方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智慧服务是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象与特征.基于智慧图书馆这一理念的提出,笔者总结了智慧图书馆的四大特征,即资源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技术智慧化和集群智慧化,并提出面向“智慧”的三种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智慧服务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谈起,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优势,从网络服务、深度服务和协作服务三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发展,传统图书馆也在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图书馆智慧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文章简述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学生用户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架构,包括智慧服务功能、智慧服务要素与体系、智慧服务技术架构等,以期为学生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  相似文献   

17.
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智慧社会”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新目标之一,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图书馆作为新一代的图书馆形态有利于促进智慧社会的建设。[方法/过程]立足智慧社会的发展背景,从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3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进行探讨。[结果/结论]首先,提出“四四一一三三”的智慧图书馆内涵结构体系、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模型以及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概念模型;其次,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原理和原则进行梳理;最后,从新技术应用、资源建设和服务拓展及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AIGC的出现和发展深度影响人机交互的情感体验,催生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方向,打造全新的图书馆服务业态。文章结合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提出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价值机遇,并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从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实践、信息价值和信息环境五个关键要素出发,构建AIGC驱动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同时提出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选取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通过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统计期刊发文情况、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和关键词。从智慧图书馆定义和特征、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应用设计及实践、智慧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应用和智慧图书馆的馆员研究五方面概括国内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研究方向,并预测智慧图书馆未来研究趋势为技术应用、互联系统应用、智慧服务、实践应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读者需求升级,图书馆传统的业务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ILS)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因此,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又称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 Platform,LSP)的研究和实践,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从自身需求出发,逐步开展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和探索。从2018年起与国内新一代服务平台服务商一起合作建设,历时两年多于2020年11月正式上线为全校读者提供服务。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结合自身情况部署了LSP纸电一体化的馆藏管理和读者服务,并提供了更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服务,有效地提高了读者文献服务质量和图书馆文献管理水平。同时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思考,可为准备开展LSP建设的图书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